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為什麼白酒黃酒

為什麼白酒黃酒

發布時間:2021-02-25 16:24:10

黃酒為什麼比白酒便宜

黃酒製作的工藝製作的原材料非常低,非常簡單,所以它比白酒要便宜宜

② 白酒能點著為什麼黃酒不能

因為黃酒的酒精度一般比較低一點,基本都在15度左右的,白酒40-60多度都有的

③ 中國人為什麼要喝黃酒

中國屬於農耕文明,主要以五穀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所謂「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養精氣」。這種飲食結構為雜食,因為雜食,所以中國人體性為寒性。而風寒、濕寒是黃種人致病的主要病因,女性尤甚。黃酒是唯一的溫性酒,「其性在溫、其用在調、其效在通、其功在平、其旨在和」,剛好可以中和中國人偏寒的體質和飲食。身體才能更加健康。
歐美人以牛羊肉食為主,普遍為熱性體質,而紅酒啤酒屬於寒性酒,所以剛好配合其飲食,身體也不容易生病。
所以,世界上各個民族的老祖宗早已從時間中總結出來了健康飲食的搭配,現在國人在這方面不講究,所以身體機能紊亂。比如吃海鮮一定要配黃酒,驅寒、去腥、增鮮、殺菌。青島人「喝啤酒,吃蛤蜊」,所以痛風發病率全國第一!

黃關黃酒中已檢出的無機鹽達十多種,包括鈣、鎂、鐵、鋅、硒等。黃關黃酒中的維生素B、黃酮類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
黃關黃酒中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每升黃酒的蛋白質含量達16g。黃酒中的蛋白質多以肽和氨基酸的形態存在,易被人體吸收。肽具有營養功能、生物學功能和調節功能。黃關黃酒目前已檢測出的氨基酸達17種,且含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這8種氨基酸,在黃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數倍。
黃酒內含多種微量元素。如每100毫升含鎂量為20~30毫克,比白葡萄酒高10倍,比紅葡萄酒高5倍;黃酒每100毫升含硒量高達1~1.2微克。

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④ 黃酒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酒類,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喝白酒而不是黃酒

相信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肯定也會經常喝酒,當然,在現在人看來,酒的種類一般就包括紅酒,白酒及啤酒,但是在過去的時候,還有一種酒也是非常流行的,那就是黃酒,雖然在現在看的不多,但是也還是存在的,那麼,黃酒本身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酒類,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喝白酒而不喜歡喝黃酒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

總之,黃酒雖然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酒類,但是由於出現的次數,以及它本身的屬性並不能夠很好地被現在的大眾所接受,所以也就導致喝的人越來越少。

⑤ 黃酒明明是純糧食酒,為什麼現在喝的人卻很少

我們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在世界上也是最早釀造酒的國家之一。雖然在最早的時候,我們中國的釀酒技術並不是特別的發達,所釀的酒很多都是黃酒,像是女兒紅花雕,這些都是黃酒,他在古代的時候可以說地位是非常高的,即便是在世界上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它和啤酒、葡萄酒被稱為世界的三大古酒。黃酒明明是好酒,為啥喝的人卻很少?釀酒師傅:總有一天會被接受。

黃酒也被稱為是文,就這個文有兩層含義,一種是文化人的文藝中是溫文爾雅的文,一直到建國之前,這個黃酒在酒桌上都是佔有主要位置的,像是蒸餾白酒類的酒,被人們認為是太過造孽了,並不是文人們的喜愛,而在中下層溫文爾雅又正好符合了當時的環境,所以這樣的黃酒就一直被流傳下來了。黃酒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唯有中國會釀造黃酒,發展到現在我們中國的黃酒種類也是有很多的,它的營養價值不僅非常的高,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同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補血益氣,那麼黃酒明明這么好,為什麼在我們的酒桌上現在喝黃酒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呢?

第3個原因就是黃酒屬於老年的酒,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也確實是非常喜歡喝黃酒的,可是對於當代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對黃酒接觸的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對黃酒也並不是特別的了解,更多的人選擇喜歡喝啤酒,白酒和紅酒對環球是不感興趣的,這也導致了喝黃酒的人是越來越少的原因。

所以說黃酒明明是好酒,但是他並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因此導致了人們對它有所忽視,釀酒師傅表示:現在人們也是更加追求健康和養生了,相信黃酒終有一天會被人們接受的,你們說呢?你們明白了,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喝黃酒的原因了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喜歡本篇文章就多多關注我吧。

⑥ 同樣都是酒,為什麼黃酒卻不受大家待見和追捧

黃酒之所以不被大家追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家覺得它上不得檯面吧。但是其實在國際上,黃酒還是非常受歡迎的。外國人都稱為米酒黃酒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酒,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種類,比如紹興的狀元紅、女兒紅,山東的即墨老酒、河南的雙黃酒,都是黃酒之列。但是雖然有著這么多的種類,但是在如今相比白酒和啤酒,黃酒也只能算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酒類。幾乎很少有人會選擇去喝,在如今還不如葡萄酒等其它的酒類受歡迎的程度高。

最適合喝黃酒的季節就是冬季。在黃酒中加幾片薑片煮後飲用,既可活血祛寒,通經活絡,還能有效抵禦寒冷的刺激,預防感冒。需要注意的是,黃酒雖然酒精度低,但飲用時也要適量,一般以每餐l00—200克為宜。

⑦ 為什麼說黃酒的營養價值要比白酒高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 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

周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范。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

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里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發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

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只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

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

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

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

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
舍棄陳舊的觀念

在過去嗜酒期間我們從生活當中累積下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們停止喝酒之後,卻無法像變魔術一般,轉瞬間就消失無蹤。

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醉生夢死的日子,但是酒癮疾病依舊徘徊不去。所以我們已經發覺到,如果能夠設法去除許多開始又再度萌芽發根的舊觀念,將有助於我們康復的療程。

而這些老舊的思想,也確實一再地重復發生。我們所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從過去陳舊觀念的束縛中,重新獲得一種放鬆而自由的感覺。很多我們過去思考方式的習慣及
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權。

當我們以全新眼光仔細檢視時,原來它們只會壓垮我們而一無是處。我們沒必要再繼續緊抓著不放,除非經過確實的檢驗證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發揮效果。

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准用來衡量一個想法目前的實用和真實性。我們能夠對自己說「那正是我在喝酒時經常有的想法,這種思考模式現在是否有助於我保持清醒?今天這種思想對我而言是否有益?」我們過去很多陳舊的觀念——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賴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問題,如果你比較認同此一措辭)——對我們而言不是毫無價值,就是實際上在自我毀滅,去除掉那些想法將會是極大的解脫。

也許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我們拋棄這些陳舊而無用的觀念之益處。當我們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對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種宣誓證明,用來表示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明老練、見過世面或者足夠強大可以違抗父母和其它權威。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功成名就及優越感、奢華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學校有傳授任何關於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對於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銷駕照等——其餘的事並不多。

同時有許多人仍然相當確信任何喝酒行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無論我們對喝酒的感覺曾經是什麼,正面或負面,通常是強烈而又情緒化遠多於理性。或許我們對於喝酒的態度僅僅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盤接收他人的意見。

對於許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場合中,必要而無傷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間在特定時間內所進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閑活動。

其他人也許視喝酒為佐餐必備物品。但現在我們問自己: 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實際上無法盡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們喝酒的方式是否
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社交關系? 這樣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對於想喝醉酒的想法,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其所衍生的反應甚至更加極端。不勝酒力可能被視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丟臉。

基於各種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許多人都覺得反感。可是對我們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渴望的狀態,喝醉酒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時我們自己也喜歡這一感覺。但是同時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由於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公然輕忽。

有些人完全無法容忍從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則是鄙視喝得太醉的人。就現今醫療保健所發現的結論,目前對改變這些態度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嗜酒者」這個名詞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是專門指那些年邁、衣衫襤褸、渾身顫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討厭的人,或是在貧民窟里喝醉酒的人。

現在對此問題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都是廢話。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過去所殘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們剛開始試著保持清醒之際,依舊縈繞在我們心中。

蒙弊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察覺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後,我們總算變得有意願去接受,轉變過去的那些觀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許有點錯誤,或至少不完全能夠再准確的反映我們個人的親身經驗。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看待過去的經驗、並仔細聆聽其它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用開放的胸懷來面對一長串過去我們所未曾詳細檢視過的信息。

例如,我們可以察看科學專業的敘述:酒精不僅是美味解渴的飲料,而且也是一種能夠改變意識形態的葯劑。我們學習到不但可以在飲料中發現到葯劑,同時也存在於食物和各種葯品之中。而且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讀到或聽到一些特定的葯劑對於人體所造成多重的危
害(包括對於心臟、血管、胃、肺部、口腔、腦部等等)這是我們從前所未曾懷疑過的狀況。葯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成癮治療專家,現在都已經認為酒精無論是使用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葯、補葯或是安定劑,不能完全視之為安全無虞。但就每個單一個案而言,其本身並未必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惡耗。

顯然大部分人都能夠優雅的使用,而不致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我們發現,可將喝酒視為醫學上的服用葯物,酒醉就像是服葯過量。濫用葯物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財務、工作上的問題。

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對有些人所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已經發覺到,任何人,只要是有發生過關於喝酒方面任何型態的麻煩,也許就是處於我們稱之為「嗜酒」的狀況。

此一疾病侵襲的對象不分其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職業、家庭狀況、體質好壞、飲食習慣、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它一般的個性。問題不在於你喝多少或怎麼喝、何時喝、為什麼喝,而是喝酒如何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喝酒時發生過什麼事。

在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疾病之前,我們必須先走出一個老舊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我們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酒量是一可恥、懦弱的表現(如果我們曾經如此)。

軟弱?事實上我們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正視這一殘酷的現實、毫無保留、沒有掩飾、無需借口,同時我們不用再自欺欺人。(雖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說我們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酒癮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想法而蒙上陰影。就好像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親眼見到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死亡,對於這個嗜酒者為何無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會非常的驚訝。

這是另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將這種想法一直銘記在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早年時期接觸到一些典型、超強意志力的案例,或許是有過家族或鄰里中的傳奇人物。經過多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後聲名狼藉,但突然間改弦易轍放棄酒精、女人,到了50歲的時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模範。

這種當我們准備好時也能夠依樣劃葫蘆的幼稚想法,是一項危險的錯覺。我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歲的老祖父。)現在我們非常確定的結論是,僅憑個人本身意志力來克服酒癮問題,其效果就像是治療癌症一般。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已經一再重復的證實此事。

我們多數人曾經嘗試獨自解決,不論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無論如何努力嘗試我們就是無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們坦白承認需要幫助仍然很不容易。因為此種作法,看來似乎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沒錯,我們正深陷於另一種迷失當中。但是我們最後終於問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獲取並運用更強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無益的孤軍奮戰會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們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反復證實無法奏效之後? 如果按一下開關,就能開啟燈光,我們不認為持續在黑暗中嘗試摸索是明智之舉。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這並非我們所學習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

同時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考慮少數幾個有別於我們原本陳舊想法的觀點,即使是暫時性的,我們就已經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邁入快樂、健康的新生活。

原本我們深信絕無可能會發生此事,但這種變化此時此刻正出現於我們成千上萬的會員之中。

⑧ 請問紅酒 白酒 黃酒是怎麼回事 怎麼區別

一 黃酒的種類

黃酒的種類繁多,現代則按黃酒中所含的糖份來分。

1 琳琅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 封缸酒、山東蘭陵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 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 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 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 "路庄"(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 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 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2 最新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准中,其含糖量小於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製得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低。在紹興地區, 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酵過程中,要求較高。酒質厚濃,風味優良。可以長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 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 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這種酒,酒香濃郁, 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娘,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 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於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濃甜黃酒,糖份大於或等於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 植物的浸出液而製成的黃酒。

3 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後,拌入酒葯粉末,搭窩,糖化,最後加水發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來作為 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後再加入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後直接進行發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二 機械化黃酒生產

1 釀酒原料及其予處理技術

傳統的黃酒原料是糯米及粟米,由於糯米產量低,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通過改革米飯的蒸煮方法,實現了用粳米和秈米代替糯米的 目的。酒質保持穩定。80年代,還試製成功玉米黃酒,地瓜黃酒。為降低生產成本, 擴大原料來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秈米、粳米、早稻秈米、玉米等原料釀制的黃酒的感觀指標和理化指標都能達到國家標准。米飯的蒸煮逐步由柴灶轉變為由鍋 爐蒸汽供熱。已採用洗米機、淋飯機,蒸飯設備改成機械化蒸飯機(立式和卧式), 原料米的輸送實現了機械化。

2 黃酒的糖化發酵劑的革新

傳統法使用天然接種的傳統酒麴,耗糧多,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現代主要從兩方面加以改良。一是對釀酒微生物的分離和篩選,從全國各地的酒麴中分離到不少性能優良的釀酒微生物。二是制曲工藝的改進。傳統制曲多為生料制曲,在20世紀60年代,採用了純種熟麥曲,使出酒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近多年來,還廣泛採用麩曲及酶制劑作復合糖化劑,採用純培養酵母。近年來,還採用活性黃酒專用乾酵母用於釀酒。

3 發酵工藝的改革

在20世紀中期,國家組織力量對紹興酒的生產技術進行了科學的總結。60年代起,開始用金屬發酵大罐進行黃酒的發酵。現在已有30立方米的發酵大罐。並建成了年產1萬噸黃酒的大型工廠。由於大罐發酵和傳統的陶缸發酵有很大的區別,在發酵工藝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良。傳統的後酵,是將酒醅灌入小口酒壇,現在也已發展到大型後酵罐,後酵採用低溫處理。碳鋼塗料技術也普遍用於大罐。

4 黃酒的壓榨

傳統的壓榨,採用木榨,20世紀50代代開始,逐步採用螺桿壓榨機,板杠壓濾機及水壓機。60年代設計出了氣膜式板框壓濾機,並推廣使用。提高了酒的出率。

少數民族酒的類別

少數民族先民們最先發現、最早飲用的酒是果酒,少數民族酒文化的曙光從果酒中泛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果酒的酒香飄逸不絕;隨著社會的發展,以糧食為原料釀制的酒類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其中,水酒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而在少數民族酒文化史上閃爍著迷人的光彩,是少數民族酒文化中是絢麗的樂章;元明以後,燒酒(白酒)踏上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生活的舞台;在長期的釀制、飲用中,人們對酒的性能、功效逐漸認識,並加以利用,各種葯用、保健型配製酒,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一:果酒

少數民族地區大都是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寶地,第一縷幽幽的酒香就是從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茫茫林海中飄起的。

1.葡萄酒

我國最早的葡萄酒,是現新疆地區釀制的。《史記·大宛列傳》載:「宛左右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內地漢族地區雖然在周代已有人工栽培葡萄的記載,但這些原生葡萄品種果小味酸,很少食用和釀酒。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優良葡萄品種,內地才大量種植葡萄並用以釀酒。元初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歷滇時,在昆明、大理等地都品嘗過當地人用葡萄釀制的美酒;明代,徐霞客漫雲南,也記述過品嘗葡萄美酒的事實。

2.樹頭酒

樹頭酒的配製過程最富特色。早在元、明之際,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德宏等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少數民族「甚善水,嗜酒。其地有樹,狀若棕,樹之稍有如竿者八九莖,人以刀去其尖,縛飄於上,過一霄則有酒一瓢,香而且甘,飲之輒醉。其酒經宿必酸,煉為燒酒,能飲者可一盞」《百夷傳》。清初,樹頭酒就果實直接取汁釀制的方法還常見於權威性的官方文獻中,清康熙《雲南通志·土司》中有如下記述:「土人以曲納罐中,以索懸罐於實下,劃實取汁,流於罐,以為酒,名曰樹頭酒。」據考證,樹頭酒的樹種,屬熱帶椰子之類,其果實可以從花梗處取飲液汁,因內含糖質,可即用於釀酒。這種不用摘取果實,而是將酒麴放在瓢、罐、壺之類的容器中,懸掛在果實下,把果實劃開或者鑽孔,著實令人大開眼界。清末民初,樹頭取酒的辦法仍殘存於滇西、滇南少數民族之中,現已不可多見。

此外,少數民族的果酒種類還很多。常見的有刺梨酒、桑椹酒、山楂酒等,許多家植水果也用以釀酒。雲南尋甸苗族的雪梨酒,還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吃了雪梨釀的酒會破壞夫妻感情,再吃一回雪梨釀的酒又會恢復夫妻感情。」

二:水酒

水酒,即發酵酒,用黍、稷、麥、稻等為原料加酒麴經糖化、酒化直接發酵而成,汁和滓同時食用,即古人所說的「醪」。水酒是我國少數民族酒中品種最多。飲用最為普遍的一類。如朝鮮族的「三亥酒」、壯族的「甜酒」、高山族的「姑待酒」、瑤族的「糖酒」、藏族的「青稞酒」、納西族的「窨酒」、普米族的「酥理瑪」等均屬此類。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發酵酒又稱為白酒,並按發酵程度的不同,分為甜白酒和辣白酒兩類。

甜白酒是以大米、玉米、粟等糧食作物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後,控在不滲水的盆、罐、桶等盛容具中,待其涼透,撒上甜酒麴,淋少許涼水,攪拌均勻,放置在溫暖乾燥處。夏季,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約需3-5天,但如果把酒飯放在靠近火塘的地方,成酒也較快。拉枯族用糯米為原料,篩去細糠,留下粗糠和米同釀。釀制方法是,用熱水浸泡原糧再煮沸,取出後趁熱用木甑蒸透,控裝在陶罐內,撒上自製酒麴,約一小時後即可飲用,其味清涼甜美。甜白酒實質上是在糧食中的澱粉完全糖化、而酒化過程即將開始時而形成的水酒,甘甜可口,只隱約透出酒的醇香,是老幼咸宜的飲料。各民族釀制甜白酒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元、明之際,已有商品化生產。明初,徐霞客由雲南大理人永昌(今保山)途中,穿越一山峽,「有數家當南峽,是為彎子橋,有賣漿者,連糟而啜之,即餘地之酒釀也」。可見,早在明代,即使深山幽谷,甜白酒也成為商品,供山峽古道上匆匆過往的商旅「連糟而啜之」。甜白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以甜白酒煮雞蛋,是彝族等民族待客的佳品。明清以來,相襲成俗。時至今日,每逢佳節良辰,泡米蒸飯釀白酒仍是許多少數民族最要緊的節前准備工作之一。白酒煮雞蛋還是滋補身體。恢復元氣、催奶的保健型食品,彝族聚居區「產婦必食」。

辣白酒是以大米、糯米、玉米、大麥、小麥、青稞、粟、稗等糧食為主要原料釀成的低度原汁酒,屬黃酒類。各族群眾釀制水酒已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明中後期形成的彝族、傣族等許多民族的文獻典籍中,已有辣白酒的酒麴配製與釀造的記載。在明代,水酒釀造已經進入釀酒的理論總結階段。

1.滿族糜子酒

滿族的傳統飲料。「糜」,即黃米。其作法是;將大黃米用水浸泡之後上鍋蒸熟,裝人壇中,將原米湯一同兌入,米湯不足可加水,之後加黃酒麴攪拌均勻,2日後即可飲用。

2.彝族辣白酒

彝族普遍喜歡暢飲辣白酒,也善於釀制辣白酒,以糯米為首選原料,大米次之,玉米再次之,高粱、粟、稗等糧食亦可用於釀制。釀制辣白酒的基本步驟是:

a、浸泡或煮熟原料:將用以釀酒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泡透心或煮熟。

b、蒸飯:將浸泡透心或煮熟的原料糧裝在甑子內用猛火蒸透這時的原料相稱為酒飯,蒸酒飯的甑子以木製或竹製為佳。

c、涼飯;酒飯蒸透後出甑,放在干凈的竹席或笤箕上,攤開,使酒飯自然降溫變涼。夏天須涼透,冬天則由於氣溫較低,酒飯降到手觸有溫暖感為止。用紗布包住酒飯,猛然拋在事先准備好的涼開水中,又立即取出,濾水後攤開即可,這種強制性快速降溫法,叫做「白龍過江」。

d、撒曲裝罐:酒飯涼到符合要求後,撒上酒麴,再淋少許涼開水,攪拌均勻即可裝入清洗晾乾的罐中。酒麴以自己挖掘採集植物配製的土酒麴為佳。裝罐時,可直接入罐盛裝,亦可在罐底放置竹篩或其他竹編濾器,使罐底留出一定的空間,以分開酒糟和酒汁,使酒液清爽。

e、出窩:酒飯入罐後,l-2天完成糧食中澱粉的糖化,形成甜白酒;5-7天後,由於酒麴中酵母菌的作用,完成酵化,酒香濃郁的辣白酒即告釀成,這時即可取出飲用或貯存了。由於酒飯裝罐後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利於發酵,常將酒罐放在靠近火糖的地方,或是埋在米糠內,嚴冬時節,甚至用棉被來裹捂,所以,這種釀造白酒的過程也叫「捂白酒」。

f、貯藏:白酒飲用的辦法有兩種,一是原汁取飲,二是根據酒汁濃度或口味需要,兌入適量的涼開水飲用。暫時不用,即行貯藏。貯藏的方法是,把辣白酒取出,裝入潔凈的陶罐中,再用草灰製成的稀糊裹緊罐塞,以避免透氣。用這種方法貯藏水酒,夏天可保存約20天,冬天貯存可長達數年,貯存時間越長,酒味越是醇厚,酒勁越加綿長。「彝家老酒」,就是這類長期貯藏的水酒。積年貯藏的水酒,取出後酒香撲鼻,糟與汁已完全分離。糟浮酒面,已薄如蟬翼;酒液清徹亮麗,略呈黃褐色。飲用時醇香爽口,絕無掛喉、刺鼻的感覺,飲用後神清氣爽,不打頭,酒勁悠然綿長,善飲者也常常不勝其力。

3.納西窨酒

窨酒是滇西納西族獨創的地方水酒。早在清道光年間,即已創制。窨酒的原料是滇西所產的優質稻米,配製方法按發酵法為傳統工藝操作,泡米、蒸飯、涼飯後,授曲搭窩,使酒飯糖化。裝罐或裝缸後,以糟燒白酒代水落罐,形成蓋面,低溫發酵約月余,即可取出榨酒,分缸澄清後,再密封貯存陳釀即成。

4.「酥理瑪」

酥理馮是滇西北普米族、納西族、白族的傳統佳釀,為敬神祭祖驅邪等活動所必備。酥理瑪以優質大麥為主要原料。釀造時,首先要把加工的糧食淘洗干凈,然後把它放進鍋里煮,直到籽粒快要煮熟時,取出晾冷,再按一定的比例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放進大布口袋裡發酵。兩天後,就會散發出酒味,此時就把它密封在大壇子里。到一定時候,拔出壇塞,放入適量清水,再如前蓋嚴,待2-3小時後即可將壇里的清水倒出來,即成。綿和醇香,清涼可口,尤其適宜於炎熱的夏季飲用。

5.哈尼族紫米酒

滇南谷地、紅河兩岸的哈尼族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紫米發酵釀造而成的紫米酒,是接待賓客的最佳飲品,清末民初即已遠近聞名。此外,種植紫米的傣族、彝族、景頗族也有釀制紫米酒的傳統。雲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境內哈尼族聚居區的群眾尤其擅長於釀制。

6.苗族米酒

滇東南苗族聚居區的苗族以大米或糯米釀制水酒,方法與彝族水酒基本相同。苗族米酒是大米或糯米發酵而成的原汁水酒,含糖量高,酒精度低,是解除疲勞、清心提神的最佳飲料。苗族群眾常用以佐餐,「白酒泡包穀飯」是滇東南苗族的傳統飲食習俗。

7.布朗族翡翠酒

翡翠酒是布朗族群眾以糯米原料釀造的水酒,其製作方法與其他民族釀造水酒的方法大體相同,所不同的是,糯米發酵成酒後,布朗族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葉片將糟與汁濾開,酒色透明清亮,呈翡翠色,是布朗山寨接待親朋好友的上等飲料。

8.僳僳族「拉酒」

雲南怒江峽谷的僳僳族釀制和飲用的水酒「拉酒」,因飲用方法而得名,獨具特色。僳僳族以小麥、玉米、高粱、稗子等為原料,煮熟蒸透後,拌上酒麴,密封貯存在瓦罐中發酵成酒渣。佳賓臨門時,取出適量的發酵酒渣,放在鍋中或盆中,置於火塘火上,飲者團團圍坐,主人不斷往鍋中或盆中加水,一面拉濾酒渣,一面斟酒敬客,直到酒味淡時為止。

9.佤族「布來隆」

滇西阿佤山區的佤族稱水酒為「布來隆」。最好的「布來隆」是用小紅米為原料釀制的,此外,大米、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粟、稗均可用以釀造。佤族釀造「布來隆」的方法與僳僳族「拉酒」的製作過程基本相同。首先是做酒飯,將原料糧磨細蒸熟後,拌上酒麴,讓其發酵後,晾乾,用瓦罐之類的容器密封貯藏。需要酒時,將晾乾儲存的酒飯按需求量取出,裝入酒罐內,加上涼開水後,均勻攪拌,泡上10小時左右,即成水酒。這也正是佤族把釀制水酒稱為「泡酒」的原因。佤族多在頭天晚上泡酒,次日飲用。飲用時,用備好的細竹彎管插入酒罐內,把酒汁從底部吸出,使酒糟和酒液自然分開。家中自飲時,吸出的酒裝在碗內。若需野外勞作時喝,則讓酒流人葫蘆內以便攜帶。

10.獨龍族水酒

滇西北獨龍江流域的獨龍族嗜飲水酒,其釀制方法也別開生面。獨龍人釀制水酒多用玉米,也可用大米、高粱、稗等。他們將原料糧磨碎煮熟或蒸透後,晾涼,拌上酒麴,在地上挖掘一個罐形的土窖,窖的底部和四壁用干凈肥碩的芭蕉葉鋪墊,將酒飯放在窖內,再層層蓋上芭蕉葉,使酒飯與土層完全隔離,用稀泥封閉窖口,在窖口上燃一堆火,使酒窖內的酒飯在一定的溫度下發酵。 3-4天後,去火,在窖口上鑽一個小孔,湊近孔口嗅其中冒出的熱氣。若有酸敗之味,即放棄不用;若熱氣中散發出芬芳的酒香,則小心地扒開泥土,以防泥土落窖。拉開芭蕉葉後,取出已發酵的酒飯盛罐中,攪碎舂搗,濾糟取汁即可飲用。獨龍族常在濾出的酒斗中兌上清涼的山泉水,飲之甘美醇香,消暑解渴。

11.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制。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酒的釀造基本相同。

12.青稞酒

青稞酒是藏族、土族等民族的民間傳統飲料,流行於西藏。青海、四川及雲南等藏族及土族聚居區,是一種度數很低的酒。製作方法頗為簡單:先把青稞洗凈煮熟,待溫度稍降,便加上酒麴,用陶罐或木桶裝好封閉,使其發酵,2-3天後,加入清水蓋上蓋子即成。青稞酒呈淡黃色,味微酸,是一種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酒精含量較少,約15-20度,分頭道、二道、三道酒三種。埋藏3-5年的陳酒,呈蜜狀,飲之味濃,香氣襲人。

13.奧崩

珞巴族的傳統水酒,流行於西藏珞渝的馬尼崗和梅楚卡地區。一般以玉米為原料釀造,間或用雞爪谷和達謝(一種以棕類喬木為原料製成的食品)。其製法是:先將玉米煮熟,放入酒麴伴勻,裝人葫蘆密封發酵一段時間即成酒釀。飲用時,裝在一個竹製的過濾容器內上澆涼水,流經酒釀,下端濾出的即為水酒。

14.麻苛列

亦稱「濁酒」,為朝鮮族的傳統飲料,流行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以大米為原料、以大麥為酒麴釀制而成。酒色白而味甜。多在冬季釀制,度數較低。

15.醉酒

黎族傳統飲料,流行於海南。釀法有兩種:其一,用糯米為原料,用水浸泡半天後撈起放進甑里蒸熟。晾乾後,放進用芭蕉葉密封的籮中。第三天後便可發酵,並散發出芳香的酒味。第四天就有酒汁滴下,稱為「酒滴」。第七天後,酒便釀成。此時,將其挪入壇中密封,埋於地下,時間越長酒味越濃,酒味越好。其二,將糯米飯團拌以適量的酒餅,放人陶盆里,用芭蕉葉密封盆口,7天後釀成。其特點是,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酒味醇甘,是健身的滋補品。

16.姑待酒

亦稱「嚼酒」,為高山族的傳統飲料,流行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諸羅縣志·番俗考》記載道:「搗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為曲,調粉以釀。沃以水,色白。曰姑待酒。」姑待酒味甘酸或微酸。外出勞動,盛於葫蘆中,兌以泉水飲用。

三:燒酒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燒酒起源於唐朝,至宋元以後逐漸普及。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對燒酒的製作方法做了這樣的描述:「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取酒滴。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少數民族地區燒酒始於何時,未見確切的記載。最遲在明代中後期,偏僻山區的少數民族也已經熟練地掌握蒸餾酒的技術了。至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制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中原地區的釀制的水準不相上下,滇中地區元謀盆地一帶:「所稱谷者,皆稻也。諸谷猶常產,而唯高粱為最。高粱有二種,其黏者為酒露,可敵汾酒,名甲滇南。」同一時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較之汾酒尤醇厚。」清代以來,燒酒釀制技術在各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燒酒釀制工藝的民族僅有少數。

1.小鍋酒

雲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區的群眾善於釀制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制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一是捂酒飯。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二是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准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彝家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2.燜鍋酒

雲南紅河兩岸的哈尼族自釀自飲的燒酒叫「燜鍋酒」。哈尼人的燜鍋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燜鍋酒的釀造原料以玉米、高粱、稻穀、苦蕎為佳,稗、粟、薯等亦可,燜制器具與彝家小鍋酒大致相同,而釀造程序上卻有獨到之處:先把選擇好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濕,再放入普通的飯甑中蒸數小時,蒸到穀物綻皮露心時,抬到打掃干凈的房頂上,攤開晾涼後,再撒上酒麴,攪拌均勻,裝進一個專用於貯存酒飯的大篾囤里,用稻草把蔑囤團團捂緊使酒飯發酵。發酵時間觀氣溫高低而定,短則2-3日,長則8-10日。到酒飯發酵流出汁液時,再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嚴缸口,發酵10一15日後,就可以取出燜酒了。燜酒時,蒸酒飯用的木甑是圓台形的,甑內安放一個接酒的器皿,鍋、瓢、盆、剖開的葫蘆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個盛冷水的鐵鍋,鍋內的水隨時撤換以保持冷涼。甑底的水鍋水加熱沸騰後使甑內的酒飯蒸氣上升,在甑頂的鍋底凝結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蒸烤一定的時間後,要抬一日盛著冷水的鍋,取酒品嘗,這叫頭道酒,一般度數較高;倒出酒後,架上冷水鍋繼續燜酒,再燜出的酒度數逐漸降低,稱二道酒。

燜鍋酒清澈晶瑩,醇厚甘甜,是哈尼山寨節慶必備的飲料。哈尼族之外,傣族、景頗族、拉祜族等都善於釀製品質極佳的燜鍋酒。

3.蒸酒

雲南怒江兩岸的怒族和僳僳族稱燒酒為蒸酒,蒸酒之名,緣自釀造中以蒸為主要工序。蒸酒的首選原料為玉米,也有高粱。稻穀、蕎、粟。製作過程與彝家小鍋酒大同而小異。浸泡原糧、蒸熟酒飯、貯存發酵的程序悉同前者。蒸制燒酒時,使用的器具則有所不同。怒族、僳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樹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細竹管,是為出酒槽。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後者味越寡薄。

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不同品質的燒酒,除以上酒類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樹心酒、嫩包穀帶核蒸酒以原料獨特而別具特色。總體而言,少數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發酵酒麴一般是自行配製的土酒麴,燒酒的風味與品質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麴之間的差異造成的。

第二,在燒酒釀造進程中,浸泡原糧、蒸烤酒飯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識。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處,山泉清冽,溪流凈琮。

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釀造的程序大體相似,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

四:奶酒

奶酒主要為我國北方游牧民族所釀造與飲用。從古代的匈奴、東胡、烏桓、鮮卑到現在的蒙古、柯爾克孜。鄂溫克等民族,都非常擅長釀造奶酒,也最喜歡飲用奶酒。元代蒙古人把馬奶酒作為最重要的飲料。元朝宮廷和蒙古諸王都掌握有一批專門釀造馬奶酒的人,所制馬奶酒除自飲之外,還在舉行宴會、款待客人、賞賜臣屬和祭祀時使用。

1.馬奶酒

蒙古族等民族古代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為防飢喝,常在隨身攜帶的羊皮袋中裝些馬奶。由於整天飛馬顛簸,馬奶的乳清和乳滓分離開來,乳律下沉,乳清上浮並成了具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其製作方法是:將馬乳傾入羊皮袋或其它容器中,不時用木棒攪動,數日後待其發酵變酸,便可飲用。通常色白而濁,味微釀而略有膻氣。若攪之7-8日乃至更長時間,則色清而味甜,且無膻昧,謂之「黑馬奶」。馬奶酒有滋補強身。健胃補腎和治療肺結核的功能。>>>草原上的馬奶酒 馬奶酒與手扒肉

2.薩林阿日喀

「薩林阿日喀」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奶酒」,漢語又稱之為「蒙古酒」。它是在馬奶酒的基礎上通過蒸餾工藝製成的。其製作方法是:把發酵的馬奶倒人鍋中,上面扣一個無底木桶。木桶內側上端有幾個鐵鉤,將一個小陶瓷罐掛在木桶內側的小鉤上,使其懸空吊在木桶中央。木桶口上放上冷卻水的鐵鍋。燒火煮奶,蒸氣不斷上升到鐵鍋底部,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成為色清亮如水的液體,這就是頭鍋奶酒。頭鍋奶酒度數不高,叫「阿爾乞如」。還可以將頭鍋奶酒多次蒸餾,使酒的度數逐次提高。二釀的奶酒叫「阿爾占」,三釀的奶酒叫「浩爾吉」,四釀的叫「德善舒爾」,五釀的叫「沾普舒爾」,六釀的叫「熏舒爾」。六蒸六釀為上品奶酒。

⑨ 為什麼沒有貴的白酒和黃酒

其實陳年的白酒,黃酒一樣是很棒的酒,那些百萬的洋酒都是炒起來的,你說放了百年的內葡萄酒還能喝嗎,只能容做珍藏用,
個人觀念因為這兩種酒都是國產酒,國內的拍賣文化並不發達
當你想像中國成為富國時,富人們競相爭一瓶30年陳的茅台時,價格一樣不會低於百萬的
如果你問現在中國富人也不少,為什麼價格沒上去呢,是因為中國現在酒類收藏還沒有成氣候罷了,畢竟中國的富人也是剛剛才有的錢,品位的提升是要靠長期的積累和整個社會的變遷帶動的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白酒黃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