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葯材泡酒可以治腰腿疼
腰腿痛以中老年人為常見,本症與痹症既有聯系,也有不同。在病因病機方面,回二者均為風、寒、濕、答虛、瘀等引起,但痹症的實證更多見,而腰腿痛則屬虛者較多;痹症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部位,而腰腿痛則局限於腰背和膝腿。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而腎之經脈從足部向上循行,經過膝腿入腹達腰,系於腎臟,故腰部和膝腿的疼痛不適常與腎有關。腎虛則腰膝酸軟、疼痛。此外,如風寒濕邪侵及腰部經絡,閉阻氣血,也會出現腰部痛、脹、麻木、活動受限等症狀。葯酒對本病的治療有其獨特的優越性,酒既能溫通經脈,散寒祛風除濕,又能行酒中諸葯之勢,使之達於病所,而且服用方便,能夠堅持,利於治療,所以患腰腿痛者,服用葯酒的較多。治療本類病證的葯酒,常用地黃、附子、肉桂、蓯蓉、牛膝、丹參、杜仲、川斷、川芎、狗脊、枸杞子、桑寄生、獨活、羌活、白花蛇、五加皮、海楓藤、當歸等葯物配伍。有的以滋補肝腎為主,有的以溫腎壯陽為主,有的以祛楓散寒除濕為主,有的以活血化瘀為主,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⑵ 腰腿疼痛用哪些中葯泡酒
只需一樣。杜仲,專治腰退疼痛。又簡單,只泡這一種。
⑶ 懂得治療腰腿痛泡酒偏方的請進
1.生半夏30g、生梔子仁60g、生大黃15g、桃仁15g、紅花10g。上葯同研為細末,用醋調成糊狀版,敷於患處。本方適用於關節權紅腫熱痛之熱痹。
2.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各15g,肉桂、樟腦各10g,共研細末,用40%的酒精調成糊狀,敷於患處。待患處發熱。即可去葯。本方適用於關節紅腫寒痹。
⑷ 元胡,三七,土鱉蟲,三種中葯混在一起打成粉,用黃酒泡製治腰腿痛,
一樣多少泡多長時間一次服多少
⑸ 治腰腿疼中葯泡酒葯方怎樣補腎壯陽
杜仲、牛膝、木瓜、獨活、秦艽、雞血藤、桑枝、海桐皮、熟地、當歸、女貞子、玉竹各30克、冰糖一兩,白酒4斤浸泡7天飲用,每服30毫升,活血散瘀通絡,治療腰腿疼痛。
⑹ 請問 黃酒裡面泡什麼什麼東西能起到保健強身健體的功效,謝謝老師的回答 懸賞10分
黃酒泡枸杞能夠強身健體
枸杞有很好的滋補肝腎的作用,長期食用不僅養肝明目版,還能強身壯骨。現代醫學權又研究出枸杞中含有多糖,它可以起到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而黃酒也有很好的活血作用,中醫的許多葯方也有用黃酒做葯引子。因此黃酒泡枸杞更能夠發揮枸杞的營養功效。
黃酒泡枸杞適合冬天飲用,由於枸杞性味平和,因此這種葯酒適合很多人飲用。比如中年男性,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抵抗力也在減弱,枸杞酒能夠補腎預防腎虧;女性十分注重皮膚的保養,如果能夠堅持喝枸杞酒,可以減緩皮膚的衰老;而老年人就更應該注重養生了,枸杞酒能夠降低血脂並減少頭發的脫落,使老年人重獲青春活力。
⑺ 治腿疼的偏方大全,
治腿疼的偏抄方大全:
1、老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2、豬腳伸筋湯
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3、川續斷
將絲瓜絡、落得打、黃芪、當歸、川續斷、懷牛膝、覆盆子、木瓜、秦艽、獨活、炙甘草等等准備好,清洗干凈之後加入清水煎煮,每天早餐服用一次,每天一劑,特別時候那些急性的腰腿疼情況。如果已經轉變成為慢性腰腿疼的情況,那麼應該在原來的葯方上面再加入六克左右的附子以及桂枝,這樣也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4、生韭菜
將生韭菜或者是韭菜根准備好,然後切碎備用,將黃酒和准備好的韭菜按照3比1的比例混合煮開,然後乘熱服用,每天吃一兩劑,連續服用五天時間就可以了。
5、絲瓜子
將絲瓜子准備好,然後放入干凈的鍋中翻炒直到變成焦黃,隨後加入適量的黃酒碾磨,然後葯汁直接服用,葯渣則是敷在腰腿疼的部位上面,連續使用五天左右時間。
⑻ 中葯泡酒治療腰腿疼的配方
指導抄意見:
你好,可能是腰間盤突出的問題。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卧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建議最好針灸按摩治療
⑼ 治療腰腿痛的幾種葯酒偏方
腰腿痛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證狀的傷科病證 。主要包括現代醫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等。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該病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系。腰腿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證狀的傷科病證 。 主要包括現代醫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等。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該病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系。腰腿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漢書· 食貨志》上說:「酒,為百葯之長」。酒本身就是一種葯,祖國醫學認為酒性溫、味辛而苦甘,具有溫通血脈、開瘀散滯,宣散葯力,溫脾暖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的作用。自古以來,酒和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醫的繁體字「醫」本身就含有酒字,治病也是古人釀酒的目的之一。 《黃帝內經》中有「醪酒」治療「經脈不通,病生不仁」的記載。酒可以直接當葯,治療關節酸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寒體冷、肚腹冷痛等症,起到舒經通絡、溫陽散寒的作用。 下面是一個葯酒偏方 1、組方:由當歸、血竭、全蠍、烏梅、制川烏、制草烏、肉桂、鹿角膠、川牛膝、杜仲、小茴香、甘草、生薑、紅糖、冰糖等、純糧食酒(純內蒙「歸流河」高粱酒)1500毫升組成。 2、製法:將以上中葯按一定比例共研粗末同糖、姜泡入酒中,3天翻一次(用力搖動容器3-5下即可),共浸泡10天即可應用,這些葯為一劑,兩劑為一療程。 3、服用方法:每次15-20毫升,每日三次,飯後服用,服二劑葯為一療程。 主治病症 : 腰部和腿部的單側或雙側疼痛或腰痛或腿痛(尤其以腰和腿同時疼痛效果為最好)。不包括病理性的如腫瘤、結核所引起的腰腿疼痛疾病。 本方的絕妙之處在於川烏、草烏與烏梅的合理配合(三者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方能出現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是李大夫多年實踐的結果),川烏、草烏溫通經脈止痛、祛風除濕,妙在配合烏梅使機酸與生物鹼結合成鹽,易溶於水,提高溫通經脈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必須按照比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些有急性損傷的病人,他們需要通過制動、冷敷來控制出血和滲出,減輕腫脹、疼痛,這時如外用、內服葯酒都會加大損傷,不利於日後的恢復。所以,急性期患者都不適用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