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醫宗金鑒葯酒類

醫宗金鑒葯酒類

發布時間:2021-02-24 18:55:09

❶ 御纂醫宗金鑒外科乾隆版

《醫宗金鑒》這部書是乾隆皇帝欽定書名的一部醫書,被《四庫全書》收錄。專自成書以來,這部御制欽定的太屬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廣為流傳。據我所知道光,同治,光緒年間均有再版重印。《醫宗金鑒》逐步成為當時全國醫學教與學的必讀書。由於廣泛之需求,政府與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頻繁,至今其版本流傳已有50餘版,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問世,因此存世量極大,故市場價值不高。

這類東西有價無市。您這類藏品我建議您到各地老葯堂去看看或者到專門的拍賣公司尋求幫助。請您知曉。

❷ 《醫宗金鑒》自學可以讀懂嗎

在掌握文言文基礎的情況下,《醫宗金鑒》自學可以讀懂。

相關介紹:內

《醫宗金鑒》被《容四庫全書》收入。自成書以來,這部御制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鑒》全書共分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該書特點圖、說、方、論俱備,歌訣助誦。細讀之有著十分明顯的時代性,適應18世紀中國疾病譜。

(2)醫宗金鑒葯酒類擴展閱讀

《醫宗金鑒》的編纂與《四庫全書》有些相似,最初是向民間大量搜集相關的醫學書籍,規定「全國除書坊現行醫書外,有舊醫書無版者,新醫書未刻者,並家藏秘書及世傳經驗良方,由地方官婉諭購買,或借抄錄,或本人願自獻者,集送太醫院命官纂修。

從這一意義上而言,《醫宗金鑒》就是匯集眾醫家之長,駁其錯雜而成。《醫宗全鑒》問世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作為官修醫學著作,此後廣泛應用到日常診療中。這既是由於該書內容的豐富簡約,深受讀者喜愛,同時,乾隆皇帝給予的高度評價與肯定,也助了一臂之力。

❸ 我這是長的什麼啊!

是比較密集的凸起在皮膚上的白色小泡(直徑約1到2毫米不等)是吧,發病區域皮膚是紅色的,有輕微的火辣辣的疼,並且會慢慢的沿著一個方向向前面延申,呈串(帶)狀區域,即使刮破那些泡也不會很疼,刮破了再塗酒精也沒有其他傷口塗酒精那樣的疼,然後隔天那片區域又會長出這樣的泡。

感覺和普通的發炎、生瘡很不一樣,就告訴了父親。先是帶我去附近的一個赤腳醫生那裡看,他給我打了針拿了口服消炎葯,還說這是長怪是串皮蛇,他的治療方法可能也沒什麼效果,只是能減輕症狀,需要到道士那裡去燒。

然後當天下午,就去了一個我們當地管理小廟子的人那裡,他給我用兩毫米左右粗的麻繩(不知道上邊是不是有什麼葯物)點出火星,然後圍著患處外沿燒(把火星壓滅,有點螞蟻咬那樣的疼)五六個痂(不知道燒的位置是不是有什麼講究),燒完後說如果還要長的話再來。結果第二天就沒發現延申的跡象了,三四天後那些水泡就自己癟了,也沒什麼異常的感覺,基本就好了。但是長過泡的區域,開始恢復的時候很醜,先是東一塊西一塊的蛻皮,露出顏色比較深的沒有毛孔的皮膚,看起來像痂但不硬,一個多月後才逐漸恢復正常。

那個時候我讀初中二年級,這個東西長在下巴下的脖子上,自己對著鏡子都能看得清楚狀況,也方便拿刀去刮破然後擦酒擦葯消毒(我是男生,那個時候就已經可以自己挑破膿瘡,在傷口上擦葯酒之類的了)。開始在右上方,逐漸的向左下方延伸,延伸到左下方靠近鎖骨的地方就治好了,長泡的時間也就將近一周。發病過程中,自己到沒感覺到什麼精神或生理狀態的異常。

這個治療方法我一直都很好奇,後來在圖書館查過民間偏方,知道那個東西在書上叫做蛇串瘡,還有幾個其他名字記不住了,但是沒有我治療的那個方法的記載,只有兩個使用中葯的方法記載。中醫的病因分析和葯方感覺有點復雜,各種葯材的配合然後煎熬,似乎用不著使用這么復雜的方法。西醫可能會更高效一點,說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性皮膚病,也需要口服和外用幾種葯成品葯。

另外在網上也看到一個簡單的方法:治帶狀皰疹,用熱風機熱吹患處,熱度以能承受為佳,越熱越好,一次吹一分鍾,一天吹兩次,只需兩天,當時就能減輕神經痛,第五天就好,而且不會神經疼。 該法是從民間土方法中改進而來的,民間傳統方法是用黃草紙浸菜油,點燃照患處,用米篩隔著;如今用熱風機吹更方便,一般四、五天就好,而且沒有神經痛的後遺症。 溫馨提示 1.越熱越好,以患者能承受為度,不要燙傷了。 2.先吹最開始長泡疹的地方。這叫先吹頭。(希望這個方法管用,看到的朋友可以試一下,有效果請留言告知)網頁鏈接

希望看到這里的朋友,有知道燒這種療法具體方法的能分享一下,把這個治療方法流傳出來,減輕的患此病的痛苦。如果這個方法真的有效,能經過幾個患者的驗證,也希望可以寫入書中,永遠的流傳下來,畢竟這是一個簡單高效的治療方法。

❹ 我國清代對於葯酒的要求有哪些方面

清代人們對於葯酒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於對傳統的繼承,突破和創新成為挑戰專的重點屬。在這一時期,新的葯酒配方接踵而至。如汪昂的《醫方集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吳謙等人的《醫宗金鑒》,孫偉的《良用匯集經驗神方》和項友清的《同壽錄》等等,均收載了不少明清時期新創制的一些葯酒配方。

與此同時,養生葯酒在此時期的廣泛應用也已空前興旺,集歷代酒方之精華,精益求精,甄選優質葯材、炮製的方式,已使其功效卓越展現。

葯酒的補腎壯陽功力極盡強大,如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酒、養神酒、健步酒等為康熙、乾隆的高壽多子功不可沒。

另外,用於補益作用的葯酒也層出不窮。「夜合枝酒」是清官御制的葯酒,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還有柏枝、槐技、桑技、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細曲等,可治中風攣縮之症。乾隆皇帝偏愛「松齡太平春酒」,是因為其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痛、納食少味、夜寐不實諸症均有治療作用。

❺ 我的頭發啊!!!求救!!

只能麻煩跑遠點了.這種東西還是去醫院看得好.有保障啊~~~

❻ 如何能知道古醫書的價格

《醫宗金來鑒》這部書是乾隆皇帝自欽定書名的一部醫書,被《四庫全書》收錄。自成書以來,這部御制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廣為流傳。據我所知道光,同治,光緒年間均有再版重印。因此僅憑書名不好判定,畢竟文物鑒定是很嚴謹的,需要圖片。
《醫宗金鑒》逐步成為當時全國醫學教與學的必讀書。由於廣泛之需求,政府與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頻繁,至今其版本流傳已有50餘版,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問世,因此存世量極大,故市場價值不高。

這類東西有價無市。您這類藏品我建議您到各地老葯堂去看看或者到專門的拍賣公司尋求幫助。請您知曉。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❼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是怎麼闡述洗滌類方的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在各類方中有洗滌類方,認為「洗滌專之法,乃瘍科潰腐屬,而無壅滯也。凡腫在四肢者,溻漬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

在兒科雜病心法要訣中對初生嬰兒用五枝湯浴之,免於日後生瘡。

❽ 葯酒有什麼淵源

本書所講的葯酒在中葯方劑學上又稱之為酒劑。所謂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和動物的全體或內臟以及某些礦物質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濃度食用酒精、白酒黃酒葡萄酒中,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經過一定時間後去除渣滓而製成的,也有一些葯酒是通過發酵等方法製得的。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葯勢、溫腸胃、御風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葯配伍可以增強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

古時醫字從酉(酒),可見酒與葯的關系密切,而葯酒的產生更是我國醫葯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葯酒的起源與酒的產生是分不開的,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葯酒方見於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雖多已不完整,但仍可辨認出葯酒配方、釀制工藝等記述,由此可見,我國的葯酒在先秦時期就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先秦時期的醫學代表作《黃帝內經》也對酒在醫學上的貢獻作了專門論述,其中,《素問·湯液醪醴篇》論述了醪醴與防病治病的關系,在其他篇中還提及了治膨脹的「雞矢醪」,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的「醪葯」等,這些均是較早的葯酒記載。

至漢代,隨著中葯方劑的發展,葯酒逐漸成為中葯方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針對性和療效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的記載,表明了扁鵲認為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這篇著作中還收載了西漢名醫淳於意的25個醫案。東漢·張仲景的《傷寒病雜論》中記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該書還收載了許多以酒煎葯或服葯的方例。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對葯酒的釀造方法,特別是對浸葯專用酒的製作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海藻酒、桃仁酒、金牙酒、豬胰酒等葯酒的治病方法。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出「酒可行葯勢」,尤其是對葯酒的浸制方法論述較詳,並指出有71種葯物不宜浸酒。

唐·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共有葯酒方80餘首,涉及補益強身、內科、外科、婦科等方面,並對酒與葯酒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認識,針對當時一些人因嗜酒縱欲所引起的種種病症,研製了一些相應的解酒方劑。《千金翼方》還對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凡服葯酒,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達葯力,多少皆以知為度,不可全醉及吐,則大損人也。」唐-王燾《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古今諸家酒方」一節中共收載了葯酒11方。

宋元時期的葯酒有了很大發展,葯酒的種類和應用范圍均有明顯的擴展。僅《太平聖惠方》中就設有葯酒專節達6篇之多,加上《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濟生方》等書中的葯酒方,計有葯酒數百種。運用葯酒治病的范圍也已涉及到內、外、婦、五官等多科疾病,對於葯酒的主要功效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葯酒的製法上已開始採取隔水加熱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增強葯酒的功效。這一時期葯酒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於養生的葯酒漸多,有些葯酒不但具有治病養生的特點,而且口味純正,成了宮廷御酒。除了上述大型方書所記載的葯酒外,宋·陳直《養老奉親書》和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御葯院方》等書中也收載了許多適合老年人服用的養生保健葯酒。

明代的醫葯學家在整理繼承前人經驗的同時,又創制出許許多多新的葯酒方。在明代醫書中,如《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陳夢雷的《醫學全錄》、王肯堂的《證治准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收載了大量的葯酒配方,既有前人的傳世經典之作,又有當代人的創新之舉。僅《本草綱目》就輯錄了各類葯酒配方200餘種,《普濟方》通卷收載的葯酒達300餘方。明代的民問作坊已有葯酒出售,如薏仁酒、羊羔酒等,而老百姓自飲自釀的酒中也有不少葯酒,如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陽的菊花酒等。

清代的醫葯學家同樣也創制出許多新的葯酒方。這一時期的醫葯學著作中,如汪昂的《醫方集解》、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吳謙的《醫宗金鑒》、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等,均收載了明清時期新創制的葯酒配方。清代的葯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養生保健葯酒較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葯酒空前興旺發達。例如,乾隆皇帝經常飲用的益壽葯酒「松齡太平春酒」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軟、納食少味、夜寐不實諸症均有治療作用。「夜合枝酒」也是清宮御制的一大葯酒,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還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細曲等,可治中風攣縮之症。

民國時期,戰亂不斷,百業不興,葯酒也難逃厄運,沒有多少進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中葯事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作為中葯方劑之一葯酒不僅繼承了傳統的製作經驗,而且採取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嚴格衛生與質量標准,使葯酒的生產逐步走向標准化和工業化,葯酒質量也大大提高。醫葯學家還對許多傳統葯酒方的功效、配方進行了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為葯酒的應用和提高療效提供了寶貴依據。此外,葯酒規范已被收進我國的葯典,由此可見國家對葯酒的重視。

閱讀全文

與醫宗金鑒葯酒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