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氏葯酒的提取是什麼技術
你好,現在這個葯酒還沒有公布提取方法,如果是私人宣傳就不可信,如果是官方有可能是一項新技術。
⑵ 葯酒蒸餾後還是葯酒嗎
不是了
⑶ 中葯提取物可以做葯酒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實際操作有困難。
中葯提取物如果有乙醇提取,專是可以溶解到酒里的,但屬是因為度數不同,肯定會有沉澱發生。所以還要過濾除雜,靜置等工藝。
現在保健酒都是直接用葯材浸泡的,這樣酒的顏色和澄清度就比較好一些。
⑷ 葯酒的釀造法的具體過程
(1)葯材處理:制備酒劑的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根據醫生處方購於葯店的中葯,多已加工炮製,無須特別處理。來自民間驗方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止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葯材,更要警惕假冒偽劣中葯材。鮮葯、生葯往往還需要先行加工炮製。
(2)酒的選擇:所選之酒,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一般認為浸泡葯酒以50-60度的米酒及優質燒酒較為合 適。因為酒的濃度過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會影響治療效果,而且葯酒的易變質。但酒的濃度過高,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葯料質變堅硬,有效萬分亦 難析出。對於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黃酒和米酒、但浸出時間及次數宜適當延長和增加。
(3)冷浸法:引法比較常用,系將葯村碎成片或粗粉,置於帶蓋的陶、瓷罐或帶塞玻璃瓶等非金屬的容器中。處方若 未規定酒的用量,可按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閉放置,每天搖盪1~2次,浸漬7天後,可改為每 周1次振盪攪拌,1個月左右,葯性析出,酒色濃郁,即可壓去渣取酒,貯入瓶中,慢慢飲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採用飲1杯,加入1杯,直至葯味清淡為 止。若所制葯酒需加糖或蜜矯味著色,可將砂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葯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可得飲用葯酒。
(4)熱浸法:(煮酒法)先以葯料和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再放冷貯存,這是一種古老的製作葯酒的方法,此法既能 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即把葯料和酒先放在小鋁鍋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再 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鍋里煮燉。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會揮發,見葯面出現泡沫時,立即端離灶火,然後趁熱時密封,靜置15天左右,吸取上面清液,壓出殘渣中的 余酒,合並靜置澄清,過濾即可。
(5)煎煮法:將原料碾成末後,全部放入沙鍋內,加水高出葯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 濾,再復煎一次,合並兩次濾液,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一般生葯5公斤,煎成2公斤左右)。待冷後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各勻,放入壇 內,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過濾即煎煮。
(6)釀酒法:將原料加水煎熬,過濾去渣,濃縮成葯汁。有些葯特,如桑椹、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葯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把糯米飯、葯汁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內,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盡量少與空氣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6天即成。
⑸ 葯酒可以二次蒸餾嗎,對葯效有有影響嗎
不可以,進行二次蒸餾不但會影響其葯效,而且二次蒸餾中處理不當會滋生細菌和產生其他物質,危害健康
⑹ 新手如何製作簡單而有效的葯酒
1.酒的選擇 一般來說,滋補類葯酒所用的原料酒濃度低一些,去風濕類葯酒因法風活血的需要,所用原料酒濃度可以高一些。
2.葯材的選用和加工 葯酒所用的葯材要求品種純正地道,並要注意同一葯名不同品種的功能差異。葯材的加工炮製也要十分講究。適當地粉碎葯材, 可擴大葯材與酒液的接觸面,有利於增加有效成分的擴散、溶解。
3.制備工藝 傳統以浸漬法和滲入法為主,也包括其他方法。浸清法包括冷浸法、熱浸法和恆溫法,使用時應當根據葯料性能分別處理。有些效果成分容易浸出的單味,或味數不多的葯物,或揮發性較強的葯材,可用冷浸法。如果葯材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又不易浸出,就應當選用熱浸法。
(1)滲入法將葯材切制後事先浸泡,待適度膨脹後,裝入滲入筒中,下端有滲出口,該法因酒液的流動,可造成良好的濃度差,有利於擴散的進行。所以浸出的效果優於浸漬法,成分提取也較完全。但是,遇到極易軟化結團的葯物,會阻塞溶液所通過的縫隙,則不宜採用該法,使用滲入法時應注意葯材切制加工不可過細。
(2)熱浸法 即《本草綱目》中的"煮酒法"。將葯材切制後,置於適宜容器中,按配方加入適量的酒,密閉容器,隔水加熱至沸點後立即取下,換注到另一個容器中,繼續浸泡至規定時間(一般需1個月以上),然後取上清液,葯渣壓榨後取壓榨液,與前取的上清液合並,靜置沉澱,過濾即得。(3) 冷浸法:將葯材 切制後,置於容器內,按規定加酒密封浸泡,一般每日攪拌1次,7日後,改為每周攪拌1次,通常浸泡15日以上,然後取上清液,葯渣壓榨,壓榨液與上清液合並,靜置過濾即得。
4.快速特效法快速特效法是熱浸法和滲入法的結合。將葯材切制後在酒里浸泡,待適度膨脹後,再將葯和酒放入設備高溫蒸煮提取葯效。此方法對設備的密封生、冷卻性要求甚高。其特點是葯效好、製作時間快,是現代大多葯酒廠所採用的葯酒製作法之一,此法將在未來的葯酒製作工藝發展中佔有主要地位。
5. 加葯釀製法:這是古代常用方法,近代較少應用。這種方法以米、曲加葯,直接發酵成酒的。
無論用哪種方法制備葯酒,其容器必須確保不與葯材和酒起化學反應並要保持酒的清潔干凈,一般以陶瓷、玻璃製品為宜,不宜使用含鉛較多的鋁合金容器。
⑺ 泡葯酒都需要什麼材料
自製葯酒所需要的材料:
1、白酒
因為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
2、葯材
不同種類的葯酒所需要的葯材也是不同的,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
3、裝葯酒的容器
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
四種葯酒的做法:
1、西洋參酒
取白酒500毫升,西洋參20克。將西洋參切成薄片,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後,每日飲2次,每次15毫升,具有滋陰補氣、提神益精等功效。
2、杜仲酒
取杜仲25克,丹參25克,川芎15克,白酒500毫升。將杜仲等葯切成塊狀與白酒密封,浸泡20天,取濾液,每日飲用2次,每次20毫升,具有活血化瘀、強壯機體的作用。
3、活血化瘀類葯酒
取白酒500毫升,當歸10克,甘菊30克,乾地黃10克,枸杞子20克。將上述葯物洗凈裝袋裝入酒瓶,加酒浸泡7日後飲用,具有醒腦明目作用。
4、龍眼肉酒
取龍眼肉125克,置於1000毫升白酒中,密封,浸泡30天後飲用,每日2次,每次15毫升,有補益心脾、活血補血等功效。
葯酒在經過長期泡製後,其性狀可能發生變化,大量飲用將會造成極大危險,喝多了就算不會葯物中毒,也可能會酒精中毒,所以專家提醒,喝葯酒時一定要了解清楚成分,並遵照醫囑飲用。
(7)葯酒蒸餾提取擴展閱讀:
自泡葯酒的注意事項:
1、泡葯酒所用葯材需處理。
植物葯應盡可能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且盡量乾燥後再泡酒。動物葯應除去內臟和污物,以清水洗凈,用烤箱烘烤除去水分和殺滅細菌,已腐敗變質的動物葯不能用;含有汞、砷、鎘等有毒成分的礦物類葯也不應用來泡酒。
2、泡製用的酒有講究。
配製葯酒一般選用釀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乾、高粱酒、燒酒)、黃酒或南方人喜愛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釀制的白酒和糯米釀制的黃酒為最佳。白酒的酒精含量以50%~60%為佳,這樣在浸泡的過程中能有效殺滅中葯材中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飲用更安全。
3、泡製方法有講究
葯酒的製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迴流熱浸等方法。民間通常採用冷浸法,就是將中葯材與白酒或黃酒一並放在密閉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內(不要用塑料、金屬容器泡酒,以免產生毒性),於室溫下浸泡,定期攪拌,一般浸漬30天以上。
⑻ 古代人怎麼將酒提純的
蒸餾。
考古抄中,人們在發襲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考古學家最後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
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8)葯酒蒸餾提取擴展閱讀:
提純其實就是提高酒精度,古代也是通過蒸餾的方法,提高酒精度,去除雜質。在水井坊的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傳統工藝採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⑼ 以蒸餾酒為酒基配製的保健葯酒按什麼稅率徵收消費稅
取得國食健字、衛食健字,酒精度38度以下的按其他酒徵收消費稅(10%),否則按白酒徵收消費稅(20%從價稅+1000元/噸從量稅)
⑽ 為什麼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是萃取,酒精不是溶於水嗎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區別於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稱抽提(通用於石油煉制專工業),是屬一種用液態的萃取劑處理與之不互溶的雙組分或多組分溶液,實現組分分離的傳質分離過程,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單元操作。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兩種方式: 液-液萃取,用選定的溶劑分離液體混合物中某種組分,溶劑必須與被萃取的混合物液體不相溶,具有選擇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須有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並有小的毒性和腐蝕性。如用苯分離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機溶劑分離石油餾分中的烯烴;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雖然萃取經常被用在化學試驗中,但它的操作過程並不造成被萃取物質化學成分的改變(或說化學反應),所以萃取操作是一個物理過程。 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和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過萃取,能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草葯中的有效成分溶於酒精比水要容易,再通過分離就可以得到所需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