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葯酒詩歌典故

葯酒詩歌典故

發布時間:2021-02-23 09:29:30

⑴ 元日的詩句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⑴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准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⑵ (元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釋義: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

此詩作於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原詩: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義: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葯酒詩歌典故擴展閱讀: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

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⑶ 元日這首詩的意思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1.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2.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總把新挑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那麼「新桃」和「舊符」是什麼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我國的春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貼的門神),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⑸ 元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一一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
作者背景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七絕】 類別:【記時】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1)元日:陰歷正月初一.(2)屠蘇: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陽剛出的樣子.(4)桃:桃符.古時習俗,元旦用桃木寫神茶、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為能壓邪.
[譯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詩人.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省)人.作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詩作,以反映政治、歷史以及社會現實為主.詩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後,轉向描寫閑適生活,詩風追求清新淡雅.
注詞釋義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葯酒店.古代習俗,驅邪避瘟以求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風俗用桃木板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分掛大門左右驅鬼鎮邪,每年一換.
古詩今譯
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 贊同
85| 評論(6)
2011-3-9 18:52 k10k1o | 二級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七絕】 類別:【記時】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1)元日:陰歷正月初一.(2)屠蘇:美酒名.(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陽剛出的樣子.(4)桃:桃符.古時習俗,元旦用桃木寫神茶、郁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為能壓邪.
[譯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贊同
89| 評論(9)
2011-3-9 19:23 l759429085 | 一級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贊同
60| 評論(5)
2011-3-14 19:16 顧盼▂▁生姿 | 二級
注詞釋義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葯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又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千門萬戶 :形容房屋廣大或住戶極多.
編輯本段古詩今譯
鞭炮響轉眼間一年已過, 屠蘇酒暖心房春風吹拂. 旭日升千門萬戶多明亮, 人人用新桃符換舊桃符.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清風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貼的門神),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名句賞析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 還能體現出他的執政態度. 賞析一: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葯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賞析二: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賞析三 歌頌春節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來渲染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現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美的品格.當然,現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並不提倡鞭炮. 詩意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⑹ 元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在爆竹聲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春天裡,有和專煦的春風,人們開懷暢飲屠屬蘇酒,心情很舒暢。家家戶戶的房子都被太陽的光輝照耀著。家家戶戶都在春節的時候,把門口上的舊桃符換成新的桃符。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

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准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閱讀全文

與葯酒詩歌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