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活血祛瘀的葯酒

活血祛瘀的葯酒

發布時間:2021-02-22 17:43:04

㈠ 誰有活血化瘀葯膳葯酒的配方

[配方1] 制附子45克,細辛15克,紅花、丹參各60克,士元
蒼術、川芎各30克,大棗20枚,白酒1500毫升。
[製法] 將前8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
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沮經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 寒濕、血瘀所致的脈管炎,表現為患肢肢端疼痛、蒼
白或紫暗、觸之發涼、受寒加劇,未發生潰瘍者。
[用法] 口服。每次服30毫升,日服 2次。

[配方2] 牛膝40克,杜仲、丹參、生地黃各2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 將前5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補腎強骨、活血通絡。
[主治] 腎虛腰痛、關節疼痛等。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 3次。

還有很多可以看看醫葯網,不過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是完全不懂醫理的人最好要慎用,畢竟是有一定危險的,祝早日康復!

㈡ 活血化淤的葯酒應怎樣配製

活血化瘀酒

配方:田七85克

㈢ 用什麼葯材泡酒可以活血化瘀,補腎壯...

病情分析:氣血淤滯,以及腎陽虛都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往往可以導致一系列版臨床表現,比如睏倦,乏力,腰膝酸權軟,畏寒等症狀。 意見建議:針對你描述的情況,可以用中葯獨活,桑寄生,杜仲,鹿角膠等泡酒治療,以活血化瘀,溫補腎陽,另外平時要注意多休息,飲食要加強營養,避免過度勞累。

㈣ 活血舒經通絡葯酒配方

活血化瘀,舒經通絡,開穴,補氣,壯陽。我知道這幾個的單獨中葯配方,您可以用一下我的方法。活血化瘀:伸筋草30g 透骨草30g 丹參25g 紅花25g 當歸25g 雞血藤30 牛膝25g 川芎25g 毛冬青100g 桂枝30g 桑枝30g 木瓜30g 白芷100g 蜈蚣3條 全蠍9g 冰片10g 上葯粗粉置無紡布袋中加60°純糧酒浸泡一周左右加溫後外敷。舒經通絡:山葯、茯苓,白酒 泡1500克(將500克酒和山葯盛於燉盅內,在沸水中加溫;
2.待酒香溢出,取汁,裝入寬口瓶中,再加入剩餘的1000克酒和茯苓,,每晚入睡前服用,每次20克,分2個月飲用完。補氣,壯陽:海馬1對,白酒500克(將海馬洗凈,放入酒罐內。將白酒倒入酒罐中,蓋好蓋,浸泡15天即成。)中醫認為海馬可補腎壯陽,活血化瘀。故海馬酒適用於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腰酸膝軟;夜尿多;尿頻;也可用於各種腫塊;腫痛;跌打損傷等。可每日服3次,每次9克。很有效不錯的中葯配方。還有其他針對的方法,也可以看一下:當歸60克,白芍60克,熟地60克,黨參60克,白術60克,川芎60克,茯苓60克,黃芪60克,甘草30克,肉桂30克,白酒2000克(葯物研碎成粗末,浸於白酒中,每日晃動1次。7天後可飲用)有補血益氣、溫陽散寒之功。適用於氣血兩虛兩偏於陽虛有寒的各種病症。對於氣血不足所引起的食少乏力、頭暈心悸、婦女崩漏、瘡瘍潰而不斂、濃水清稀等症有很好的療效。每日飲用2次,每次10克。 黃精900克,天冬700克,蒼術900克,松針1.4千克,杞子1.2千克,酒5千克(各葯煎煮2小時,濾汁加酒拌勻。空腹飲20克)補五臟,和六腑,健體除濕。用於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等虛症。 希望我的方法您能用一下,沒錯的。也希望採納我的答案啦。

㈤ 活血化瘀的中葯有哪些,這些葯可以泡酒,水,而沒有副作用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溫熱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溫經通絡散寒化淤,.驅散陰寒凝滯之邪,使經脈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熱之」,「血得溫則行」之義。寒為陰邪,最能收引經脈,凝滯氣血而導致氣血淤滯。這里的寒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寒客絡,陽氣受困;一是脾腎陽虛,陰寒內生。在臨床應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則時,應當分清溫經通陽活血通脈和補陽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葯物:溫經通陽如桂枝、附子、肉桂、吳茱萸、細辛、炮姜等;補陽壯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蘆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選性溫的川芎、當歸、紅花、乳香、五靈脂、骨碎補、天仙藤、急性子、川續斷等。

方劑舉例:當歸四逆湯,陽和湯,右歸飲合桃紅四物湯等。

適應證:溫經通陽活血化淤運用於外寒客於脈絡之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表現外,另見局部蒼白、發涼、疼痛得熱則緩,舌淡或紫,苔白潤,脈沉細或沉緊。常見於動脈的閉塞、狹窄、或痙攣性疾病,此類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狀為主。補陽益火活血化淤法運用於除有上述表現外尚有腹脹便溏,腰膝發冷,小便頻數或不利,陽痿遺精,脈沉細等,常見於動脈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的後期,由於內外之寒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臨床表現錯雜,應分清主次,辨證論治,酌情配伍用葯。

二、祛濕活血化淤

即用燥濕或滲濕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祛除濕邪,促使血活淤化。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而致脈絡阻滯而血淤。濕邪有外侵或內生之分,病理過程中又有寒化和熱化之別;且與脾之運化,腎之溫煦有密切的關系。從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來看,外濕多從熱化,所以具體應用祛濕活血化淤時,又要區分清熱利濕,健脾溫腎利濕活血化淤。

常用葯物:清熱利濕,如赤茯苓、車前子、淡竹葉、漢防己、澤瀉等;健脾利濕,如茯苓、薏苡仁、蒼術、白術、赤小豆等;溫腎化濕,如益智仁、肉桂、桂枝、烏葯、威靈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滲利水濕者,如性寒涼之益母草、馬鞭草、虎杖、半枝蓮、穿山龍、木通、落得打等,性偏於溫之澤蘭、天仙藤等,性平之劉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劑舉例:五神湯,三妙丸加減,五苓散加減,苓桂術甘湯加減,萆?分清飲加減。

適應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法適用於濕熱淤證,主要表現為除有血淤證象外,見患部膚紅灼熱、水腫或瘡面濕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常見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健脾利濕活血化淤適用於脾虛濕淤證,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全身倦怠,脘腹脹滿,大便溏稀,舌苔白膩,脈濡緩等,見於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血栓形成恢復期。溫腎利濕活血化淤適用於腎虛濕淤證。主要表現為患肢水腫,膚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弱等。常見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後期以及下肢靜脈性疾病後期。由於內外濕互為,濕性重著,纏綿難祛,一所以臨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濕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濕同類而有異,治療上還應選用祛痰之劑,如溫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熱痰的貝母、瓜蔞、瓦楞子、貓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氣消痰的萊菔子、薤白、橘紅、陳皮等,配合應用,以增加療效。

三、理氣活血化淤

即用理氣的葯物,調暢氣機,氣行則血行,使血活淤化。氣之為患,不外乎氣滯、氣虛、氣逆三個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氣滯、氣虛多見。氣為血帥,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所以氣機不暢,郁滯不行則血行為之澀,而致血淤,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血行緩慢而成淤。反之,血為氣母,氣賴血載,血淤既成又致氣滯,在病理上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氣血密切相關,決定了理氣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於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氣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療中更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臨床上具體應用時還須分辨行氣和益氣活血化淤二法的應用。

常用葯物:疏肝行氣性偏涼如柴胡、川楝子、鬱金等,性偏溫之佛手、青皮、枳殼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櫞等。益氣如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山葯、炙甘草等。

方劑舉例:血府逐淤湯加減,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應證:疏肝行氣活血化淤適用於肝鬱氣滯血淤證,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於病情隨情志刺激而變化,或患者憂郁不安者,益氣活血化淤適用於氣虛血淤證,主要現象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病久體倦、納差、氣短、心悸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症,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病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靜脈炎的後期,同時必須注意,行氣太過易耗氣,溫燥之品能傷陰,臨床應用宜慎重。

四、清熱活血化淤

即用寒涼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清解熱邪,以使絡寧血活淤化。是「熱者寒之」之義。「夫脈者,血之府也」,所以熱邪侵入脈絡多及血分;又有熱之甚即為毒,熱邪灼津傷陰,虛熱內生。「血受熱則煎熬成塊」,阻滯脈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見,具體應用清熱活血化淤法時,首先應分清虛實,和在氣在血。從而推演出清熱涼血,清熱解毒和養陰清熱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葯物:清熱涼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參、大青葉等;清熱解毒如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養陰清熱如生地、玄參、天花粉、白芍、麥冬、沙參、地骨皮、知母、黃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熱涼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參、赤芍、鬱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熱解毒之紅藤、虎杖、敗醬草、金蕎麥、落得打等。

方劑舉例:五味消毒飲合清營湯加減;四妙勇安湯加減。

適應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運用於血熱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皮膚發紅,灼熱,淤斑色紅或紫,舌紅絳,脈數等,常見於急性血栓性靜脈炎,淺靜脈炎,復發性丹毒,紅斑性肢痛症等。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運用於熱毒淤滯症,主要表現如上述(除舌脈外),還可伴潰瘍,苔黃厚,脈弦滑而數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壞疽早期或合並感染時。養陰清熱活血化淤法適用於陰虛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且病程較長,局部發熱惡涼惡熱,或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後期,從周圍血管疾病的臨床來看,清熱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實熱與虛熱難分,熱邪與熱毒沒有明顯的界線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須辨清主次輕重,相應而用。

五、補血滋陰活血化淤法

即用補血滋陰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脈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脈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則脈道充盈;血液虛少,陰津不足則脈道萎閉,繼而成淤。所以應補血滋陰,增液盈脈,活血化淤。

常用葯物:補血滋陰葯如生熟地、阿膠、首烏、枸杞子、龍眼肉等,活血兼補血者如雞血藤、當歸等。

方劑舉例:四物湯加減。

適應證:血虛血淤症,主要表現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多為久病體弱、頭暈、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脈細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後期。

六、平肝潛陽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潛陽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使陽潛血和,絡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陽升發太過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脈絡壅塞,可致血淤。故應平肝潛陽,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葯物:鉤藤、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鱉甲、刺蒺藜、天麻、石決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涼潤之丹參、牡丹皮、玄參、赤芍、牛膝、鬱金、凌霄花等。

方劑舉例:鎮肝熄風湯加減。

適應證:陽亢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為頭脹痛、眩暈、眼花、耳鳴、情緒易激動,並見腰痿足軟,脈弦緊等。常見於多發性大動脈炎(胸腹主動脈型)及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伴腦動脈硬化者。

㈥ 活血化瘀葯酒如何泡製

下面就是關於活血化瘀葯酒泡製方法的及功能的介紹,相信能幫您通過版此葯酒活血化權瘀,來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活血化瘀酒泡製方法: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活血化瘀酒功能和用法:
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活血化瘀酒禁忌症:
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高血壓患者勿飲。
上述內容介紹了大家現在應該了解活血化瘀葯酒如何泡製了吧,相信您可以正確的泡製活血化瘀葯酒了。

㈦ 泡葯酒配方大全

泡葯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 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 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3.葯酒浸泡的時間 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
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家庭常用葯酒的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㈧ 跌打葯酒秘方

止痛液
【配方】細辛600克,革撥、黑胡椒、生草烏、生川烏、生半夏內、生南星、蟾酥各容300克,樟脯、薄荷腦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製法】先將前7味葯分別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備用。蟾酥以適量水煮沸5分鍾(主要為減輕毒性,不影響療效),與上述葯材置於同一容器內,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個月後,濾取上層清液,加入樟腦、薄荷腦攪拌溶解,必要時過濾,貯瓶備用。
【功用】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脫脂棉球蘸葯液塗擦患部,每日塗擦1~3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治療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一般用葯3~5次即效。

㈨ 活血化瘀 舒筋活絡,下肢酸麻腫脹,外用中葯葯酒配方

下肢酸麻腫,第一,氣血不足血液流通慢。第二,天氣涼,你比別人怕冷,吃溫熱食,忌冷涼。牛羊肉加蔬果合理飲食,長時間可改善症狀。

㈩ 舒筋活血 葯酒

舒筋活血泡來酒的葯方,來自網路

馮了源性葯酒
葯物組成: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子、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痹病風濕痹阻證。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除濕酒
葯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雲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蠶矢各6g,木瓜、枸杞、蒼耳子、?薟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將上葯浸於糧酒2500g中,過5日即成。

閱讀全文

與活血祛瘀的葯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