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迪盪有沒有紹興黃酒節

迪盪有沒有紹興黃酒節

發布時間:2021-02-21 02:23:12

1. 紹興黃酒,有文化底蘊嗎

紹興黃酒的傳說故事
紹興人每逢佳節,宴請好友時,餐桌上,是不能沒有黃酒的。無論賓館飯店,還是自家廳堂,許多菜餚烹調時,同樣少不了放一點香烹烹的紹興黃酒。紹興黃酒,名震中外。紹興人把黃酒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您可知道,紹興黃酒究竟是誰發明的嗎?家喻戶曉的這個「黃酒」二字,又是誰給取的呢?她的歷史又可以追溯到什麼年代呢?
古博先生在大型電視連續劇《帝堯的傳說》中,有這么一個片段:
......帝堯一行又上了車,徑向蓮花山而去,行不多遠,忽然東邊霞光萬道,西邊彩虹橫跨,中間祥雲駐足,迎著陽光,光彩奪目,如一幅天堂般的仙境。帝堯舉目瞭望,一個村莊,村旁一座低丘,活脫脫的象一隻雄獅盤踞,獅子山的西側又有一座像老虎的低丘,嚙牙咧嘴,吼嘯的樣子,倒豎雙耳,威武異常。獅子山的北面,又有巍然屹立著的三座挺拔的高山。
這時,帝堯說道:「我們下車踱步去吧。」
於是,大家下車,走了不遠,路邊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潺潺流動,如護城河一般橫亘著盆地的邊緣,這時帝堯感嘆地說道:「好一座天然城廓!」
赤將子輿說道:「這里有七獅八墩,還有鬥牛之石,據說,這里也是一處斗維之野。」
帝堯聽赤將子輿說這里也是斗維之野,心裡想道:「我的先母不就是出生在斗維之野嗎?難道這里也是孕我,生我的地方嗎?」
帝堯正在想時,赤將子輿又說道:「這右邊的兩座大山,一座叫文將山,一座叫武將山,是當年黃帝會聚文武百官的地方,那座像饅頭的小丘,原先就是黃帝當年隨身攜帶的一樽玉璽,這是我親眼所見的。那年黃帝從天柱山升天成仙後,當天玉璽忽然長了起來,原來那裡還是一大片的平原呢。前面就是蓮花山了,當年黃帝住過的仙洞就在那裡。」
帝堯一行到了仙洞口,帝堯細細的看了,不由又感嘆地說道:「真是別有洞天啊!」
赤將子輿用手指著前面的山說道:「那邊還有一座大山是叫鶴山,山上住著一對仙鶴。」正說著,忽然看到有兩只仙鶴朝著帝堯一行徐徐地飛來。
這時,日已西平,帝堯說道:「我們不如在先祖皇考的神仙洞過上一晚吧,也用不著去村子裡打擾百姓了,你們以為如何?」
赤將子輿說道:「那太好了,讓我這個地仙也嘗嘗做神仙生活的滋味。」
老將羿說道:「這樣也好,我和羲叔一起上山去打點獵來,希望獵得山珍美味,為帝做上一頓美味的晚餐。」
羲叔回應:「好,我們這就走吧。」
於是,兩人就帶了弓箭速速地上山去了。
爬到一座山上,忽然,遠遠看見了一隻猴子在小潭中喝水,那猴子在喝了潭水之後,不一會兒,慢悠悠的很寫意的倒在了地上,臉上還露出十分舒服和滿足的樣子。老將羿和羲叔感到奇怪,於是,就向那小潭走過去。走不多遠,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二人齊聲說道:「為何這么香?哪裡來的香氣?」二人愈走香氣愈濃,到了小潭邊,香氣更加的濃了。原來這香氣就是從小潭中發出來的。俯下身子低頭細看,有一潭滿滿的穀米和水浸泡出來的汁液,二人看看身邊的那隻猴子已呼呼的睡得真香,好奇的老將羿和羲叔也想親自品嘗試試,於是,二人彎下腰去用手指往小潭裡蘸了一點往嘴裡一舐,不嘗不知道,一嘗吃一驚,頓時,覺得既香又醇,味道好極了,二人乾脆蹲下身去俯卧在小潭邊上,大膽地喝了起來,片刻覺得全身是熱呼呼的、非常舒服,整個人的筋骨也都活絡起來了,喝過後兩人覺得大為驚奇,老將羿高興地說道:「想不到這種汁液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消除疲勞,而且又是十分舒服,簡直是神仙之水。」
羲叔說道:「是啊,是啊,真如瓊漿玉液,又甘又醇。」
老將羿說道:「不知道這猴子是怎麼搞出來的,可惜它不懂人話,也不會說人話,又不好問它清楚。」
羲叔說道:「我們等打好了獵,舀一點回去,赤將子輿是以花草和丸而食的,也許他准能研究出個如何做法呢?」
老將羿說道:「真是真是,等會拿點回去,讓帝和赤將子輿也去品嘗品嘗吧。」說著就去山裡尋找獵物。
不一會,老將羿和羲叔就獵了許多雉雞,每人手裡足足提著四隻,到了剛才品嘗過神仙之水、瓊漿玉液的地方,羲叔在小潭中舀了一大罐。
老將羿說道:「帝和赤將子輿嘗了之後,我可以保證一定也會贊不絕口的。」
不多時,老將羿和羲叔到了神仙洞,就把山上猴子在喝那神仙之水的事向帝堯和赤將子輿說了一遍。
帝堯說道:「如果真的能夠稱得上是神仙之水和瓊漿玉液,那一定是不錯的。」說完就向赤將子輿說道:「你也來嘗嘗吧。」
因為赤將子輿是不食五穀的,專食那些花草一類的東西,說道:「多謝帝的恩賜,我是以花草為食,不嘗了,還是不嘗了。」
帝堯早就被這香氣撲鼻的味道所深深吸引了,於是,就提起那大罐嘗了一點,不覺胃口大開,一下喝了小半罐,頓時覺得精神倍增,一路跋涉的勞累也恢復了許多,不停地稱贊說道:「真是神仙之水,瓊漿玉液,太美了,太美了。」
這時老將羿和羲叔正在准備著豐盛的晚餐,一聽帝堯贊嘆不絕,都會心地笑了。
老將羿向赤將子輿說道:「你能把神仙之水的製造法研究出來嗎?」
赤將子輿說道:「既然帝都稱贊這是神仙之水,那我這個地仙不能不嘗了,嘗了才能研究啊,不嘗怎麼能知道。」於是,拿起大罐也喝了起來,邊喝邊說道:「神仙之水,真是……神仙之水。」
羲叔向赤將子輿說道:「那你可不能白喝的,你得想辦法研究出來。」
赤將子輿說道:「這么好的神仙之水,我怎麼能白喝,我當然得想辦法研究它出來。不過你倆得給我做幫手。」因為這神仙之水受了帝的肯定和自己親口品嘗過,的確是神仙之水,於是,赤將子輿決心自己來研究製作。
老將羿向帝說道:「帝,研究這神仙之水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住在神仙洞,一直等到神仙之水研究成功後再起程呢?」
帝堯說道:「既然你們有決心要研究,我當然贊成。」
過了七天,赤將子輿在老將羿和羲叔的一起幫忙下,終於完成了第一次神仙之水的製造,大家都很興奮地急著想品嘗,於是,羲叔搶先喝了一口,他喝了之後一口噴了出來,因為喝起來就像餿水一樣,原來是汁液還沒有經過『發酵』的這個步驟,所以第一次神仙之水的製造就失敗了,經過大家不停的試驗和潛心的研究之下,後來帝堯也參與了研究,最後終於製造成功了既美味又好喝的神仙之水。於是,這天晚上大家暢飲了起來,都覺得真是人間美味。大家愈喝愈多、雖然暈頭暈腦了,大家卻都是喝得不亦樂乎、簡直就像在騰雲駕霧般的舒服呢!
赤將子輿邊喝邊說道:「神仙洞是當年黃帝修練成仙的地方,天柱山又是升天成仙的地方,那就取名叫黃水吧,帝以為如何?」
老將羿不加思索地說道:「黃帝的黃可以,水卻不雅,不雅。」
羲叔醉酗酗地說道:「那就叫黃罐吧,這神仙之水是大罐盛來的,又是從大罐中釀制而成的,不叫黃罐還叫什麼呢?」
羲叔的話一說完,帝堯連連說道:「有了有了,就叫黃酒吧,酒是水合成的,酉又象罐的形狀,這就是一個酒字,再說這本來就是酒中的一種,朕就賜名叫黃酒吧。」
大家一聽叫黃酒,齊聲說道:「妙妙,妙極了,就叫黃酒,就叫黃酒!」
從此,人間就有了黃酒,後來帝堯在會稽山一帶,向民間傳授了釀酒技術。於是,家家戶戶都會釀制黃酒,隨後又興辦起了許許多多的釀酒作坊,再後來成了國宴御酒。舉世聞名的紹興黃酒,就是這么傳說而來的。再後來,互聯網興起,紹興酒商陳永強先生,在公元二〇〇四年,把紹興黃酒中的一枝奇葩女兒紅,搬上了馬雲先生等十八羅漢創建的阿里巴巴平台,向大家推介紹興黃酒,為各地人民能夠喝到日思夜想的紹興黃酒,功不可沒。公元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阿里巴巴提議並支持陳永強先生,第一次對「黃酒」和「紹興黃酒」舉行了銷售推廣月,紹興黃酒春節大推廣活動。上虞市聚寶瓶黃酒銷售公司,也就成功成為了自阿里巴巴銷售平台創建以來,第一個同時在「黃酒」和「紹興黃酒」領域,榮膺搜索第一,人氣最旺,信用保障金最高,最早銷售紹興黃酒的銷售商。公元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阿里巴巴十八位才子佳女,雲聚陳永強先生的阿里商人博客,一齊頂帖支持《聚寶瓶舉辦2011春節紹興黃酒大展銷,阿里巴巴鼎力支持》。紹興黃酒,從此在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新的一頁,就這樣在歡呼聲中,翻開來了。
公元二〇一〇年聚夕前一天開始,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真真擁有了可以放心購買紹興黃酒的互聯網供應商。自此,不用討價還價,不用擔心以次充好,不用擔心千里迢迢外的女兒紅是否會因長度跋涉而變質。
延年幾千年的紹興黃酒故事,今夜,又注入了新鮮的故事。
參考:紹興黃酒傳說http://tieba..com/f?kz=1000578246

2. 紹興的民風民俗有那些

一年中主要有兩次祭祖活動。一是清明節,主祭人家雇大船將族中男子(包括學童)送到墳上,由族長主祭,宣讀祭文,莊重肅穆。祭文有固定格式,開頭為「維歲次……」結尾「伏維尚向」,約一百多宇的祭文皆用古文,稱頌祖先積德,表達子孫敬仰之意,若子孫有大富大貴者,在祭文中則必有所提及,當時「萬家墨面」,祭文中有關子孫近況卻乏善可陳。據長者說,將來抗日戰爭勝利,祭文中就要正兒八經地寫上、朗讀,為讓祖宗地下有知,聞知欣喜。我長大成人後想起,陸游《示兒》的詩中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句,大概就是昔日祭文中固有的套路。祭文總體上墨守成法,倘若國家及家屬中有重大事件則要充實於祭文之中,向先祖稟報,這大概就是不變中之變。祭畢,參與祭祀的全船老小回到祠堂吃「上墳酒」(依然只有男子可享用,女子不入席,重男輕女一至於此)。按歷來成規,「十碗頭」,即十大碗萊餚,如扣肉、扣雞、清蒸魚、紅燒魚、肉圓、魚圓,有糖醋芋艿羹、薺菜豆腐湯、炒小蝦等。米飯吃飽,每人有艾餃兩只,椒鹽餅四隻,一般都悄悄地帶回家中給母親及姊妹們分享。正常年景,誰家當年是否豐盛,皆有口頭評議。如口碑不佳,群起而攻之,就沒有顏面見族人,故辦祭祀一般不虧待。輪到祭祀(當地稱「當年」)是一大收益,六十畝祭田約可收十七八石大米,辦上墳酒及香燭船錢用去三石米左右,可凈賺十四五石大米,故對這等美差都爭著辦,今年二房的某家,明年三房的某人都早早排定。戰亂時期,當年的那家向族中打招呼:這年頭情況特殊,菜餚差一點了,待太平時期再予補上。人們也就予以諒解,便稱:「曉得咯,有數哉。」

再一次祭祖是在正月里,從年二十三送灶神爺至新年元宵節期間,台門里掛出祖宗遺像,點上香燭。祖宗遺像幾乎都是官袍官服,難道個個做官?事實並非如此,只是為了美化先祖而已,約定俗成,不算悖禮。先祖的相貌是否酷如其人?老人們說:「像咯,像咯。」有一天,我見到一位畫師正在為一位族中老人畫壽像,聚精會神地描摹,筆法細膩,細細端詳,形象逼真,周圍老老少少眉飛色舞,都說:「像透像透。」

不要以為鄉鎮無人才,自有專業精進的人士散布於各處,據聞這位畫師,自幼善畫人物,筆下畫像,不乏神形兼備的佳作,後來就專門以畫老人壽像為業。我想,千百年前,那時沒有照相術,古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名士的形象,大概都靠代代畫師傳承下來。

在祭祀活動中,還很講究家族中的輩分,按輩分大小排列前後。有一次有位年齡在五十歲左右的大人,稱我為「叔叔」,將我引領至前排,與白發蒼蒼的族長僅相差幾步之遙的位置。我當時尚是童稚,而我父親外出謀事,故我全然不知族中規矩,誠惶誠恐地按別人的指點行禮如儀。事後族中有人告訴我:「你人雖小,但輩分大,族中有人年齡大,但輩分小,他見你還得叫你公公哩!」我們這一帶,倪姓約有上百家,輩分是祖宗傳下來的,用詩句做不同輩分名字里的嵌字:亦始昭文治,誠正謀家秀。在這之前或以後有什麼輩則不得而知,我被告知屬「治」字輩,低
於「文」宇輩,高於「誠」字輩。先前,我本以為這十個宇的輩分大概只有我們紹興馬山這上百人家的倪氏家族採用,局限於一隅,誰知若干年中在報刊上發現,署名倪文某、倪治某、倪誠某、倪正某的不乏其人,遍及若干外省,甚至有港、台人,可見分布甚廣。或許是同一家族,子孫繁衍,分支眾多了。時易勢變,現在除家裡長幼有序外,與同族人相遇已很少講輩分了。

讀書郎——小官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社會讀書做官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紹興因讀書而做官的人,歷史上不勝枚舉。對書香門第的男孩子,人稱「小官人」,即未來的「官人」。「小官人」既是尊稱,也是愛稱。

紹興這地方,讀書的風氣很盛,天蒙蒙亮,河邊,樹下,學齡兒童捧著書本在默讀、朗誦,除了規定的課本外,還有不少課外讀物,如唐詩、宋詞、《幼學瓊林》、《三宇經》、《古文觀止》、《秋水軒尺牘》等等,對唐詩背誦如流,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俗語說:「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但許多人事後體味,幼年讀的書,常能長期留於腦海,猶如電腦的存貯。「讀書百遍,其理自見」。幼時不知其深切偽涵義,長大成人,歷經滄桑,坎坷曲折,漸漸領悟書中的意境,「史接千載,視通萬里」,驀然沉思,豁然開朗。書從來不會白讀的,有播種,才有收獲。
紹興人的讀書與習字練書法融為一體。五六歲的小孩開始認方塊宇,隨即習字,從寫「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開始,繼則抄「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宇越寫越好,啟蒙讀物也就深印腦海。練字的同時,心也就靜下來了,書也更讀得進了,相輔相成。在鄉間讀書人家,隨便找幾個人來,幾乎都能寫得一手好字,顏、柳、米、王各體都有,真可謂野有遺才。

紹興人講究讀書要讀出樂趣來。一是講究朗讀,不僅讀出聲調韻味,還讀出起承轉合、文章氣勢來。琅琅書聲中,猶如吟唱一曲曲令人難忘的和美樂章。當讀到《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學童們一個個搖頭晃腦地浸沉在那文中的意境里。二是講究對仗,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黃鸝」與「一行白鷺」,「窗含西嶺」與「門泊東吳」,「千秋雪」與「萬里船」對仗工整,啟人師法,這種研讀,使人情趣盎然。同時提倡同學間對課,如「小江橋,橋面圓,圓如鏡,鏡照山會兩縣。」對日:「大善塔,塔頭尖,尖如筆,筆畫五湖四海。」「小江橋」與「大善塔」是紹興縣城裡的地名和景點。三是前後聯相對應,甲同學吟上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乙同學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乙同學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丙同學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接得對的同學受人稱贊,他有權利向任何同學提問,包括男女同學可以相互提問,那時封建思想禁錮,男女同學不大相互提問。這種前言接後句的提問,也是一種競賽,答不出也沒關系,別人可以接上去,此起彼伏,歡聲四起。激勵同學們多看、多讀,成為一大樂趣。

學習中老師們還善於用當地歷史上名人的故事來激勵莘莘學子。老師說:「各位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紹興什麼最出名?」一位學生說:「黃酒。」老師含笑說:「算你對,不過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另一位學生說:「紹興師爺。」老師說:「接近哉,再想想看。清朝滅亡後,師爺沒有哉。」

「人才。」老師眉飛色舞:「對哉,對哉。」老師接著發了一段議論:「我們紹興這地方,自古以來,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魚米之鄉,釀造之都,旅遊勝地,禹王陵、蘭亭,聞名全國,詩人賀知章、陸游,畫家徐渭(文長)、陳老蓮都是名士,清朝二百多年中造就大批紹興師爺,大多是維護封建社會的文人策士。封建社會敗落,他們感應最為敏銳,得風氣之先。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前後,最早覺醒的是知識分子,他們是紹興師爺的後代,有智謀有膽識。他們很多留學外國,能跟上世界的潮流。這一時期就涌現出革命家秋瑾、徐錫麟、陶成章,文學家魯迅,教育家蔡元培,經濟學家馬寅初……」
學生們一個個神情專注凝神而聽。
老師表示抽空細講他們的故事。
那時學校里的老師半數左右並非專職小學老師,而是在外地工作的很有學問的人才,如錢庄、銀行的經理、襄理,工廠的工程師,報館、出版社的編輯,甚至大學教員,因回鄉避難,臨時充當家鄉小學的老師,閱歷不同,視野開闊,講課生動活潑,內涵豐富。
「你們知道不知道五四運動?」「噢,不知道。」老師就講五四運動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五四運動轟轟烈烈,波瀾壯闊,主要主張:要民主、要科學,這是救國的良方;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清腐敗透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北洋軍閥混戰,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要在巴黎和會上簽賣國條約,五四運動一爆發,挫敗了屈膝投降活動。外拒強權,內懲國賊,五四是中國人民的愛國運動,影響深遠。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就是我們紹興人。老師說:「蔡元培是教育家,也是學問家。我們要學習蔡元培,像他那樣有出息,做愛國愛民的學問家,就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

「你們曉得不曉得魯迅?」「曉得咯。」魯迅是思想家、文學家,寫小說《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雜文千百篇,約幾百萬字,文章寫得好,對封建思想猛烈抨擊,要讓思想沖破牢籠。魯迅也是紹興人,留學日本,學醫的,後來從電影里看到日本人殺中國人的頭,中國人還圍著看熱鬧,思想麻木到這種地步,魯迅氣極了,決定回國,覺得醫治中國人思想上的毛病比醫治身體上的毛病還重要,於是寫雜文、寫小說,喚醒民眾。「我們要不要向魯迅學習?」
「要!」學生齊聲應著。
魯迅也是紹興師爺的後代,但他的思想好,做人要為老百姓謀幸福。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現在各位小朋友,大家都叫你們是「小官人」,大起來(長大成人)無論做不做官,總之要愛國愛民,要做道德高尚,學問精深的人,那才是有出息。老師還興致勃勃地講馬寅初青年時賣牛去國外學習的故事。在日積月累中,老師們列舉了當地名人憂國憂民,勤奮求學的故事,啟迪童蒙,在莘莘學子的心田裡播下道德學問的種子,這何嘗不是影響深遠的勸學篇。

紹興人好讀書,讀書人多,好學成風。歷史上曾經造就了聲名遠播的「紹興師爺」人才群。「存在決定意識」,紹興師爺曾經是封建王朝的智囊,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也感受到封建王朝行將沒落的歷史趨勢,他們的後代子孫或學生,卻站在時間的前列,成為新時代啟蒙者,新社會的領路人。這批傑出人才中有投身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秋瑾、徐錫麟、陶成章,有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有思想家、文學家魯迅,有科學家竺可楨,有經濟學家馬寅初,有歷史學家範文瀾,外交家邵力子,出版家胡愈之……在近現代史上,在
約半個世紀左右,紹興這地方涌現出那麼多人才,群星燦爛,說明紹興人崇尚知識,與時俱進,洞察世界形勢,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值得我們後人好好繼承,大力弘揚。

婚喪事宜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男女間的婚姻基本上還是沿襲封建社會的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但也出現了自由婚戀的新風尚。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人年齡在二十左右已謀得一定職業,姑娘年齡在十七八歲左右為談婚論嫁之時,媒人便接踵而至。主要是向女方介紹男方情況,如田有幾畝,房有幾間,家中父母兄弟姊妹如何,人品如何,但通常不乏溢美之詞,什麼相貌堂堂,待人和氣,忠厚老實,煙酒勿吃,骨牌不識。女方也託人打聽,大體尚可,便各自要「生辰八字」然後由瞎子算命,看合不合?通常總說「合得攏的」或「大吉大利」。但瞎子算命這一關是很容易做手腳的,如姑娘不願意這門婚事,便悄悄託人到瞎子那裡花點錢疏通,說如有某年某月生的人來算命,問可否結婚,請幫忙阻止。到時遇到有人上門,果然問詢該門婚事,瞎子便委婉地說:「啊,相沖相剋。」只要說到又沖又克,這家人家便放棄了這門親事。其所以要「委婉」,是為了不露有人作梗的痕跡。如「生辰八字」經瞎子核准大吉大利,便定下吉日良辰訂婚或結婚。此前男方送生辰八字給女方,女方也送生辰八字給男方,日:「交換紅綠帖子。」男方向女方送財禮,女方則將這財禮置辦嫁妝。女方如系有錢人家,嫁妝辦得豐厚,貼錢嫁女。通常人家,財禮款高於嫁妝,留下一定余額,為女方之兄弟將來娶親時用。

戰亂年代,喜事簡辦,至親好友到場,三五桌而已,據說太平年間婚事辦得頗鋪張。當年紹興有些人專門操辦喜慶事宜,被稱為「惰民」。「惰民」者為墮落之民的簡稱,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打仗,陳友諒敗,士兵投降,朱元璋罰陳友諒子孫及部下的兵卒降為墮民,子孫世世代代做操辦婚喪之事,女的則稱「老熳」。紹興多官府人家,老熳們與台門里人家相匹配,她們把為台門里人家服務視為專利,即使台門里人家已衰落,她們還是以「老爺」、「太太」相稱。台門里辦婚事,老熳們一到,頓時熱熱鬧鬧,她們投人所好,凈說好話。說福壽雙全,說小少爺將來肯定有出息,扶新郎新娘入洞房,說早生貴子,還請族中有福有壽的老人為新婚夫婦祝福,台詞由老熳向老人耳語口授,只聽得「多福多壽多男子,亦富亦貴亦康寧。」老熳扶老人上樓則說老爺「步步高升」,攙醉酒的人則說「人生難得幾回醉,有醉便是福」,總之服侍得舉辦喜慶人家舒舒服服,開開心心。臨走時自然得到相應的賞金,幾塊銀元,甚至一隻金戒指,困難時期,有時只給幾斗米錢或一段綢料、布料。老熳決不計較給的多少,而是長遠著眼。說台門里的人家將來必有生發之日。在落難的時候,聽到這種安慰的言詞,使人長久的銘記。

辦喪事,喪家開出一張單子,常常需要通知周圍一二十里的相關親友,便委託人外出報喪。報喪人手夾一把雨傘,與平常持傘姿態不同,報喪是晦氣的事,找到相關人家前,先打聽好門牌,不致踏錯門檻;跨進喪家的親戚家,要說某某人「老了」(諱言死字),那家人就摔一碗碟,含有「玉碎」之意,接著便號啕大哭。然後問生病及治療經過,端出一碗湯水,碗底下有幾塊錢給報喪人。臨別時最忌諱說「再會,再會」,因再會意味著還要再來,而是說「遠走,遠走」,意思是災禍離得越遠越好。其他喪事,如大殮、頭七、斷七,與各地無啥差別。
光陰流逝,滄桑巨變。

新年新歲

正月初一,為春節之始,古稱"元旦",又稱"新正"、"大年初一",為紹興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放開門爆竹 俗稱"放開門炮仗"。舊時,此舉寓有驅邪除疫和"高升三級"之意。紹興民間且有"早放(爆竹)早發(財)"之說,故從凌晨三四時開始,爆竹聲即此起彼落,比戶不絕,以增添新春喜慶氣氛。

貼春聯 紹俗家家戶戶貼春聯,有"元旦書紅,萬事亨通","新正開筆,諸事大吉"之說。舊時,春聯多書"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套語。如今,春聯仍書吉語,但內容新穎,富有時代氣息。

接神 舊時,放開門炮仗後,即於廳堂置湯團、茶葉、水果等供品,家長率家人整肅衣冠拜天地菩薩、灶司菩薩等,祈求神靈保佑,新年萬事大吉。如今,此類寓美好祝願於偶像的迷信習俗已經少見。

吃福橘、湯團、如意糕和喝元寶茶 舊時,大年初一起床後循俗先吃"煙火食"(即以柴火燒煮之食物)後方可開口說話。如今,通常以湯團、如意糕作早餐,並吃福橘。新正,主家習以元寶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欖、蜜棗等,寓有團圓、如意、幸福等祝願。

拜年 又稱"拜歲"、"叩歲"、"賀新年"。舊時,男主人先率晚輩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隨即返歸自家廳堂叩拜除夕所懸先祖遺像。然後,晚輩按輩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長。晚輩向尊長祝福,尊長回施教誨及祝願。最後,晚輩間交拜賀年。其時,子弟一邊鳴鑼擊鼓(俗稱"敲年鑼年鼓"),一邊繞圓圈行走,以相娛樂。如今,拜年遺風猶存,但禮儀大為簡化。

正月初二起,攜桂圓、荔枝、美酒、白糖和糕點等禮品走親訪友,巷賀新禧。親友則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禮。此俗大抵以早為敬。1950年起,人民提倡文明過節。元旦至春節期間,紹興城鄉普遍開展擁軍愛民、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及慰問退休幹部、職工等活動,同時舉行各種聯歡會、聯誼會與文娛表演及體育競賽等。

走喜神方 正月初一開門出行,舊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須從歷本尋出喜神所在方向,後循此方向而行。如歷本言"大利東北,不利西南",則自家門出發,向東北方向進發,而不朝西南方向舉步,以此求得喜神護佑,獲取佳運。此俗今廢。

數羅漢 舊時,有於正月初一到府城開元寺數羅漢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為自娛。開元寺羅漢時,須按先跨入羅漢堂之腳,確定數羅漢方向。若左腳先跨入,則自左至右按本人年紀歲數,一歲一尊,數至與已歲數相同之羅漢,即以其名號、神態卜新年之未來。如是長眉羅漢,便為長壽;如是伏虎羅漢,則身體健壯。

趕雞睡 實系"趕緊睡"諧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須提早上床安睡。節前人們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慶特早,小孩亦因連日玩耍,十分疲勞,故晚飯後即提前將家禽趕進塒舍,早早關門安歇。此俗沿襲至今。

禁忌 春節期間,為求吉利而忌諱甚多。如忌掃地、倒垃圾,怕掃除和倒掉財氣與運氣;忌動用刀、剪,怕遭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飯及湯,以防出門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財,倘有失手,則須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藉以消災自慰,還忌吵嘴,忌倒馬桶、夜壺,以免褻瀆神靈。最忌諱提及"死"、"窮"等字眼。大人怕小孩多嘴失言,多於年內即行訓誡,並張貼寫有"童言無忌"、"百無禁忌'字樣之紅紙條。此類忌諱多帶迷信色彩。以上禁忌之俗,今已逐漸淡化。

吉語求乞 往昔,紹興有諺雲:"討飯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乞丐於春節期間,以"送搖錢樹"、"跳泥神"、"跳黃牛"、"羊掃地"、"謳順流"等方式求乞。"謳順流",通常為兩丐合演,一人提竹籃,另一人捧巨型紙質"金元寶",於戶主門前,拋接"金元寶"。

五路日 五路者,五路財神也,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誕日。是日,商家均有接財神之舉,祈禱財運亨通,利市百倍,並自此日起開門營業。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財神者。此俗今廢。

迎春 紹俗重農桑,每於立春前一日舉行迎春牛活動。是日,"自府縣以下之官吏,均高車大馬而出","備有春牛太歲",以"占來歲農事之如何"。春牛有鼓樂前導,差役鳴鑼開道,旗傘儀仗相隨,太守或知縣輩"父母官""持竿而驅行",地方士紳魚貫相送,觀者如潮。及至農村,農民笑臉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為農事伊始標志。自此,農民結束春節期間娛樂,著手備耕生產。

在紹興府城,則"於立春前一日,府縣糧捕廳各官皆朝服儀從,出五雲門迎春於東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土牛之色依欽頌歷本所載《春牛圖》而畫,黃為谷,赤為日,青為風,黑為水,以占水旱豐歉。迎春之次日,擊碎春牛,鄉人拾其土塊歸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興旺。"

中華民族否極泰來,小康取代了貧困。歷史文化名城紹興,人文薈萃之處,也成了旅遊勝地。
紹興歷來民風淳樸,同時保留著和夾雜著若乾落後的封建習俗。也許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會有所揚棄

3. 紹興的民風民俗有什麼

紹興相關來民俗:

1、大禹陵風箏節,時自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2、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3、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4、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5、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6、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7、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8、吼山桃花節 ,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9、柯岩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紹興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

(3)迪盪有沒有紹興黃酒節擴展閱讀:

民風民俗曲藝:

越劇起源於紹興。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習俗。

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紹興

4. 紹興黃酒節幾月幾日

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紹興黃酒產量15.7萬噸,實現利稅2.07億元。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較為普遍,秦、漢以降,歷唐、宋、元、明、清而經久不衰,並逐步發展成為紹興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紹興歷來名酒迭出,不乏朝廷貢品。到明代,開始銷往國外。時山陰葉萬源酒坊所產之酒,以其質特優,專銷日本和南洋群島。1915年,紹興酒雲集記和謙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金牌和銀牌獎章,產品遠銷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大城市。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又獲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元紅酒、加飯酒、香雪酒、善釀酒、花雕酒先後獲國際金獎7個、國家金獎5個、省部級優秀獎30個。1988年起,加飯酒、花雕酒被列為國宴專用酒。近年來,又在黃酒制曲工藝上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並注重品牌。1999年,「古越龍山」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中國紹興黃酒節 黃酒是世界上的三大古酒之一,紹興是中國著名的黃酒之鄉,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酒的節會活動也早就產生。據史籍記載,元代紹興路的總管泰不華,曾在紹興縣東浦鎮附近的薛瀆村「飲鄉酒,賽龍舟,與民同樂」。在東浦鎮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著一方鐫刻著《酒仙神誕演慶碑記》的石碑。碑文中不僅記載著當時紹興酒的釀造和經營情況,還詳細地記載了清咸豐七年舊歷七月初七當地祀酒神的盛況。據傳,每年舊歷七月初六至初八,東浦都要舉行喪達三天的酒業會市,除了祀神、演社戲、賽龍舟等文化節目之外,還有許多經濟活動,商販雲集,熱鬧非凡。
新中國建立以來,紹興酒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由豐富的酒文化釀造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新興節會,即中國紹興黃酒節。
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始辦於1990年,以後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續至今。節期起初多在春季,以後逐漸下移到秋季,與春季的書法節形成時間上的對應。 操辦黃酒節的思路,基本遵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原則,以經濟活動為重心。
以2000年黃酒節為例,共有以下20餘個內容: 1、開幕式;2、名牌產品彩車巡迴展示;3、招商項目推介;4、經貿、科技、人才、旅遊洽談;5、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周;6、考察美國ABA國際聯營集團紹興聯營窗口;7、「榮譽市民」、「蘭花友誼獎」頒獎;8、袍江工業區投資說明會;9、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10、「21世紀與紹興」論壇;11、房地產產品展銷會;12、大型文藝晚會;13、酒文化學術討論會;14、酒謎、酒詩大獎賽;15、東湖酒會,水上酒會;16、城市廣場群眾文藝調演;17、全國黃酒題材書畫邀請展;18、黃酒、美食一條街;19、旅遊資源和精品線路考察;20、越州之夜藝術燈展;21、國際友城青年經濟論壇、聯歡;22、地方產品展銷會……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紹興黃酒節雖以黃酒命名,而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節會,經濟的色彩非常濃重。而從經濟活動的規律觀察中國的傳統節會,其實也集中於春秋兩季,所謂「春耕秋收」、「春祈秋報」是也。今天的經濟活動,當然早已不同於過去的農耕時代,因此這秋天中的節會,自不會僅僅只有「歡慶豐收」而已。紹興集中在仲春、仲秋辦兩個大節,以整合和統領全年的工作和經濟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頗有見地的創舉。

5. 紹興黃酒地下酒窖長什麼樣

紹興黃酒城就在紹興古老的光相橋邊、紹興環城河畔。黃酒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專業性的以黃酒文化和產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6. 紹興有哪些名勝古跡

國家級: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古纖道、蔡元培故居、呂府、八字橋、印山越國王陵、斯氏古民居建築群。
地方有:諸暨西施故里,王冕故里,嵊州穿岩十九峰,新昌大佛寺,越劇發源地,王羲之書法聖地。

紹興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遺存豐富,名勝古跡眾多,是江南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也是著名的戲曲之鄉、書法之鄉。由此,形成了紹興地域文化的特色。
1、名士之鄉。紹興歷代人才輩出,涌現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如立國始祖大禹,越王句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巾國英雄秋瑾,學界泰斗蔡元培,文學巨匠魯迅,一代偉人周恩來以及範文瀾、馬寅初、竺可楨、錢三強等。毛澤東主席譽紹興為「名士之鄉」。館藏資料有《紹興名人述評》、《紹興歷代名人》、《紹興名人辭典》、《紹興百賢圖贊》、《魯迅全集》、《秋瑾》、《蔡元培》、《王羲之傳說故事選》、《陸游傳》《紹興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
2、水鄉。紹興境內河湖密布,水道成網,鄉間村落河水環繞,眾多民居粉牆黛瓦,或傍水而建,或夾河而立,形成水上弄堂,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紹興水鄉特有的烏篷船出沒其間,掩映於綠樹翠竹之中。鑒湖、東湖、環城河等都是很著名的景觀。館藏資料有《紹興山水》、《鑒湖與紹興水利》、《紹興市水利綜合經營概況》、《紹興老屋》等。
3、橋鄉。在紹興,街隨河走,河連路橋,河是路的一種,橋為路的延續,全市有形態各異、風格奇特的橋梁萬余座,故有「橋梁博物館」之稱。建築材料皆為青條石、青石板。最為盛名的是建於南宋的八字橋,它是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最長的是建於漢代,綿延數里、一線貼水的古纖道。題扇橋等許多古橋都留下了不少名人軼事和傳說。館藏資料有《紹興石橋》、《紹興橋文化》等。
4、酒鄉。紹興是中國五個酒文化名城之一,紹興黃酒也叫老酒,有近2500年歷史,分狀元紅、加飯、善釀、香雪四種,被譽為「東方名酒之冠」。紹興酒文化十分豐富,隨酒而來的酒事、酒藝、酒趣至今盛行不衰,咸亨酒店、烏蓬船上和尋常巷陌的酒吧茶館等等,都是品酒的佳處。1989年紹興市舉辦了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館藏資料有《紹興酒文化》、《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司古越龍山、沈永和》等。
5、書法之鄉。蘭亭是聞名中外的書法聖地,公元三五三年農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即興寫下了墨冠中華的《蘭亭集序》,歷史上還出過一批書法藝術大師,紹興書法成就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紹興的大街小巷和名勝古跡,到處可以看到各家流派的書法精品,禹陵有珍貴的李斯手書《會稽刻石》和小篆《嶧山碑刻》,曹娥廟有被贊譽為「絕妙好辭」的《曹娥婢》,市區的戒珠寺、題扇橋、筆飛弄、躲婆弄等都與王羲之有關。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農歷三月初三定為紹興市書法節。首屆書法節於1985年舉辦,以後,紹興每年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館藏資料有《王羲之、王獻之全集箋證》、《陳播書法》等。
6、戲曲之鄉。紹興有越劇、紹劇、新昌調腔、紹興蓮花落等多種劇曲。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家喻戶曉,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曾風靡全國。館藏資料有《紹興戲曲》、《越劇溯源》、《紹劇發展史》等。
7、 紹興還是文物之邦。歷史悠久,文化積沉深厚,名勝古跡遍布城鄉,最著名的有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嵊州羲之墓、印山越王陵等,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2處,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42處。此外,有3000多處文化遺跡和3.5萬件入藏文物,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館藏資料有《紹興百景圖贊》、《大禹陵》、《紹興古跡筆談》、《越中攬勝》《蘭亭》等。

7. 求紹興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越多越好!!!!!!!!

1、公祭大禹

紹興公祭大禹陵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從大禹的兒子夏啟專開端,祭屬會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

2、紹興黃酒節

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3、魯迅故里過大年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市區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4、春節擺福禮

福禮可擺滿兩張八仙桌。聳立最高的是燭台、香台和羽毛瓶。正中是一個香台,兩側各擺一個燭台,外側兩個瓶子分別插著細長羽毛。接下來擺的是五牲,也就是5樣葷菜,這是最主要的福禮。再往下,擺放的是糕點、水果、乾果盤、酒水。

5、春節散福禮

現場,「管家」和身穿喜慶長衫的「童子」一同向現場的市民散福禮,這也是「祝福」的收尾程序。

8. 紹興有什麼風俗

紹興習俗:大禹陵風箏節、會稽山櫻花節、蘭亭國際書法節、紹興黃酒節、公祭大禹、魯迅故里過大年、吼山桃花節、柯岩香林桂花節

1、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2、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3、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4、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5、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和人民政府一直都重視大禹陵,民間祭禹也斷續進行。1995年,在大禹陵舉行了「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公祭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紹興

9. 2017紹興黃酒節有哪些活動

本屆黃酒節主題是「悅一方人,醉一座城」,在為期9天的節慶活動期間,將舉行「醉在江南」紹興音樂節、開釀典禮、鑒湖夜話、蟹逅黃酒、風雅紹興黃酒文化萬里行五大活動。

10. 紹興黃酒節的簡介

黃酒,是紹興人最愛喝的酒,黃酒文化,是紹興深厚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紹興黃酒中的「古越龍山」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之一。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紹興黃酒產量15.7萬噸,實現利稅2.07億元。
紹興黃酒採用自然發酵方式釀造,以精白糯米、優良小麥和鑒湖水為原料,俗稱三者為「酒中肉、酒中骨、酒中血」。其色澤黃澄透澈,香氣濃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較為普遍,秦、漢以降,歷唐、宋、元、明、清而經久不衰,並逐步發展成為紹興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紹興歷來名酒迭出,不乏朝廷貢品。到明代,開始銷往國外。時山陰葉萬源酒坊所產之酒,以其質特優,專銷日本和南洋群島。1915年,紹興酒雲集記和謙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金牌和銀牌獎章,產品遠銷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大城市。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又獲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元紅酒、加飯酒、香雪酒、善釀酒、花雕酒先後獲國際金獎7個、國家金獎5個、省部級優秀獎30個。1988年起,加飯酒、花雕酒被列為國宴專用酒。近年來,又在黃酒制曲工藝上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並注重品牌。1999年,「古越龍山」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中國紹興黃酒節
黃酒是世界上的三大古酒之一,紹興是中國著名的黃酒之鄉,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酒的節會活動也早就產生。據史籍記載,元代紹興路的總管泰不華,曾在紹興縣東浦鎮附近的薛瀆村「飲鄉酒,賽龍舟,與民同樂」。在東浦鎮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著一方鐫刻著《酒仙神誕演慶碑記》的石碑。碑文中不僅記載著當時紹興酒的釀造和經營情況,還詳細地記載了清咸豐七年舊歷七月初七當地祀酒神的盛況。據傳,每年舊歷七月初六至初八,東浦都要舉行喪達三天的酒業會市,除了祀神、演社戲、賽龍舟等文化節目之外,還有許多經濟活動,商販雲集,熱鬧非凡。
新中國建立以來,紹興酒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由豐富的酒文化釀造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新興節會,即中國紹興黃酒節。
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始辦於1990年,以後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續至今。節期起初多在春季,以後逐漸下移到秋季,與春季的書法節形成時間上的對應。
操辦黃酒節的思路,基本遵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原則,以經濟活動為重心。以2000年黃酒節為例,共有以下20餘個內容:
1、開幕式;2、名牌產品彩車巡迴展示;3、招商項目推介;4、經貿、科技、人才、旅遊洽談;5、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周;6、考察美國ABA國際聯營集團紹興聯營窗口;7、「榮譽市民」、「蘭花友誼獎」頒獎;8、袍江工業區投資說明會;9、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10、「21世紀與紹興」論壇;11、房地產產品展銷會;12、大型文藝晚會;13、酒文化學術討論會;14、酒謎、酒詩大獎賽;15、東湖酒會,水上酒會;16、城市廣場群眾文藝調演;17、全國黃酒題材書畫邀請展;18、黃酒、美食一條街;19、旅遊資源和精品線路考察;20、越州之夜藝術燈展;21、國際友城青年經濟論壇、聯歡;22、地方產品展銷會……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紹興黃酒節雖以黃酒命名,而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節會,經濟的色彩非常濃重。而從經濟活動的規律觀察中國的傳統節會,其實也集中於春秋兩季,所謂「春耕秋收」、「春祈秋報」是也。今天的經濟活動,當然早已不同於過去的農耕時代,因此這秋天中的節會,自不會僅僅只有「歡慶豐收」而已。紹興集中在仲春、仲秋辦兩個大節,以整合和統領全年的工作和經濟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頗有見地的創舉。
與具有政治色彩的祭禹大典和「陽春白雪」的書法節不同,黃酒節以其經濟特色和滲人民俗而更加貼近群眾,具有很高的群眾參與度,因此尤其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和歡迎。盛夏一過,人們就會不時地相互打聽,盼著過黃酒節了。

閱讀全文

與迪盪有沒有紹興黃酒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