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知道黃芪的副作用
秋補話腎病,黃芪勿濫用
梨園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王清華
黃芪是祛病健身的一味良葯,它能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治腎病的中葯處方中大都有黃芪,病房裡不少腎病患者也在輸黃芪注射液,但黃芪也要對症使用。
不同腎病
選方也有差異
腎病水腫 各種腎病水腫,如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出現水腫並有上述肺脾氣虛的表現者,可選用防已黃芪湯,葯物有防已、黃芪、白術、生薑、大棗。黃芪的用量一般為15克,最多不超過30克;可加淮牛膝、車前子。
腎病蛋白尿 蛋白尿並有上述肺脾氣虛表現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黃芪,葯物有黃芪、木香、砂仁、陳皮、半夏、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如有氣虛下陷明顯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葯物有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柴胡、升麻。
腎性貧血 慢性腎功能衰竭導致的腎性貧血有脾氣虛弱表現者,可選用歸脾湯或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的葯物有黃芪、人參、白術、當歸、炙甘草、遠志、茯神、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薑、大棗。當歸補血湯的葯物有黃芪、當歸。
三種腎虛
慎用黃芪
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陰虛的表現: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濕熱的表現:有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滿面通紅、咽紅、咽干、咽痛、口苦口乾、唇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葯,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葯,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❷ 喝黃芪水有什麼副作用
黃芪 甘,微溫。歸肺、脾經。有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之效。
長期食用黃芪水可致脘腹脹滿。同時可致肝功能輕度損害。
❸ 黃芪泡酒有什麼功效
黃芪泡酒,有改善氣色的功效。黃芪能補氣升陽、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適用於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氣短、盜汗、水腫等。
生黃芪多用於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後加蜂蜜拌炒)可用於補中益氣。冬天用黃芪能滋補強身,泡酒、做菜、煨湯、調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過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體質增強、氣色更好。
人參補氣側重於臟腑氣虛,黃芪則側重補益衛表之氣。經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過多,可用黃芪泡水飲。現代研究發現,黃芪對治療蛋白尿有一定作用,還能調節血糖。
(3)喝黃芪葯酒有什麼副作用擴展閱讀:
黃芪的禁忌
1、正在月經期間的女性也是不能夠服用黃芪水,否則會對月經還有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2、如果是屬於腎陰虛、濕熱以及熱毒熾盛的患者,那麼千萬不要服用黃芪泡水,因為這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反而會加重病情。
3、感冒發熱的患者別服用黃芪,這不利於身體退燒。
4、懷孕期間的女性服用黃芪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因為很有可能導致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特別是孕晚期的准媽媽更是需要特別注意。
5、如果是患有肺結核的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咳血、口乾舌燥以及身體發熱,那麼我們也是不建議單獨使用黃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搭配合適的中葯。
6、黃芪不宜過量使用,因為過量的黃芪進入身體之後,會打破身體內環境的平衡狀態,容易導致各種身體不適情況的出現。
❹ 用黃芪泡酒注意哪些問題目
一是注意要曬干不能有水分,因為會壞掉,二是注意服用,黃芪是補氣益陽葯,適合脾肺虛弱中氣不足的人,上火濕熱者不宜服用。
❺ 黃芪的副作用
秋補話腎病,黃芪勿濫用
梨園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王清華
黃芪是祛病健身的一味良葯,它能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治腎病的中葯處方中大都有黃芪,病房裡不少腎病患者也在輸黃芪注射液,但黃芪也要對症使用。
不同腎病
選方也有差異
腎病水腫 各種腎病水腫,如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出現水腫並有上述肺脾氣虛的表現者,可選用防已黃芪湯,葯物有防已、黃芪、白術、生薑、大棗。黃芪的用量一般為15克,最多不超過30克;可加淮牛膝、車前子。
腎病蛋白尿 蛋白尿並有上述肺脾氣虛表現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黃芪,葯物有黃芪、木香、砂仁、陳皮、半夏、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如有氣虛下陷明顯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葯物有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當歸、陳皮、柴胡、升麻。
腎性貧血 慢性腎功能衰竭導致的腎性貧血有脾氣虛弱表現者,可選用歸脾湯或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的葯物有黃芪、人參、白術、當歸、炙甘草、遠志、茯神、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薑、大棗。當歸補血湯的葯物有黃芪、當歸。
三種腎虛
慎用黃芪
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陰虛的表現: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濕熱的表現:有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滿面通紅、咽紅、咽干、咽痛、口苦口乾、唇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葯,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葯,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❻ 人參,枸杞子,黃芪泡酒有沒有副作用
認為無論什麼都可能有副作用的,特別是不能很多東西泡在一起喝水,因為食物內互相之間也有時候會容產生副作用,現代人講究養生,別人說什麼好你就吃什麼,其實不一定的,這因人而已,所以適合自己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假如身體沒有什麼毛病,就不要亂補,補大了,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
❼ 黃芪泡水喝的副作用
它的主要葯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麼是「益氣」呢?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當然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中醫有一個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風散」,有三味葯,主葯就是黃芪,是可以用來治療經常性感冒的。
因為身體虛弱,或者年紀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腫。如果屬於「氣虛」,也可以常服黃芪。有慢性腎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腫,中醫治療時,黃芪有時也是常用的中葯。
所謂「托毒生肌」,意為手術後傷口容易恢復,或使久不癒合的膿腫化膿生肌。
用黃芪,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黃芪是補氣葯,黃芪的功效為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與枸杞同為補虛葯,枸杞重在補陰,主要功效是補肝腎,明目.因此是可以一起喝的.這兩者都是性甘,黃芪溫,,枸杞平,所以現在這個季節喝是會上火的
❽ 黃芪能泡酒喝嗎
黃芪屬於一種養生保健的中草葯,是可以泡酒喝的。黃芪泡酒喝不僅可以起到補氣的作用版,還可以用來治療權脾氣虛以及肺氣虛等問題。黃芪還具有利水消腫的效果,平時可以適量的飲用黃芪泡的酒,能夠增強身體體質。但是應該注意避免過量飲用,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黃芪泡酒還具有溫經通絡以及補氣升陽、散寒止痛的作用
❾ 黃芪的副作用有哪些
黃芪泡水喝一般是不會產生副作用,因為黃芪屬於一種溫補性的中葯,但是如果過量服用,身專體會表現為心煩氣躁屬以及臉頰泛紅等症狀。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保健效果每天要服用一杯黃芪水,但是這個黃芪水最好能夠分為兩三次服用,千萬別一次性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