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鴻茅葯酒是「葯」還是「酒」
屬於地道的葯品,OTC,只能在葯店銷售,我們屬於食品類,走商場和超市,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② 葯酒是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室溫在20℃左右,較為乾燥的條件下,葯材浸泡的時間大多應為15—30天。浸泡的時間主要和葯材的質地有關,枸杞子泡酒後如果發現酒顏色變紅,說明葯效已經泡出來了。
如果是動物類的葯材如海馬、蛤蚧等,泡製的時間需要更長,但由於它們帶菌可能更多,因此泡好後更應盡快喝完。
如果是泡葯酒有經驗的人,可在泡製過程中倒出來一點品嘗是否出味兒,但注意不要直接對著瓶口喝,這樣會污染剩下的酒,加快變質。
飲用葯酒時,食用量上可以根據個人的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量,以每次15毫升至30毫升為好,一天可以喝兩到三次。在適應人群方面,葯酒主要是用於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養生,孕婦、小兒、年輕人一般不需要服用。
(2)葯酒也是酒擴展閱讀:
葯酒的分類
1、滋補類葯酒
用於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主要由黃芪、人參、鹿茸等製成。著名的葯方有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枸杞酒等。
2、活血化淤類葯酒
用於風寒、中風後遺症者,葯方有國公酒、馮了性酒等;用於骨肌損傷者,方劑有跌打損傷酒等;有月經病的患者,可以用調經酒、當歸酒等。
3、抗風濕類葯酒
用於風濕病患者,著名的葯方有風濕葯酒、追風葯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其中症狀較輕者可選用葯性溫和的木瓜酒、養血愈風酒等;如果已經風濕多年,可選用葯性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4、壯陽類葯酒
用於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製成。著名的方劑有多鞭壯陽酒、淫羊藿酒、青松齡酒、羊羔補酒、龜齡集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
③ 葯酒與普通酒有什麼不同
酒分為普通酒和葯酒,喝普通酒可以帶來一些臨時的屬性,還能夠使酒量增長。葯酒除了具有普通酒的特徵外,還具有特定的臨時屬性。
④ 喝葯酒算喝酒嗎
葯酒也是酒,喝酒不能過量;喝葯酒更不能過量,否則危險性更大.
⑤ 葯酒是不是發酵酒
葯酒沒泡葯之前就是發酵酒,當葯材與其融合後,發生電解質,故成葯酒!
⑥ 養生酒與葯酒有什麼區別
一、保健酒與葯酒的區別
1、所屬范疇不同:保健酒屬於「飲料酒」范疇,葯版酒屬於「葯」的范權疇;
2、功能作用不同:保健酒主要用於調節生理機能,以保健、養生、健體為目的,滿足消費者的嗜好,葯酒主要用於治病,有其特定的醫療作用;
3、適用人群和對象不同:保健酒對年齡和性別沒有特別嚴格的限制,主要使用對象是健康或亞健康人群;葯酒有針對性較強的適用人群,使用對象是患者,需要在醫生的處方或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服用;
4、銷售場所不同:保健酒主要在酒店、商場、超市等一般商品銷售場所銷售;葯酒主要在葯店或醫療場所銷售。
二 、保健酒與葯酒的聯系
酒品種類繁多,功效各異,既有滋補功能,又有醫療效用。一般稱具有療效作用的為葯酒,具有滋補作用的為保健酒。中醫學認為:「酒乃水谷之氣,辛甘性熱,入心肝二經,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消積冷,健胃之功效。「《本草備要》記載:「少飲則和血運氣,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辭邪逐穢,暖內臟,行葯勢。」
⑦ 葯酒的葯酒特點
將作為飲料的酒與治病強身的葯「溶」為一體的葯酒,不僅具有配製、服用簡便,葯性穩定,安全有效的優點,更因為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效力,提高療效。
酒素有「百葯之長」之稱。古「醫」字,即從「酉」(酒)也。現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稱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中葯的多種成分如生物鹼、鹽類、鞣質、揮發油、有機酸、樹脂、糖類及部分色素(如葉綠素、葉黃素)等均較易溶解於乙醇中。乙醇不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於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發揮溶解作用,促進置換、擴散,有利於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還有防腐作用,可延緩許多葯物的水解,增強葯劑的穩定性。 人們常說「久病多虛」。病深日久的慢性疾病,往往導致人體氣、血、陰、陽的虧損,而其形成皆非一時一日,其治療恢復也就難以朝夕建功,一蹴而就,一般都需要一個過程。中醫學認為「久病入絡」。各種慢性虛損疾病,常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澀滯,治療時常需佐以活血通絡之葯物以增強療效。而補益葯酒主要配伍具有益氣補血、滋陰溫陽的滋補葯食,故更有益於慢性疾病的治療。人身氣血,貴在通調。如果雖得補益,而不能流通,則收不到補益之利,反生郁滯之害。
補益葯酒不僅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疾病的防治,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近代研究證明,我國傳統中葯中有許多補益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效。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膽固醇;何首烏,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杜仲,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當歸,可抗貧血,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地黃,能利水,降血壓;黃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降低血壓;人參,能促進蛋白質合成,降低血糖,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能力,抑制高膽固血症的發生。選用這些葯物製成的補益葯酒,經常適量飲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壽的效果。
⑧ 養生酒、保健酒、葯酒這三者有什麼不同
養生酒與保健酒及葯酒有著本質的區別。養生酒的組方必須是普通食品或葯食同源的食品。而且,養生酒產品的品性必須陰陽平衡,即溫、平、中、和,屬食品酒類,天然釀制,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具有一定的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及扶正機能的養生調理作用,是成年人可以日常消費的飲料酒。一般飲用養生酒比飲用白酒,果酒類更安全有益 。
養生酒一天飲一至二兩即達到養生效果。最好不參其他任何飲料或酒飲用,否則有可能會影響養生效果。晚上睡前30-60分鍾飲用更好。有經濟條件有酒量的朋友可以多飲,但微醺為恰,效果更好,且不焦不燥,不上火。但是,此類酒一般價格昂貴,市場上也很難買到符合養生酒品性要求的產品。
保健酒為葯及葯食同源的原料組方而成,屬功能飲料,介於葯和食品之間,必須具有一定的調理和治療人體某部或某項功能缺陷的作用。市場銷售必須持有有關部門批準的保健食品批准號,即人們常說的藍色草帽狀標志及批號。保健酒也分為發酵酒,蒸餾酒或配製酒,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飲用為恰 。
葯酒組方多數為以葯材為主,也可附以葯食同源的原料,是針對人體某一方面病灶使用的酒,批准字型大小為葯准字型大小,即以Z打頭的酒,也就是常說的葯品類了。葯酒又分為處方葯酒和非處方葯酒(即OTC)。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有批號的葯酒也是葯品的一種劑型。對疾病的治療往往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⑨ 葯酒有什麼淵源
本書所講的葯酒在中葯方劑學上又稱之為酒劑。所謂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和動物的全體或內臟以及某些礦物質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濃度食用酒精、白酒、黃酒或葡萄酒中,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經過一定時間後去除渣滓而製成的,也有一些葯酒是通過發酵等方法製得的。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葯勢、溫腸胃、御風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葯配伍可以增強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
古時醫字從酉(酒),可見酒與葯的關系密切,而葯酒的產生更是我國醫葯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葯酒的起源與酒的產生是分不開的,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葯酒方見於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雖多已不完整,但仍可辨認出葯酒配方、釀制工藝等記述,由此可見,我國的葯酒在先秦時期就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先秦時期的醫學代表作《黃帝內經》也對酒在醫學上的貢獻作了專門論述,其中,《素問·湯液醪醴篇》論述了醪醴與防病治病的關系,在其他篇中還提及了治膨脹的「雞矢醪」,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的「醪葯」等,這些均是較早的葯酒記載。
至漢代,隨著中葯方劑的發展,葯酒逐漸成為中葯方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針對性和療效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的記載,表明了扁鵲認為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這篇著作中還收載了西漢名醫淳於意的25個醫案。東漢·張仲景的《傷寒病雜論》中記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該書還收載了許多以酒煎葯或服葯的方例。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對葯酒的釀造方法,特別是對浸葯專用酒的製作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海藻酒、桃仁酒、金牙酒、豬胰酒等葯酒的治病方法。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出「酒可行葯勢」,尤其是對葯酒的浸制方法論述較詳,並指出有71種葯物不宜浸酒。
唐·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共有葯酒方80餘首,涉及補益強身、內科、外科、婦科等方面,並對酒與葯酒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認識,針對當時一些人因嗜酒縱欲所引起的種種病症,研製了一些相應的解酒方劑。《千金翼方》還對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凡服葯酒,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達葯力,多少皆以知為度,不可全醉及吐,則大損人也。」唐-王燾《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古今諸家酒方」一節中共收載了葯酒11方。
宋元時期的葯酒有了很大發展,葯酒的種類和應用范圍均有明顯的擴展。僅《太平聖惠方》中就設有葯酒專節達6篇之多,加上《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濟生方》等書中的葯酒方,計有葯酒數百種。運用葯酒治病的范圍也已涉及到內、外、婦、五官等多科疾病,對於葯酒的主要功效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葯酒的製法上已開始採取隔水加熱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增強葯酒的功效。這一時期葯酒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於養生的葯酒漸多,有些葯酒不但具有治病養生的特點,而且口味純正,成了宮廷御酒。除了上述大型方書所記載的葯酒外,宋·陳直《養老奉親書》和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御葯院方》等書中也收載了許多適合老年人服用的養生保健葯酒。
明代的醫葯學家在整理繼承前人經驗的同時,又創制出許許多多新的葯酒方。在明代醫書中,如《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陳夢雷的《醫學全錄》、王肯堂的《證治准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收載了大量的葯酒配方,既有前人的傳世經典之作,又有當代人的創新之舉。僅《本草綱目》就輯錄了各類葯酒配方200餘種,《普濟方》通卷收載的葯酒達300餘方。明代的民問作坊已有葯酒出售,如薏仁酒、羊羔酒等,而老百姓自飲自釀的酒中也有不少葯酒,如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陽的菊花酒等。
清代的醫葯學家同樣也創制出許多新的葯酒方。這一時期的醫葯學著作中,如汪昂的《醫方集解》、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吳謙的《醫宗金鑒》、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等,均收載了明清時期新創制的葯酒配方。清代的葯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養生保健葯酒較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葯酒空前興旺發達。例如,乾隆皇帝經常飲用的益壽葯酒「松齡太平春酒」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軟、納食少味、夜寐不實諸症均有治療作用。「夜合枝酒」也是清宮御制的一大葯酒,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還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細曲等,可治中風攣縮之症。
民國時期,戰亂不斷,百業不興,葯酒也難逃厄運,沒有多少進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中葯事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作為中葯方劑之一葯酒不僅繼承了傳統的製作經驗,而且採取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嚴格衛生與質量標准,使葯酒的生產逐步走向標准化和工業化,葯酒質量也大大提高。醫葯學家還對許多傳統葯酒方的功效、配方進行了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為葯酒的應用和提高療效提供了寶貴依據。此外,葯酒規范已被收進我國的葯典,由此可見國家對葯酒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