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人端午節流行塗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雄黃酒屬於陽性的東西,古代人們端午節的時候在額頭塗抹雄黃酒是為了辟邪用的。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1)雄黃酒可以辟邪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2、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用寬約一寸,長近一尺的黃紙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官非口舌疾病蛇蟲鼠蟻皆消除」等字樣。在大門上懸掛菖蒲、鳳尾、艾葉等,並紮上一束蒜頭,塗以硃砂避邪。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Ⅱ 為什麼雄黃可以辟邪除穢
雄黃不可以辟邪,辟邪之物需沾染天地正氣或極重的陽氣。
Ⅲ 雄黃帶在腰上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和作用能辟邪嗎
雄黃古代人用的最多了,端午節必備之物。雄黃驅蛇最厲害了,蜘蛛啊,蜈蚣啊這些毒蟲都害怕雄黃,你要是在你庭院附近撒了,這些毒蟲逃光光。
至於你說的有毒。是的,裡面主要成分是砷硫化物,但是只有加熱後才會轉換成砒霜,一般情況下是沒什麼關系的。我小時候一到端午老娘就要做個加有香料和雄黃的香包,並且還要在胸口等處抹上一下雄黃,至於雄黃酒那倒是不吃。我是這樣理解的雄黃酒的,這個雄黃酒現代醫學證明喝了得癌症概率提高(砷硫化物),如果雄黃酒加熱了當然裡面成分很多轉換為砒霜了,會有毒。但是我認為其實也沒這么可怕的,因為我們中國的中醫理論對喝雄黃酒又是解釋的通的,一是雄黃酒裡面的雄黃其實分量很少,,二呢中醫理論毒葯也能做葯材,古代喝雄黃酒也是為了驅蛔蟲。至於這個量那就是比較難控制,所以現代人還是不喝雄黃酒為妙,畢竟都知道砷是致癌物。(其實我們吃喝的飲料和食品中的添加劑我們一天都不知要吃了多少,科學用的有時也成狗屁)。葯用方面六神丸,牛黃解毒片裡面就有雄黃成分,以毒攻毒嘛,哈哈。對了,硃砂不也能轉成紅葯水殺菌消炎嘛。
至於你說的庭院投放防蚊,那就放心撒吧。看書了解古代人也用這個調水後潑灑庭院四周,這玩意還挺香的 。古代也有用雄黃治蚊蟲叮咬的老風俗。嘿嘿,其實古代人用白石灰牆也有此類辟邪驅毒的作用。
Ⅳ 端午節中佩戴辟邪物和塗雄黃酒的習俗反應了人們怎樣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態度
道教對端午習俗的影響也體現在飲用雄黃酒這一點上。從唐代以來,我國大部分版地區在端午節時都有權喝雄黃酒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中說,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黃酒曬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尤其是經過《白蛇傳》的傳播之後,雄黃酒更為人們所熟知。在《圖經衍義本草》中說雄黃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的功效,對於雄黃酒,《道藏》之《神仙酒煉雄黃》說服用過之後能使「腹中三蟲伏屍皆去,心開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龍,入山辟虎狼,入軍辟五兵。」正是道教對雄黃酒功效的誇耀,使得民間十分看重其作用,並逐漸形成了端午飲用雄黃酒辟百毒的風俗。中醫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如今,我國江南地區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此外,端午節時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也有避邪驅瘟的作用,關於端午賽舟的習俗,早期在民間認為是為了用龍船將「瘟病」趕快送走,也與驅瘟的目的分不開。
Ⅳ 雄黃酒的民間習俗
習俗一:插艾草掛香囊 作用:驅蚊蟲防感冒
過端午,很有的講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這一天天一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兩根艾草和菖蒲,艾草能避邪氣。
另外,家長會給孩子掛個香囊,也是可以辟邪驅瘴氣,香囊用到的中葯有川芎、白芷、蒼術、冰片、薄荷,每味各5克。將這幾味中葯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室內或車內。
上海一位中醫科主任蔡德亨教授說,從中醫角度講,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中醫認為香囊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防蚊防病的作用。孩子們將香囊懸掛在胸口,可以聞聞可以驅蚊,另外,可以預防感冒。
習俗二:喝雄黃酒 副作用:會引起貧血(待考究)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辟邪,讓自己不生病。蔡德亨教授說:「雄黃酒里含有砷,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喝了會抑製造血功能,會造成貧血。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
但含砷元素並不能說明雄黃有毒,雄黃與砒霜的分子結構不同,就決定兩者不同的化學性質。就例如硫酸鋇和氯化鋇,分子結構不同決定兩者毒性完全不同。
習俗三:吃五紅作用:增加陽氣,多數是文化意義
在端午節中午要吃五紅,到底是哪五紅呢,在君和堂門診大廳的端午節展示區內,記者看到了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吃五紅是為了嚇退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這五種毒物,希望它們不要進自己的家。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江蘇中華文化學院特約研究員吉文輝,吃五紅是過端午的一個重要議程。這個端午習俗很有講頭,這個傳統不能丟。端午,其實告訴人們,盛夏即將來臨,提醒老百姓要注意防病祛蟲。這些紅菜主要增加人們的陽氣。當然,更多的是文化意義上的端午。
Ⅵ 硃砂,雄黃怎麼用辟邪
硃砂是寫符用的 雄黃是驅妖用的lz可以 用毛筆蘸硃砂在紙上寫個 聻(上 漸 下 耳) 字 貼在門上 雄黃撒於門檻 可辟邪最重要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有了正氣 邪不敢欺
Ⅶ 塗黃酒辟邪的來歷,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端午飲雄黃酒,一直自古代傳承下來。
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病回從口入,多為邪答雜之氣,經口鼻吸入。雄黃酒是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風俗里滿含著人們平安過日子的願望,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取。如果為了應端午節令,一定要用雄黃酒,可將其噴一點在牆角,驅夏日裡的毒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