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個祛濕消炎的葯酒配方
不確定,比如八正散就可以清熱瀉火,利水通淋埃
B. 請大家為我提供幾個葯酒配方,要祛風除濕的,買給我爸爸的,只要方子就好,在此謝謝大家啦!
中葯的化學成分和葯理作用十分復雜,葯酒的泡製應有專業中葯師指導,飲版用時也不能一次喝得權太多。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葯酒的適應性也不同,飲用葯酒要根據人的體質、季節、地域、年齡、性別等不同來辨證飲用。本來想提供給你幾個方子的,想想還是勸你去中葯房找中葯師講講你爸的情況,以便對症下葯,中葯之間會有相剋的,要慎重。
C. 曲楓酒祛濕的製作,是大部分葯酒的泡製而成嗎
並不是,傳統的葯酒大多採用泡製而成,但是此等方法並不能完全的將葯內材中的容有效成分完全釋放出,不僅浪費嚴重,而且功效略差。所以,葯材的加工上,曲楓酒採用納米破壁藝術進行處理,然後使用加拿大進口的高壓均質及過濾系統處理兩遍,去除雜質。而且,還特別添加了酶解劑,可以將有效物質從細胞碎片上脫離,從而快速溶出有效物質。
D. 什麼葯酒可以祛濕
祛濕何用酒???你每天早上吃三片姜就可祛濕的!!!
E. 祛濕酒要什麼泡
祛風散寒除濕酒大全
大風引酒
制附子16g、枳實20g、澤瀉20g、陳皮20g、茯苓20g、防風
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水1000ml糯米黃米釀成的酒1000ml
1、將上面所說的前6味葯草一同搗細碎,裝入絹袋內;
2、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3、用糯米黃米釀成的酒、水一同煮大豆;
4、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每一日服1份,3份為1療程。祛風利濕止痛。
制附子:回陽補火,散寒除濕止痛。防風:祛風勝濕。澤瀉、茯苓:利濕健脾。枳實、陳皮:理氣化濕。大豆:活血,利水,祛風,除毒。此酒有祛風利濕止痛的功能,主治風濕痛,遍身脹滿。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察看效果,再酌加至治療量。
三滕酒
絡石藤90g、海風藤90g、雞血藤90g、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番木瓜60g、白酒3000ml
1、將上面所說的6味葯草,切成薄片,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製成葯酒2000~3000ml即成。
每一次30ml,每一日1~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祛濕,舒筋,通絡。
絡石藤:性味苦寒,長於祛風通絡,涼血消腫。海風藤:性微溫,味苦辛,長於法風除濕,溫通經絡。雞血藤:性溫,味苦而微溫,專於行血補血,舒筋靈敏。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皮:性溫味苦辛,可祛風濕,強筋骨。番木瓜:性溫味酸,舒服靈敏,化濕和胃。此酒有祛濕、通絡、舒筋的功能,主治風濕性中心環節關頭炎及中心環節關頭痛苦悲傷。
十七味葯酒
白石英120g、酸棗仁30g、羚羊角30g、磁鐵120g、石斛90g、黃芪30g
羌活30g、生荒60g、牛膝草90g、肉桂60g、雲苓60g、杜仲45g、酒3500ml
1、將上面所說的葯草一同碎為細末,裝入布袋內,吊掛在干凈的罐子同內;
2、倒入酒浸泡,彌縫;
3、10日後開啟。
每一次10ml,每一日遲早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旋飲旋添酒,味薄止。祛風,利濕,補虛。
牛膝草、白石英、草薢、防風、羌活:祛風濕,通經止痛。制附子、肉桂:溫陽散寒止痛。丹參、山萸肉、黃芪、酸棗仁、生荒、杜仲:補虛蠲痹,緩攣急,強腰腳。石斛、磁鐵、羚羊角:補腎益精,聰耳明目,舒筋除痹。雲苓:健脾利水,以奠中土,為生化之基。此酒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攣急,腰腳軟弱無力,看和聽不明。
F. 補腎祛濕葯酒怎麼泡
補腎的葯酒可以找中醫處方開補腎葯泡酒就可以了。
G. 用什麼泡酒除濕
十味附子酒
配方:制附子30g、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參30g 、續斷30g、牛膝回30g 、白術50g 、生薑50g 、細辛答25g 、肉桂25g、清酒1500ml。
此酒散寒逐濕,溫陽行痹,補肝腎,強筋骨,益脾通脈,降利沖逆。主治因腳氣引起的腿腳軟弱無力,或麻木、酸痛、攣急、腫脹、發熱、萎枯、嘔吐等。
(7)祛濕葯酒擴展閱讀:
制附子
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續斷
功能主治: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肉桂
功能主治:肉桂有溫中補腎、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虛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瀉,受寒經閉。
細辛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H. 我想要祛風除濕的中葯配方葯酒
五加皮來50g 當歸45g 牛膝75g 高粱米酒1000ml《本草》
絡石源藤90g 海風藤90g 雞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
《民驗》
現在野生蛇類屬於管制葯品,能弄到的話單用烏梢蛇泡酒
I. 治療風濕的葯酒有什麼如何選擇
我們常說的風濕病屬來於中醫自的痹病,一般會出現關節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等症狀。治療風濕的葯酒推薦同仁堂的國公酒,氣清香,味辛、甜、微苦。具有散風祛濕,舒筋活絡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風濕病,如果是出現關節紅腫熱痛,這種情況就不適合了。您能採納我的回答,很高興
J. 什麼泡酒能除濕
除濕的有:天麻石來斛酒。
1、葯源材解析:石斛、川芎、當歸、丹參:舒筋活血。 天麻:息風平肝。仙靈脾、杜仲、狗脊:補肝腎,強餓骨。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脛骨、烏蛇肉、茵芋:祛風濕,堅筋骨,止痛。制附子、川椒:溫陽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脈,暖脾腎。
2、此酒舒筋活血,強筋壯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中風手足不遂,骨節疼痛,肌肉頑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腳腫脹。
(10)祛濕葯酒擴展閱讀:
祛除濕氣的其他方法有:
1、可以經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陳皮、黃芪、黨參等健運脾胃的葯材煲湯。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葯材,更能達到活躍脾胃運化的作用,這樣祛濕才能事半功倍。
2、脾主四肢,多做肢體運動鍛煉可健脾胃、祛濕氣。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室內,身體很少流汗,在早晨天氣好時,多外出做運動,因為太陽是最廉價的化濕劑,任何「有點喘、流點汗」的運動,就可以把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都有助氣血循環,增加身體的代謝。
3、按摩穴位。足三里穴(雙側小腿外側,在外膝眼下方四橫指處)是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經常點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運化水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