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知堂痹通葯酒
四知堂痹通葯酒 是經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治療風濕類疾病的國家准字型大小中成葯。該葯 為華佗唯一傳世秘方,經過四知堂近400年的臨床實踐驗證,療效神奇。在申報國葯准字型大小的過程中,經 河南省中醫研究所、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汝州市中醫院等多家科研醫療機構對 痹症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其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的總有效率分別為 91.16%、87.5% 、96.15% 。本品具有抗炎、鎮痛、活血通絡、溫經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
處方釋義
該葯酒由草烏、當歸、高良姜、丁香等四味葯組成。其中草烏性熱,味辛苦,具純陽性,功專助陽, 上助心陽,下補命門,內濕脾土,外固衛陽,用以散經絡之風、寒、濕、邪,為君葯;當歸性溫,味 甘、辛,苦泄溫通、止痛、補血、活血、養血,為臣葯;高良姜性熱,味辛,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止 痛之功,丁香性濕、味辛,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之功,二者分為佐葯、使葯。該葯酒歷史悠久, 組方簡單,配伍恰當,療效可s靠,無明顯副作用。
主治特色
主治: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肢體麻木、肩周炎、產後中風等。尤其對各類久治不愈的重症風濕,療效神奇。
產品優勢
歷史悠久 二千年的文化底蘊,三百八十多年的臨床歷史。
組方簡約嚴謹 主要成分有制草烏、當歸、丁香、高良姜等。具有溫經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
用料地道 所用原料葯材取地道之品,嵩山背陰的草烏,山西潞州的當歸,台灣的高良姜,南非進口的丁 香,確保產品品質優良。
工藝考究 四知堂葯酒第八代傳人楊長年親自投料,遵古之秘方,同時藉以現代化的符合GMP標準的生產 管理體系,確保產品質量。
大毒療法 組方中所用草烏乃大毒之品,運用中醫之以毒攻毒之法,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服用安全,毒副作用小 雖然組方中有大毒之品,但配方神奇、工藝特殊、消除了毒性,使病人服後不會 產生副作用。如出現頭暈、微汗、疼感加重等症狀,這正是葯酒發揮療效的表現。若嚴重不適者,紅糖 水服之即解。
㈡ 舒筋活血 葯酒
舒筋活血泡來酒的葯方,來自網路
馮了源性葯酒
葯物組成: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子、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痹病風濕痹阻證。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除濕酒
葯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雲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蠶矢各6g,木瓜、枸杞、蒼耳子、?薟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將上葯浸於糧酒2500g中,過5日即成。
㈢ 風濕痛人適合喝什麼葯酒
好
據說螞蟻泡酒有效果.
鴻茅葯酒等.
十全大補酒也有祛風寒之功效。
紅豆薏米粥也能有效去濕.
一些辛辣物質也能去濕.
汗蒸、桑拿有一定去風濕作用。
㈣ 風濕泡酒葯材配方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葯物配成葯酒,則可增加這些葯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葯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痹。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痹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烏頭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葯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僵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風寒濕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濕、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術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濕、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注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濕。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葯具有抗風濕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濕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注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葯歸經的作用。諸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性上下肢關節炎。
注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濕的主要葯物。但羌活的葯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濕症。獨活的葯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濕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濕葯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葯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葯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惡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葯。②大多數祛風濕葯的葯性均辛熱。這些葯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葯酒。 類風濕中葯浸酒
[葯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乾薑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姜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痹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葯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後續用。風寒濕痹型用Ⅰ號,風濕熱痹型用Ⅱ號。
[制備方法] 上葯浸入曲酒2500,浸泡一星期。
㈤ 葯酒的泡製方法
將中葯的有效成分浸在酒中,即成葯酒。葯酒有通血脈、行葯勢、散諸痛、祛風濕之功,是冬春季節調治進補的佳品。那麼,怎樣泡服葯酒呢?
先將買回的葯材打碎或剪短擇凈後,再用冷開水浸濕,這樣既可洗去臟物,又可防止葯材吸酒太多。然後將浸濕的葯材放在玻璃瓶或罐里,兌入白酒。一般葯材與白酒之比為1:7~1:10,至少也應將葯材全部淹沒。最後,將口封嚴,每天搖動數次,以使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浸泡半月後即可飲用。有些貴重葯材,可將酒飲完後再浸泡幾次。
用酒浸泡中葯材,可以浸出許多水無法浸出的有效成分,故葯酒的滋補與治療作用比中葯煎劑療效更好。但葯酒畢竟不同於一般的酒,除滋補性質的葯酒外,在規定的療程和劑量,病癒後即可停止服用。
葯酒在使用劑量上較小,可根據病人對酒的耐受力,每次服30~50毫升。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按1:1~1:10的比例兌在葡萄酒、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葯酒中雖含有酒精,但濃度不高,服用量又小,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少量飲用還使唾液、胃液分泌增加,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和吸收。患有肝腎疾病、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皮膚病者,最好不要飲用葯酒,即使需要飲用時,也應將飲的酒按量兌加十倍的水,放在鍋里煮一下,除去大部分酒氣後再飲用。
葯酒有利於人體對葯物的吸收,許多患者,特別是不善飲酒者擔心醉酒,往往在晚上飲用。其實,從提高葯物療效的角度上來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
葯物的排泄有一定的晝夜節律,通常飲葯酒,在體內清除和代謝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肝葯酶(一種存在於肝臟中的促進葯物轉化的生物催化劑)的活性也很高,此時血液中酒、葯的濃度均很高,有利於發揮治療作用。
而在下午2點至夜間0點,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清除速度最快,則血液中酒的濃度較低,此時肝葯酶的活性最高(最高點在午夜2點),同時,腎功能的最高點在下午5點以後,下午至晚上飲酒,在體內排泄和代謝最快,不利於葯酒發揮作用。故葯酒最好在白天服用。
八卦鴛鴦酒--
獨具紅寶石植物色澤,晶瑩剔透,自然天成。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加水或酒,顏色即變;遇高溫,顏色變淺變渾濁。
強身健體之功效:道家認為:物為土為本,人以胃為先。八卦鴛鴦酒從治理胃腸道入手,暢通經絡血脈、調整陰陽、祛瘀消炎,「喝得醉、不傷肝、不傷胃」,達到美容養顏,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效。
枸杞子酒二方--
(一)
原料配方:枸杞子250克,白酒1500克。
製作方法:枸杞子揀去雜質,洗凈,晾乾,放入酒壇中,倒入白酒,密封壇口,浸泡10—15天即可飲用。日服2次,每次1—2酒盅。
本酒功效:補益五臟,強壯駐顏,益壽延年。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遺精,貧血,未老先衰,眩暈,夜盲,視物昏花,迎風流淚等症。服飲此酒能同時食用熟豬肝或羊肝,可增加滋陰養腎,補肝明目之功效。
(二)
原料配方:枸杞子1000克,菟絲子30克,白酒1000克。
製作方法:將上二味葯擇除雜質,淘洗干凈,搗碎,同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口,放入廣口酒瓶中,倒入白酒,蓋嚴,浸泡10—15天即可。日2次,每次1杯。
本酒功效:補腎壯陽,美容養顏。治腎虛腰痛、陽萎、遺精、早泄及婦女帶下等病症。
長壽保健葯酒--
磁石、何首烏(葯店有售)、大棗、核桃、枸杞(葯店有售)各一兩,浸白酒或黃酒二斤,兩天後按常日酒量吃此酒,如常飲能使面部紅潤,增強抗病力,有延遲衰老功效。
㈥ 風濕葯酒什麼葯材好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葯物配成葯酒,則可增加這些葯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葯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痹。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痹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烏頭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葯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僵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風寒濕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濕、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術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濕、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注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濕。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葯具有抗風濕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濕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籌。痹症是指風邪、寒邪、濕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注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葯歸經的作用。諸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性上下肢關節炎。
㈦ 泡葯酒
我國北方主要包括京津冀、黑吉遼、河南、山西等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較少。北方人一般口味較濃烈,喜食肉食,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發病率較高。由於天氣寒冷,還易導致陽氣不足。冬季是飲用葯酒的最佳時節,而從冬至前後到次年開春,正是人體補陽氣的好時機。
北方泡葯酒應以補益、安神、祛風濕為主,常用中葯材包括人參、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枸杞、五味子、川牛膝、蛤蚧(去頭足)及蛇類(去頭及內臟)等。以下推薦常用的兩款泡酒方。
西部地區包括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以及內蒙古、廣西。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西北地區缺水,且氣溫偏低。
中醫認為,地域差異會導致體質不同,西部地區因其特殊性又分成幾種情況:1.氣虛、陽虛體質者多分布在西部、東北部,人容易出現感冒、胃下垂、虛汗、呼吸短促、腹瀉、水腫及腰腿痛等症;2.南部和東部高溫多雨,濕熱、痰濕體質者多,易患粉刺、瘡癤、黃疸等疾病;3.而在多風、乾燥、強紫外線輻射的地區容易產生陰虛體質,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征、甲亢等陰虧燥熱之病。
西部地區泡葯酒,一般酒精度較高,一年四季均可飲用。以下推薦幾個泡酒方,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我國南方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該處水濕之地偏多,炎熱時節相對較長,冬季雨雪天氣較少,人的肌膚腠理較為疏鬆,易受外邪侵襲,一般多見時疫溫熱型疾病和風濕痹症,如病毒型傳染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南方泡葯酒,除了普遍使用具有溫陽補腎、壯骨、舒筋、氣血雙補等功效的葯物外,還多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品,如久負盛名的史國公葯酒、異蛇酒、三蛇酒、天麻酒、木瓜酒等。以下介紹兩款南方泡酒常用方。
古人雲:「酒能養性,仙家飲之;酒能亂性,佛家戒之。」對於酒的認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指出:「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失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命,其害可盛言哉!」因此,掌握葯酒用法與禁忌便於正確服用葯酒。
辨證應用
葯酒隨葯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進補者有補血、滋陰、溫陽、益氣的不同。治療者有化痰、燥濕、理氣、活血、消積的區別,因而不可一概用之。虛者宜補,血瘀者宜通;有寒者宜溫,而有熱者宜清。況且,每一種葯酒,都有適應范圍,不能見葯酒就飲。即使是補性葯酒也不宜多服,如脾胃虛弱的人過服含人參的補酒,可造成胸腹脹悶、不思飲食;如陰虛的病人過服含鹿茸的補酒則可引起發熱、煩躁,甚至出現鼻衄(即鼻出血)等症狀。因此,要根據病情選用葯酒,合宜而用。
限量服用
葯酒的最佳服用量在一湯匙左右,即15~20毫升,不要過量飲用,一般不得超過100毫升。同時,也不應長期持續飲用葯酒。通常一個療程為3個月,喝了一個療程之後可暫停一個時期,之後,再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飲用。年老體弱者,因新陳代謝功能相對緩慢,飲用葯酒也應當減量,不宜多飲。
因人而異
滋補類保健葯酒一般用於氣血虧、肝腎陰虛、脾氣虛弱、神經衰弱的人群。如陽熱體質的人慎服熱性葯酒,陰寒體質不適宜用涼性的葯酒。選用葯酒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決定,最好事先與醫師溝通,了解自己的體質,便於對症飲用葯酒。凡服用葯酒或飲用酒,要根據人的耐受力,合理、適宜,不可多飲濫服,以免引起頭暈、嘔吐、心悸等不良反應。
因時而異
自然界有一年四時的陰陽變化,春季陽氣生,夏季陽氣盛,秋季陽氣始衰而陰氣生,冬季陰氣隆盛,故《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例如,初春陽氣引發,辛甘之品可發散為陽以助春陽,溫服利於護陽。但大辛、大熱之人參、鹿茸、附子之類,則非春季養生所宜;冬季用葯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
一般來講,冬令進補為人們所共知。如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曰:「凡合葯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滓服,酒盡後,其滓搗,酒服方寸匕,日三;大法: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古法雖如此說,現在只要辨證明確,參以四時,四季均可飲用。
葯酒宜忌 因人而異
葯酒不是萬能療法,既有它的適用范圍,自有它的禁忌一面。不同的葯酒是用不同葯物製作而成,不論是作為治療還是用以健身,都應與飲服者的自身需要情況相符合。葯酒飲用得當,可以祛病延年,不按身體稟賦和實際需要,隨意服用,往往會造成「虛虛實實」之虞。掌握葯酒用法與禁忌方可獲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對酒有禁忌者不能服用,如酒精過敏者;患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結腸炎和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統潰瘍、浸潤性或空洞型肺結核、癲癇、心臟功能不全、高血壓等患者,禁飲酒,即使葯酒也是不適宜的,以免加重病情。
其次,兒童、妊娠和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服用。
第三,如遇有感冒、發熱、嘔吐、腹瀉等病症的人,要選用適當葯酒,不宜飲用滋補類葯酒。
第四,外用葯酒,不能內服。如我國民間有端午節用雄黃酒滅五毒和飲雄黃酒的習俗。其實,雄黃酒只宜外用殺蟲,不宜內服。
因此,有節制地飲酒、注意飲用酒和葯酒的各種禁忌則尤為重要。
㈧ 治療風濕,我想泡葯酒喝,有什麼中葯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㈨ 求葯酒配方幾個
人參 鹿茸 枸杞 海馬 蛇 以上這些都是以補氣補腎的如果你的身體不是太虛建議兩天一小杯以防虛火上升
葯酒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有蒸餾法、熱提取法、稀釋法、冷浸法等,家中自製葯酒因受條件限制,適合採取冷浸法。市售的葯酒價格一般都較為昂貴。如果自己在家中泡製,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變通配方,所以更加適用。
冷浸法就是直接用白酒浸漬葯材。先取一隻能夠密閉、潔凈的大口玻璃瓶或瓷缸、瓷壇,將葯材切片洗凈、瀝干,或打成粗粉裝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加酒量約為葯材重量的10倍上下。如果是用食物性葯材泡酒,加酒量只需5倍重量即可。白酒加入葯材後搖勻,密封瓶口或壇口,保存於陰涼避光處。浸泡期間應經常搖動容器或攪動葯材,讓白酒充分浸潤葯材,浸泡時間最少要14天以上,有些葯材可浸泡數月或1年。如果處方葯味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兩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應計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總用量應該不變。如果採取多次浸泡的辦法,用酒應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後的葯酒顏色變得淺淡,這說明葯物成分的萃取比較完全。
浸泡葯酒,最好選用55-60度的優質白酒,不能用乙醇(酒精)浸泡,禁用非葯用乙醇,因其中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劣質白酒也不能用,甲醇殘存量高,釀造原料成分復雜,很難確保葯酒的質量。
家中自行浸泡的葯酒品種很多,常見的如人參酒、參茸酒、參芪酒、鹿茸酒、洋參酒、紅花酒、杜仲酒、枸杞酒、山楂酒、桑椹酒、桔波酒、木瓜酒、烏梢蛇酒等,都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稱量泡製,服用劑量應遵醫囑要求。
家中自製葯酒方法簡便易行,可以根據需要量配製,但並不是所有的中葯都能泡酒,例如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中葯就不宜用酒來浸取。還有一點,就是作用劇烈或毒性的中葯,如川烏、草烏、附子、毒蟲等,不能隨便配製葯酒。這些葯物都有嚴格、規范的泡製要求,必須由專業中葯師操作。
葯酒的選用,除了要了解前面所講的「葯酒的適用范圍和禁忌」外,還要熟悉葯酒的作用,並選用適宜葯酒。
(一)葯酒的作用
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葯物功效」的雙重作用。由於每種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葯材,因此葯酒的作用也隨之而異。
就其總體而言,葯酒的作用非常廣泛,既有補益人體之陰、陽、氣、血偏虛的補性葯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葯性葯酒,其作用也有區別。如以補虛強壯為主的養生保健美容葯酒,主要作用有滋補氣血、溫腎壯陽、養胃生精、強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壽。以治病為主的葯性葯酒,主要作用有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舒經通絡等。疾病不同,作用亦異。
葯酒,是由酒與葯物配製而成。然而葯物的配入,是有針對性的和選擇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葯物不同,其葯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葯性葯酒,是以防治疾病為主的葯酒,在配方上都有嚴格細致的要求,是專為疾病而設的;補性葯酒,雖然對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對人體起滋補增益作用,促進人體健康,精力充沛,預防病邪襲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專門為補虛糾偏,調整陰陽而設的。因此每一種葯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點,都有其適應范圍,難以盡述。每一葯酒的具體作用,可參閱應用篇。
由此可見,葯酒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其另一主要作用,酒入葯中,可以反佐或緩和苦寒葯物的葯性,免除了平時服葯的苦澀,也為人們所樂於接受。如有很多善於飲酒的人,常用人們日常食品配製葯酒。既有醫療作用,又有滋補保健作用,乃一舉兩得之功,真可謂善飲也。
(二)葯酒的選用
選用葯酒很重要,一要熟悉葯酒的種類和性質;二要針對病情,適合疾病的需要;三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四要了解葯酒的使用方法。
1.氣血雙虧者可選用龍鳳酒、山雞大補酒、益壽補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等。
2.脾氣虛弱者可選用人參酒、當歸北芪灑、長壽補酒、參桂養營酒等。
3.肝腎陰虛者可選用當歸酒、枸杞子酒、蛤蟻酒。構圓酒等。
4.腎陽虧損者可選用羊羔補酒、龜齡集酒、參茸酒、三鞭酒等。
5,風寒濕痹、中風後遺症等病症可選用馳名中外的國公酒、馮了性葯酒和其它對症葯酒。
6.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風濕所致的肌肉酸痛者可選用風濕葯酒、追風葯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如果風濕症狀較陘者可選用葯性溫和的木瓜酒。養血愈風酒等;如風濕多年,肢體杯木,半身不遂者則可選用葯性較猛的蟒蛇葯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7.骨肌損傷者可選用跌打損傷酒、跌打葯酒等。
8.陽痿者可選用多鞭壯陽酒、助陽酒、淫羊藿酒。青松齡葯酉、海狗腎酒等。
9.神經衰弱者可選用五味子酒、寧心酒、合歡皮酒等。
10.月經病者可選用婦女調經酒、當歸酒等。
凡此種種,這里不一一例舉。總之葯酒所治疾病甚多,一般可參考本書所列病症之葯酒方,隨症選用。
在預防疾病上,古人和民間也早有實踐,如重陽節飲用菊花酒,可抗老防衰;夏季飲用楊梅酒,可預防中暑;常飲山植酒,可防止高血脂的形成,減少動脈硬化的產生;長期服用五加皮酒、人參酒則可健骨強筋、補益氣血、扶正防病等等。
總之,選用葯酒要因人因病而異。如選用滋補葯酒時要考慮到人的體質,如形體消瘦的人,多偏於陰虛血虧,容易生火,傷津,宜選用滋陰補血的葯酒;形體肥胖的人,多偏於陽衰氣虛,容易生痰、怕冷,宜選用補心安神的葯酒。選用以治病為主的葯酒,更要隨證選用,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為宜。總之要選用有針對性適宜葯酒。葯酒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這並不是說每一種葯酒都能包治百病,患者隨意拿一種葯酒飲用,就可見效。飲用者必須仔細挑選,認清自己的病症和身體狀況,要有明確的目的選用,切不可人用亦用,見酒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