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圖片看不懂
這是一張中葯方子,你不懂中醫肯定看不懂,葯方中每味葯都註明了葯材的兼制,寫的非常清楚,現很少有醫生這么仔細,這就是醫得,值得點贊,真是一味難得的處方。
② 鴻茅植物圖片
鴻茅植物圖片:
鴻茅,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回濕痹、答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
1、
(2)葯酒照片擴展閱讀:
食用鴻茅的注意事項:
1、忌寒涼、辛辣及油膩食物
2、本品宜飯後服用;不勝酒者慎服
3、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其它瀉火及滋補性中葯
4、熱痹者不適用,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如灼、痛處發熱,疼痛竄痛無定處,口乾唇燥
5、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③ 自家泡的葯酒,時間長了瓶底下有一層白色的,是什麼東西 圖片里是我以前在罐子里倒進去的部分,現在底
發酵的正常現象,請不要擔心
④ 這我一直查不到,是葯酒嗎看這個圖片。朋友送的,麻煩各位看看
上面寫的skin care,是皮膚護理的意思。
⑤ 古代釀酒圖片有誰知道哪裡多嗎、
找——古代釀酒.
你在這個網址里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圖片,年代久遠很難有成套的圖片。
在下面的資料里,是關於釀酒的流程,供參考。
中國古代黃酒的釀造——元明清時期的釀酒技術
一、史料綜述
傳統的黃酒生產技術自宋代後,有所發展,設備有所改進,以紹興酒為代表的黃酒釀造技術精益求精,但工藝路線基本固定。方法沒有較大的改動。由於黃酒釀造仍局限於傳統思路之中,在理論上還是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因此一直到近代,都沒有很大的改觀。
元明清時期,釀酒的文獻資料較多,大多分布於醫書,烹飪飲食書籍,日用網路全書,筆記,主要著作有:成書於1330年的《飲膳正要》,成書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成書於元末明初的《易牙遺意》和《墨娥小錄》。《本草綱目》中關於酒的內容較為豐富,書中將酒分成米酒,燒酒,葡萄酒三大類,還收錄了大量的葯酒方;對紅曲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其製法。明代的《天工開物》中制曲釀酒部分較為寶貴的內容是關於紅曲的製造方法,書中還附有紅曲製造技術的插圖。清代的《調鼎集》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黃酒釀造技術。《調鼎集》本是一本手抄本,主要內容是烹飪飲食方面的內容,關於酒的內容多達百條以上,關於紹興酒的內容最為珍貴,其中的「酒譜」,記載了清代時期紹興酒的釀造技術。"酒譜"下設40多個專題。內容包含與酒有關的所有內容。如釀法,用具,經濟。在釀造技術上主要的內容有:論水、論米、論麥、制曲、浸米、酒娘、發酵、發酵控制技術、榨酒、作糟燒酒、煎酒、酒糟的再次發酵、酒糟的綜合利用、醫酒、酒壇的泥頭、酒壇的購置、修補、酒的貯藏、酒的運銷、酒的蒸餾、酒的品種、釀酒用具等,書中羅列與釀酒有關的全套用具共106件,大至榨酒器,蒸餾器,灶,小至掃帚,石塊,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一遺漏。有蒸飯用具系列,有發酵,貯酒用的陶器系列,有榨具系列,有煎酒器具系列,有蒸餾器系列等。
清代許多筆記小說中保存了大量的與酒有關的歷史資料,如《閩小記》記載了清初福建省內的地方名酒;《浪跡叢談續談三談》中關於酒的內容多達十五條。
明清有些小說中,提到過不少酒名,這些酒應是當時的名酒,因為在許多史籍中都得到了驗證。如《金瓶梅詞話》中提到次數最多的是"金華酒"。《紅樓夢》中的"紹興酒","惠泉酒"。清代小說《鏡花緣》中作者借酒保之口,列舉了七十多種酒名,汾酒,紹興酒等都名列其中。有理由相信所列的酒都是當時有名的酒。
二、傳統黃酒的釀制
傳統的黃酒,分為四大類,以紹興酒為例,以元紅酒作為干酒的代表;以加飯酒作為半干酒的代表;以善釀酒作為半甜酒的代表;以香雪酒作為甜酒的代表。元紅酒是最為常見的酒,加飯酒,是因為在配料中加大了投料量的比例,酒質較為醇厚,香氣濃郁。善釀酒,相當於國外的強化酒,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黃酒(所謂以酒代水沖缸),故酒度較高,因為酒精度的提高,發酵受到抑制,故殘糖較高,因而為半甜酒。香雪酒則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小曲白酒,酒度比善釀酒更高,殘糖濃度也更高。
1、元紅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干黃酒類型)
清水 糯米 麥曲 淋飯酒母
│ ↓ │ │
├———————→浸米 │ │
│ ┌—— ↓ │ │
│ ↓ │ │ │
│ 漿水 蒸煮 │ │
│ │ ↓ │ │
│ │ 推涼 │ │
│ │ ↓ │ │
│ └—→ ←————┘ │
└——————→ 落缸 ←————————————┘
↓
糖化發酵
↓
後發酵
↓
壓榨→ 酒糟
↓
糖色→澄清
↓
煎酒
↓
裝壇
↓
成品酒
2、福建紅曲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甜型黃酒)
糯米 米白酒
↓ │
浸米 │
↓ │
沖洗 │
↓ │
蒸飯 │
↓ │
淋水 │
紅 散 廈門 ↓ │
曲 曲 白曲 復淋 │
│ │ │ │ │
└——┼——┘ │ │
↓ │ │
粉 │ │
碎 │ │
│ ↓ │
└——————→ 搭窩 │
↓ │
紅曲——→水洗——→ 一次加酒←——┤
↓ │
翻醅 │
↓ │
二次加酒←——┘
↓
養醅
↓
抽酒
↓
┌————┐
│ ↓
酒液 酒糟
│ ↓
│ 壓榨
│ ↓
│ 酒液
↓ │
└——┬—┘
↓
沉澱
↓
滅菌
↓
裝壇
↓
陳釀
↓
勾兌
↓
裝瓶
↓
成品酒
參考資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9%C5%B4%FA%C4%F0%BE%C6&z=2
⑥ 排草 到底是什麼樣的,有干貨的圖片嗎
排草的圖片如下:
排草為多年生草本,株高40~150厘米。莖不規則方形,有細棱。單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1~3厘米,近無柄,銳尖,基部楔形。分枝於葉腋,枝葉較小。合瓣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絲狀長2~4厘米。
花落黃色,膜質,花瓣5,分裂,長橢圓形,雄蕊5,與花瓣對生.茹果瓣裂.種子多數,褐色或黑褐色,多角形,細小。
(6)葯酒照片擴展閱讀:
應用價值:
排草既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草葯,常用於祛風除濕,行氣止痛,調經,解毒,主治感冒,咳嗽,風濕痹痛,院腹脹痛,月經不調,疔瘡,蛇咬傷。
排草也是近代香料工業的寶貴資源, 採用排草製成的排草香精, 可用在煙草工業和東方型化妝品中。排草作為一種香料,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被普遍使用。由於香料工業的原料需要量大, 而排草又屬於野生, 往往供不應求, 滿足不了工業生產的需要。
排草是國產固本葯酒的重要原料, 而固本葯酒是我國暢銷東南亞三大著名葯酒之一, 在國外享有很高聲譽。
乾燥帶老莖的根莖及根,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化濕辟濁、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暑濕吐瀉、水腫、小便不利,目前以中醫臨床處方用葯為主,亦有以香排草為原料的成方制劑如十香止痛丸、避瘟散等。
⑦ 草參到底是什麼樣的 圖片
草參的樣子:
1、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圓柱形,細長,根頸不分叉,存留 有枯萎葉鞘纖維。莖細,直立,有細棱槽,稍粗糙,有稀疏的毛,果期近光滑,藍綠色,從上部分枝,下部枝互生或對生,上部枝輪生。莖生葉和莖下部葉有短柄,柄的基部擴展成鞘,葉鞘披針形,貼莖;葉片輪廓為廣卵形。
2、三出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形,全緣,稀3裂,頂端漸尖,長15-50毫米,寬1.5-3毫米;莖生葉向上簡化,葉少,葉鞘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基部抱莖。復傘形花序生於莖枝頂端,直徑5-15厘米,有時成球形,傘輻5-20 (-36);無總苞片。
3、小傘形花序多花,近無花柄,密集成頭狀;小總苞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外面被毛,邊緣具纖毛,長2毫米,宿存;花雜性,花序中間的為雄花,邊緣的為雌花,二者中間的為兩性花;萼齒短,銳尖;花瓣淡綠色,廣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子房和嫩果被稀疏的硬毛,成熟時光滑。
4、分生果為橢圓形,背腹扁壓,長達16毫米,寬達8毫米,背棱絲狀,側棱為寬翅,突起,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4。花期5月,果期6月。
草參生長環境:生長於沙丘和河灘地。
草參分布范圍:產中國新疆天山以北的沙漠地區。蘇聯哈薩克和西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
⑧ 下面這個四知堂痹通葯酒的圖片包裝是正品嗎
看這個痹通葯酒的包裝盒,應該是250ml的包裝,是正品,另外包裝盒的封口處有一個防偽標簽,刮開塗層可以驗證真偽。
⑨ 這些中葯泡酒喝有副作用嗎因為太多大家看照片。希望大家說實話 謝謝
是葯三分毒,中葯泡酒喝對身體好但不可多飲
⑩ 這個圖片是什麼東西,不是尿,像是葯酒一樣
泡酒嗎?有點像,如果你也不知道,最好小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