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老公26歲他很喜歡和葯酒,而且有時候經常喝的過量了,請問這樣對身體還害嗎請高手指教下阿。
酒本身來有加快血液循環的功效自,易於吸收和發散。酒配合適當的葯材,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等症,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所以,很多人有自己配葯酒、飲用葯酒的習慣。但是葯酒又絕對不可亂飲,一般來說,葯酒都有固定的配方,不可以隨意添加葯材和劑量,配方不合理,輕者葯效下降,飲了無用。重者可能出現中毒症狀。
葯酒不是白酒,它也是葯的一種。所以,飲用葯酒前一定要弄清楚葯酒的成分、劑量,以免飲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特別是成分不明的葯酒更是不可隨意飲用,因為會在搶救治療時不能及時地使用解救葯物而延誤治療時間。
葯酒非靈丹妙葯亂制胡喝危害大
到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3-03/09/content_781889.htm
『貳』 葯酒能喝醉嗎
多了傷身,傷肝.少了就養了!
適量飲酒的好處
不過從各種資料上看,適度飲酒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而且還不少,總結一下:
1、男人不得糖尿病
每天一杯或者一星期5到10杯葡萄酒有助於男人預防糖尿病,酒量大的人還要喝得再少一點,有助於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注意,這里說的是葡萄酒,不是白酒。
2、保護大腦
每天一杯,有助於防止智力水平下降。這是因為飲酒能促進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保護了大腦的認知能力,防止症狀不明顯的中風發生。
3、預防肥胖
這是來源於義大利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每星期只喝一到兩杯含酒精飲料的人比平常不飲酒的人發胖的可能性下降百分之二十七,而飲酒過量的人發胖的幾率則很高(就是,我就是例子)。
4、有益腎臟
「酒是精品糧,滋陰又壯陽」看來還是有道理的。適度的酒精攝入可以使血液中的什麼肌酸酐值顯著減少,這有助於防止腎臟疾病的發生。
過度飲酒的壞處
每一次過量,往往帶來下面的危害:
1、肝臟傷害
酒精大部分是由肝臟分解的。脂肪、酒精堆積在肝臟內就容易引起脂肪肝、酒精肝,建議大家到醫院看看,例子太多了。
2、胃潰瘍
我有一次喝酒後吐血,一吃東西就胃疼,一個多星期才恢復,恐怕就是這個原因。
3、大腦皮質萎縮
大凡酒後都會感覺智力衰退,比如大舌頭,打手機時按錯鍵,說一句話要想半天等等,這就是酒精正在麻痹大腦的跡象。
4、控制力、判斷能力下降
酒後打架、吵架,精神恍惚,很多的犯罪行為都有酒精的輔助。另外,酒後不能開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有一個朋友,有次酒過三巡,怎麼也找不見他,後來才發現,這傢伙直接在廁所里睡了!
解酒護肝不可信
沒有哪種葯品、保健食品能達到既解酒、又保肝的目的,類似的廣告只是抓住了我們長期過量飲酒者的心理需要?熏別在那上面花冤枉錢。
1、喝酒,肝臟受損不可避免
酒進入人體後大部分很快在胃腸內被吸收,90%以上在肝臟代謝。正常人少量飲酒後,肝臟可將其代謝解毒,不至於引起肝損傷。但長期過量飲酒可導致肝細胞和肝功能損害,引發免疫功能紊亂,降低機體對肝炎病毒的抵禦能力。
2、「解酒護肝」的目的不能實現
各種「解酒葯」的成分多數只是興奮劑、維生素與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清醒和緩解頭痛的作用,沒辦法增加乙醛脫氧酶,自然不能解酒。沒辦法解酒,自然也就沒辦法護肝。因為酒精還在那裡,就必然給肝臟造成負擔甚至損害。
讓自己第二天舒服一點
說實話,在大多數情況下,酒是免不了的。要麼你從開始就別喝,喝了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就會接踵而至,除非現場直播,不然絕對不會完。
既然免不了,那還是現實點,採取措施讓自己「第二天舒服一點」。
之前
1、不能空腹
在陪客人喝酒之前,最好吃點東西。人體是需要氨基酸的,空腹飲酒會使體內的氨基酸嚴重缺損,而且酒精阻礙了蛋氨酸和葉酸的吸收,易於導致結腸癌發生。同時,空腹飲酒也大大提升了血液的酒精濃度,加大了酒精對人體的危害。空腹飲酒醉得快,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了,朋友聚會可以大吃而特吃,也就用不著提前吃東西了。如果是AA制,那你多吃虧啊!
2、心情舒暢
「借酒消愁愁更愁」,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體內各種功能也會隨之下降,酒精的破壞性會更大。所以,喝酒時應盡量保持心情的愉悅,避免因情緒低落而醉酒。
中途
1、選擇一種解酒的菜餚
一邊喝酒一邊吃些東西,能使酒精濃度降低,並且能延長酒在胃內停留的時間,酒受到胃酸的干擾,吸收緩慢,不易醉酒。同時,肝臟承受的壓力也會小得多。
飲酒時推薦以豆腐菜餚作下酒菜。因為豆腐中半脫氨酸是一種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醇的毒性,食後可促進酒中的乙醇迅速排泄。
2、不要瞎攙和
我們喜歡往酒里兌可樂、飲料什麼的,特別是喝洋酒的時候。殊不知,這對人體的生理影響危害極大。
許多酒類之所以口感濃烈,是因為酒精含量較高,而酒精含量是由乙醇含量決定的,乙醇含量過高或者吸收過多,對人體危害很大。飲用烈酒時,伴隨可樂、蘇打水之類的碳酸飲料,則加速了乙醇的吸收。不習慣洋酒的口感就別喝,除了有利健康,還能省不少錢呢!
3、喝茶不解酒
這得從中醫上講,酒味辛,先入肺,肺與大腸相表裡,飲酒應取其升陽發散之性,使陽氣上升,促進氣血流通。茶味苦,屬陰,主降。酒中飲茶會將酒性驅於腎,易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陽痿、睾丸墜痛、大便燥結等症。
之後
醉了怎麼辦?解唄!
1、維生素片
維生素B1和維生素C都可協助肝臟解酒,同時維生素B1還可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可緩解醉酒引起的一系列反應。
2、蜂蜜
通常我喝醉了,老媽就會調一杯蜂糖水給我喝。她說,蜂蜜中含有一種大多數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
3、喝醋
酸遇酒精即生成乙酸乙脂和水,可減輕酒精對人體的損害,醉酒時用酸醋或陳醋60克、紅糖25克、生薑片5克,加水適量,煎後飲服。
4、喝葡萄糖
與蜂蜜同理,增加身體里的糖份,稀釋酒精。不過不能過量,一到二支即可。
幾種人惹不起
要喝酒又能喝酒的人都有這種心態:見不得別人比自己能喝,碰上了就非要比個高低不可。可是有些人是不能比的,謹防你已經上了好幾次洗手間(去干什麼我就不說了),別人還穩如泰山。這個時候最好甘拜下風,因為突然的暴飲,極易引起酒精中毒。
1、要喝酒的女人
女性要麼不喝酒,要喝酒就肯定能喝。這是因為女性體內的脂肪比男性多,分解酒精的能力強。這個我是有深刻教訓的。在大學里,我陪一個剛失戀的女性朋友喝酒,一共喝了三瓶尖庄,我只喝了一瓶,她喝了兩瓶。過程我就不說了,反正最後是她送我回的寢室。
2、一喝酒就出汗的人
有的人不管冬天夏天,一喝酒汗就直往外冒。這種人體內的分解酒精的酶含量特別高,喝進去的酒都被轉化為水排出去了,所以,他們就是傳說中光喝不醉的人。遇上他們,退避三舍是為上計。
3、酒棍、酒痞
在酒桌上爭強好勝實在沒什麼必要,你再能喝酒又說明什麼呢?這種人最危險,因為多數情況下,你都是剛認識他,往往要跟他喝上兩次你才會發現他這個毛病。喝了吐,吐了還喝,不把你喝趴下絕不算完。奉勸你一句,第一次自認倒霉,以後就別去的好。
友情提示:
說了這么多,其實都是權宜之計,要保證健康,最好還是少喝為妙,健康、正常的社交活動是我們應該提倡和堅持的。奉勸各位請人喝酒、被人請喝酒的朋友,酒畢竟只是一種飲料,不要人為地給它加上飲料之外的種種含義,到頭來,既傷身體又傷感情。
『叄』 葯酒每天該喝多少合適
葯酒在中華民族保健方面的應用,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葯酒治病的例子,《本草綱目》中載有葯酒方69個。中葯能補虛扶正、調和氣血、平衡人體陰陽,酒能行血脈、通經絡,而葯酒把酒與中葯融為一體,使兩者相得益彰。 酒和葯互相提高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葯劑科郭桂明副主任葯師對《生命時報》記者介紹,葯酒包含酒和葯物的雙重功效,但主要是葯用。俗話說「酒乃百葯之長」,酒本身也有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葯效。「酒借葯勢、葯借酒力」,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按其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不老草、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巴戟天等。還有一種外用的葯酒,又稱酊劑,如治療風濕的麝香舒絡,用於病變處的關節和穴位,可以止疼、活血。還有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的紅花油等,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環。 酒用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 郭桂明說,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者,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者,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令人聞起來不舒服。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湖北省中醫院葯事科張躍軍主任葯師介紹說,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郭桂明說,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將葯材放入竹籃後,快速過涼水,又稱「搶水洗」,既可以洗掉葯材表面的浮土、粉塵,又可以把葯材濕潤,利於其中的有效成分在酒中緩慢地溶解釋放。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飲用者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加入一些調味劑。例如,枸杞子可以減淡酒味,烏梅可以使味道變得甜酸,喜歡甜味又沒有糖尿病者還可以加入冰糖等。 每次喝1兩半 郭桂明說,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例如風寒型感冒者,可以用於治療鼻塞、頭疼等。此時多用黃酒製作,並趁熱服,可迅速改善症狀。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有效成分被氧化)、絮狀物明顯(有效成分變質、析出)、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飲用時,每次喝1兩到1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因為前者對胃腸有刺激,後者會影響葯物的吸收;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
『肆』 葯酒每天適合喝多少
葯酒不是萬能療法,既有它的適用范圍,自有它的禁忌一面。古謂:「水能載舟、亦能復舟」。葯酒與健康的關系,正如古訓這一哲理。適用的飲之則受益,反之則受害,適量飲用者受益,過量飲用者則受害。因此應當切記。
酒本身就是葯,也可以治病,與葯同用,葯借酒勢,酒助葯力, 其效尤著,而且使適用范圍不斷擴大。因為葯酒既有防病治病之效,又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之功,因而深受民眾歡迎。我國目前飲酒者約1.1億人,每年釀酒用糧食約125億公斤,可謂飲酒大國。但如果不宜飲用或飲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因此有節制地飲酒和注意飲用酒和葯酒的各種禁忌則尤為重要。
1、葯酒一次喝多少
最佳服用量以每天20毫升左右(半兩)為宜,且不可長期飲用,避免酒精對人體心肝腎及神經系統的損害。
不善飲酒的人配製補益類葯酒,不妨選用低度的發酵酒,如黃酒、米酒等;會飲酒的人配製祛病療疾的葯酒,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度數較高的蒸餾酒如燒酒、大麴酒等,度數以50度左右為宜。補益類葯酒宜在飯前服用,這樣才能迅速被人體吸收,較快地發揮葯效,不宜佐餐服用,以免影響葯效。最佳服用量以每天20毫升左右(半兩)為宜,且不可長期飲用,避免酒精對人體心肝腎及神經系統的損害。使用治療性葯酒者,應依據醫生的處方或經驗方來配製和服用。
葯酒的服法還要根據體質、年齡等決定。患有慢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腎炎、高血壓、胃潰瘍等病者應慎用,酒精過敏者禁服。老年人與婦女兒童當少量,以低度為宜。如遇感冒、發熱、咽喉痛及氣管炎等,均應停服。婦女月經過多時要慎用活血類葯酒。
2、不宜飲酒的人,不能飲
凡是葯酒或飲用酒,不是任何人都適用的,不適用的,就要禁飲。如孕婦、乳母和兒童等人就不宜飲用葯酒,也不宜飲用飲用酒。年老體弱者,因新陳代謝功能相對緩慢,飲用葯酒也應當減量,不宜多飲。
3、要根據病情選用葯酒,不能亂飲
每一種葯酒,都有適應范圍,不能見葯酒就飲。如遇有感冒、發熱、嘔吐、腹瀉等病症的人,要選用適應葯酒,不宜飲用滋補類葯酒。
4、不宜飲酒的病症,不能飲酒
對於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結腸炎和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統潰瘍、浸潤性或空洞型肺結核、癲癇、心臟功能不全、高血壓等患者來說,禁飲酒,即使葯酒也是不適宜的,以免加重病情。不過,也不是絕對的,有的病症服用針對性的低度葯酒,不僅無礙,反而有益。但也應當慎用。此外,對酒過敏的人或某些皮膚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葯酒。
5、外用葯酒,不能內服。凡規定外用的葯酒,則禁內服。
『伍』 如何正確服用葯酒
葯酒的正確飲用方法
葯酒的使用方法,一般可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葯酒中,多數是內服或外用,但有的葯酒,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外用法,一般按要求使用即可,但內服法,尤宜注意。
一、服用量要適度
服用葯酒,要根據人的耐受力,一般每次可飲用10-30毫升。每日早晚各飲1次。或根據病情及所用葯物的性質和濃度而調整。總之飲用不宜過多,要按要求而定。平時習慣飲酒的人服用葯酒的量可稍高於一般人,但要掌握分寸,不能過度。不習慣飲酒的人服用葯酒時則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過渡到需要服用的量,也可以用冷開水稀釋後服用。
二、服用葯酒要注意年齡和生理特點
對於女性來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般不宜飲用葯酒;在行經期,如果月經正常也不宜服用活血功能較強的葯酒。就年齡而言,年老體弱者因新陳代謝較為緩慢,服用葯酒的量直適當減少;而青壯年的新陳代謝相對旺盛,服用葯酒的量可相對多一些;對於兒童來說,其大腦皮層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身體各器官均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受到酒精的傷害,且年齡小的幼兒,酒精中毒的機會越多。酒精可對兒童組織器官產生損害,可導致急性胃炎或潰瘍病,還能引起肝損傷,與致肝硬化。酒精對腦組織的損害更為明顯,使兒童記憶力減退,智力發育遲緩。因此,兒童一般不宜服用葯酒,如病情需要,也應注意適量,或盡量採用外用法。
二、辨證服用
中醫治病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二個病人同患一種病,譬如感冒,醫生分別處以溫、涼兩種葯性相反的解表葯,各自服後都達到同樣治癒的效果,這就是辨證用葯的特點。
葯酒的使用,也應根據中醫的理論,進行辨證服用,尤其是保健性葯酒,更應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強弱、嗜好等選擇服用。因,一般治病的葯酒,大都功效主治比較明確,而且患者也總是在經過醫生明確診斷後再選擇服用。保健性葯酒,由於多以補益強身為主,因而對選擇不夠重視,若使用不當,易產生不良後果。所以服補益酒前,必須先弄清自己的體質狀況。
三、葯酒服用時間
通常應在飯前或睡前服用,一般佐膳飲用,以使葯性迅速吸收,較快地發揮治療作用。同時葯酒以溫飲為佳,以便更好地發揮葯性的溫通補益作用,迅速發揮葯效。
四、要中病即止
用於治療的葯酒,在飲用過程中,應病癒即止,不宜長久服用;補性葯酒,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宜少飲,不可過劑。
五、飲用葯酒時,應避免不同治療作用的葯酒交叉使用。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若平時慣於飲酒者,服用葯酒量可以比一般人略增一些,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能過分。不習慣飲酒的人,在服用葯酒時,可以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需要服用的量,也可以冷開水稀釋後服用。
飲用葯酒的誤區
1、葯酒可長期飲用。通常葯酒分為治療性葯酒和滋補養生性葯酒兩類,前者有特定的醫療作用,而市場上常見的葯酒則以後者為主,一般都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作為日常使用(主要含有枸杞、黃芪等)。
2、葯酒可在吃飯時飲用。吃飯時喝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葯效的發揮。
3、飲用葯酒無須控量。大量服用葯酒的後果與過量服用葯品相同,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治療性葯酒服法須遵醫囑,滋補養生類酒的最佳服用量以每天1-2兩為宜。
4、喝葯酒能壯陽。許多人認為葯酒能壯陽,專家指出:市面上的壯陽葯酒有些服用後短期確有壯陽效果,但是有些男性病並不是因為腎陽虛引起,盲目服用的後果只能使病情加重。
5、飲用葯酒無須因人而異。中醫認為:選用葯酒應量體而行。體形消瘦的人偏於陰虧血虛,容易生火、傷津,宜選用滋陰補血葯酒;體形肥胖的人偏於陽衰氣虛,容易生痰、怕冷,宜用溫陽益氣的葯酒。
『陸』 養生葯酒能多喝嗎
葯酒補酒不分 服用葯酒前須認清功效。通常葯酒分為治療性葯酒和滋補性葯酒兩類。前者有特定的醫療作用,主要依據醫生的處方或經驗方來配製,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其服用方法嚴格。市場上常見的則多為滋補酒,多具有養生保健作用,也要根據個人情況酌量服用。
葯酒就菜進餐 很多人在聚餐時會拿出精心泡製的葯酒與親友分享。這其實是不對的,葯酒本身是有葯效的,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葯,葯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葯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葯效的發揮。
喝葯酒多多益善 服葯酒須控制劑量。古代醫家曾明確指出:「葯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服用葯酒量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而定,一般每次服用15~30毫升,早晚各飲1次或每日3次為宜。與過量服用白酒不同,大量服用葯酒的後果與過量服用葯品相同,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千人一方 許多人見到葯酒隨意服。殊不知,選用葯酒也應因人而異,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者,應選用滋補類葯酒,如五味子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等。風寒、中風後遺症者應飲用活血化瘀類葯酒。風濕病患者可選用風濕葯酒、五加皮酒、木瓜酒等祛風濕葯酒。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可選用鹿鞭壯陽酒、淫羊藿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壯陽葯酒。
葯酒越陳越好 很多人誤以為酒是陳的香,葯酒也應泡得越久越好。事實並非如此,飲葯酒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5年為最佳。如果繼續儲存,會使酒精度下降,酒味變淡,香氣消失,葯效也會受到影響。若出現大量沉澱物或已酸敗變質,則絕對不能再飲用。
『柒』 為什麼葯酒不能多喝
有些人喜歡在睡前喝點葯酒,自然,一些添加了枸杞、天麻、桂圓等安神中葯的葯酒,的確有助入睡。但這也要因人而異,少數人會因此血液循環加快,變得興奮不已,這就得不償失了。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不要空腹喝葯酒外,不論出於何種原因喝葯酒,都要適量,否則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治療性葯酒服法須遵醫囑,滋補養生類酒的最佳用量以每天1-2兩為宜。
『捌』 喝別人的葯酒中毒了怎麼維權
別人好意送你葯酒,你自己使用過量,還要找別人賠償,你不覺得你的良心還在嗎
『玖』 為什麼有些人終生葯酒過量卻也很長壽
跟吸鐵石不一樣,磁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的礦石,主含四氧化三鐵(Fe3O4)。辛、咸,平。鎮驚安神、潛陽納氣,用於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虛喘、驚癇、怔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