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酒用什麼釀成的
按原料和酒麴劃分 ⒈糯米黃酒 以酒葯和麥曲為糖化,發酵劑回。主要生產於答中國南方地區。 ⒉黍米黃酒 以米麴黴製成的麩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於中國北方地區。 ⒊大米黃酒 為一種改良的黃酒,以米曲加酵母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於中國吉林及山東。 ⒋紅曲黃酒 以糯米為原料,紅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於中國福建及浙江兩地。
② 黃酒怎麼釀的
生產製作
編輯
釀造原料
黃酒是用穀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製成的釀造酒。在歷史上,黃酒的生產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粟:俗稱小米,學名:Setaria italica,中國古稱「稷」。黍:又稱黃米,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為最佳原料)為原料釀造黃酒。由於宋代開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南移,黃酒的生產局限於南方數省,南宋時期,燒酒開始生產,元朝開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黃酒生產逐漸萎縮,南方人飲燒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黃酒生產得以保留,在清朝時期,南方紹興一帶的黃酒稱雄國內外。中國黃酒生產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和廣東、安徽等地,北方的山東、陝西、大連、河南鶴壁等地也有少量生產。
傳統釀酒
公元前200年的漢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黃酒的成熟期。《齊民要術》、《酒誥》等科技著作相繼問世,酃酒、新豐酒、蘭陵酒等名優酒開始誕生。張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中國傳統黃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期。
黃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根據現代學科分類,它涉及到食品學、營養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漫長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使之形成極為純熟的工藝技術。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工藝流程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今天,我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 黃酒是怎麼釀的
黃酒的自家做法,一直沿用紹興酒的做法,過程大同小異。
製作方法:
1、泡米。版選擇較好權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
2、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
4、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
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
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④ 黃酒是什麼做成的
黃酒可以飲用,也可作料酒。家庭自製方法簡便易行。自製的黃酒雖然不能與名牌酒媲美,卻也芳香可口,別具風昧,而且成本低廉。
自製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葯(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製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②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⑤ 黃酒是怎麼釀造的呢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今天我們要了解一下黃酒是怎麼釀造的,下面是傳統黃酒的釀造工藝。
釀造黃酒的注意事項
1、在黃酒的釀造過程之中全稱避免生水、蚊蟲、油脂等。
2、一定要選在臘月附近釀酒,否則溫度過高,發酵速度過快,黃酒味道容易變酸。
3、黃酒在初始發酵階段,由於溫度較低,比較難以啟動發酵,可以適當的做好酒壇附近的保溫工作,可以在酒壇周圍放置稻草保溫。
4、黃酒在發酵過程中酒壇可用消毒的棉布包裹,待黃酒發酵完畢,想要長期存放的可在棉布上糊上一層黃泥隔絕空氣,防止黃酒變質。
同時黃酒儲存也有很多的小細節要注意,特別是對於存放位置以及容器溫度等的要求都比較的苛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火爆好酒招商網網路欄目關於黃酒儲存方面知識的介紹,以免一個小小的失誤對黃酒存放造成影響。
⑥ 黃酒是用什麼釀的
1、糯米:
糯米分粳米、秈米兩大類。
粳糯的澱粉幾乎全部都是支鏈澱粉,秈含有0.2%~4.5%的直鏈澱粉。支鏈澱粉結構疏鬆,易於蒸煮糊化;直鏈澱粉結構緊密,蒸煮時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飯率高!
選用糯米生產黃酒,除應符合米類的一般要求外,還需盡量選用新鮮糯米。
陳糯米精白時易碎,發酵較急,米飯溶解性差;發酵時所含的酯類物質因氧化或水解轉化成異臭味的醛酮化合物;浸米漿水常會帶苦而不宜食用。尤其要注意糯米中不得混有雜米否則會導致浸米吸水、蒸煮化不均勻,飯粒返生老化,沉澱生酸,影響酒質,降低酒的出率。
2、粳米
粳米畝產高於糯米。
粳米含有15%~23%的直鏈澱粉。直鏈澱粉含量高的米粒,蒸煮熟時飯粒顯得蓬鬆乾燥,色暗、冷卻後變硬,熟飯伸長度大。在蒸煮時要噴淋熱水,使米粒充分吸水,糊化徹底,以保證糖化發酵的正常運行。
粳米中直鏈澱粉含量多少與品種有關,受種子的遺傳因子控制,此外,生長是的氣候也有影響。
3、秈米
秈米粒形瘦長,澱粉充實度低,精白時易碎。它所含直鏈澱粉比例高達23%~35%。雜交晚秈米可用來釀制黃酒,早、中秈米由於在蒸煮時吸水多,飯粒乾燥蓬鬆,色澤暗,澱粉容易老化,出酒率較低。老化澱粉在發酵時難以糖化,而成為產酸細菌的營養源,使黃酒酒醪升酸,風味變差。
直鏈澱粉的含量高低直接影響米飯蒸熟的難易程度,我們應盡量選用直鏈澱粉比例低,支鏈澱粉比例高的米來生產黃酒。
⑦ 黃酒是什麼做的
黃酒復是用麥曲、穀物作為原料進行發制酵製成的,黃酒有很多品種,按照糖量來分,分為干黃酒,半干黃酒,半甜黃酒,甜黃酒。干黃酒含糖量很少,口感醇厚。半干黃酒又稱為加飯酒。糖分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口味鮮爽。半甜黃酒采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這種酒中的糖分含量較高,口感偏甜。甜黃酒在製作過程中要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釀。黃酒可以溫飲,也可以冷飲。溫飲時要把黃酒放入在酒器中燙熱,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影響酒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