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花雕酒廣受大眾喜愛,它的由來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1、說起這種酒頗有點來歷。在民間,浙江省花雕酒一般在女兒出世那年釀制。版釀成後,將它灌裝在權有彩繪圖案和花紋的壇子里。這壇子俗稱「花雕」,這酒就是「花雕酒」了。江南釀制花雕酒的歷史悠久。清代筆記《浪跡續談》上,便有「最佳著名女兒酒,相傳富家養女,初彌月,開釀數壇,直至此女出門,即以此酒陪嫁。其壇常以彩繪,名曰花雕」的記載。
2、簡介
花雕酒屬於黃酒,是漢族的特產酒。據記載,花雕酒起源於六千年前的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代表了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在各地的花雕酒當中,字型大小最老的當屬浙江紹興的花雕酒。紹興酒種頗豐,有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當中最富特色的。
花雕酒是屬於發酵酒中的黃酒,中國黃酒中的奇葩,選用上好糯米、優質麥曲,輔以江浙明凈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釀制,再貯以時日,產生出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據科學鑒定,花雕酒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氨基酸、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被稱為「高級液體蛋糕」。根據貯存時間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陳、五年陳、八年陳、十年陳,甚至幾十年陳等,以陳為貴。總的來說,花雕酒酒性柔和,酒色橙黃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
㈡ 紹興女兒紅黃酒的介紹
女兒紅」的來歷著名的紹興「花雕酒」又名「女兒酒」。中國晉代上紹興女兒紅黃酒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哩!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兒子。一天,發現他的妻子懷孕了。他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准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重男輕女,裁縫師傅也不例外,他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綉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裁縫一看,生個女兒還不真不錯嘛!於是決定把她嫁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酒,又稱「女兒酒」。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後來,連生男孩子時,也依照著釀酒、埋酒,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所以,這酒又叫「狀元紅」。「女兒紅」、「狀元紅」都是經過長期儲藏的陳年老酒。這酒實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們都把這種酒當名貴的禮品來贈送了。
㈢ 尋求花雕酒的傳說
傳說之四:花雕相傳是在新婚之日埋在地下,到花甲之年才開啟的紹興美酒。
想必大家都還知道一種酒,名字叫做花雕。這是紹興特產陳年花雕酒,即酒中極品。此酒以其色澤透明澄清、誘人的馥郁芳香,口味醇厚甘甜、具有甜、酸、苦、辛(辣)鮮、澀、味於一體豐滿酒體,加上有高出其他酒的營養價值,因而形成了澄、香、醇、柔、綿、爽兼備的綜合風格。紹興花雕酒也是烹飪中調料,有去腥、增香,使菜餚更加鮮美。由於酒精度、糖度、酸度含量適當、適量、飲用能生津和血、行氣、行神、驅寒、壯骨的功效。盛夏季節,加小塊冰,飲後涼爽收汗,別有風味。我喜歡花雕,並不是因為它被國際譽為「東方名酒之冠」更被北京人民大會堂選定唯一國宴用黃酒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釣魚台國賓館國宴用酒的原因,而那麼迷戀它。那是因為,我喜歡花雕的傳說。聽奶奶講:相傳,最美的花雕酒,是在新婚之夜時,兩個人共同將這一壇酒埋於地下,到了花甲之年才開啟的紹興美酒,方被稱為花雕。通過這個傳說,我明白了,花雕為什麼集合了甜、酸、苦、辛(辣)鮮、澀、那麼多的味道,那就是兩個人一生的生活,那就是生活,什麼味道都有,不都是甜蜜的,不然就不是生活,也不會有那般醇香的味道。花雕的傳說,在我最喜歡的詩人顧城那裡依然得到了證實,更加讓我感到欣喜,顧城曾經在1980年4月特意為花雕做了一首很長的詩,名為《花雕的自語》
我的顱穹完滿而光潤
貯藏著火和泉水
貯藏著琥珀色的思念
詩的汁液,夢的沉香
朦朦朧朧的乞求和祝願
這記憶來自粘滿稻草
粗瓷般反光的秧田
來自土窖,紫雲英的呼吸
無名草的膚色
帆影和散落在泥土中的歷史
在一個紅燭搖動的時刻
我被掩埋,不是為了
追悼,而是為了誕生
這是季風帶來的習俗
也是愛人間的秘密
我聽見落葉,犁掘,夯聲
聽見蟬和蛹的蛻變
聽見蚯蚓和鼴鼠的撫問
(它們把我設想成為一枚古海岸上巨大的圓貝)
然而,我的創造者呢?
那排門和腰門的開啟
柴的破碎,孩子的鈴鐸
漸漸加重的步音,回憶我都無法聽見
渴求,在渴求中成熟
像地下的根塊
——被陽光遺忘,缺少喜色的果實
在無法流露的封閉之中
最醇的愛已經釀透
我幻想著昏眩的時刻
白發和咿啞的歡笑
我將傾盡我的一切呼喚
在暫短的沉寂里
融化星空和藍
可是現今社會,還有幾人可以釀就出真正醇香的花雕。初萌的愛情看到的僅是生命,持續的愛情看到的才是永恆。
㈣ 花雕酒的來歷
花雕酒的來歷:花雕酒又名狀元紅和女兒紅,相傳古時江浙地區的人都會自家釀專黃酒,因屬為想送人但苦於一般的器皿不夠精細,所以就請人燒制一些外面雕有龍鳳、花草、魚鳥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裝在此類器皿中的黃酒被尊稱為花雕。
花雕酒是屬於發酵酒中的黃酒,中國黃酒中的奇葩。選用上好糯米、優質麥曲,輔以江浙明凈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釀制,再貯以時日,產生出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
(4)紹興黃酒故事擴展閱讀
花雕酒作用療效:
1、保健功能:具有和血、行氣、行神、驅寒、壯筋骨等諸多保健功能。常飲能使人精神旺盛,體力充沛。據《本草綱目》記載,可與許多名貴中葯泡製成療效顯著的經酒。有固本增元,怯除病痛的功效。
2、營養功能:營養豐富,內含21種氨基酸,含多種蛋白質、糖類和維生素。
3、調味功能:可去腥、去膻、增香,使菜餚更加鮮美,具有美容功效。
㈤ 紹興女兒紅黃酒的名稱由來
「女兒紅」的來歷著名的紹興「花雕酒」又名「女兒酒」。中國晉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哩!
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兒子。一天,發現他的妻子懷孕了。他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准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重男輕女,裁縫師傅也不例外,他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
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綉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裁縫一看,生個女兒還不真不錯嘛!於是決定把她嫁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酒,又稱「女兒酒」。
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後來,連生男孩子時,也依照著釀酒、埋酒,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所以,這酒又叫「狀元紅」。「女兒紅」、「狀元紅」都是經過長期儲藏的陳年老酒。這酒實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們都把這種酒當名貴的禮品來贈送了。
㈥ 黃酒與故事,是歲月還是歷史
自古騷人墨客總是對紹興酒尤為青睞,這無疑也是紹興酒得以名譽天下的無回形資產。在酒文化得到推崇的今答天,紹興酒亦無須臆測,千古傳承的美酒文化和紛紜酒事更使得紹興酒平添幾分神秘色彩,紹興酒因此而得以長存。《呂氏春秋順民篇》記載:越王勾踐出師伐吳時,父老鄉親向他敬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游,與將士們一起迎流共飲,於是軍民倍感振奮,士氣百倍,終於戰勝吳國,一雪恥辱。那條河後人稱之為「投醪河」,至今還在紹興城南靜靜流淌著。
喝黃酒是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不知不覺中進入微醺而陶然的境界,平時積淀的勞頓全部被一掃而盡,潛意識中醞釀著的奇思睿智與真知灼見就會源源湧出,無數詩文書畫由此誕生,陸游的詩、曹雪芹的文、王羲之的書法都是最好的例證。
㈦ 紹興"女兒紅"酒的起源以及有關"女兒紅"的民間故事
女兒紅
一.「女兒紅」的來歷
著名的紹興「花雕酒」又名「女兒酒」。中國晉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女兒酒為舊時富家生女、嫁女必備之物」,說起這個名字,還有一個故事哩!
從前,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兒子。一天,發現他的妻子懷孕了。他高興極了,興沖沖地趕回家去,釀了幾壇酒,准備得子時款待親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個女兒。當時,社會上的人都重男輕女,裁縫師傅也不例外,他氣惱萬分,就將幾壇酒埋在後院桂花樹底下了。
光陰似箭,女兒長大成人,生得聰明伶俐,居然把裁縫的手藝都學得非常精通,還習得一手好綉花,裁縫店的生意也因此越來越旺。裁縫一看,生個女兒還不真不錯嘛!於是決定把她嫁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興興地給女兒辦婚事。成親之日擺酒請客,裁縫師傅喝酒喝得很高興,忽然想起了十幾年前埋在桂花樹底下的幾壇酒,便挖出來請客,結果,一打開酒壇,香氣撲鼻,色濃味醇,極為好喝。於是,大家就把這種酒叫為「女兒紅」酒,又稱「女兒酒」。
此後,隔壁鄰居,遠遠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兒時,就釀酒埋藏,嫁女時就掘酒請客,形成了風俗。後來,連生男孩子時,也依照著釀酒、埋酒,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所以,這酒又叫「狀元紅」。「女兒紅」、「狀元紅」都是經過長期儲藏的陳年老酒。這酒實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們都把這種酒當名貴的禮品來贈送了。
二.女兒紅酒是一種具甜、酸、苦、辛、鮮、澀6味於一體的豐滿酒體,加上有高出其他酒的營養價值,因而形成了澄、香、醇、柔、綿、爽兼備的綜合風格。
色:女兒紅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純凈可愛,使人賞心悅目。
香:女兒紅酒有誘人的馥郁芳香;而且往往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更為濃烈。
味:女兒紅酒的味給人印象最深,主要是醇厚甘鮮,回味無窮。女兒紅酒的味是6種味和諧地融合。這6味即是:甜味、酸味、苦味、辛味(辛辣)、鮮味、澀味、以上6味形成了女兒紅酒不同尋常的「格」,一種引人入勝的,十分獨特的風格
㈧ 紹興我身邊的黃酒故事作文1000
設灌裝生產線有x條,則裝箱生產線有(26-x)條,由題意,得400+650×3x-750×3(26-x)=700,解得:x=14.故答案為:14.
㈨ 有關黃酒的文化小故事有哪些
雪夜訪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東晉時,士人崇尚縱酒放達,王徽之亦如此。因此,不久他就放棄官東歸,退隱山陰。有一日,夜裡下大雪,他睡醒過來,命家人開門酌酒。他邊喝酒,邊展視遠處,但見一片雪白,「四望皎白」。「因起彷徨」,於是詠起左思《招隱》詩,忽然想到了當世名賢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晉書》本傳說他「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性不樂當世,常以琴書自娛」,「後徙居會稽剡縣」(今嵊縣)。山陰與剡縣相隔甚遠,溯江而上,有100多里。王徽之連夜乘小船而去,過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門。但這時,他卻突然停住了,不但不進門,反而折身轉回。有人問他,你辛辛苦苦遠道來訪,為什麼到了門前,不進而返呢?他坦然說道:「我本是乘酒興而來的,現在酒興盡了,沒有興致了,何必一定要見到戴逵呢?」這就是千秋傳頌的「雪夜訪戴」的故事。
「白馬湖」的先生們與紹興老酒
白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劉董宇、朱自清、朱光潛等在春暉中學時就有「酒聚」的習慣。他們不愛白酒,只喝紹興老酒。後來這幾位名士先後到上海,辦起「立達學院」,仍繼承了白馬湖畔的「酒聚」習慣。開明書店開張後,索性名正言順地成立起「開明酒會」,並且明訂了入會條件:必須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紹興加飯的能耐才能吸收入會。當時夏丐尊、豐子愷、葉聖陶、鄭振繹和開明書店的章錫琛老闆全都達到入會條件而入選。這個酒會每周舉行一次,許多組稿、編輯、出版、展覽等事宜都在這酒會中達成。
一次,豐子愷的學生錢君也想入會,但苦於只能喝三斤半紹興老酒,章老闆硬是不同意,還是年長的夏丐尊仁慈,勸說:「君積極要求入會,值得鼓勵,尺度略可放寬,打個七折吧!」在人們敦促努力爭取達標的呼聲中,錢君終於破格入了會,而且不負眾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紹興加飯酒了。
據現在台灣的文藝界人士、「白馬湖」人陳星先生回憶,豐子愷與1948年去台灣,與開明書店章老闆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個人畫展之際,作家謝冰瑩勸他在台灣定居,豐子愷說:「台灣好極了,真是個美麗的寶島,四季如春,人情味濃。只是缺少了一個條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謝冰瑩問:「什麼條件?」豐子愷獨句回答:「沒有紹興老酒!」引來了四周人的一陣大笑。
這不是笑話,因為台灣光復初期,隨著陳儀的浙江、江蘇幫等上台灣島,因餐聚、生活的需要,幾位有遠見的紹興酒釀造開始到台灣生產起紹興老酒,填補了台灣不產紹興老酒的空的。但是質量太差,差到什麼程度?據陳星先生回憶:豐子愷到台灣不久,耐不住沒紹興酒喝,便給在上海的學生胡治均寫信,說他在台灣備受舊友新知的款待,一切都很好,但「美中不足是此間酒味太差,難以上口。」胡治均心領神會,馬上在上海買了兩壇紹興「花雕」酒,託人隨船帶到台灣。這可樂壞了老師,豐子愷特別為此在台北舉行了一次酒宴,使台灣的白馬湖舊友和新知們大過了一回紹酒癮。這段酒話,至今仍為台灣健在的與「白馬湖」有淵源的人們傳為佳話.
蔡元培:每飯必酒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於紹興長於紹興,對紹興酒可謂是耳濡目染,偏愛有加。
據他的好友回憶介紹,他雖在外地工作了數十年,但始終保持從小在家鄉養成的生活習慣和愛好,他喜歡紹興酒,餐餐必飲。每年他都托親友從紹興買上數壇酒運去,備在家中自飲或請客。除了紹興酒,蔡元培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紹興特產,如乾菜、霉千張等。逢年過節,他還要托親友給他郵寄醬鴨、槽雞、魚乾等紹興年貨。就連他平時用的酒壺也是從紹興帶去的錫制酒壺,里圓外方,中有夾層,天冷時可充灌熱水溫酒。
蔡元培每日飲酒,一些好友說他是「每飯必酒」,但他很有節制,從不喝醉。他平時自斟自飲,一般每餐以舊時四兩為度,菜是普通的家常菜,細嚼慢飲,少飲常樂。1939年,劉海栗先生拜訪他時,曾過問他是否每飯必酒?72歲高齡的蔡元培沒有否認,他坦然地告訴劉海栗;「不要緊,人到老年不免可憐自己,這點積習難以戒除了。我喝得很少,從未醉過。」
蔡元培是一名大學問家,性情隨和,溫文爾雅。他待人接物總是謙遜和氣,飲宴之時,注重飲酒禮節,不論男女老幼向他敬酒,他都要舉杯回敬。一次,他的一位學生陪侍蔡元培到寧波,在象山黃公嶴一史姓朋友家小住。史家招待熱情周到,主人知道蔡元培好酒,除中晚餐供酒外,早餐也備有豐盛酒菜。這位學生也愛酒,但沒有喝早酒的習慣,他就把酒杯倒扣在飯桌上,表示自己不喝早酒。事後蔡元培對他說,這樣做不好,不合酒桌禮儀。主人倒滿一杯你不喝,放在那裡,人家知道你不喝早酒,不會勉強你,但倒扣杯子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重。這為學生很受啟發,以後每當別人向他敬酒時,他一定會象他老師蔡元培那樣,注重禮節,並謙恭回敬。
魯迅:把酒論世
魯迅先生家鄉在紹興,對紹興酒自是有特別的感情,所以魯迅先生盡管不嗜酒,卻也常常小酌,或會朋友,把酒論世;或自斟自飲,以遣心中感懷。
1910年,魯迅在紹興府中學堂任學監時,課余便常至泰生酒店小飲。因為酒店臨河,自備烏蓬船,船艙里養著多種鯽魚。人在雅室開窗俯瞰,鯽、鯉、鯖諸種活鮮一目瞭然,點食即捕,烹煮上桌,鮮魚美味,令人難忘。當時,魯迅最愛吃的河鮮是清蒸鯽魚。宴請朋友時,他總要點這道菜。當然,魯迅先生有時也以魚干、醬鴨、槽雞佐酒,而且特別喜食火腿。1912年魯迅的好友許壽裳特地託人買這酒店的魚干、醬鴨、糟雞等佐酒物送給他。魯迅對此頗為感動。魯迅有一首著名的小詩《自潮》:「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詩後題有跋:「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偷得半聯,湊成一律,以請亞子先生教正。」原來,1932年10月5日,郁達夫就開玩笑地對他說:「這些天來,你辛苦了吧?」魯迅笑著說:「昨天想到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再也尋不到幾句象樣的句子。」達夫說:「看來你的華蓋運還沒有脫去!」魯迅高興地說:「給你這么一說,我又得了兩句,可以湊成一首小詩了!」《魯迅日記》10月12日記:「午後為柳亞子書一條幅」,這條幅即為上述的《自嘲》。
魯迅先生有許多飲酒詩、文,特別是《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一文,就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闡述了酒在文人創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並論及了酒的功德,且時露鋒芒,以古論今,針砭時弊,入木三分。至於魯迅的小說,十之八九分都寫到酒。可以說,現在生意紅火的咸亨酒店,全是因為沾了魯迅先生大作的光。當然,咸亨酒店為魯迅的小說提供了人物活動的重要環境,而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正是取材於他的鄰居——酒鬼文人「孟夫子」。另外。魯迅的諸多作品,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在酒樓上》、《故鄉》、《祝福》等,無不以酒寫人寫事,或以人以事寫酒,使魯迅的作品中時時飄出紹酒的醇香,把人帶到二十年代那個特定的氛圍里去時添了幾許誘人的魅力。可以說,魯迅先生沒有對紹興酒和紹興酒俗的深刻體驗,是描繪不出如此生動逼真的酒鄉風情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