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吳江特產有哪些
吳江鱸魚
西晉有位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字季鷹)吳江人,在離家三千里的異地做官,每當秋風起,他就想到家鄉的 鱸魚,為了品嘗家鄉的鱸魚,他竟棄官返回故里吳江。此事有其所作詩句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此事後人傳為佳話。
鱸魚以魚、蝦等為食,個體大,身長達0.6米,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河口產卵,生長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鱸魚天生膾材,宜切膾而食,其味美而肉緊,盛傳天下。吳江市松陵鎮有一條引太湖水通過大運河至長江轉入東海長約二十里的大河,名為吳淞江(簡稱松江),因盛產鱸魚而聞名於世。
「吳淞江」上有座垂虹橋橋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後幾代的文人雅士,慕鱸膾而來吳江,常常登上垂虹橋品鱸膾,飲美酒,賞秋色,陶醉於垂虹亭,詩興大發時,留下了眾多品鱸佳句。如大文學家蘇東坡吟道:「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大書法家米南宮(米芾)詩雲:「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由於他們的贊頌,吳江鱸魚名聲大噪。北宋龍圖閣直學士丞相陳堯佐,在他的詩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中把吳江譽為鱸鄉,宋熙寧年間,吳江知縣林肇築「鱸鄉亭」以志鱸鄉其地
同里閔餅
閔餅又名頭餅,是蘇州吳江同里鎮的特產。閔餅原是江南農家自製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500多年歷史。同里閔餅的配料與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其色黛青墨綠,光亮細潔,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膩。購之半月多,風味依然不變。製作時先將閔草(學名薴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後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豬油丁為餡芯,做成月餅狀,蒸煮而成。閔草性味甘寒無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蘿卜素、蛋白質、糖類等多種成份,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葯用價值。
熏豆茶
此茶雖源於鄉間,切亦登大雅之堂。熏豆由毛豆加工製成。先挑選顆粒飽滿的青毛豆,用開水煮熟涼干,置於鐵絲網上,用炭火緩緩地烘熏。烘熏忌猛火,還需將毛豆不時翻拌,使其中水份蒸發盡。此時的青毛豆,色澤碧綠如翡翠,入口清香軟糯。最後,將做好的熏豆放在石灰甏中,收干豆中的水份,使干豆硬而脆,這樣一年四季均可用做熏豆茶。
吳江香大頭菜
大頭萊又名疙瘩菜,是芥菜的變種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種植史。吳江香大頭菜是以鮮大頭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它的主要產區在吳江西南部震澤、七都等鄉鎮。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4887020.html?fr=qrl&cid=82&index=2
一、釀造原料
黃酒的原來有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而米酒只用糯米(江米)作原料。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米酒只用大米作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發酵曲,製作工序簡單,含酒精量較少,味道偏甜,適宜人群更大,最宜作夏季的飲料。
米酒適宜范圍很廣,一年四季均可飲用,特別在夏季因氣溫高,米易發酵,更是消渴解暑的家庭釀造物,深受老年人和兒童的喜愛。用米酒煮荷包蛋或加人部分紅糖,是產婦和老年人的滋補佳品。
二、酒精含量
黃酒屬於低度釀造酒,酒精含量一般為8%—20%,而米酒的酒精含量很少,味道偏甜,不醉人。
(2)吳江糯米酒擴展閱讀:
黃酒的功效:
黃酒含豐富的功能性低聚糖,如每升紹興加飯酒中的異麥芽低聚糖、潘糖、異麥芽三糖含量達 6g。這些低聚糖是在釀造過程中,物料經微生物酶的作用而產生的。
功能性低聚糖進入人體後,幾乎不被人體吸收、不產生熱量,但可促進腸道內有益微生物雙歧桿菌的生長發育,可改善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健康。
米酒的功效:
米酒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數倍,這在其他營養酒類中較為罕見,因此人們稱其為「液體蛋糕」。米酒中的營養成分更易於人體吸收,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
Ⅲ 吳江特產
吳江鱸魚
西晉有位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字季鷹)吳江人,在離家三千里的異地做官,每當秋風起,他就想到家鄉的 鱸魚,為了品嘗家鄉的鱸魚,他竟棄官返回故里吳江。此事有其所作詩句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此事後人傳為佳話。
鱸魚以魚、蝦等為食,個體大,身長達0.6米,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河口產卵,生長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鱸魚天生膾材,宜切膾而食,其味美而肉緊,盛傳天下。吳江市松陵鎮有一條引太湖水通過大運河至長江轉入東海長約二十里的大河,名為吳淞江(簡稱松江),因盛產鱸魚而聞名於世。
「吳淞江」上有座垂虹橋橋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後幾代的文人雅士,慕鱸膾而來吳江,常常登上垂虹橋品鱸膾,飲美酒,賞秋色,陶醉於垂虹亭,詩興大發時,留下了眾多品鱸佳句。如大文學家蘇東坡吟道:「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大書法家米南宮(米芾)詩雲:「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由於他們的贊頌,吳江鱸魚名聲大噪。北宋龍圖閣直學士丞相陳堯佐,在他的詩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中把吳江譽為鱸鄉,宋熙寧年間,吳江知縣林肇築「鱸鄉亭」以志鱸鄉其地
同里閔餅
閔餅又名頭餅,是蘇州吳江同里鎮的特產。閔餅原是江南農家自製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500多年歷史。同里閔餅的配料與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其色黛青墨綠,光亮細潔,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膩。購之半月多,風味依然不變。製作時先將閔草(學名薴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後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豬油丁為餡芯,做成月餅狀,蒸煮而成。閔草性味甘寒無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蘿卜素、蛋白質、糖類等多種成份,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葯用價值。
熏豆茶
此茶雖源於鄉間,切亦登大雅之堂。熏豆由毛豆加工製成。先挑選顆粒飽滿的青毛豆,用開水煮熟涼干,置於鐵絲網上,用炭火緩緩地烘熏。烘熏忌猛火,還需將毛豆不時翻拌,使其中水份蒸發盡。此時的青毛豆,色澤碧綠如翡翠,入口清香軟糯。最後,將做好的熏豆放在石灰甏中,收干豆中的水份,使干豆硬而脆,這樣一年四季均可用做熏豆茶。
吳江香大頭菜
大頭萊又名疙瘩菜,是芥菜的變種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種植史。吳江香大頭菜是以鮮大頭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它的主要產區在吳江西南部震澤、七都等鄉鎮。
Ⅳ 黃酒和糯米酒是一回事嗎
黃酒和糯米酒不是一回事,具體區別如下:
一、品種不同
1、黃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酵母曲種質量決定酒質。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山東即墨老酒、贛州黃先生黃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
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福建閩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湖南嘉禾倒缸酒、河南雙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廣東珍珠紅酒,湖北老黃酒等。
2、糯米酒:又叫米酒、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二、顏色不同
1、黃酒
糯米灑因釀造的工藝一同,會有不同顏色的酒,有白酒也有黃酒。
三、原料不同
1、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2、糯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Ⅳ 有沒有人喝過蘇州本地白酒,蘇州橋,感覺怎麼樣
喝過,感覺一般。
蘇州地區一般不產白酒。該企業在吳江,是今年開始營業的。感覺沒有特色。
Ⅵ 糯米酒和黃酒有什麼區別么
糯米酒,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láo
zāo),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菜餚的製作上,糯米酒還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糯米酒,又稱江米酒、甜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菜餚的製作上,糯米酒還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糯米酒色淡紅,所以又稱「紅酒」,由於它滲進了沸水,故又稱「水酒」。這種農家自釀的糯米酒,味醇而香甜,少刺激性;飲量適當,能舒筋活絡、強壯體魄。農民逢年過節或招待賓客時,必用此酒。釀酒剩下的糟粕,再加上食鹽混和後,叫「糟麻」。人們把它貯藏起來作為長期煮湯之用,亦有人把它和鮮魚一起煮,味道極佳。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黃酒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紹興,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安徽宣城青草湖黃酒、郎溪古南豐黃酒、廬江海神黃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張家港的沙洲優黃、梁豐黃酒、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上海老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丹陽封缸酒、廣東珍珠紅酒和山東即墨老酒等。
Ⅶ 我剛到吳江沒多久,請問吳江有什麼特色美食
吳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水鄉澤國,有6000多年的建縣歷史,自古就是繁華地。吃在吳江猶如住在吳江,既能感受吳儂軟語般的溫馨,還能體驗潤物細無聲的隨意,熱情好客的吳江人民會 用他們最誠摯的心、最好吃的東西來招待您。
土生土長的魚米果蔬,土法土做的名吃名點。同里狀元蹄、同里閔餅、黎里油墩、盛澤松糕、冬節團子、震澤黑豆腐乾、麥芽塌餅、油氽 臭豆腐乾、平望蜜汁黃瓜、盛澤盤籠糕、熏豆等都是吳江有名的糕點。吳江名產包括銀魚、太湖蟹、太湖鰻魚、鱖魚、鱸魚、䰾魚、黃鱔、甲魚、青蝦、舜潔雪菜等。吳江的阿婆茶、熏豆茶等等也是吳江有名的習俗。
1. 太湖大閘蟹
2. 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
3. 吳江「三道茶」
雲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氣,江蘇吳江也有三道茶,主要流行於吳江市西南部的農村,飲來別有風味。吳江三道茶喝法的特點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先甜後咸再淡"。頭道茶叫飯糍干茶。一般是用來招待貴客,或是招待第一次上門的新客及來訪的親戚的。但這卻是一道不用茶葉的茶,只是飯糍干加糖沖上開水即成。飲用倒是十分方便,但飯糍乾的製作卻挺費勁,所以也就顯出此茶的禮重。飯糍乾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先用飯鏟鏟些煮好的新糯米飯於鍋底,使勁研磨米飯直到成一層薄薄的米粉皮子,均勻地貼在鍋底四周。待皮子邊緣翹開,把它鏟出,這便是飯糍干。"這活干起來很累人的,即使是在冬天,也會搞得滿頭大汗。並且還需另有一個專人灶下燒火,要嚴按執行掌鏟人的命令要求,控制好火候。開水沖泡好的飯糍干茶,實際上是一種泡飯而已,但卻如白雲片片,梨花朵朵,滿屋生香,軟而不爛,香甜適口。第二道是熏豆茶。主要用料是熏豆和茶葉,再輔以炒熟的芝麻、曬乾的胡蘿卜條和橘子皮,還有新鮮的震澤黑豆腐乾之類,味略咸。此茶的特點是多色多味,鄉土氣息濃郁。最後一道是清茶。當地人又謙稱為淡水茶。清茶者,茶葉與白開水也,這才是真正的茶。有人這么說吳江三道茶:先吃泡飯,再喝湯,最後飲茶,與我們一般的飲食程序無異
吳江鱸魚和太湖蒓菜
吳江鱸魚
西晉有位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字季鷹)吳江人,在離家三千里的異地做官,每當秋風起,他就想到家鄉的 鱸魚,為了品嘗家鄉的鱸魚,他竟棄官返回故里吳江。此事有其所作詩句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此事後人傳為佳話。
鱸魚以魚、蝦等為食,個體大,身長達0.6米,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河口產卵,生長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鱸魚天生膾材,宜切膾而食,其味美而肉緊,盛傳天下。吳江市松陵鎮有一條引太湖水通過大運河至長江轉入東海長約二十里的大河,名為吳淞江(簡稱松江),因盛產鱸魚而聞名於世。「吳淞江」上有座垂虹橋橋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後幾代的文人雅士,慕鱸膾而來吳江,常常登上垂虹橋品鱸膾,飲美酒,賞秋色,陶醉於垂虹亭,詩興大發時,留下了眾多品鱸佳句。如大文學家蘇東坡吟道:「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大書法家米南宮(米芾)詩雲:「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由於他們的贊頌,吳江鱸魚名聲大噪。北宋龍圖閣直學士丞相陳堯佐,在他的詩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中把吳江譽為鱸鄉,宋熙寧年間,吳江知縣林肇築「鱸鄉亭」以志鱸鄉其地。
太湖蒓菜:
太湖蒓菜,是蘇州著名特產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為貢品。據記載: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蘇州有個張志宏獻上了四缸蒓菜和「蒓菜詩」,博得龍顏大喜,敕封張志宏為官,時人譏之為「蒓官」,可見蒓菜之魅力。「葉青如碧蓮,梗紫如紫綬,味滑若奶酥,氣清勝蘭芳」。這首古詩對蒓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極妥切的介紹和評價。
蒓菜的幼葉與嫩莖中含有一種膠狀粘液,食用時有一種細柔滑潤清涼可口的感覺,並有一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極好、美味可口、風味獨特。
太湖蒓菜的收獲期主要在5~10月間,新鮮的蒓菜採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蒓菜採收後須立即殺青或速凍保鮮處理,加工後的蒓菜可常年銷售。太湖蒓菜食用方便,可配葷炒,可素食、可氽湯,也可做餡,是做美味佳餚的上乘之品。
熏豆茶
在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特別是太湖之濱,河流交叉,盛產魚米,更多瓜果豆莢,農家熏制烘豆,製成熏豆茶。
熏豆茶的配製,以烘豆為主,芝麻,綠茶為輔,有的還佐以其他配料。先將細茶放入茶盅,用95℃開水沖泡,再加放三、四十粒熏豆;也有的把茶葉和熏豆同時放進茶盅,再沖泡開水,這時候茶葉和熏豆就在盅內隨著茶湯翻浮飄盪,漸漸沉於盅底,便可品飲。
熏豆的烘製是在每年農歷「秋分」過後,「寒露」前後,毛豆飽滿而未老之際,選青毛豆肉放在鍋里用開水煮熟,撈掉豆衣,涼干後,攤在鐵絲網的篩子上,用炭火焙烘,火熱忌猛,以文火為宜,並須不斷翻拌篩內烘豆,一般經五個小時左右熏烘,青豆水份蒸發微硬,即成「熏豆」。此時,色澤碧綠如翡翠,藏於罐內,隔年不壞。
「熏豆茶」,使茶湯綠中呈黃,嫩茶的清香和熏豆的鮮味混為一體,飲了提神,開胃。
震澤黑豆腐乾
黑豆腐乾,是震澤著名的特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乾隆年間已頗聞名。相傳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時,吳東知縣獻奉的土特產品中就有黑豆腐乾。乾隆皇帝品嘗後稱先贊不已,從此成為貢品,特立黑漆金字「進呈茶干」的招牌,豎立店堂。因為黑豆腐乾也可作茶點,所以又叫茶干。其味鮮美,甜咸適中;其質細韌,折而不裂,被人譽為「素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