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酒壇子的圖片
啟壇開封一般由有經驗的人來開啟,力道大了,往往會將酒壇打碎,力道小回了,累的滿身大汗也無能答為力。紹興黃酒,極大部分是壇裝酒,在3000ml以下的壇裝酒,一般有開封的專用工具,扯除包在瓶口聽塑料薄膜後,用以配備的專用工具拔出瓶塞就可以了。若是大於3000ml以上的壇裝酒,則會在瓶蓋上註明開封提示。
若是更大的壇裝酒,例如10斤裝的陶壇酒,就需有技巧了。10斤裝的陶壇酒一般是石膏蓋,需要借用柴刀鐵器從石膏蓋頂部邊緣往外斜劈,千萬不要垂直向下或朝里劈去。10斤裝的陶壇酒,酒壇口直徑一般是12分公左右,10分公內不要敲擊,去掉邊緣的2/3後,就能除去了。
即使去掉了石膏,仍需要小心旋開竹篾,小心扯開上面的筍殼和荷葉後,或許會有一個黃色的泥碗,可要小心不要讓泥碗掉進酒里去。
⑵ 料酒和黃酒有區別嗎
黃酒和料酒的區別:
1、黃酒是一種飲料酒,而料酒是在黃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品種。
2、料酒是用30%~50%的黃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香料和調味料做成的。
3、與黃酒相比,炒菜時放料酒不僅味道好。
4、與黃酒相比,價格比較便宜。
5、料酒只有在做菜的時候才可以用,黃酒可以直接飲用。
6、溫飲黃酒,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 同時黃酒還可作為葯引子食用。
料酒可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去腥解膩,同時,它還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甚至還可以減少烹飪對蔬菜中葉綠素的破壞。
料酒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都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需要從飲食裡面來提供。它們在被加熱時,可以產生多種果香花香和烤麵包的味道。還可以產生大腦神經傳遞物質,改善睡眠,有助於人體脂肪酸的合成,對兒童的身體發育也有好處。
黃酒是醫葯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葯引子」。中葯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一些中草葯或調制葯丸及各種葯酒,據統計有70多種葯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製。
黃酒的另一功能是調料。黃酒酒精含量適中,味香濃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質,人們都喜歡用黃酒作佐料,在烹制葷菜時,特別是羊肉、鮮魚時加入少許,不僅可以去腥膻還能增加鮮美的風味。
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有「液體蛋糕」之稱。其營養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麵包」之稱的啤酒和營養豐富的葡萄酒。
黃酒中的蛋白質含量為酒中之最,每升紹興加飯酒的蛋白質含量達 16g ,是啤酒的4 倍。黃酒中的蛋白質多以肽和氨基酸的形態存在,易被人體吸收。肽具有營養功能、生物學功能和調節功能。紹興產黃酒中的氨基酸達21 種之多,且含8 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⑶ 紹興有什麼風俗
紹興習俗:大禹陵風箏節、會稽山櫻花節、蘭亭國際書法節、紹興黃酒節、公祭大禹、魯迅故里過大年、吼山桃花節、柯岩香林桂花節
1、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2、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3、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4、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5、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和人民政府一直都重視大禹陵,民間祭禹也斷續進行。1995年,在大禹陵舉行了「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公祭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紹興
⑷ 古代釀酒圖片有誰知道哪裡多嗎、
找——古代釀酒.
你在這個網址里可以找到你想看的圖片,年代久遠很難有成套的圖片。
在下面的資料里,是關於釀酒的流程,供參考。
中國古代黃酒的釀造——元明清時期的釀酒技術
一、史料綜述
傳統的黃酒生產技術自宋代後,有所發展,設備有所改進,以紹興酒為代表的黃酒釀造技術精益求精,但工藝路線基本固定。方法沒有較大的改動。由於黃酒釀造仍局限於傳統思路之中,在理論上還是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因此一直到近代,都沒有很大的改觀。
元明清時期,釀酒的文獻資料較多,大多分布於醫書,烹飪飲食書籍,日用網路全書,筆記,主要著作有:成書於1330年的《飲膳正要》,成書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成書於元末明初的《易牙遺意》和《墨娥小錄》。《本草綱目》中關於酒的內容較為豐富,書中將酒分成米酒,燒酒,葡萄酒三大類,還收錄了大量的葯酒方;對紅曲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其製法。明代的《天工開物》中制曲釀酒部分較為寶貴的內容是關於紅曲的製造方法,書中還附有紅曲製造技術的插圖。清代的《調鼎集》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黃酒釀造技術。《調鼎集》本是一本手抄本,主要內容是烹飪飲食方面的內容,關於酒的內容多達百條以上,關於紹興酒的內容最為珍貴,其中的「酒譜」,記載了清代時期紹興酒的釀造技術。"酒譜"下設40多個專題。內容包含與酒有關的所有內容。如釀法,用具,經濟。在釀造技術上主要的內容有:論水、論米、論麥、制曲、浸米、酒娘、發酵、發酵控制技術、榨酒、作糟燒酒、煎酒、酒糟的再次發酵、酒糟的綜合利用、醫酒、酒壇的泥頭、酒壇的購置、修補、酒的貯藏、酒的運銷、酒的蒸餾、酒的品種、釀酒用具等,書中羅列與釀酒有關的全套用具共106件,大至榨酒器,蒸餾器,灶,小至掃帚,石塊,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一遺漏。有蒸飯用具系列,有發酵,貯酒用的陶器系列,有榨具系列,有煎酒器具系列,有蒸餾器系列等。
清代許多筆記小說中保存了大量的與酒有關的歷史資料,如《閩小記》記載了清初福建省內的地方名酒;《浪跡叢談續談三談》中關於酒的內容多達十五條。
明清有些小說中,提到過不少酒名,這些酒應是當時的名酒,因為在許多史籍中都得到了驗證。如《金瓶梅詞話》中提到次數最多的是"金華酒"。《紅樓夢》中的"紹興酒","惠泉酒"。清代小說《鏡花緣》中作者借酒保之口,列舉了七十多種酒名,汾酒,紹興酒等都名列其中。有理由相信所列的酒都是當時有名的酒。
二、傳統黃酒的釀制
傳統的黃酒,分為四大類,以紹興酒為例,以元紅酒作為干酒的代表;以加飯酒作為半干酒的代表;以善釀酒作為半甜酒的代表;以香雪酒作為甜酒的代表。元紅酒是最為常見的酒,加飯酒,是因為在配料中加大了投料量的比例,酒質較為醇厚,香氣濃郁。善釀酒,相當於國外的強化酒,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黃酒(所謂以酒代水沖缸),故酒度較高,因為酒精度的提高,發酵受到抑制,故殘糖較高,因而為半甜酒。香雪酒則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小曲白酒,酒度比善釀酒更高,殘糖濃度也更高。
1、元紅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干黃酒類型)
清水 糯米 麥曲 淋飯酒母
│ ↓ │ │
├———————→浸米 │ │
│ ┌—— ↓ │ │
│ ↓ │ │ │
│ 漿水 蒸煮 │ │
│ │ ↓ │ │
│ │ 推涼 │ │
│ │ ↓ │ │
│ └—→ ←————┘ │
└——————→ 落缸 ←————————————┘
↓
糖化發酵
↓
後發酵
↓
壓榨→ 酒糟
↓
糖色→澄清
↓
煎酒
↓
裝壇
↓
成品酒
2、福建紅曲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甜型黃酒)
糯米 米白酒
↓ │
浸米 │
↓ │
沖洗 │
↓ │
蒸飯 │
↓ │
淋水 │
紅 散 廈門 ↓ │
曲 曲 白曲 復淋 │
│ │ │ │ │
└——┼——┘ │ │
↓ │ │
粉 │ │
碎 │ │
│ ↓ │
└——————→ 搭窩 │
↓ │
紅曲——→水洗——→ 一次加酒←——┤
↓ │
翻醅 │
↓ │
二次加酒←——┘
↓
養醅
↓
抽酒
↓
┌————┐
│ ↓
酒液 酒糟
│ ↓
│ 壓榨
│ ↓
│ 酒液
↓ │
└——┬—┘
↓
沉澱
↓
滅菌
↓
裝壇
↓
陳釀
↓
勾兌
↓
裝瓶
↓
成品酒
參考資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9%C5%B4%FA%C4%F0%BE%C6&z=2
⑸ 中國有多少種黃酒
文字:魏水華
圖片:Pixabay
古龍說:「一個人若想快醉,最好的法子就是用酒來下酒,用黃酒來下白乾。」
這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混著喝酒容易醉。但還有一個潛在的邏輯:黃酒是用來「下」的,不是「被下」的。
就好像醬菜下稀飯、油條下米線、羊湯下饅頭一樣。「下」的主體,往往是滋味跳脫、氣質輕靈,卻又做不得主角的食物。
黃酒當然也是。
⑹ 哪種黃酒品質高些
推薦一款20年手工原漿黃酒,「姑蘇人家手工黃酒」,灑型半干型黃酒,顏色魅若琥珀,濁度清而不濁,酒香保持酒體活性酯香馥郁,口感清雅甜馥,入喉韻綿長,實屬高品質好黃酒。
⑺ 中國到底有幾種黃酒
文字:魏水華
圖片:Pixabay
古龍說:「一個人若想快醉,最好的法子就是用酒來下酒,用黃酒來下白乾。」
這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混著喝酒容易醉。但還有一個潛在的邏輯:黃酒是用來「下」的,不是「被下」的。
就好像醬菜下稀飯、油條下米線、羊湯下饅頭一樣。「下」的主體,往往是滋味跳脫、氣質輕靈,卻又做不得主角的食物。
黃酒當然也是。
⑻ 紹興特產網的欄目
提供紹興黃酒以及休閑零食的最新報價,產品圖片等。
⑼ 炒菜那種紹酒誰可以發一下酒的圖片
世界上復有三大古酒:啤酒、黃制酒、葡萄酒。只有黃酒是國粹,紹酒又居黃酒之冠,色澤澄黃清亮,醇厚甘甜,被譽為酒中極品。紹興人對飲酒很有講究,將酒置於溫水中燙熱,細品慢酌。他們說只有這樣飲酒,才能覺出酒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