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黃酒節紹興

黃酒節紹興

發布時間:2021-02-13 21:22:50

❶ 23屆中國紹興黃酒節的的主題是什麼

本屆黃酒節以「樂紹興·醉這里」為主題,在為期9天的節慶活動期間,將舉行「醉在江南」紹興音樂節、開釀典禮、鑒湖夜話、蟹逅黃酒、風雅紹興黃酒文化萬里行五大活動。

❷ 2008紹興黃酒節什麼時候舉辦

紹興黃酒節 10月舉辦
紹興還是我國五大酒文化名城之一,喜歡美酒的遊客可千萬不要錯過。

❸ 紹興黃酒地下酒窖長什麼樣

紹興黃酒城就在紹興古老的光相橋邊、紹興環城河畔。黃酒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專業性的以黃酒文化和產業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❹ 關於紹興的傳統文化

紹興來傳統文化

越劇自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

❺ 紹興端午習俗

但願能幫到你,希望採納!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

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詩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軍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

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按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節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卦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帶,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鬼祛貴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中國人的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節。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的習俗有:
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音雄黃酒,游百病,配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

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詩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軍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

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按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節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卦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帶,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鬼祛貴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中國人的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節。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❻ 紹興黃酒旅遊景點

令人矚目的中國黃酒城在五一節試開放。
黃酒城位於環城北路北側,緊鄰環城河,北海橋黃酒集團廠區內。
據悉,紹興黃酒城佔地50.89畝,以黃酒博物館為主體,面積10000平方米,分為酒史廳、酒藝廳、影視廳等。
地下酒窖是黃酒城的一個主要亮點,佔地400餘平方米,酒窖內存放著4350壇3年至50年的陳年黃酒和500壇奧運酒。地下酒窖展示了紹興傳統藏酒的方式,讓遊客更全面了解和感受黃酒越老越醇厚的特色。
為了使參觀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黃酒文化,黃酒城還推出了一系列參與性活動,除了黃酒主題文化演藝——《我的老酒我的家》以外,還有酒令投壺、花雕DIY、黃酒品鑒、三維品酒、個性化酒製作等活動。黃酒城還准備了品種豐富的黃酒,遊客可以在這里隨意選購。
此外,博物館內還設有茶酒品味吧,遊客不僅可以品嘗到不同的黃酒,還可以享用酒釀圓子、茴香豆、咸煮花生等各種小吃。
除了游、玩、品、購外,黃酒城酒樓還有「品紹興酒、吃紹興菜」主題餐飲,裡面有紹興特色菜、自己釀造的米酒、十年原酒等。
詳細地點:紹興城區西北角光相橋邊,周邊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紹興傳統水鄉風情,毗鄰104國道,與火車站、紹興西站都只有一公里之隔,與紹興客運中心也只有5公里。
電話85397282

樓主有個追加提問,問五一試開放,是否只有五一節這一天開放,現從網上查找到資料,是紹興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的告示,5月7日發布的定價:
信息索引號: SXS-002-A0401-2009-0044 產生日期: 2009-05-07 7
公開形式: 門戶網站 公開時限: 長期公開
不公開理由:
目 錄: 政務動態 責任部門(科室): 市發改委(收費管理處)
我委核定中國黃酒城門票價格
由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運作的中國黃酒城一期工程已竣工,於2009年5月1日對外開放。為打響紹興黃酒之都品牌,凸現人文景觀內涵,適當彌補黃酒城的日常維護管理等費用支出,我委核定中國黃酒城門票價格(試行)。其中成人每人次60元;1.1米以上至1.4米及以下兒童每人次30元;1.1米及以下嬰幼兒免費。紹興市民及中小學校學生憑參觀年卡免費參觀。

❼ 求紹興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越多越好!!!!!!!!

1、公祭大禹

紹興公祭大禹陵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從大禹的兒子夏啟專開端,祭屬會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

2、紹興黃酒節

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3、魯迅故里過大年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市區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4、春節擺福禮

福禮可擺滿兩張八仙桌。聳立最高的是燭台、香台和羽毛瓶。正中是一個香台,兩側各擺一個燭台,外側兩個瓶子分別插著細長羽毛。接下來擺的是五牲,也就是5樣葷菜,這是最主要的福禮。再往下,擺放的是糕點、水果、乾果盤、酒水。

5、春節散福禮

現場,「管家」和身穿喜慶長衫的「童子」一同向現場的市民散福禮,這也是「祝福」的收尾程序。

❽ 紹興黃酒節幾月幾日

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紹興黃酒產量15.7萬噸,實現利稅2.07億元。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較為普遍,秦、漢以降,歷唐、宋、元、明、清而經久不衰,並逐步發展成為紹興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紹興歷來名酒迭出,不乏朝廷貢品。到明代,開始銷往國外。時山陰葉萬源酒坊所產之酒,以其質特優,專銷日本和南洋群島。1915年,紹興酒雲集記和謙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金牌和銀牌獎章,產品遠銷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大城市。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又獲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元紅酒、加飯酒、香雪酒、善釀酒、花雕酒先後獲國際金獎7個、國家金獎5個、省部級優秀獎30個。1988年起,加飯酒、花雕酒被列為國宴專用酒。近年來,又在黃酒制曲工藝上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並注重品牌。1999年,「古越龍山」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中國紹興黃酒節 黃酒是世界上的三大古酒之一,紹興是中國著名的黃酒之鄉,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酒的節會活動也早就產生。據史籍記載,元代紹興路的總管泰不華,曾在紹興縣東浦鎮附近的薛瀆村「飲鄉酒,賽龍舟,與民同樂」。在東浦鎮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著一方鐫刻著《酒仙神誕演慶碑記》的石碑。碑文中不僅記載著當時紹興酒的釀造和經營情況,還詳細地記載了清咸豐七年舊歷七月初七當地祀酒神的盛況。據傳,每年舊歷七月初六至初八,東浦都要舉行喪達三天的酒業會市,除了祀神、演社戲、賽龍舟等文化節目之外,還有許多經濟活動,商販雲集,熱鬧非凡。
新中國建立以來,紹興酒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由豐富的酒文化釀造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新興節會,即中國紹興黃酒節。
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始辦於1990年,以後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續至今。節期起初多在春季,以後逐漸下移到秋季,與春季的書法節形成時間上的對應。 操辦黃酒節的思路,基本遵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原則,以經濟活動為重心。
以2000年黃酒節為例,共有以下20餘個內容: 1、開幕式;2、名牌產品彩車巡迴展示;3、招商項目推介;4、經貿、科技、人才、旅遊洽談;5、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周;6、考察美國ABA國際聯營集團紹興聯營窗口;7、「榮譽市民」、「蘭花友誼獎」頒獎;8、袍江工業區投資說明會;9、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10、「21世紀與紹興」論壇;11、房地產產品展銷會;12、大型文藝晚會;13、酒文化學術討論會;14、酒謎、酒詩大獎賽;15、東湖酒會,水上酒會;16、城市廣場群眾文藝調演;17、全國黃酒題材書畫邀請展;18、黃酒、美食一條街;19、旅遊資源和精品線路考察;20、越州之夜藝術燈展;21、國際友城青年經濟論壇、聯歡;22、地方產品展銷會……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紹興黃酒節雖以黃酒命名,而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節會,經濟的色彩非常濃重。而從經濟活動的規律觀察中國的傳統節會,其實也集中於春秋兩季,所謂「春耕秋收」、「春祈秋報」是也。今天的經濟活動,當然早已不同於過去的農耕時代,因此這秋天中的節會,自不會僅僅只有「歡慶豐收」而已。紹興集中在仲春、仲秋辦兩個大節,以整合和統領全年的工作和經濟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頗有見地的創舉。

❾ 紹興黃酒節的簡介

黃酒,是紹興人最愛喝的酒,黃酒文化,是紹興深厚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紹興黃酒中的「古越龍山」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之一。紹興黃酒節始於1991年,旨在弘揚紹興黃酒文化,擴大黃酒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以紹興黃酒為載體,開展一系列的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技術人才引進、旅遊項目推介等活動,展示紹興改革開放新形象,促進紹興與外界在經貿、科技、人才、旅遊的全方位合作。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2000年,紹興黃酒產量15.7萬噸,實現利稅2.07億元。
紹興黃酒採用自然發酵方式釀造,以精白糯米、優良小麥和鑒湖水為原料,俗稱三者為「酒中肉、酒中骨、酒中血」。其色澤黃澄透澈,香氣濃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較為普遍,秦、漢以降,歷唐、宋、元、明、清而經久不衰,並逐步發展成為紹興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紹興歷來名酒迭出,不乏朝廷貢品。到明代,開始銷往國外。時山陰葉萬源酒坊所產之酒,以其質特優,專銷日本和南洋群島。1915年,紹興酒雲集記和謙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金牌和銀牌獎章,產品遠銷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大城市。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又獲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元紅酒、加飯酒、香雪酒、善釀酒、花雕酒先後獲國際金獎7個、國家金獎5個、省部級優秀獎30個。1988年起,加飯酒、花雕酒被列為國宴專用酒。近年來,又在黃酒制曲工藝上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並注重品牌。1999年,「古越龍山」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中國紹興黃酒節
黃酒是世界上的三大古酒之一,紹興是中國著名的黃酒之鄉,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酒的節會活動也早就產生。據史籍記載,元代紹興路的總管泰不華,曾在紹興縣東浦鎮附近的薛瀆村「飲鄉酒,賽龍舟,與民同樂」。在東浦鎮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著一方鐫刻著《酒仙神誕演慶碑記》的石碑。碑文中不僅記載著當時紹興酒的釀造和經營情況,還詳細地記載了清咸豐七年舊歷七月初七當地祀酒神的盛況。據傳,每年舊歷七月初六至初八,東浦都要舉行喪達三天的酒業會市,除了祀神、演社戲、賽龍舟等文化節目之外,還有許多經濟活動,商販雲集,熱鬧非凡。
新中國建立以來,紹興酒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由豐富的酒文化釀造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新興節會,即中國紹興黃酒節。
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始辦於1990年,以後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續至今。節期起初多在春季,以後逐漸下移到秋季,與春季的書法節形成時間上的對應。
操辦黃酒節的思路,基本遵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原則,以經濟活動為重心。以2000年黃酒節為例,共有以下20餘個內容:
1、開幕式;2、名牌產品彩車巡迴展示;3、招商項目推介;4、經貿、科技、人才、旅遊洽談;5、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周;6、考察美國ABA國際聯營集團紹興聯營窗口;7、「榮譽市民」、「蘭花友誼獎」頒獎;8、袍江工業區投資說明會;9、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10、「21世紀與紹興」論壇;11、房地產產品展銷會;12、大型文藝晚會;13、酒文化學術討論會;14、酒謎、酒詩大獎賽;15、東湖酒會,水上酒會;16、城市廣場群眾文藝調演;17、全國黃酒題材書畫邀請展;18、黃酒、美食一條街;19、旅遊資源和精品線路考察;20、越州之夜藝術燈展;21、國際友城青年經濟論壇、聯歡;22、地方產品展銷會……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紹興黃酒節雖以黃酒命名,而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節會,經濟的色彩非常濃重。而從經濟活動的規律觀察中國的傳統節會,其實也集中於春秋兩季,所謂「春耕秋收」、「春祈秋報」是也。今天的經濟活動,當然早已不同於過去的農耕時代,因此這秋天中的節會,自不會僅僅只有「歡慶豐收」而已。紹興集中在仲春、仲秋辦兩個大節,以整合和統領全年的工作和經濟活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頗有見地的創舉。
與具有政治色彩的祭禹大典和「陽春白雪」的書法節不同,黃酒節以其經濟特色和滲人民俗而更加貼近群眾,具有很高的群眾參與度,因此尤其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和歡迎。盛夏一過,人們就會不時地相互打聽,盼著過黃酒節了。

❿ 2017紹興黃酒節有哪些活動

本屆黃酒節主題是「悅一方人,醉一座城」,在為期9天的節慶活動期間,將舉行「醉在江南」紹興音樂節、開釀典禮、鑒湖夜話、蟹逅黃酒、風雅紹興黃酒文化萬里行五大活動。

閱讀全文

與黃酒節紹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