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紹興黃酒的文化

紹興黃酒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3 17:32:58

1. 黃酒的飲食文化

歷史發展
自然釀酒
遠古時代,農業尚未興起,先祖們過著女采野果男狩獵的生活。有時採摘的野果食用不完,便被貯存起來,因沒有保鮮方法,野果里含有的發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黴菌、酵母菌相遇,就會發酵,生成含有酒香氣味的果子。這種自然發酵現象,使祖先有了發酵釀酒的模糊意識,時日長久,便積累了以野果釀酒的經驗,盡管這種野果酒尚稱不上黃酒,但為後人釀造黃酒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啟示。
糧食釀酒
時間又向前推進了幾千年,華夏民族開始了原始的農耕時代。大概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簡單的勞動工具足以使祖先們衣可暖身,食可果腹,而且還有了剩餘。但粗陋的生存條件難以實現糧食的完備儲存,剩餘的糧食只能堆積在潮濕的山洞裡或地窖中,時日一久,糧食發霉發芽。霉變的糧食浸在水裡,經過天然發酵成酒,這便是天然糧食酒。飲之,芬芳甘冽。又經歷上千年的摸索,人們逐漸掌握了釀酒的一些技術。
晉代江統在《酒誥》中說:「有飯不盡,委於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說的就是糧食釀造黃酒的起源。
曲葯釀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曲葯釀酒的國家。曲葯的發現、人工製作、運用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這1800年的時間。
根據考古發掘,我們的祖先早在殷商武丁時期就掌握了微生物「黴菌」生物繁殖的規律,已能使用穀物製成曲葯,發酵釀造黃酒。
到了西周,農業的發展為釀造黃酒提供了完備的原始資料,人們的釀造工藝,在總結前人「秫稻必齊,曲葯必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秦漢時期,曲葯釀造黃酒技術又有所提高,《漢書?食貨志》載:「一釀用粗米二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用稻米曲葯釀造黃酒的配方。《水經注》又載:「酃縣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資以給,釀酒甚美,謂之酃酒。」 那個時代,在人們心中已有了品牌意識——喝黃酒必首推酃酒,酃酒譽滿天下,是曲葯釀黃酒的代表。
漢族人獨特的制曲方式、釀造技術被廣泛的流傳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帶。曲葯的發明及應用,是漢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成就,被譽為古代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
黃酒發源始於衡陽
黃酒是民族特產,屬於釀造酒,惟中國有之。說起黃酒,人們幾乎都想到浙江紹興,認為那裡是黃酒的發源地,其實,黃酒的發源地在湖南衡陽。
湖南師大副教授、湖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蔣雁峰在《湖湘文庫·酒篇》中,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觀點。蔣雁峰認為,浙江穀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而湖南以稻為主的農業種植,可以追溯到8250—9100年前。考古發現,彭頭山遺址是世界最早的古稻穀栽培地,釀造黃酒需要穀物,而湖南最早出現古稻穀栽培,說明湖南最早具備釀酒條件。
同時,衡陽出土的商代青銅酒器「牛尊」、春秋時期的「青銅提梁卣」盛酒器、春秋桑蠶紋尊都是可與四羊方尊媲美的國家一級文物,這些製作精美的陶器酒具說明,衡陽早有先進釀酒技術,且飲酒已成為當時重要生活習俗。
有典故記載,衡陽古酒的釀酒技術與現在的黃酒釀造工藝基本一致,這也說明,過去衡陽的酃酒就是今天的黃酒。
蔣雁峰對《呂氏春秋》、《左氏春秋》等諸多史料進行細考後還發現,紹興酒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衡陽的酃酒(亦稱酃湖酒、醽醁酒)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其歷史要早於紹興黃酒,因此,可以這樣推測,酃酒才是黃酒的真正「鼻祖」,紹興黃酒很可能是從衡陽酃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發展
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趟過悠久的歷史長河,華夏民族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積累糧食釀酒經驗,使黃酒釀造工藝技術爐火純青。 一、傳承吳文化的「蘇式老酒」
黃酒是吳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眾所周知,以惠泉黃酒為代表的吳文化和以紹興黃酒為代表的越文化,是中華黃酒文化中的兩支風格各異的傑出流派。
據《史記》、《吳越春秋》等書記載,作為吳文化發源地的無錫釀酒歷史有兩千年以上。明人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已寫過「惠山泉酒」之名。清代年間,惠泉酒已是進獻帝王的貢品。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繼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寧織造任上,一次就發運40壇惠泉酒進京,可見無錫惠泉酒已經成為賈府這個貴族之家的飲用酒是不奇怪的。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範,它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優質糯米作為原料,主要採取半甜型黃酒的釀造工藝,經過數千年文化積淀和工藝完善,終於成為明代的江南名酒,直至清代的宮廷御用酒,完成了從普通民間黃酒,發展成皇家御用黃酒的神話,從此源遠流長,乃至今天。到了近現代,由於結合了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蘇式老酒」的風格更臻至完美,其味溫雅柔和、甘爽上口,飲後讓人怡神舒暢、回味悠長。
今天,隨著吳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蘇式老酒」也成為了中國黃酒多元化市場中的一支百花爭艷的典型代表,這應該不虧於乾隆皇帝當年對無錫惠泉酒御筆親題傳世佳釀之美名吧。1956年由當地十幾家釀酒作坊合並組建。
二、「惠泉」:歷久彌香文化酒
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歷史名酒,也必然浸融了深厚的文化精髓。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以地下優質泉水和江南上等糯米為原料,輔以獨特的惠泉酒釀造工藝,經過多年窖藏而成。其香氣中正平和,介於外露與內涵之間。輕搖一下惠泉黃酒,一股醇和馥郁的香氣便自然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酒色為琥珀色,晶瑩明亮、富於光澤。當酒液滋潤到整個舌面,感覺到酒質協調、柔和順口、清爽冰涼、別具風味。惠泉黃酒同時也品位高格,是被譽為「傳世佳釀」的古代四大名酒之一,深受社會精英、成功人士的喜愛。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喝惠泉黃酒,嘗節日美食」已成為當今的一股潮流,為祥和歡樂的節日點綴上濃濃的喜慶色彩。「惠泉」被顧客消費者稱做「可與XO比肩的文化名酒」,並在日本躋身入「世界名酒」行列。同時它還是國家免檢產品。
三、蘇式老酒,起於惠泉
眾所周知,無錫惠泉酒、紹興加飯酒、丹陽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酒。其中最讓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惠泉酒。
無錫惠山多泉水,相傳有九龍十三泉。經唐代陸羽、劉伯芻品評,都以惠山寺石泉水為「天下第二泉」,從而聲名大振。從北宋開始,用二泉水釀造的糯米酒稱為「惠泉酒」,其味清醇,經久不變;在明代,惠泉酒已名聞天下。曾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的李東陽曾在詩中寫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傳」;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為貢品。江寧織造曹頫、蘇州織造李煦向皇上進貢的物品中,都有「泉酒」(即惠泉酒)。曹雪芹更因此把它寫進了《紅樓夢》。
無錫市振太酒業有限公司,傳承古法、融入現代釀酒工藝,將歷史悠久的惠泉黃酒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從選料到釀造、封存,都極為講究:原料非用金壇上等白糯米不可,這種糯米粒籽圓整,色澤潔白,糯性良好,出酒率高。惠泉酒也因此具有了色如琥珀,鮮艷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飴的特點,在蘇南黃酒中一枝獨秀。作為江蘇省黃酒製造的代表企業之一,無錫振太充分認識到了賦予惠泉黃酒獨特地域文化特徵的重要性,提出了「蘇式老酒」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僅包含了江蘇黃酒的地域特色、產品特色和口味特色,更希望以符合江蘇黃酒本身特性的「溫雅柔和」的印象區別於其他派系的黃酒產品、更切合當地的人文氣息。
認識「蘇式老酒」,就要從認識惠泉酒開始。惠泉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必將與「蘇式老酒」共同發展!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於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於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餘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1酒星造酒
中國民間流傳黃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人們把酒星當作釀酒的天神。宋代竇革在《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詠酒的篇章。《後漢書?孔融傳》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之說;李賀《秦王飲酒》詩中有「龍頭瀉酒邀酒星」 之慨;皮日休《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誰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 之詠;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 之誠等等。這也許僅僅是詩人的形象思維而已。
天上「酒旗星」 確實存在,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宇宙光譜分析發現,宇宙外層空間存在著酒精分子。這些酒精分子是從地球上揮發上去的還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2房縣黃酒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贊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於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於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後,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黃酒在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緻,酒文化古樸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黃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系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通的和諧」。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黃酒以「柔和溫潤」著稱,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於一體,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嘆為觀止。黃酒兼備協調、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綜合風格,恰如國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們青睞,被譽為「國粹」也就為之不過了。黃酒之「和諧」,對今日我們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也是相符的。儒家「和為貴」、「普通的和諧」與黃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給予了現代意義「和諧」詮釋、發揮和想像的一個空間。
「仁義」黃酒之禮。「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范疇和最高道德准則。子曰:「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其中「仁」是目標,「克己」而使「禮」得到遵守和恢復是實踐途徑。孟子則經常以「仁義」並重。「仁」體現 了人與人的關系,是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黃酒是一種物質,它自古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於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有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葯用治病滋補健身,三酒可成禮。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 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愛護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黃酒之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這些「忠孝」思想體現了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文明,也是中國美德的一部分。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2. 黃酒文化的黃酒的種類

黃酒的種類繁多,現代則按黃酒中所含的糖份來分。
1琳琅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 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 「路庄」(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2最新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准中,其含糖量小於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製得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低。在紹興地區,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酵過程中,要求較高。酒質厚濃,風味優良。可以長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這種酒,酒香濃郁,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娘,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於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濃甜黃酒,糖份大於或等於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植物的浸出液而製成的黃酒。
3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後,拌入酒葯粉末,搭窩,糖化,最後加水發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來作為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後再加入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後直接進行發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3. 黃酒文化的傳統黃酒的釀制

傳統的黃酒,分為四大類,以紹興酒為例,以元紅酒作為干酒的代表;以加飯酒作為半干酒的代表;以善釀酒作為半甜酒的代表;以香雪酒作為甜酒的代表。元紅酒是最為常見的酒,加飯酒,是因為在配料中加大了投料量的比例,酒質較為醇厚,香氣濃郁。善釀酒,相當於國外的強化酒,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黃酒(所謂以酒代水沖缸),故酒度較高,因為酒精度的提高,發酵受到抑制,故殘糖較高,因而為半甜酒。香雪酒則是在發酵過程中加入小曲白酒,酒度比善釀酒更高,殘糖濃度也更高。
1元紅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干黃酒類型)
清水糯米麥曲淋飯酒母
│↓││
├───────→浸米││
│┌──↓││
│↓│││
│漿水蒸煮││
││↓││
││推涼││
││↓││
│└─→←────┘│
└──────→落缸←────────────┘

糖化發酵

後發酵

壓榨→酒糟

糖色→澄清

煎酒

裝壇

成品酒
2福建紅曲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甜型黃酒)
糯米米白酒
↓│
浸米│
↓│
沖洗│
↓│
蒸飯│
↓│
淋水│
紅散廈門↓│
曲曲白曲復淋│
│││││
└──┼──┘││
↓││
粉││
碎││
│↓│
└──────→搭窩│
↓│
紅曲──→水洗──→一次加酒←──┤
↓│
翻醅│
↓│
二次加酒←──┘

養醅

抽酒

┌────┐
│↓
酒液酒糟
│↓
│壓榨
│↓
│酒液
↓│
└──┬─┘

沉澱

滅菌

裝壇

陳釀

勾兌

裝瓶

成品酒

4. 紹興黃酒,有文化底蘊嗎

紹興黃酒的傳說故事
紹興人每逢佳節,宴請好友時,餐桌上,是不能沒有黃酒的。無論賓館飯店,還是自家廳堂,許多菜餚烹調時,同樣少不了放一點香烹烹的紹興黃酒。紹興黃酒,名震中外。紹興人把黃酒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您可知道,紹興黃酒究竟是誰發明的嗎?家喻戶曉的這個「黃酒」二字,又是誰給取的呢?她的歷史又可以追溯到什麼年代呢?
古博先生在大型電視連續劇《帝堯的傳說》中,有這么一個片段:
......帝堯一行又上了車,徑向蓮花山而去,行不多遠,忽然東邊霞光萬道,西邊彩虹橫跨,中間祥雲駐足,迎著陽光,光彩奪目,如一幅天堂般的仙境。帝堯舉目瞭望,一個村莊,村旁一座低丘,活脫脫的象一隻雄獅盤踞,獅子山的西側又有一座像老虎的低丘,嚙牙咧嘴,吼嘯的樣子,倒豎雙耳,威武異常。獅子山的北面,又有巍然屹立著的三座挺拔的高山。
這時,帝堯說道:「我們下車踱步去吧。」
於是,大家下車,走了不遠,路邊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潺潺流動,如護城河一般橫亘著盆地的邊緣,這時帝堯感嘆地說道:「好一座天然城廓!」
赤將子輿說道:「這里有七獅八墩,還有鬥牛之石,據說,這里也是一處斗維之野。」
帝堯聽赤將子輿說這里也是斗維之野,心裡想道:「我的先母不就是出生在斗維之野嗎?難道這里也是孕我,生我的地方嗎?」
帝堯正在想時,赤將子輿又說道:「這右邊的兩座大山,一座叫文將山,一座叫武將山,是當年黃帝會聚文武百官的地方,那座像饅頭的小丘,原先就是黃帝當年隨身攜帶的一樽玉璽,這是我親眼所見的。那年黃帝從天柱山升天成仙後,當天玉璽忽然長了起來,原來那裡還是一大片的平原呢。前面就是蓮花山了,當年黃帝住過的仙洞就在那裡。」
帝堯一行到了仙洞口,帝堯細細的看了,不由又感嘆地說道:「真是別有洞天啊!」
赤將子輿用手指著前面的山說道:「那邊還有一座大山是叫鶴山,山上住著一對仙鶴。」正說著,忽然看到有兩只仙鶴朝著帝堯一行徐徐地飛來。
這時,日已西平,帝堯說道:「我們不如在先祖皇考的神仙洞過上一晚吧,也用不著去村子裡打擾百姓了,你們以為如何?」
赤將子輿說道:「那太好了,讓我這個地仙也嘗嘗做神仙生活的滋味。」
老將羿說道:「這樣也好,我和羲叔一起上山去打點獵來,希望獵得山珍美味,為帝做上一頓美味的晚餐。」
羲叔回應:「好,我們這就走吧。」
於是,兩人就帶了弓箭速速地上山去了。
爬到一座山上,忽然,遠遠看見了一隻猴子在小潭中喝水,那猴子在喝了潭水之後,不一會兒,慢悠悠的很寫意的倒在了地上,臉上還露出十分舒服和滿足的樣子。老將羿和羲叔感到奇怪,於是,就向那小潭走過去。走不多遠,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二人齊聲說道:「為何這么香?哪裡來的香氣?」二人愈走香氣愈濃,到了小潭邊,香氣更加的濃了。原來這香氣就是從小潭中發出來的。俯下身子低頭細看,有一潭滿滿的穀米和水浸泡出來的汁液,二人看看身邊的那隻猴子已呼呼的睡得真香,好奇的老將羿和羲叔也想親自品嘗試試,於是,二人彎下腰去用手指往小潭裡蘸了一點往嘴裡一舐,不嘗不知道,一嘗吃一驚,頓時,覺得既香又醇,味道好極了,二人乾脆蹲下身去俯卧在小潭邊上,大膽地喝了起來,片刻覺得全身是熱呼呼的、非常舒服,整個人的筋骨也都活絡起來了,喝過後兩人覺得大為驚奇,老將羿高興地說道:「想不到這種汁液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消除疲勞,而且又是十分舒服,簡直是神仙之水。」
羲叔說道:「是啊,是啊,真如瓊漿玉液,又甘又醇。」
老將羿說道:「不知道這猴子是怎麼搞出來的,可惜它不懂人話,也不會說人話,又不好問它清楚。」
羲叔說道:「我們等打好了獵,舀一點回去,赤將子輿是以花草和丸而食的,也許他准能研究出個如何做法呢?」
老將羿說道:「真是真是,等會拿點回去,讓帝和赤將子輿也去品嘗品嘗吧。」說著就去山裡尋找獵物。
不一會,老將羿和羲叔就獵了許多雉雞,每人手裡足足提著四隻,到了剛才品嘗過神仙之水、瓊漿玉液的地方,羲叔在小潭中舀了一大罐。
老將羿說道:「帝和赤將子輿嘗了之後,我可以保證一定也會贊不絕口的。」
不多時,老將羿和羲叔到了神仙洞,就把山上猴子在喝那神仙之水的事向帝堯和赤將子輿說了一遍。
帝堯說道:「如果真的能夠稱得上是神仙之水和瓊漿玉液,那一定是不錯的。」說完就向赤將子輿說道:「你也來嘗嘗吧。」
因為赤將子輿是不食五穀的,專食那些花草一類的東西,說道:「多謝帝的恩賜,我是以花草為食,不嘗了,還是不嘗了。」
帝堯早就被這香氣撲鼻的味道所深深吸引了,於是,就提起那大罐嘗了一點,不覺胃口大開,一下喝了小半罐,頓時覺得精神倍增,一路跋涉的勞累也恢復了許多,不停地稱贊說道:「真是神仙之水,瓊漿玉液,太美了,太美了。」
這時老將羿和羲叔正在准備著豐盛的晚餐,一聽帝堯贊嘆不絕,都會心地笑了。
老將羿向赤將子輿說道:「你能把神仙之水的製造法研究出來嗎?」
赤將子輿說道:「既然帝都稱贊這是神仙之水,那我這個地仙不能不嘗了,嘗了才能研究啊,不嘗怎麼能知道。」於是,拿起大罐也喝了起來,邊喝邊說道:「神仙之水,真是……神仙之水。」
羲叔向赤將子輿說道:「那你可不能白喝的,你得想辦法研究出來。」
赤將子輿說道:「這么好的神仙之水,我怎麼能白喝,我當然得想辦法研究它出來。不過你倆得給我做幫手。」因為這神仙之水受了帝的肯定和自己親口品嘗過,的確是神仙之水,於是,赤將子輿決心自己來研究製作。
老將羿向帝說道:「帝,研究這神仙之水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我們是不是可以住在神仙洞,一直等到神仙之水研究成功後再起程呢?」
帝堯說道:「既然你們有決心要研究,我當然贊成。」
過了七天,赤將子輿在老將羿和羲叔的一起幫忙下,終於完成了第一次神仙之水的製造,大家都很興奮地急著想品嘗,於是,羲叔搶先喝了一口,他喝了之後一口噴了出來,因為喝起來就像餿水一樣,原來是汁液還沒有經過『發酵』的這個步驟,所以第一次神仙之水的製造就失敗了,經過大家不停的試驗和潛心的研究之下,後來帝堯也參與了研究,最後終於製造成功了既美味又好喝的神仙之水。於是,這天晚上大家暢飲了起來,都覺得真是人間美味。大家愈喝愈多、雖然暈頭暈腦了,大家卻都是喝得不亦樂乎、簡直就像在騰雲駕霧般的舒服呢!
赤將子輿邊喝邊說道:「神仙洞是當年黃帝修練成仙的地方,天柱山又是升天成仙的地方,那就取名叫黃水吧,帝以為如何?」
老將羿不加思索地說道:「黃帝的黃可以,水卻不雅,不雅。」
羲叔醉酗酗地說道:「那就叫黃罐吧,這神仙之水是大罐盛來的,又是從大罐中釀制而成的,不叫黃罐還叫什麼呢?」
羲叔的話一說完,帝堯連連說道:「有了有了,就叫黃酒吧,酒是水合成的,酉又象罐的形狀,這就是一個酒字,再說這本來就是酒中的一種,朕就賜名叫黃酒吧。」
大家一聽叫黃酒,齊聲說道:「妙妙,妙極了,就叫黃酒,就叫黃酒!」
從此,人間就有了黃酒,後來帝堯在會稽山一帶,向民間傳授了釀酒技術。於是,家家戶戶都會釀制黃酒,隨後又興辦起了許許多多的釀酒作坊,再後來成了國宴御酒。舉世聞名的紹興黃酒,就是這么傳說而來的。再後來,互聯網興起,紹興酒商陳永強先生,在公元二〇〇四年,把紹興黃酒中的一枝奇葩女兒紅,搬上了馬雲先生等十八羅漢創建的阿里巴巴平台,向大家推介紹興黃酒,為各地人民能夠喝到日思夜想的紹興黃酒,功不可沒。公元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阿里巴巴提議並支持陳永強先生,第一次對「黃酒」和「紹興黃酒」舉行了銷售推廣月,紹興黃酒春節大推廣活動。上虞市聚寶瓶黃酒銷售公司,也就成功成為了自阿里巴巴銷售平台創建以來,第一個同時在「黃酒」和「紹興黃酒」領域,榮膺搜索第一,人氣最旺,信用保障金最高,最早銷售紹興黃酒的銷售商。公元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阿里巴巴十八位才子佳女,雲聚陳永強先生的阿里商人博客,一齊頂帖支持《聚寶瓶舉辦2011春節紹興黃酒大展銷,阿里巴巴鼎力支持》。紹興黃酒,從此在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新的一頁,就這樣在歡呼聲中,翻開來了。
公元二〇一〇年聚夕前一天開始,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真真擁有了可以放心購買紹興黃酒的互聯網供應商。自此,不用討價還價,不用擔心以次充好,不用擔心千里迢迢外的女兒紅是否會因長度跋涉而變質。
延年幾千年的紹興黃酒故事,今夜,又注入了新鮮的故事。
參考:紹興黃酒傳說http://tieba..com/f?kz=1000578246

5. 紹興黃酒的文化

黃酒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經過歷代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已經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密不可分,同時,黃酒又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習俗。
(一)禮儀規范——黃酒之本
黃酒是作用於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功能有三:一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葯用治病,滋補健身;三可成禮。中國儒家主張的禮治與黃酒的溫文而雅可謂是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禮治的示範,它體現出來的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名分,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別,仍然是以禮為核心的。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沉澱,酒禮約定俗成,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各個階層人士的一種行為規范,滲透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紮根形成了古樸厚重、生生不息的酒禮文化。
(二)膽劍精神——黃酒之魂
正如俄羅斯人與伏特加,法國人與白蘭地,黃酒也正是中國民族精神的寫照。儒家主張人們應該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努力方向,要有為社會大眾貢獻才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怕艱險、百折不撓的膽劍精神。從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進取、一往無前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黃酒得以見證,借黃酒得以升華。
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舉滅吳,報仇血恥。在稱霸中原後,句踐置酒文台,舉酒慶功。「鑒湖女俠」秋瑾把酒拔劍,「吾輩愛自由,勉勵一杯酒」,與黑暗勢力決斗,不愧為一代女豪傑。徐渭才華橫溢,倔強不馴,不畏權貴,杯不離手,醉中作畫,留下不朽之作。與徐渭一樣,當時紹興一大批文人進入官府當官,他們作為儒生這樣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學而優則仕」,抱負「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們有智有謀,剛柔並濟,如同黃酒之秉性,不會輕易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為謀,和則用,不和則去。正如清代袁枚《隨圓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袁老夫子把黃酒比作廉吏,不僅是對黃酒的由衷贊嘆,更是對黃酒之魂的精闢提煉。
(三)文學藝術——黃酒之韻
濃濃的黃酒中滲透著無數名人趣事美談,黃酒史其實是一部人文史,具有強大的文化張力。
在紹興,飲酒者並不都是文人,但文人大多都嗜酒,紹興黃酒的美味陶醉了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等千古風流的人物,演繹了無數人文佳話。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曲水流觴」這一千古風雅酒會。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會稽(今紹興)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會,曲水流觴,即興賦詩。王羲之更是乘著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後來多次書寫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不僅表明藝術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唐宋大詩人大詞人對酒也情有獨鍾,經常借酒作詩抒情。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自娛。李白《重憶》中「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深深懷念之情。陸游曾自稱「放翁爛醉尋常事」,他在《醉中書懷》一詩中寫到:「平生百事懶,惟酒不待勸」,表達了他對酒的喜愛之情。然而說到文人,不能不提近代的大文豪魯迅,2012年凡來紹興的遊客,都要光顧他筆下的咸亨酒店,學一學孔乙己摸樣,買一碗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體會一下其中的意境。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紹興黃酒已經成為紹興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6. 黃酒文化是傳統文化嗎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來的酒類之一,源自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山東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福建閩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河南雙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廣東珍珠紅酒等。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黃酒是中國的漢族特產,屬於釀造酒。在世界四大釀造酒(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7. 紹興黃酒文化

水火相容 紹興黃酒與紹興人
時間:-06-10 05:36:14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
談起紹興黃酒,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紹興黃酒的文化。「如果說中國文化能以一種物質的形態來表現的話,那麼黃酒可以說是最能展現其內涵的物質之一。幾千年以來,儒家文化始終占據著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而黃酒的品性,恰恰與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有諸多共通之處。」說起紹興黃酒文化,傅建偉語氣里滿是莊重。「紹興黃酒有六味:甜、酸、苦、辛、澀、鮮。如果認真品鑒,這六種味道都能在黃酒中體現出來。而且它能跟各種菜餚搭配、協調。」在傅建偉看來,紹興黃酒的豐滿、和諧、協調與儒家中庸思想的「調和、兼容」是互通的,懂得了紹興黃酒的文化積淀,那麼喝黃酒便是身與心的雙重享受。
傅建偉認為,紹興酒其實更是紹興人個性的體現:「黃酒具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它陰柔而又不失陽剛,外表溫和,卻後勁十足。大概是受紹興黃酒影響,紹興人的性格也是這樣,紹興人性格溫和內斂不張揚,但溫和的背後也有其剛烈的一面。從教學興國的蔡元培,到骨頭最硬的魯迅,再到巾幗英雄秋瑾,無不是這樣。」
其實,傅建偉這個土生土長的紹興人,又何嘗不是一個擁有火與水性格的人呢?這一點僅從他對企業的管理上就看得出來。自傅建偉入主以來,紹興黃酒集團從當年的不足5億元,躍升到幾十億;他支持技術創新,拿出大量的費用進行黃酒的基礎性研究;2004年,古越龍山率先在央視黃金時段投入6000萬廣告,打響央視黃酒廣告第一炮,震撼了中國黃酒界……然而在魄力與果斷的背後,傅建偉又有著一副柔腸。他主張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員工建綠色蔬菜基地,連續七年十一次提高了職工工資收入,為200多名職工家屬、子女解決了就業問題,通過工會補助、職工互助互濟基金等形式,定期為80多名困難職工和家屬遺孀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
「在我的人生中,父親和師傅對我影響很大,他們都是責任感極強、有擔當的人。他們讓我知道男人不僅要為自己活著,更要為周圍的人活著。我始終認為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政治,也就是說他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
古越龍山、紹興黃酒、中國黃酒……這些,大概都是能讓傅建偉踏實下來的責任吧。

8. 想了解黃酒的文化

一、傳承吳文化的「蘇式老酒」
黃酒是吳越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眾所周知,以惠泉黃酒為代表的吳文化和以紹興黃酒為代表的越文化,是中華黃酒文化中的兩支風格各異的傑出流派。

據《史記》、《吳越春秋》等書記載,作為吳文化發源地的無錫釀酒歷史有兩千年以上。明人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已寫過「惠山泉酒」之名。清代年間,惠泉酒已是進獻帝王的貢品。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繼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寧織造任上,一次就發運40壇惠泉酒進京,可見無錫惠泉酒已經成為賈府這個貴族之家的飲用酒是不奇怪的。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範,它以江南地下泉水和江南優質糯米作為原料,主要採取半甜型黃酒的釀造工藝,經過數千年文化積淀和工藝完善,終於成為明代的江南名酒,直至清代的宮廷御用酒,完成了從普通民間黃酒,發展成皇家御用黃酒的神話,從此源遠流長,乃至今天。到了近現代,由於結合了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蘇式老酒」的風格更臻至完美,其味溫雅柔和、甘爽上口,飲後讓人怡神舒暢、回味悠長。
今天,隨著吳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蘇式老酒」也成為了中國黃酒多元化市場中的一支百花爭艷的典型代表,這應該不虧於乾隆皇帝當年對無錫惠泉酒御筆親題傳世佳釀之美名吧。1956年由當地十幾家釀酒作坊合並組建。
二、「惠泉」:歷久彌香文化酒
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歷史名酒,也必然浸融了深厚的文化精髓。
惠泉黃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以地下優質泉水和江南上等糯米為原料,輔以獨特的惠泉酒釀造工藝,經過多年窖藏而成。其香氣中正平和,介於外露與內涵之間。輕搖一下惠泉黃酒,一股醇和馥郁的香氣便自然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酒色為琥珀色,晶瑩明亮、富於光澤。當酒液滋潤到整個舌面,感覺到酒質協調、柔和順口、清爽冰涼、別具風味。惠泉黃酒同時也品位高格,是被譽為「傳世佳釀」的古代四大名酒之一,深受社會精英、成功人士的喜愛。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喝惠泉黃酒,嘗節日美食」已成為當今的一股潮流,為祥和歡樂的節日點綴上濃濃的喜慶色彩。「惠泉」被顧客消費者稱做「可與XO比肩的文化名酒」,並在日本躋身入「世界名酒」行列。同時它還是國家免檢產品。
三、蘇式老酒,起於惠泉
眾所周知,無錫惠泉酒、紹興加飯酒、丹陽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酒。其中最讓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惠泉酒。

傳說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於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於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里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餘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1酒星造酒
中國民間流傳黃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人們把酒星當作釀酒的天神。宋代竇革在《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詠酒的篇章。《後漢書?孔融傳》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之說;李賀《秦王飲酒》詩中有「龍頭瀉酒邀酒星」 之慨;皮日休《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誰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 之詠;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 之誠等等。這也許僅僅是詩人的形象思維而已。
天上「酒旗星」 確實存在,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宇宙光譜分析發現,宇宙外層空間存在著酒精分子。這些酒精分子是從地球上揮發上去的還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2房縣黃酒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贊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於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於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後,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黃酒在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
儒家文化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緻,酒文化古樸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9. 紹興酒有哪些文化內涵

紹興酒原指出於紹興之酒,主要指四個品種,即元紅酒、加飯(又稱花雕)酒、善釀版酒、香雪酒。元權紅酒因過去在壇壁外塗刷朱紅色而得名。系紹興酒中歷史最早,普及最廣的酒種,為干型黃酒。 紹興酒紹興有酒的文字記載,當推《呂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語」篇中,有越王為增加國家人口補充兵力和勞動,曾採用過一系列獎勵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內中有「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以酒獎勵生育體現兩方面的作用,一作為國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國君,聽從國君;二作為對產婦的一種保健用品,幫助催奶和恢復產婦的體能,有利於優育。因此,以黃酒作為產婦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呂氏春秋》,是秦國宰相呂不韋主持編撰的綜合性史書。在「卷九季秋紀第九順民」篇中,有「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的記載。這里,勾踐為獲得百姓的支持,在有酒時,要倒入河江中與老百姓共飲,說明當時的酒是比較寶貴的,飲酒是一種高檔的享受。

10. 紹興酒文化

1、紹興酒起源於何時已很難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進行推斷,回一般的說法是紹興酒答至少有2500多年歷史的說法,就是從以上兩部《春秋》中來的。
2、作用太多了,活血祛寒,通經活絡,抗衰護心,減肥,美容......
3、包裝,原先的包裝十分簡單,酒壇裝運,各家自戶喝的時候,有一個器具從中吊出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酒瓶(玻璃),小陶瓷器裝,酒壇裝等變得更加的美觀...

閱讀全文

與紹興黃酒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