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紹興黃酒利潤

紹興黃酒利潤

發布時間:2021-02-12 15:00:36

⑴ 紹興黃酒的聚集地、品牌和市場份額是多少。!~~急急急急!~

1、紹興黃酒的集散地:浙江、上海、蘇南,三地合計黃酒產量及消費量分別占回全國黃酒總產量答及總消費量的83%及70%。
2、紹興黃酒的品牌: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
3、市場份額:古越龍山占據著全國高端黃酒85%的市場份額,為行業龍頭,會稽山、塔牌緊隨其後。

以上回答僅是皮毛,要想得到詳盡數據,建議去買行業研究報告。

⑵ 請問黃酒的利潤怎麼樣啊

看你的經念了

⑶ 黃酒代理利潤高嗎

由於白酒收到打壓高端白酒損失很大。黃酒開始發力,利潤還是很高的。

⑷ 紹興的經濟

唐代以前,會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所產的越國青銅劍,漢代到三國的銅鏡,唐及其以後的陶瓷、茶葉,隋唐開始聞名的絲綢,南宋時進入全盛期的紹興黃酒等,質量、產量都曾名揚海內外。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紹興府茶葉總產量達38.5萬多斤(《宋會要輯稿》)。明末清初,平水鎮逐漸成為浙東重要茶葉集散地。清末,每年從平水鎮運銷外洋的茶葉約為880萬斤,運銷國內的180萬斤(《會稽縣勸業所報告冊》)。同期,紹興黃酒每年釀造達30萬缸,計300萬壇(約7.5萬噸)。民國時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生產停滯,民生凋敝。據《中國實業志》記載,21年(1932),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茶葉總產量僅為16.71萬擔,紹興黃酒108萬壇(約2.70萬噸),蠶繭13.93萬擔,生豬飼養量6.22萬頭,糧食106422萬斤,其中紹興縣49390萬斤。紹興人口眾多,糧食不能自給,每年從蘇、皖、贛及省內金華、蘭溪、建德、桐廬等地運入2億斤左右。工業生產則更為薄弱,以當時較發達的紹興縣為例:」機制工業惟麵粉、碾米、電燈、絲襪四業,共12家,職工663人」(民國38年《紹興概況調查》);手工業6798家,從業人員24907人(酒坊203家從業人數無記載)。主要產品產量未見記載,而出口數為:錫箔320萬塊,紹酒108萬壇,茶葉12萬擔,腐乳13萬壇,各種綢緞(含官紗)19.5萬匹。據《浙江經濟年鑒》記載,至民國36年,工農業生產進一步萎縮,5縣糧食產量僅7.75億多斤,茶葉8.4萬擔,酒11285噸,錫箔90萬塊,春繭(收購量)8663擔。到解放前夕,紹興已陷入生產落後、百業蕭條、人民困苦的境地。1949年,全地區工農業總產值3.42億元,年人均僅153.4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2億元,佔76.52%,人均117.4元;工業總產值0.8億元,佔23.48%,人均36元。糧食總產量48.54萬噸,畝產114公斤,人均218公斤。發電量100萬千瓦時,黃酒1.26萬噸,棉布43.6萬米,綢緞54.29萬米,日用陶瓷7.87萬件。
紹興所屬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行列。2012年紹興市工業經濟先抑後揚,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增加值1738億元,比上年增長9.9%,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9億元,增長2.8%。生產總值(GDP)達到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GDP為73304元,增長9.4%。居民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農村增速高於城鎮。
2012年,紹興市有效投資總體回穩,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工業投資8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總量居全省第一。基礎設施投資284億元,增長17.9%。社會消費穩重趨升,紹興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年旅遊總收入506億元,接待遊客4935萬人次。
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967億元,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3億元,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2002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8億元,增長13.8%;外貿出口279億美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618元,分別增長9.6%和10.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城鎮登記失業率2.9%;人口自然增長率0.05%。;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其中,生產總值增幅低於預期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分別低於預期0.4和0.2個百分點。 新石器時期,越人使用骨耜、木耜和木鋤,從事稻作生產,開創境內水稻栽培歷史。
夏代,「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島)田」(《越絕書》),「復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鹿而給食」(《吳越春秋》),開墾沼澤平原和丘陵旱地,種植水稻、麥黍等糧食作物。
春秋戰國,越王句踐採用范蠡、計倪之策:「兵之要在於人,人之要在於谷」,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強國之本。糧食作物擴大到粢、黍、赤豆、稻粟、麥、大豆、穬7類。東晉、南北朝,「墾起湖田」(《宋書·孔季恭傳》),出現一批地主庄園(別業),糧食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唐代,元稹在越州「命吏課郡人,冬築陂塘,春貯雨水,夏溉旱苗」,大量開發糧地。南宋,「仲秋種麥,春種八谷」,糧食種類增多。「處處稻分秧,家家麥登場」,全面推行麥稻兩熟制和麥肥(苜蓿)輪作制,糧食產量進一步增長。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引入玉米、甘薯;清乾隆年間(1736~1795),引入馬鈴薯,旱糧迅速發展。民國時,糧食播種面積擴大。30年代,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為491.19萬畝,常年糧食總產量為1178.64萬擔,播種面積畝產240斤。但「紹興人口眾多,五穀出產雖豐,尚不能自給,豐年僅及全年需要額(供應量)之半,若遇荒年,則二三折不等」(民國22年《中國實業志》)。40年代初,日軍侵紹,農業生產遭受破壞。4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恢復緩慢。 1949年,5縣耕地276.58萬畝,其中水田229.84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25.18萬畝,總產量48.54萬噸,全年糧食畝產183公斤,播種面積畝產114公斤。50年代,以改革耕作制度為中心,形成三熟制為主體的耕作制度。1959年,糧食畝產331公斤,總產86.58萬噸,比1949年增長78.34%。60年代初,提倡復種指數越高越好、種植越早越好、播種越密越好,違反糧食作物生育規律,導致糧食減產。1962至1966年,開展群眾性科學實驗,實行科學種田,紹興縣東湖農場創造「良田、良制、良種、良法」四良配套經驗,被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李炎巨譽為「遂成就東湖農學特色,在全國農業領域中獨樹一幟」。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業技術分級培訓到戶,年培訓20萬左右人次,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開展噸糧田工程建設,52.75萬畝畝產超噸糧,佔全省首位;增產糧食7.6萬噸,佔全省增產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紹興市糧地222.4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537.15萬畝,總產量186.20萬噸,畝產833公斤。紹興市是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蔬菜作物內容豐富,品種多樣的綜合農業種植區,又是以水稻生產為特色,雙季稻為主體的三熟制地區,擁有紹虞水網平原、新嵊盆地、三界—章鎮盆地和諸暨盆地「四大糧倉」。
2012年,紹興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94.69萬畝,比上年增長0.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7.23萬畝,增長0.5%。蔬菜、生豬、茶葉、淡水產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總產值126.84億元,占紹興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6.2%。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紹興市擁有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266家,同比增加58家,其中超億元企業64家,同比增加9家。至年末,紹興市農產品共有中國名牌產品12隻,中國馳名商標26隻,浙江名牌產品48隻,浙江著名商標65隻。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取得較大成果。2010年有10個現代農業綜合區、27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39個特色農業精品園被批准列入省級現代農業創建點。新增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9.81萬畝,累計達到89.07萬畝。新發展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149家,總數達1808家。紹興市共建立各類農業標准化示範區165個,示範推廣面積67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63隻、認證A級綠色食品53隻、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09個,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116萬畝,其中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8個,新認證綠色食品9隻。 春秋時期,越國境內已有銅錫開采、兵器鑄造、釀酒、繅絲、綢織、麻織和陶瓷等業。東漢時期,境內成熟青瓷的燒製成功,奠定了會稽作為我國青瓷發祥地的地位;銅鏡製作工藝的 迅速提高,使會稽成為江南鑄鏡中心,並在三國時期達到全盛階段。晉代,會稽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紙、陶瓷業加快發展。隋代,越州絲織品列為貢品。唐代越州所產之越羅、剡藤紙、越窯青瓷,名重朝野。越窯青瓷以其「類冰」、「類玉」質地,達到生產鼎峰期。 宋代,紹興府制葯業、食品加工業日趨興盛,釀酒業更為聞名,酒肆遍布街頭,「蓬 萊春」等名酒譽滿江南。明代,紹興府出現一批釀酒、醬園工場,腐乳開始銷往海外。清代,釀酒作坊增加,規模擴大,黃酒最高年產量達7萬多噸,一批大釀坊紛紛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開辦批發零售業務,同時銷往東南亞國家。平水珠茶以其優良品質,大批加 工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紹興城區南街和華舍、齊賢等農村集鎮盛產的官紗、綢、緞,紹興柯橋周家橋一帶出產的黑白紙扇,新昌、嵊縣的工藝竹編等,陸續銷往國外。
紹興的近代工業始於清末。光緒二十一年(1895),使用機器的開源永絲廠在會稽縣白 米堰(今中塘鄉)開業,為浙江省近代首批工業企業之一。民國初年,紹興城區金恆豐鐵工廠、建新修理機器鐵工廠、華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諸暨、嵊縣小型火力發電廠的建成,以及在此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機器碾米、化工、印刷業,為紹興地區的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並且促使傳統工業的改造和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紹興地區各縣(市)人民政府一面盡快恢復生產,一面陸續新 辦紹興茶廠、新華印刷廠、新建染織廠、紹興酒廠、雲集酒廠,嵊縣新建機械修理廠,諸暨人民電廠,上虞利民米廠,新昌縣生產救濟院糧食加工廠等30餘家公有制工業企業,為以後的工業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勢單力薄的私營小企業,實行私私合並;對火柴、肥皂、食油、毛 巾、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私營生產企業,從生產原料、資金及產品銷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幫助克服困難,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穩定社會。
1979年起,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先後建成紹興彈力絲廠、浙江滌綸廠、諸暨毛紡織廠、浙江建築衛生陶瓷廠、新昌毛紡織總廠、華越微電子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化企業。至1990年,紹興市已擁有紡織、食品、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等20多個工業部門,初步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體,釀造為特色,紡織、機械、食品三大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2010年,紹興市工業經濟以開展省級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全力推進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取得明顯成效。紹興市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623.86億元,比2009年增長21%。其中:55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797.39億元,同比增長23.17%;完成銷售收入6993.85億元,同比增長23.08.73%;實現利稅588.87億元,其中利潤405.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88%和35.77%,呈現效益增長高於產銷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完成出口交貨值1225.54億元,同比增長20.79%,繼續維持穩健增長勢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6.45%,比2009年提高0.6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總體處於」較為景氣區間」。 紹興市主要開發區及新區紹興高新區管委會 袍江新區 鏡湖新區 嵊州經濟開發區紹興生態產業園 柯橋經濟開發區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諸暨經濟開發區 上虞經濟開發區 上虞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 參考資料來源 紹興地區貿易起源甚早,代有盛衰。早在戰國時期,大越城內就出現商事活動。范蠡經商「積著〔貯〕之理」,影響至今。秦漢時,城內商事活動已見記載,在郡城都亭橋有大市,越人於此為市,相傳即薊子訓賣葯處。東漢永建四年(129),吳、會分治,山陰成為會稽郡治,從此商業發展迅速。永和五年(140),會稽郡守馬臻主持修築鑒湖,為發展經濟奠定了基礎,加以漢代實施減賦政策,提倡「食貨並重」,境內商貿活動益見繁盛。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八月,孫權「遣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稽)市,作邸閣」。其時,會稽郡為全國最重要的銅鏡、青瓷器交易中心,越布、絲綢市場海外有名。唐代,國家盛平,經濟發達,越州城不僅是一州首府,又是浙江東道節度使駐所,儼然一大都會。其越瓷、交梭、白紗、花紗、輕容、吳絹等聞名全國,暢銷各地,有「杭州在唐,繁榮不及姑蘇、會稽兩郡」之說。南宋,建都臨安,紹興當時與金陵不相上下,成為首都以外的全國兩大城市之一。宋高宗在此駐蹕逾年,城市擴大,市容繁華,街衢整齊,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茶葉交易已居全國第一。元、明、清時期,紹興手工業發展迅速,促使商業繁榮,尤其是絲綢、釀酒等業,在全國已居重要地位。
鴉片戰爭後,紹興市場開始出現洋貨,民族工業興起,商品種類增加,行業擴大,專業分細。清宣統三年(1911),城內有行棧290家,其中米行60家、棉花行27家、煤油行7家;有商店1719家,計74個行業,如米業、酒業、醬業、茶食業、南北貨業、百貨業、綢布業、鍾表業、金銀業、油燭業、茶漆業、銅錫業等。民國前期,商業又有所發展。民國25年(1936),紹興城區商業有103個行業,計4887家,資本總額940.1萬元,年營業額4828.8萬元。據37年7月21日《紹興工商報》載,紹興商會調查統計,時有商店2471家,從業4518人。
1956年,紹興市被批准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有45個行業、5837戶、1.14萬人;直接過渡為國營商業的有98戶、331人;實行定股定息公私合營的有531戶、4325人;組織合作商店15個、79戶;合作小組361個、4713戶。此外,尚有416戶仍獨立經營,占總數的7.13%。
1978年起,改革商業管理體制,還權於企業;改革計劃體制,擴大非計劃商品供應;改革價格體制,開放商品價格。
1990年,紹興市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212626萬元,比1978年增加8.21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8915萬元,比1978年增加6.3倍。紹興市零售商業機構48444個,為1978年的7.32倍;商業人員85605人,為1978年的3.59倍。紹興市商業零售機構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6.44%,集體商業佔4.64%,個體商業佔88.9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56.96%,集體商業佔11.51%,個體商業佔31.53%。
交通
2012年,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額93.25億元,增長14.6%,投資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24.33%。年末紹興市公路通車里程9081公里,同比增長0.02%。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資金8692萬元,完成農村聯網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實施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紹興市更新農村客運班車94輛,農村客運通達率99.2%。公路營業性客運量17314萬人次,周轉量45.88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1.4%;公路營業性貨運量7890萬噸,周轉量70.75億噸公里,兩者均比上年增長3.7%。
郵電
2012年郵電業務收入48.87億元,增長3.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201.80萬戶,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5.98號線/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通話用戶)436.4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9.44部/百人;互聯網用戶數(不含手機上網用戶)87.70萬戶。特快專遞業務發展迅速,全年特快專遞184.29萬件,同比增長11.8%。
金融
2012年年末紹興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948.32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45.72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934.27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短期貸款2839.61億元,中長期貸款951.88億元,分別增長18.1%和29.9%。
外貿
2010年,紹興市外貿出口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210.89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3.80%,出口額佔全國總量的1.34%,佔比較2009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出口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8位,增幅排名第6位;在地級市中排名第7位,增幅排名第4位。
紹興市共引進外資項目235個,新增合同外資14.46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53.56%;實到外資9.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52%,完成預計目標8.41億美元的113.30%。其中,市區新批外資項目34個,新增合同外資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3.36%;實到外資1.47億美元,同比增長6.47%,完成預定目標的83.70%。除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外,紹興市其他縣(市)、開發區均超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其中上虞市實際利用外資達3億美元,居各縣(市)之首。
紹興市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64家,總投資額2988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28169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52.80%。紹興市已運營的107家境外投資企業總營業額106594萬美元,帶動出口9891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1.90%和87.50%。紹興市新簽承包勞務合同額52764萬美元,營業額50260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1.30%和18.50%。其中,實際境外工程營業額10095萬美元,同比增長11.70%。紹興市外派勞務49人次,期末在外人數309人。

⑸ 實力弱小情況下如何經營黃酒專賣

河北保定的周文傑經理原先在企業做酒類銷售工作。後來,他自己經營了一個「古越龍山」黃酒的專賣店,主要靠原先那些熟悉的朋友和客戶來做市場。雖然每月銷量都有一定地增長,但利潤卻不樂觀。最近,市場上又多了一個同類競爭品牌———塔牌黃酒,接二連三地搶走了他的幾個客戶。經過了解,周經理發現競爭對手的實力雄厚,擁有可調動資金上千萬。自己的實力有限,只有幾萬元的資金,並且自己也得不到廠家的有利支持,現在想競爭又沒有實力,想放棄又不甘心,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專家會診】 在黃酒商圈擴大中尋找差異化機會 周經理所遇到的競爭壓力讓本人想起一年前所讀過的一本名叫《對陣———與零售巨人競爭》的書,作者是美國人肯德·斯通。他專門研究大型折扣零售店對中小型零售店帶來的沖擊,在這一過程中他為中小型零售商總結出兩條競爭原則,一條是不要經營與大型折扣零售店相同品種的商品;另一條是要經營大型折扣零售店所短缺的商品品種。後一條原則就為中小型零售商明確了競爭定位:補缺者。所以,周經理現在需要在新的競爭關系中重新定位,也應該扮演補缺者角色。 扮演好這個角色首先要調整產品結構,從產品種類方面找到與競爭者的差異點。一個黃酒品牌往往有不同包裝、不同檔次的產品, 產品線較長,有散裝的、有罐裝的、有瓶裝的;有三年陳、五年陳、八年陳等。因此,周經理就應該仔細分析競爭者主要經銷哪些品種、哪些包裝,要盡量避開經銷相同品種與包裝,選擇對手還沒有經營的品種,建立與加強品種專業化經營特色,與強大的競爭對手展開錯位式競爭。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周經理不僅不會由於強大競爭者進入黃酒經銷行業而受到損失,相反會帶來好處,因為競爭者的進入帶來了黃酒消費商圈的擴大,周經理從消費群體圈擴大中受益。一個有力的佐證是,在大賣場的旁邊通常會出現服飾店、手機配件店、鞋店以及飲食店等,這些商店的生意相當火爆,就是因為一方面這些商店經營的商品是大賣場的薄弱或短缺的部分;另一方面這些商店從大賣場帶來的大量客流量中受益。但我們也會發現,在大賣場商圈內那些傳統百貨店和雜貨店則遭到了厄運,關店的多。因為這些商店的商品定位與大賣場相同,但無論是品種齊全還是價格優勢上都比不上大賣場,這樣正面交鋒失敗的多。當雙方實力不在一個檔次上,實力弱的一方唯一的選擇就是不要與競爭對手去正面交鋒。 (上海壹言商務咨詢有限公司 湯志慶)營銷的精耕細作時代 當前,區域市場的酒類營銷已經進入了精耕細作的時代,在缺少強大資金實力的情況下,經銷商唯有依靠巧妙的營銷技術取勝,依靠精細化的營銷行為和營銷創新取勝,由區域市場的營銷精耕來彌補資金的不足是唯一的選擇。 第一,周先生的「古越龍山」專賣店的單點營業力地提升就很重要。 在產品上,突出「紹興黃酒」中的頂級品牌的定位,突出中國黃酒數紹興,紹興黃酒看「古越龍山」,進一步挖掘「古越龍山」獨特的品牌優勢,進行傳播,從而區隔其他品牌。在廠家沒有大的力度支持下,經銷商自己藉助「古越龍山」的品牌資產進行傳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銷方面,針對客戶進行分類:單個消費者、團體客戶;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有不同的客戶開發模式。一方面加大力度開發團體客戶,一方面對單個消費者進行進一步研究,並加大店內促銷力度。 在推廣上,除了一般慣用的大眾媒體,對於實力一般的經銷商要善於開發小眾媒體。比如:《古越龍山酒文化廣場》的精美小報,可以傳遞「古越龍山」的品質、傳遞黃酒健康常識、甚至可以登載生活常識等等,使其具有保留價值,可以印刷精美的DM傳單。 在客戶開發上,可以考慮針對中高檔小區進行戶頭宣傳,即把小眾媒體直接送到消費者信箱里,這樣同樣可以開發消費者。可以圍繞古越龍山專賣店成立健康飲酒俱樂部,發放會員卡,進行積分獎勵,既可以了解客戶,又可以保持其忠誠度。可以在促銷上多花心思,進行創新。比如:進行根據購買數量的積分贈品方案,可以選擇具有價值感但成本不高的促銷品或者特別有意義的促銷品。 第二,尤其重要的還是店內營業人員的培訓,進行黃酒健康知識百問百答,對其進行導購技巧培訓。多收集那些喜歡引用「古越龍山」黃酒的當地名人的資料,進行二次傳遞。 以上這些,都是區域營銷精耕的工作。 營銷工作做的細致,就能省去資金,可以贏得消費者。當然,這需要花更多的心血。 (上海聯縱智達營銷咨詢公司 蔣雲飛) 【同行支招】 多品項經營 巧妙化運作 黃酒作為中國酒的鼻祖,在江、浙、滬一帶非常流行。但就目前來看,在中國的北方還是以白酒和啤酒為主,黃酒只是一種附屬酒。黃酒在北方市場還不是很成熟,人們的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這樣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開一個黃酒的專賣店,搞黃酒的專營有一定的難度。鑒於此,我建議周先生做多品項的經營,以多品項的經營來帶動黃酒的銷售。 所謂多品項經營,簡單的說就是經營的產品要包含白酒、啤酒、黃酒等多個品種,而不僅僅經營黃酒。如果只經營黃酒,消費者群太單薄,市場過於狹小,沒有多少利潤。進行多品項的經營,市場就要大的多,並且在白酒、啤酒消費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向人們推薦黃酒,引導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從而有效地帶動黃酒的消費。同時,經營白酒和啤酒也可以有效彌補黃酒利潤的虧損,這樣就能夠使自己在經營的過程中不至於出現資金運轉的困難。 對於市場上出現的競爭,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雖然對方的實力要比自己大了許多,但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競爭是一件好事,競爭就難免要炒做,自己既然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炒做,正好可以藉助對方的實力,以此來改變人們對黃酒的認識,引導黃酒消費,提高黃酒在本地市場上的認知度。但話說回來,在競爭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是說什麼也不做,雖然沒有實力和競爭對手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手」,但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做品牌的塑造,讓消費者知道,「古越龍山」是中國的馳名品牌,是中國黃酒的代表,從而樹立起品牌的美譽度,讓消費者從內心樹立一種「不喝黃酒便罷,喝就喝『古越龍山』」的信念,這樣就算成功了一半。 市場不能坐等,要積極的開拓。雖然資金實力有限,但還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來做一些工作。就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來說,黃酒的消費不能象其他的白酒、啤酒那樣來大搞市場運作。當前,一個相對有效方法就是「喝一批帶動一批」。講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在剛運作「古越龍山」黃酒的時候,曾自費的搞了一次宣傳活動。針對黃酒具有開胃、健胃的功效,我在本地的中、高檔酒店推出了「餐前開胃酒」,提出的口號是「現代飲酒新時尚,古越龍山花雕酒」。具體做法很簡單,首先,自己印製了一批黃酒知識卡片,在這些卡片上對「古越龍山」酒的產品及功效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配有一些古今名人對此酒的評價。我們將這些卡片放在那些中高檔酒店餐桌顯著的位置,讓客人一入座就能看到。同時,我們還在酒店配有促銷人員,在客人就餐前,促銷人員會主動的上前給每位客人倒上一小杯黃酒,讓他們免費品飲,告訴他們這是「餐前開胃酒」,在祝他們用餐愉快的同時向客人推薦這種健康酒。這種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客人看了產品的介紹並品嘗了一小杯之後,感覺還可以,加上促銷人員的促銷,往往水到渠成。客人在這次喝了以後,感覺不錯,不但自己會消費,還會通過人際傳播,把它介紹給自己的朋友,這樣就達到了「喝一批帶動一批」的目的。這次活動,並沒有多少投入,但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當年的黃酒銷量增加了1000件以上。■

⑹ 黃酒的利潤大概有多大

大品牌正常毛利在30%之間,如果是酒店內的一般是200%以上,如果是小品牌的,幾塊錢的一瓶酒可以賣出近百塊,特別是天貓那邊這種情況非常嚴重,所以買酒一定要買大牌酒才行

⑺ 黃酒,會是下一個白酒市場嗎

黃酒,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享有「國酒」美譽稱號。然而多年以來,卻難以擁有與其歷史底蘊相匹配的市場地位,在酒類市場你方唱罷我方上場的激烈角逐中,我們領略著白酒、葡萄酒、啤酒的斑斕出演,卻難聞黃酒之聲。黃酒在時代發展中曾經一度集體失語。而今,當我們步入超市,琳琅滿目的黃酒再度引起了我們對黃酒的關注,據有關數據顯示: 2003-2006年間,我國規模以上黃酒行業的銷售收入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5%以上; 2006年,黃酒行業銷售收入達到55.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3.81%; 2006年,會稽山以7000萬元的高價摘得央視黃金資源標的; 2007年,全國黃酒年產量是230萬噸,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增收分別是37.77%和50.91%; 2009-2011年將是中國黃酒行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專家預計; 黃酒的重新崛起是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 無論是就黃酒6000多年豐厚的文化內涵和深遠的歷史內涵,還是就其低度、營養、保健,擁有「液體蛋糕」的美譽而言,黃酒都沒有理由不復興,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今,如果說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是黃酒復出的添加劑;以古越龍山、會稽山為代表的黃酒龍頭企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拓展全國市場,摘得央視黃金資源標的,則是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強心劑;而外部良好的宏觀環境,中國產業政策積極扶持黃酒行業則是黃酒步入發展快車道的催化劑。 黃酒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面對良好的內外部發展環境,黃酒企業們也是個個摩拳擦掌,想盡各種辦法力爭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脫穎而出。有上海黃酒通過改良口味、降低酒度、添加營養成分,創造養生保健的黃酒形象,以海派的包容和創新為黃酒注入時尚元素,以求贏得年輕人的親睞;有以黃酒為載體,細分市場開發果蔬、花香、薑汁等花色黃酒,來迎合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有以古越龍山為代表的,積極拓展海外黃酒市場打入三十多個國家全球免稅店,行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積極探索新型黃酒營銷模式,在原酒購買後,按照一定的款式、圖案、酒齡、口味為消費者制定個性化產品;有創新黃酒應用方式,在黃酒中加入適量雪碧加以調制,並配上冰塊,在城市中一度風靡… …黃酒企業們在行業沉悶多年後,面對大好形勢,可謂十八般武器竟相上場! 然而,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黃酒市場一片繁榮的背後,我們不難發現: 黃酒再路上:依舊拘泥孤單 在品牌上,看似喧嘩的市場,主要就是古越龍山、會稽山、致中和、孔乙己、女兒紅等幾家江浙滬黃酒大牌在演義。大多數企業仍舊偏安一隅,還拘泥在小區域裡面發展。截至目前,年產量達到2000噸-3000噸、成規模生產的黃酒企業,全國只有700家,這其中,僅有1/4的企業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大多設備簡陋、技術落後,還有許多沒有生產許可證、保持著手工作坊式生產的小酒廠。 在生產上,黃酒生產企業主要集中於江浙滬一帶,浙江黃酒產量一度占據中國黃酒產量的70-80%。 而從消費群體來看,以中老年為主的格局依舊存在,黃酒消費的70%集中在佔全國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蘇和上海。由於傳統烙印太深,現代宣傳不充分,在不少人心目中,還保留著傳統黃酒產品的保守、古板印象,黃酒就是料酒,就是屬於老一輩人的特殊嗜好,黃酒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並沒有被很好的釋放給消費者,也沒有很好的與現代消費心理恰當嫁接。 而在整個酒業格局上,07年中國黃酒年消費總量200萬噸左右,僅占飲料酒總量的4-5%。黃酒市場並沒有被有效的打開。與同行業其他酒類相比,黃酒目前還是強勢發展中的弱勢產業。 在單純的黃酒市場上,黃酒企業魚目混雜,黃酒品種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十分明顯,口味單一,相互紛爭,低價策略被不少企業奉為殺手鐧,實為慢性自殺,傷了別人,也耽誤了自己的長遠發展。 黃酒未來風:挖掘消費力量 首先,要營造黃酒消費大氛圍,引導人們消費黃酒的習慣。傳統的觀念力量是巨大的,面對長期以來黃酒在百姓潛意識里保守、古板的印象,黃酒應該整合行業全力,大家團結起來,積極宣傳樹立黃酒正面形象,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黃酒的魅力,讓原先不喝或很少喝黃酒的人來喝黃酒,使黃酒消費成為時尚和文明。而非一顧窩里斗,低價相互傾軋,兩敗俱傷。須知只有行業整體蛋糕做大了,才有企業自身更大的發展空間。此外,行業性組織應起到牽頭,整合作用。在這一方面,紹興市的政府行為值得借鑒:紹興市政府把紹興黃酒當作一個整體品牌來運作,採取各種方式來宣傳和提升紹興黃酒的整體形象,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其次,加強黃酒個性化營銷策劃推廣。相對於白酒、葡萄酒、啤酒千花百樣的營銷策略,黃酒企業在營銷意識和營銷水平上都顯得相形見絀,這成為黃酒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關鍵性制約瓶頸。相反,我們剖析一下不難發現,無論是古越龍山、會稽山還是孔乙己、女兒紅,這些縱橫大江南北的酒業嬌子,無一例外都是利用營銷改變了命運。而作為國內首家高端營銷機構,智達偉群認為: 黃酒的營銷,重在要根據消費者的消費特性以及消費習慣進行產品層面上的挖掘和創新。迎合消費群體的口味和心理,滿足不同區域市場的不同需求;同時從起步就要樹立做品牌的思想,在品牌內涵挖掘上進行深度洞察與剖析,建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把古老厚重的黃酒文化與現代心理無縫銜接,進一步將高檔化、時尚化的概念融入到產品當中。再次,要重視對新生消費群體的培養。80後的消費群體逐步成長起來,成為拉動市場消費的主力軍,積極培養教育這一代消費者是黃酒市場發展的長久之計。培養教育先要研究這個群體的消費心理。他們是誰?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黃酒?他們追求的黃酒核心價值元素是什麼?為什麼他們選擇喝黃酒,而沒有選擇其他酒類?… …這些都是意欲長遠發展的黃酒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黃酒企業研究透這群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後,廣闊的市場會更快的如期而至! 黃酒的崛起註定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我們拭目以待著黃酒與啤酒、白酒、葡萄酒在酒業大道上齊驅並駕的日子早日到來!我們呼喊黃酒中的「中國茅台」早日出現!也將會扶持和聯合更多的黃酒企業塑造中國人自己的黃酒高端產品,高端品牌。 中國黃酒,我們一起,加油!

⑻ 黃酒種類那麼多,為什麼都說紹興黃酒才是最好的

俗話說天下黃抄酒源紹興,紹興釀酒歷史2300多年了,關於它的起源大概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黃酒之所以好,主要是和釀酒的水質有關。紹興酒素有「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之說,一些名牌的黃酒企業都以鑒湖水為唯一水源。據我所知,塔牌黃酒就是用鑒湖湖心水來釀酒的,而且塔牌都堅持手工釀造,每年冬天才開釀。冬天的湖水清冽干凈,能抑制雜菌更能讓黃酒在發酵中形成良好的風味。除了水源還有就是釀酒師傅的功力了,愛喝黃酒的人都知道王阿牛大師很厲害,據說王阿牛現在是塔牌黃酒企業的釀酒顧問,經他指點過的黃酒基本上都是黃酒中的經典作品,喝起來和市面上的一般酒不太一樣,老人們說是一種很正宗很傳統的感覺。

⑼ 黃酒和花雕酒有何區別

1、黃酒和花雕酒的用料不同。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等為原料,經過蒸料,再加版以麥曲、米曲,進行糖權化和發酵製成的。

而花雕酒則是黃酒中的一個奇葩,它選用的是上好的糯米以及優質的麥曲,再加上明凈清澈的湖水,用古老的方法共同釀制,等到貯存一段時間後,才能產出這風味獨特和營養豐富的花雕黃酒。

2、黃酒和花雕酒的口感不同。

花雕酒屬於酒性柔和、酒色橙黃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甜醇厚的一種酒。

黃酒則酒性較為剛烈,對於那些愛吃蟹的人,多喝黃酒對胃部有很好的暖胃作用。

3、黃酒和花雕酒窖藏時間不同。

一般的黃酒是有時間限制的。但花雕酒有三年陳、五年陳、八年陳等,陳釀的時間越長,則說明這酒就會越好。

⑽ 我想知道會稽山紹興酒,中國輕紡城,精功集團三者哪個最強哪個盈利最好哪個員工的公司待遇和福利

這個看他們財務報表,上市公司公開的

閱讀全文

與紹興黃酒利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