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飲酒雄黃酒

飲酒雄黃酒

發布時間:2021-02-12 13:28:19

1. 飲酒要注意什麼,有什麼忌諱

飲酒十八忌諱:1、忌飲酒過量。 2、忌「一飲而盡」3、忌空腹飲酒 4、忌喝冷酒 5、忌飲摻混酒 6、忌酒和汽水同飲 7、忌酒後受涼 8、忌酒後看電視 9、忌酒後噴農葯 10、忌睡前飲酒 11、忌酒後洗澡 12、忌帶病飲酒 13、忌孕期飲酒14、忌美酒加咖啡 15、忌啤酒冷凍喝 16、忌上午飲酒 17、忌飲雄黃酒 18、忌酒後馬上用葯。

解酒妙法:1、蘋果,去皮吃下;2、柿子,洗凈後去皮,飲酒前吃下;3、梨或飲梨汁;4、鮮橙或鮮柑、柑桔;5、鮮柚(約200克)去皮生吃或取肉榨汁,兌溫開水飲服;6、香蕉,吃肉並將皮加水煎服;7、草莓,取鮮果100克左右,洗凈,一次吃完;8、菠蘿,取鮮菠蘿兩個,果肉煎汁,一次飲下;9、楊桃,先用醋浸泡,取泡好後醋漬品一個加水煎服;10、橄欖,鮮橄欖(又稱青果)五枚,去核搗爛,加白糖30-50克,用文火煎服;11、酸楂,鮮酸楂250克,洗凈煎服。並可加適量的糖。

低度酒不宜久存:久存低度酒會導致微生物繁殖。

肝臟病人不宜飲酒:人體解毒的器官是肝臟,所以,一但患肝臟病,應該禁止喝酒。

喝啤酒過量後果甚憂:我們來推算一下,100克啤酒的酒精含量是4克,一杯啤酒為300克-500克,一杯啤酒的酒精含量是可觀的。葡萄酒亦是如此。

2. 中秋節為什麼要喝酒,中秋喝什麼酒

只要大家來開開心心的在自一起,喝什麼酒不是喝呢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或者大家的愛好來選擇。
最主要的還是讓大夥開心。當然,酒還是要少喝為好。最後,送你一句話:八月桂花格外香,明月閃亮更飽滿;嫦娥仙子載著舞,傳送福氣飄團圓;中秋佳節隨福到,真摯祝福來報道;祝你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萬事興。

3. 中國傳統節日喝什麼酒

1、春節-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

2、端午節-菖蒲酒

歷代皇家都視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陽節」這一天,皇帝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臣一起品嘗,並要穿上「五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

3、端午節-雄黃酒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3)飲酒雄黃酒擴展閱讀: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所謂空桑,即樹心被朽空的桑樹。據古代文獻記載,洛陽伊水流域有一個地名叫空桑澗,可能與空桑有關。杜康釀的酒稱秫酒,即釀酒的原料以黑秫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種,它野生於洛陽山區,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杜康善於釀酒,其釀制工藝頗為講究。《杜康紀聞》記載的「五齊六法」據說就是杜康釀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時,浸煮要清潔,要取用山泉之水,釀酒器物要優良,火候要適當。

酒在河洛地區產生後,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陽發布禁酒令,即《酒誥》,但並未完全禁止飲酒,而是把酒與周禮緊密相連,故周代的五禮均離不開酒。現存的《詩經》據說是孔子刪定的,但孔子刪定之前的「詩」其實就是在洛陽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獻。在這些詩篇中,與酒有關的佔了大部分篇幅。

4. 酒以養生,端午飲酒怎麼喝

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了的習俗。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是不會純飲的。
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牆壁問,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雄黃酒。
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葯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菖蒲酒
端午節飲用的最多的另一種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葉泡製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視為「辟邪之物」,因此後來端午節飲菖蒲酒辟邪的風氣大為盛行。
早在先秦時期,《神農本草經》、《周禮》等古籍中,就有關於菖蒲葯用價值的記載。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為盛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風,十二痹,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
菖蒲酒產於山西垣曲,是一種配製酒,色橙黃微翠綠,清亮透明,氣味芳香,酒香釀厚,葯香協調,而不失中草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膩,略帶葯味,使人不厭,釀和爽口,辣不嗆喉,飲後令人神氣清爽。酒度為45度,糖度為12度。

黃酒
從科學的角度,雄黃酒需要謹慎對待,而黃酒則有益於人體健康。黃酒其實是種米酒,與白酒不同的是,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於20%,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亦呈現出不同的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
中醫上,黃酒可以做葯用,生飲對心跳過快、厭食、煩躁等有療效;熱飲可以緩解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熱著喝是有利身體健康的,燙過之後會揮發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質。黃酒加話梅,養陰美容的作用顯著,還能潤肺護肝,緩解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黃酒加桂圓、荔枝、紅棗同煮能緩解月經不調、貧血、遺精和腹瀉。

5. 端午節喝酒有什麼講究

端午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版:「飲了雄黃酒權,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過年過節為什麼要喝酒

從古至今,「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的文化習俗一直存在,顯示著中國酒文化的魅力,逢年過節和重大日子都少不了酒水相伴:

一、結婚要飲酒

1.「會親酒」,訂婚儀式時,要擺的酒席,喝了「會親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約已經生效,此後男女雙方不得隨意退婚、賴婚。

2.「回門酒」,結婚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門」,即回到娘家探望長輩,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稱「回門酒」。回門酒只設午餐一頓,酒後夫妻雙雙回家。

3.「交杯酒」,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古代又稱「合巹」。

二、重大節日要飲酒

  1. 春節:漢武帝時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春節期間要飲用屠蘇酒、椒花酒:寓意吉祥、康寧、長壽。

2.燈節:又稱元宵節、上元節。這個節日始於唐代。因為時間在農歷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過去人們都向天宮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禮後,撤供,家人團聚暢飲一番,以祝賀新春佳節結束。晚上觀燈、看煙火、食元宵(湯圓)。

3.清明節:時間約在陽歷4月5日前後。人們一般將寒食節與清明節合為一個節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這個節日飲酒不受限制。

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4.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端五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節。時在農歷五月五日,大約形成於春秋戰國之際。人們為了辟邪、除惡、解毒,有飲菖蒲酒、雄黃酒的習俗。同時還有為了壯陽增壽而飲蟾蜍酒和鎮靜安眠而飲夜合歡花酒的習俗。

5.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

6.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時在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始於漢朝。

7.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夜。時在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寢,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三、其他飲酒習俗:

  1. 「滿月酒」或「百日酒」,中華各民族普遍的風俗之一,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共慶,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帶有禮物,也有的送上紅包。

2.「寄名酒」:舊時孩子出生後,如請人算出命中有剋星,多厄難,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廟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戶人家則要舉行隆重的寄名儀式,拜見法師之後,回到家中,就要大辦酒席,祭祀神組,並邀請親朋好友,三親六眷,痛飲一番。

3.「壽酒」:中國人有給老人祝壽的習俗,一般在50、60、70歲等生日,稱謂大壽,一般由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出面舉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

4.「上樑酒」和「進屋酒」:在中國農村,蓋房是件大事,蓋房過程中,上樑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樑這天,要辦上樑酒,有的地方還流行用酒澆梁的習俗。房子造好,舉家遷入新居時,又要辦進屋酒,一是慶賀新屋落成,並志喬遷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5.「開業酒」和「分紅酒」:這是店鋪作坊置辦的喜慶酒。店鋪開張,作坊開工之時,老闆要置辦酒席,以誌喜慶賀;店鋪或作坊年終按股份分配紅利時,要辦「分紅酒」。

6.「壯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遠行,為其舉辦酒宴,表達惜別之情。在戰爭年代,勇士們上戰場執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險的任務時,指揮官們都會為他們斟上一杯酒,用酒為勇士們壯膽送行。

7. 雄黃酒有什麼功效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古時中國人會在端午節飲用,但至現代,由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此習俗已較罕見。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中文名
雄黃酒

又名
雞冠石

性質
一種中葯葯材

作用
解毒劑、殺蟲葯

古代人
克制蛇、蠍等百蟲

葯性
辛苦、溫,有大毒

雄黃簡介
雄黃,作為葯用,歷史悠久,其葯性辛苦、溫,有大毒;歸肝、胃、大腸經;主要是外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1]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泡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

飲酒來歷

屈原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諺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於此日將蒲根切細、曬於,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我國民間有「 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雄黃酒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斗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要說香包先說雄黃和雄黃酒。雄黃許多地方都盛產,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香包以葯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熏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8. 飲酒有哪些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飲酒復對人體造成損害,就制要講究飲酒宜忌及有關注意事項。

一日飲酒量

酒精對人體的適當用量是每公斤體重0.5~1克,即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飲60度的白酒50~l00克為宜。最好飲低度酒,如黃酒、啤酒、葡萄酒等。因為低度酒酒精濃度低,所含營養成分多。但也要適量,過量也會醉酒,損害健康。

飲酒切記貪杯

飲酒貪杯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過量飲酒除可損害身體健康外,還會因醉酒鬧事、打架斗毆而影響與他人的關系,有的泄漏機密犯錯誤,甚則犯法坐牢。可見飲酒貪杯其害無窮。

哪些人不宜飲酒

患病者不宜飲酒;未成年人不宜飲酒;准備生育的夫婦不宜飲酒;孕婦不宜飲酒。

什麼情況不宜飲酒

空腹不宜飲酒;冬季天氣寒冷外出或下水之前不宜飲酒;服葯前後不宜飲酒;心情不好時不能以酒澆愁;洗澡前後不宜飲酒。

酒忌

忌酒後灑農葯;忌用酒服葯;忌睡前飲酒;忌上午飲酒;忌酒後受涼;忌飲雄黃酒;忌美酒加咖啡;忌酒與

汽水同飲;忌飲摻混酒;忌飲冷凍啤酒;忌一飲而盡;忌用茶解酒。

9. 中國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你知道多少

6、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反映比較多,?《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並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

10.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為什麼那天要喝雄黃酒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其他風俗:躲端午

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閱讀全文

與飲酒雄黃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