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運動損傷葯酒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Ø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Ø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貳』 跌打葯酒配方
治療扭傷
雙柏散
最好了,這是廣東省已故名老中醫黃耀的經驗方,目版前兩廣地區比較有名的中權醫院、骨傷科醫院都是在用這個方子。大黃,薄荷,黃柏,澤蘭,側柏葉分別按2:1:1:1:2的比例打成粉末用開水和蜂蜜調和,外敷。此方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效果非常好。
腰肌勞損可用白花蛇酒
白花蛇葯酒
[葯物組成]
威靈仙40g
制川烏
制草烏
虎杖各30g
乳香
沒葯
地鱉蟲
片姜黃
青木香
骨碎補各20g
川蜈蚣大3-5條
白花蛇3-5條
【性能主治】:
行氣活血通脈。醫治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背肌炎,腰肌筋膜炎,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腰椎
間盤突出、骨質退行性變等。
【制備辦法】:上葯打碎裝入瓶中,浸食糧白酒1500~2000ml,密封,每日搖盪一次,十日後服用。
【用法用量】:
每次服15-20ml,每日三次飯後服。服一料為一療程,個別服二至三療程。
『叄』 骨折了能喝酒嗎
對於骨折病人能喝酒嗎?有的人會這樣認為,飲酒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加速血液循環,專有助於骨折的治癒屬及消除淤血,因此,骨折病人是可以喝酒的,能促進骨折治癒。其實這個手法是不正確的,大量的酒精能損害人體骨骼的新陳代謝和鈣的吸收,使其傷失正常生長發育和修復損傷的能力,酒精還會影響苭物對骨骼的修復作用。所以,骨折病人是不應該喝酒的。
骨科專家說,骨折病人多吃一些動物骨頭湯能加快人體對鈣的吸收,加速骨折的癒合,可研究表明,這樣反而會延遲骨折的癒合過程。這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在增加骨膠原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肉骨頭湯的主要成分是鈣和磷,骨折後若大量攝入此類物質,就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從而使骨質內有機質和無機質的比例失調,使骨折癒合延遲。
骨折病人能喝酒嗎
,已經有了進一步證實了,如果人們患上骨折,最好是不要喝酒的,這樣很可能會導致骨折更加嚴重,所以,患者在平時的時候,要注意多加對骨折護理,這樣病症會好的更快。
『肆』 葯酒的功效
制劑而受到大眾的歡迎。而且,葯酒具有製作簡單、便於存放、使用方便、內外可用、價廉省時、安全可靠、見效快、療效高的特點。
葯酒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總體來說,葯酒有補益健身、美容潤膚、益壽延年的功效,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堅持服用保健葯酒,能保持人的旺盛精力,延長人的壽命;而且對於治療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外科、皮膚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等各科190多種常見多發病和部分疑難雜症效果顯著。
如果按照不同的葯酒類型來區分,其功效也略有不同。鹿茸酒和蛤蚧酒等可有效治療腰膝酸冷、小腹不溫、陽痿精冷、四肢怕冷、大便溏瀉等症;當歸酒、熟地酒、龍眼酒、丹參酒、雞血藤酒、地黃酒和核桃酒等可有效治療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月經量少、舌淡脈細等病症;地黃酒、葡萄酒、枸杞酒和雙耳酒等可有效治療身體羸弱、視力模糊、虛煩不眠、潮熱盜汗、便秘尿赤、口渴、舌紅無苔等症;人參酒、參芪酒等可有效治療體神疲、少氣懶言、面黃肌瘦、飲食減少、四肢乏力、表虛自汗等病症;加味八珍酒和十全大補酒等可有效治療氣血兩虛、如勞累倦怠、少氣乏力、精神萎靡、心悸怔腫、頭暈目眩、頭暈目眩、健忘失眠等症。
葯酒在食用方面,是有一些飲用禁忌的。老人不宜服用葯酒,而且一般人飲用也要適量,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少飲。通常來講,婦女在行經期、懷孕期、哺乳期要忌飲活血功效較強的葯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以及對酒精過敏的病人,應禁用或慎用葯酒。
分享到:
猜你喜歡
米酒的功效及吃法
啤酒為什麼不宜搭配白酒喝
薏苡仁黨參粥的做法
如何有效的防治老年性痴呆
豬骨番茄粥的做法及營養
顯示更多
相關閱讀
白木耳的功效與作用
橙汁的營養功效與宜忌
豇豆的功效與作用
芸豆的功效與作用
果脯的營養與功效
顯示更多
熱門圖文
16種天生就帶毒的
食品添加劑並非「一
吃得越有營養越減
給父母看看:保健
食物中毒咋辦?三
維生素搭配對,功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菜瓢谷版權所有
『伍』 如何製造骨傷葯酒
骨傷葯復酒
[葯物組成] 丹參30g 當歸制30g 乳香10g 沒葯log 劉寄奴30g 延胡索20g 血竭10g 路路通30g 透骨草30g 牡丹皮10g 桃仁10g 紅花10g 澤蘭20g 川烏20g 草烏20g 地龍10g 姜黃20g 木瓜30g 赤芍20g 青皮10g 陳皮10g 馬錢子10g 王不留行30g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氣通絡,消腫止痛。治骨傷科瘀血腫痛實證。
[用法用量] 外搽:將葯酒加熱後直接外搽患處,每日三次,每次15分鍾,七日為一療程,一般用葯一二個療程。濕熱外敷,葯酒100-150ml煮熱敷於患處,每日二次,每次15分鍾,七日為一療程,一般用葯一二個療程。
[制備方法] 上葯洗凈炒干,加酒50ml攪勻加蓋再煮30分鍾,取出按葯量與酒量1:2的比例浸酒,酒吸干後適當加入,泡二三星期。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喔
『陸』 怎麼泡鐵打葯酒
止痛液
【配方】細辛600克,革撥、黑胡椒、生草烏、生川烏、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脯、薄荷腦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製法】先將前7味葯分別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備用。蟾酥以適量水煮沸5分鍾(主要為減輕毒性,不影響療效),與上述葯材置於同一容器內,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個月後,濾取上層清液,加入樟腦、薄荷腦攪拌溶解,必要時過濾,貯瓶備用。
【功用】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脫脂棉球蘸葯液塗擦患部,每日塗擦1~3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治療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一般用葯3~5次即效。
風傷擦劑
【配方】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生半夏、川紅花、川芎、當歸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沒葯、威靈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澤蘭15克,樟腦粉20克,冬青油適量,75%酒精1500毫升。
【製法】將前16味共研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個月後開封,再加入樟腦粉,冬青油攪拌溶化,貯瓶備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筋肉腫痛。
【用法】外用。每取此葯酒適量塗擦患處,日塗擦3~4次。
【附記】引自《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驗之臨床多效。
活血酒
【配方】當歸、川芎各15克,白芷、桃仁、紅花、丹皮、乳香、沒葯各9克,澤瀉12克,蘇木12克,白酒1500~2000毫升。
【製法】將前10味搗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逐瘀消腫。
【主治】跌打損傷。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①本葯酒適用於以疼痛為主,紅腫不甚的跌打損傷症;②加減法:頭部加升麻、藁本、天麻;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木瓜;腹部加小茴香。大腹皮;背部加獨活,麻黃根;左助膜加桂枝、木香;右肋膜加青皮。香附;外敷加生薑。蔥白各適量。亦可用葯渣加生薑、蔥白搗爛外敷。③服葯期間忌食生冷(冷食、冷水)。孕婦忌服。④本方亦可水煎服,每日1劑。
跌打酒(二)
【配方】制川烏、制草烏各10克,白1、四塊瓦、防己各20克,見血飛、伸筋草、八爪金龍、透骨草、大血藤、徐長卿各30克,水冬瓜根皮40克,四兩藤、竹葉三七各15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製法】將前14味共搗為粗末,置容器中j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肢體麻本、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_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蘄蛇風濕酒
【配方】薪蛇(去頭)100克,桑枝、熟地黃、淫羊藿、鮮側柏葉、稱鉤風、鮮馬尾松根(去粗皮)各80克,白有、當歸、麻口皮子葯各50克,大血藤、石捕藤、桂校各32克,杜仲(鹽水炒)、木瓜、川牛膝、甘草、狗脊(去毛)各16克,川續斷32克一,白酒8000毫升,蔗糖425克。
【製法】先將新蛇加白酒1000毫升浸泡6個月以上,濾過,桂技提取揮發油,余桑枝等17味搗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白酒浸泡,第1次密封,浸泡30天,第2次浸泡15天,合並浸液,濾過,加入上述濾液及揮發油,混勻,加取蔗糖製成糖漿,待溫,加入混合液中攪勻,靜置,濾過,貯瓶備用。
【功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主治】風濕痹痛、骨節疼痛、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腰膝酸軟、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後期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本葯酒適用范圍廣,療效顯著。堅持服用,中病即止。孕婦忌服。
追風活絡酒
【配方】紅曲、紫草、獨活、紅花、天麻、補骨脂(鹽制)、血竭、川芎、乳香、沒葯、秦艽各20克,當歸、防風各30克,木瓜、杜仲(鹽制)、牛膝、北劉寄奴、制草烏、土鱉蟲、白茫各10克,麻黃30克,白糖800克,白酒1500毫升。
【製法】將前21味,除紅曲、紫草外,血竭、乳香、沒葯共研成細末,過篩混勻,餘16味酌予碎斷。上葯各葯與白酒、白糖同置罐內,於水浴中加熱煮沸後,再入缸中,密封,浸泡30天後,濾取酒液,殘渣壓榨後回收殘液中的酒液,合並濾過,貯瓶備用。
【功用】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主治】受風受寒、四肢麻木、關節疼痛、風濕麻痹、傷筋動骨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孕婦忌服。
跌打風濕葯酒(二)
【配方】五加皮50克,紅花、生地黃、當歸、懷牛膝、桅子、澤蘭、各40克,骨碎補、寬筋藤、千斤拔、楓荷桂、羊耳菊、海風藤各80克,細辛、桂枝、陳皮、蒼術、木香各30克,茯苓、甘草各50克,九里香、過江龍各160克,麻黃20克,白酒16000毫升。
【製法】將前23味搗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後,過濾去渣,即得。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散瘀。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風寒濕痹、積瘀腫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塗擦患處。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三七酒
【配方】三七、海桐皮、薏苡仁、生地、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製法】將前9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祛瘀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少林八仙酒
【配方】丁香、當歸各30克,川芎、紅花各90克,三七15克,鳳仙花、蘇木各45克,烏梢蛇l條,白酒1700毫升。
【製法】將前8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0天以上,經常搖動。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紅腫不消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復方紅花酚
【配方】乳香、沒葯各27克,五加皮、川烏、草烏川紅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靈仙、當歸、川續斷各63克,40%乙醇400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搗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2500毫升浸泡4天,過濾;第2次葯渣用乙醇2000毫升浸泡3天,過濾。合並兩次濾液,靜置即得。濃度為20%。
【功用】散瘀消腫。
【主治】跌打損傷。
【用法】外用。取此葯酒揉擦患處,日擦1~2次。
【附記】引自《中葯制劑匯編》。切勿內服。
續筋接骨酒
【配方】透骨草、大黃、當歸、赤芍、紅花各10克,丹皮6克,生地15克,上狗(槌碎)10個,土虱30個,自然銅末3克,白酒350毫升。
【製法】將前10味除自然銅末外全部粗碎,用白酒煎至減半,去渣,分作3份,備用。
【功用】接骨續筋、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及骨折。
【用法】口服。每日服用1份,並送服自然銅末1克。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葯酒療法》。孕婦忌服。
復方消炎止痛搽劑
【配方】草烏(或烏頭)、紅根(或生南海芋)各1000克,姜黃、天文草(或血滿草)、土三七(或七葉一枝花)、山板、革撥、黃柏、韭菜根、乳香、沒葯各500克,紫菀、八角楓、蘇木、茜草、扁竹蘭(或射干)各200克,百靈草、毛皮、雷公藤、青骨藤、四塊瓦各300克,五香藤、商陸各100克,冰片50克,75%乙醇45千克。
【製法】將前24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一半浸泡10天後,濾過;余渣再加75%乙醇一半浸泡5天後,過濾。二次濾液合並,靜置,濾過,貯瓶備用。
【功用】消炎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無名腫毒、毒蟲咬螫及蟲牙痛。
【用法】外用。用紗布或棉球蘸葯酒,揉擦患處及有穴位,每次揉擦10~20分鍾,每日1~2次。無名腫毒、毒蟲咬螫,只塗擦患處,不揉按;蟲牙痛;用一小棉球蘸葯酒填塞蟲牙處,片刻吐出。
【附記】引自《新醫學》。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葯酒方
【配方】參三七、紅花、生地、川芎、當因身、烏葯、落得打、乳香、五加皮、防風、川牛膝、乾薑、丹皮、肉桂、延胡索、姜黃、海桐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製法】將前門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熱1.5小時,取出放涼,再浸泡數日,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涼血活血、散瘀消腫、理氣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筋骨疼痛、活動受限等症。
【用法】口服。日服2次,適量飲用(約15~30毫升)。
【附記】引自《傷科補要》。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補血壯骨酒(二)
【配方】淫羊置、巴戟天、雞血藤各25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腎強骨、活血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及癱瘓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止痛精
【配方】細辛14克,豆鼓姜、廣藿香、香附各150克,兩面針、降香各25克,花椒、石菖蒲、香加皮、雞骨香、九里香各100克。小葉雙眼龍14克,荊三棱、高良姜、莪術各50克,黑老虎250克,黃等、桅子備25克,樟腦23克,薄荷腦1.8克,30%白酒和酒精各適量。
【製法】將上細辛至黑老虎等16味搗碎以30%白酒,密封,浸泡7天,全部取出置蒸餾器中進行蒸餾,收集含醇量20%以上的蒸餾液。黃芩、桅子各以3倍量的70%乙醇(酒精)浸潰1天,取出過濾取用。再將蒸餾液與浸漬液合並,混勻,以乙醇調節含醇量為63%~65%,加入樟腦、薄荷腦攪拌溶解,過濾即得。每瓶5毫升,分裝1000瓶。
【功用】行氣止痛。
【主治】跌打腫痛、吐瀉腹痛、風濕骨痛及風火牙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1~2次。亦可外用,塗擦患部。
【附記】引自《中葯制劑匯編》。
止痛靈
【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各15克,洋金花10克,白酒500毫升,紅花油10毫升。
【製法】將前4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或75%乙醇),密封,浸泡10~15天後,過濾去渣,加入紅花油10毫升。備用。
【功用】活血消腫、止痛解毒。
【主治】跌打損傷、癰疽初起及表淺腫物切除、拔牙等。
【用法】外用。徐擦局部或紗布濕敷。日1~2次。
【附記】長春中醫學院王家忠方。切勿內服。
祛風酒(二)
【配方】獨活、羌活、白芍、桑寄生、秦艽各60克,木瓜、牛膝、川續斷、五加皮、破故紙各90克,黨參150克,冰糖500克,高粱酒5000毫升。
【製法】將前11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2周後,過濾去渣,加入冰糖,至完全溶解後,即可取用。
【功用】祛風勝濕、舒筋活絡、益氣血、強筋骨。
【主治】損傷後期骨節酸痛、筋脈拘攣及外傷性關節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中、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林如高骨傷驗方歌訣方解》。
三七跌打酒
【配方】大田七、血竭、搖拍各120克,大黃、桃仁、澤蘭、紅花、當歸尾、乳香、沒葯、秦艽、川續斷、杜仲、骨碎補、土鱉蟲、蘇木、無名異、制自然銅、馬錢子(炸黃去毛)各150克,七葉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製法】將前20味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兩個月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口服。每次服1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腫疼者,擦患處,每日擦2~3次。創傷破口者,用消毒紗布或棉墊浸透敷之,綳帶包紮,每日換葯1次。
【附記】引自《正骨經驗匯萃》。孕婦忌口服。
n跌打損傷酒
【配方】柴胡、當歸、川穹各12克,川續斷、馬錢子(制)、骨碎補(去毛)、黃芬、桃仁、五靈脂、赤芍、蘇木各6克,紅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14味研為粗末,混勻,入布袋,置罐內,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壓榨過濾去渣,靜置沉澱,取上清液分裝瓶,備用。
【功用】舒筋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凝滯、腫痛不已、筋絡不舒。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塗擦患處。
【附記】引自《中葯制劑匯編》。
丟了棒葯酒
【配方】丟了棒皮、鵝不食草各60克,山大顏、麻骨風、十八症、寬筋藤、水澤蘭、楓香寄生、胡善、雞血藤、鉤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適量。
【製法】將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過葯面為准),密封,浸泡7天以上(熱浸法為2天)即可取用。
【功用】舒筋活血、散風緩痛。
【主治】各種跌打損傷、骨折、扭傷、關節僵硬、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坐骨神經痛等。對類風濕、肌肉風濕、骨結核、骨質增生、鶴膝風、腰腿痛、小兒麻痹後遺症、癱瘓等病亦有一定療效。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嚴重者可加至每次50毫升。亦可外用。局部外擦或溫敷,如加熱濕敷,效果較快較好。
【附記】引自《中葯制劑匯編》。孕婦忌服。
紅花浸酒
【配方】遼寧紅花、鳳仙花各50克,白礬少許,60度白酒10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48小時,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
【用法】外用。用紗布浸於葯酒中20分鍾取出,敷於腫脹部位。若紗布浸液干時,可隨時再往紗布敷料上灑紅花酒以保持濕潤。隔日或每日換葯1次。
【附記】引自《遼寧中醫雜志》(試刊號)。
劉寄奴酒(二)
【配方】劉寄奴、骨碎補、玄胡索各60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以上,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消腫定痛、止血續筋。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三皮葯酒
【配方】紫荊皮、丹皮、五加皮、鬱金、烏葯、川芎、延胡索各30克,官桂、木香、乳香(去油)。羊躅跟著躑(去油)。羌活備15克,白酒500毫升。
【製法】將前12味洗凈,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約1小時,候冷,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調氣和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口服。不拘時,隨量服之,勿醉。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風濕痛葯酒
【配方】石桶藤2812克,麻黃94克,積殼、桂枝各75克、蠶沙24克,黃精30克,陳皮50克,厚朴、苦杏仁、澤瀉、山葯、蒼術、牡丹皮、川穹、白術、白茫、木香、石耳、羌活、菟絲子、香附、沒葯、當歸、乳香各11克,紅糖2250克,白酒22.5千克。
【製法】先將石桶藤加水煎2次,每次煎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濃縮成清膏;余麻黃等23味研為粗末,用白酒濕潤,按滲漏法進行滲源,收集源液,與石鋪藤濃縮液合並,加紅糖(適量)攪拌溶解,靜置,濾過,即成。
【功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癌、手足麻木、腰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葯酒匯編>。
【附註】
廣西跌打葯酒
(廣西驗方)
[ 配 方 ] 赤芍13克,當歸10克,生地黃、莪術、劉寄奴,三棱、澤蘭、澤瀉、川芎、桃仁各8克,紅花、蘇木各6克,土鱉草4克,田七1克,白酒1000克。
[ 制 法 ] 將上葯搗碎,與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45天以上,過濾後即可服用。
[ 功 效 ] 消積、散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撞傷,積瘀腫痛,閃挫腰痛,扭傷,關節痛。
[ 服 法 ] 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用塗搶擦患處
『柒』 中國葯酒配方大全的作品目錄
上篇 概論
第1章 酒的源流與作用
第2章 葯酒的形成與發展
第3章 葯酒的製作
一、葯酒製作前的准備工作
二、葯酒製作工具
三、葯酒製作方法
第4章 葯酒的應用
一、適用范圍與禁忌
二、葯酒的作用與選用
三、葯酒的使用方法
四、葯酒的貯存要求
五、葯酒的優點與注意事項
中篇 疾病治療葯酒
第5章 內科疾病的葯酒治療
第一節 呼吸系統疾病
感冒
咳嗽(支氣管炎)
咳喘(喘息性支氣管炎)
哮喘(支氣管哮喘)
肺癆(肺結核)
肺癰(肺膿瘍)
第二節 消化系統疾病消化不良
嘔吐(急性胃炎)
呃逆(膈肌痙攣)
胃脘痛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痙攣
泄瀉(急、慢性腸炎)
吐瀉(急性胃腸炎)
腹痛、腹脹
噎膈
黃疸
痞證
腸風便血
二便不利
便秘
腸梗阻
第三節 循環系統疾病
眩暈(高血壓)
高脂血症
低血壓症
動脈硬化症
心痛(心絞痛)
胸痹(冠心病)
心動過緩
心悸(包括驚悸怔忡)
中風後遺症
項背強直
第四節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泌尿系結石
淋證
老年性遺尿
癃閉(尿瀦留)
小便頻數
水腫(腎炎)
臌脹
白濁(前列腺炎)
遺精
陽痿
早泄
不育症
胞痹
腎結核
睾丸炎
前列腺增生
乳糜尿
第五節 神經、運動系統疾病
頭痛
眩暈
神經衰弱
失眠
面癱(面神經麻痹)
痹證一(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關節炎)
痹證二(坐骨神經痛)
痹證三(肩關節周圍炎)
痹證四(肢體麻木)
痹證五(筋骨疼痛)
痹證六(腰腿痛)
痹證七(風寒濕痹)
……
第6章 兒科疾病的葯
第7章婦科疾病的葯
第8章 骨傷科疾病的葯酒治療
第9章 外科疾病的葯
第10章 皮膚科疾病的葯酒治療
第11章 五官科疾病的葯酒治療
第12章 防癌抗癌葯酒
下篇 保健美容葯酒
第13章 補益葯酒
第14章 祛病強身葯酒
第15章 延年益壽葯酒
第16章 健腦益智葯酒
第17章 烏須黑發葯酒
第18章 生火葯酒
第19章 祛斑滅痕葯酒
第20章 養眼嫩膚葯酒
葯酒方劑索引
『捌』 葯酒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因為葯酒具有「葯食同用」的特點,因此葯酒的適用范圍日益廣泛。概而言之內,主要容適用於:
(1)能治療疾病。葯酒能治療之疾病甚多,凡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外科、皮膚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為各科190多種常見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症均可療之,無論急性疾病還是慢性疾病均適用,而且療效顯著。
(2)能預防疾病。由於葯酒有補益健身之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對人體的侵害,故能預防疾病而免於發病。
(3)能美容潤膚,保護人體的外在美觀。
(4)能養生保健,益壽延年。堅持服用保健葯酒,能保持人的旺盛精力,延長人的壽命,使之達到最高極限。對年老體弱者尤為適用。
(5)能做病後調養和輔助治療,促進病體早日康復。
『玖』 跌打葯酒秘方
止痛液
【配方】細辛600克,革撥、黑胡椒、生草烏、生川烏、生半夏內、生南星、蟾酥各容300克,樟脯、薄荷腦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製法】先將前7味葯分別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備用。蟾酥以適量水煮沸5分鍾(主要為減輕毒性,不影響療效),與上述葯材置於同一容器內,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個月後,濾取上層清液,加入樟腦、薄荷腦攪拌溶解,必要時過濾,貯瓶備用。
【功用】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脫脂棉球蘸葯液塗擦患部,每日塗擦1~3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熏洗熨擦療法》。治療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一般用葯3~5次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