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黃酒用的酒麴主要是:麥曲,小曲以及紅曲
制曲原料來分主要有小麥和稻米,故分別稱為麥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種類也很多,如用米粉製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飯製成的紅曲或烏衣紅曲,米曲(米麴黴)。
而釀造白酒用的酒麴現在主要為:小曲,大麴以及麩曲,
大麴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佔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於大麴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麩曲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黴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麴或小曲。目前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問題】
1 黃酒麴跟白酒麴能不能混用?我看市場上有售的酒麴上面寫著可釀造白酒、黃酒、米酒 等?
回答這個問題,先弄明白什麼是酒麴,說白點,酒麴和酵母異曲同工,酵母是用來蒸饅頭,當然,你拿他做蛋糕也成,饅頭和蛋糕做好了蓬鬆的感覺一樣,但是整個工藝過程是不一樣的。
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這個過程,所有的酒都是一個原理,因此,不管什麼酒麴,是能夠混用,但黃酒和白酒後期工藝不同,這個是由於使用酒麴的不同,味道也會不同,傳統經驗總結出來什麼酒麴釀啥酒絕對是寶貴的知識。
2 用大米釀酒的話用什麼曲種好?
大米釀酒主要看是想釀造什麼酒,米酒?黃酒?燒酒?對應酒麴選擇吧。不過如果是想釀造著玩,學學四川,福建,廣東一帶自家釀造土酒的方法,不用刻意去買酒麴也能釀出酸甜適口的好酒來。
B. 黃酒酒麴那家好誰用過黃酒麴那個牌子的好,介紹一下敢謝了!
酒麴都是自己做的 紹興黃酒都是用小麥作曲
C. 做黃酒應該用什麼酒麴
黃酒酒麴俗稱大麴、麥曲、磚頭曲,在我北方農村比較的常見,常見的用內途便是冬季釀容造黃酒之用,一般在我國北方的婚嫁民俗中,大麴也扮演者一定的角色,在嫁女兒的一方,都會伴上一塊麥曲,一來取酒麴發酵作用中的「發」字討一個好彩頭,希望婚後的日子越來越發,同時在我國北方的農村產婦生產完畢之後都有喝月子酒的習俗,而這月子酒就是我們常見的黃酒,這塊酒麴也會被婆家人用來釀造黃酒。
D. 怎麼製作黃酒麴葯
黃酒葯是用米粉、辣蓼草、嫩桑葉、桂枝葉、艾葉、紫蘇葉、竹葉芯為原料,經過曲母接種,控制一定的溫度繁殖而成。曲中含有根霉、麴黴和酵母等多重菌和天然中草葯成份,它們在釀酒中起糖化的作用。
(一)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見圖:
新早谷→破糙→磨粉→過篩→攤冷
鮮辣蓼草等原料→揀凈去雜→洗凈→曬干→去莖→舂碎→復曬→過篩→
拌葯粉碎→加水→拌勻成丸→接種曲葯
↑
攤冷←過篩←磨粉←破糙←新早谷
上缸→擺葯→保溫培養→出窩→上蒸房→翻匾→搬籮→曬葯→成品
(二)原料的選擇與制備
1、辣蓼草粉的制備
在末伏期,選割小水辣蓼草去掉黃葉、雜草等雜質,洗凈後,暴曬六小時,隨即去莖留葉,再復曬,趁酥舂碎,過篩後裝入壇內備用。
2、早稻粉的制備
制葯前一天磨好米粉,細度以通過50目篩為佳。磨好攤冷,以防發熱變質,要求碾一批、磨一批、生產一批,使米粉新鮮,保證酒葯的質量。
3、水的選擇
採用色清、無異味(無漂白粉、鹼等)的自來水、河水。
4、種曲(娘葯粉)的選擇
選擇生產中發酵正常,溫度控制容易、生酸量小和黃酒質量好的酒葯。
(三)准備工作
1、酒葯質量好壞,直接影響黃酒質量,因此生產前必須引起重視,各工序確定專人負責,加強管理。
2、生產用的陶缸、缸蓋、竹匾等工具要做好消毒工作,稻草要去衣、去根、日曬乾燥,穀皮採用新鮮的早谷糠。
(四)操作方法
1、配方
糙米粉100公斤、辣蓼粉4公斤,干桑葉、柑桔葉、桂枝葉、艾葉、紫蘇葉、竹葉芯各200g,水50公斤,充分拌勻。
2、粉碎作丸
將大米在水裡浸泡20-25分鍾,立即沖洗瀝干後干發40分鍾(以發干為止,)將米與辣蓼粉,桑葉等草葯在不安篩子的粉碎機里打二遍,倒入大盆按比例用37℃水反復拌翻,揉成鴿蛋大的球丸。
3、接種
按0.6%制備好娘母黃酒麴葯粉,把米粉葯丸放在小簸箕里,轉動簸箕,邊轉邊撒母曲葯粉,直至使球丸表層均勻粘上一層母曲葯粉即可。
4、擺葯培養
培養用缸窩,在缸內放入穀皮,離缸沿27厘米左右,鋪上稻草芯,將球丸分行距離擺平,每裝一層,鋪上稻草後再放,注意不要放得過密,層與層之間用稻草隔開。然後加蓋覆袋,8-10小時曲葯丸務必達到31℃然後逐步升溫,氣溫在30-32℃,經14-16小時,查溫度,在37-38℃時可去掉蓋、袋,翻曲葯丸將料溫降至26℃,頭燒結束。再經6-8小時,查缸沿有汽水時,曲葯丸又升至35-36℃時,可將缸蓋揭開,檢查,再將曲葯丸溫度降至26℃,視培菌是否底、面均勻,完整,有菌絲,如果還能看見辣蓼粉,說明坯嫩,不能將缸蓋全部打開,應慢慢升溫至35℃。這項工作是影響質量的關鍵。要勤檢查,注意調節培養溫度,使根黴菌很快繁殖,直至手撈菌絲不粘手、葯丸皮發白時,再將缸蓋揭開調節溫度,經3小時可出窩,並曲丸保溫不低於28℃,不高於32℃,經4-5小時,恆溫培養以菌絲過心,使葯坯堅實,就可以撮葯搬匾。
5、出窩搬匾
將酒葯撮至匾內,每匾盛葯3-4缸,不要太厚,以防止升溫變質。
6、上蒸房
培養房須嚴實密閉,木架分二檔,檔距66.6厘米左右,匾放檔上。氣溫在36-38℃,品溫保持在36-38℃,不能超過39℃,經4-5小時,第一次翻匾。至12小時,上、中、下檔調換位置,(翻匾時將坯葯倒入空匾內)。再經7小時作第二次翻匾和調換位置,約再經7小時倒入籮內,劃成凹形。為防止升溫,把曲擱到通風的地方,再培養2天,早晚各倒籮一次,自生產起至第6日可曬葯。
7、曬葯入庫
正常天氣在竹匾上須曬3天,曬葯丸溫度不超過45℃,冷至室溫後,倒入缸或壇內密封保存。
E. 什麼黃酒最好喝
買散裝黃酒,再買壇子自己家去放個幾年,市場上買的現在很多是加水的。我回喜歡喝古越龍山。
F. 紅曲黃酒做的比較好的有哪些
內容科技公司的,酒色殷紅,口感清新。不上頭,散的快。
G. 用酒麴怎麼製作黃酒
酒麴製作黃酒流程:
1.糯米若干,浸泡5小時.
2.把水濾去,把浸泡後的糯米倒入飯甑.
3.把飯專甑蓋好,放到大鑊中,大鑊底部屬放水.
4.鑊底生火,蒸上2~3個小時,直致米變成軟熟的飯粒.
5.把蒸好的飯粒扒松,倒進非常干凈的大水缸.
6.水缸內加入少量的干凈水.
7.加入適量酒餅[發酵劑,可買到],不同酒葯可釀出不同的酒.有的甜,有的濃.甜酒酒葯少,濃酒酒葯多.
8.把酒缸蓋好,冬天等6-8天,夏天等3-4天,香淳的米酒就出來了.
9.這時的酒是生的,要加熱.有些則把酒糟用漏斗狀的竹編濾器濾出酒,再把酒放到密封的壇子,把壇子放到悶燒的谷糠里加熱.
10.有的人把釀好的酒又加到下次釀酒的飯粒上重釀.....最多的我聽過是九重酒.
11.米酒也可以浸泡些熟地,黨參,當歸......等中葯,成了葯酒.
釀酒過程關鍵是 干凈.殺菌消毒重要,不然可能成醋也.
H. 用酒麴製作黃酒怎麼做
糯米500克,紅曲米50克,甜酒麴5克
現在正值冬季,是製作紅曲米酒的好季節,因為夏天氣溫高,紅曲的發酵速度快、不易控制,一個不小心就會酸掉,弄不好就釀酒不成反倒成醋啦~~~
紅曲米酒。糯米1斤洗干凈,挑去雜質,加清水浸泡24小時,就可以撈出來控水了,然後放到蒸鍋里蒸熟。
紅曲米用涼開水浸泡,蒸好的糯米要過一遍水,目的是讓它散開,易於和曲子拌和,有利於發酵。曲米的量就按一斤米50克紅曲米的比例放就可以啦!同時還要放5克的甜酒麴,量是參照做酒釀的比例放的,可以比那個比例少放點,但一定不要比它多放。一層糯米、一層甜酒麴的放,最後放曲米,拌勻。還有重點要提醒一下的就是溫度,一定要在米30—35度之間拌曲,過冷不易發酵,過熱麴菌會給燙死!
接下來就把拌好曲的米飯放到密封容器里,壓一壓米飯,讓它實一點,量不要多,占容器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啦,然後象做甜酒那樣,在中間扒個眼兒。然後就把它放到溫暖的地兒(30—40度左右)發酵啦!
過一兩天後打開蓋子,當看到中間那個孔里有清亮的酒水淅出後就成功一半了。
當過上個月余後,瓶中的原料已融為一體,顏色已由清紅逐漸變成深紅……
紅曲所固有的微生物將糯米的蛋白質為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後,這酒就算是初步釀好,可以食用啦!之所以用初步釀好這個詞,是因為要想得到超級醇香的口味,那可得釀上它幾年了!
接下來就是用篩網過濾了,過濾後得到的紅曲酒就可以作料酒或直接飲用啦!
過濾出來的酒糟用食品處理機打成糊狀,就成為紅糟了。福州菜把這紅糟用到了極至,衍生出了「扛糟」、「爆糟」、「燴糟」、「炸糟」、「煎糟」、「醉糟」等十幾種作法……
製成的菜餚營養非富,色澤艷麗,特別適合喜慶的氛圍~~~
I. 做黃酒為什麼要夏采曲,冬釀造,原因最好多一點
在我們古人眼裡不管做什麼都是講究順應自然,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民間流傳「釀酒不借天時專地利屬人和,釀出的酒沒有酒味」。
黃酒在釀造過程中需要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在炎熱的夏天採集辣廖草制備酒葯,立秋時節麥曲的製作,到11月份左右做淋飯酒母,立冬之後開始蒸飯進入正式釀酒期。經歷過整個冬天的發酵來年立春進行壓榨,封壇儲存。整個釀酒過程按照各個節氣來釀制的。
選擇在冬天釀造還有一個原因,糧食入倉了,保證有大量的糯米原料,秋季新鮮的糧食成熟了收獲到曬干後糯米的含水量等也比較適合了,這時候採用當年新鮮的原料釀酒比用陳米好。
在寒冷的冬天,投放物料減少雜菌的接觸,在低溫下發酵時間比較長,產物發酵比較自然平穩的發酵。冬釀是勞動人民通過經驗總結得到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世間萬物講究陰陽平衡,冬天為陰,黃酒是溫性的,在冬天釀造的酒也暗合了我們寒性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