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湖北雄黃酒

湖北雄黃酒

發布時間:2021-02-11 03:45:04

A. 為什麼喝雄黃酒後不怕蛇

雄黃或雄黃酒的使用,還是得謹遵醫囑。不過呢,我們可以幹了一杯黃酒代替一下。在端午節這一天,額頭畫個王字,再配合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組隊成五黃,門口掛把艾草菖蒲,再熬些青草甜香味十足的艾草菖蒲水洗澡,吃點粽子,看看賽龍舟。在五月初五這個陽氣旺盛的一天,結合節氣的力量,給娃和家人過個有儀式感的節日吧。

至於,葯店裡買不到雄黃,或擔憂雄黃的毒性不想使用,卻又想在娃額頭塗抹怎麼辦呢?那就買點中葯飲片,比如梔子、大黃、黃連等,屬於清熱解毒的系列,打成粉末來替代雄黃來塗抹也是極好的。

B. 湖北有些什麼特產

基本情況概述 湖北省簡稱「鄂」,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是連接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廣大內地的中間地帶。 湖北省飲食風俗是自然條件、民族遷徙和民族構成、歷史傳承、食俗交融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湖北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包括飲食文化。 湖北菜,簡稱鄂菜,按有文字記載的時間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鄉風味的鄂菜在廣闊富饒的江漢平原上已具雛形;唐、宋兩代鄂菜有了明顯的發展;到了明、清時,鄂菜趨於成熟。 湖北的特色風味小吃繁多,這些特色風味小吃的形成和發展也都有其歷史發展的原因。早在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一份楚宮筵席單中就有麻花、饊子、蜜糖糕、油炸餅等,這是湖北小吃見諸文字的最早記載。另外有一些風味小吃的形成則相伴有歷史故事。如鄖陽的「高爐餅」,相傳楚太子監封地屯郢,喜吃此餅,並傳諭列為御膳,於是便成為地方風味小吃。「九黃餅」起源於東晉,據說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唐代大詩人李白都曾重九登高,漫遊龍山,均品嘗過此餅。雲夢魚面發源於清道光年間,據《雲夢縣志》載,當時雲夢縣城裡有個許傳發布行,生意興隆,專設客棧招待外地來的客商。客棧廚師姓黃,有一天和面,他不慎碰撒了准備氽魚丸子的魚肉泥,他就順手把魚肉泥和在面里,擀成面條。客商吃後大加贊賞。此後他就如法炮製,招待客商。有一天面做多了吃不完,他就把面曬干後儲存起來。誰知乾麵煮熟後其味更佳,這就誕生了雲夢魚面。這些風味小吃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傳承,成為今天湖北省別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湖北飲食風俗形成的歷史原因還表現在歲時、信仰、禮儀等食俗的傳承上。現行的許多食俗如端午節吃粽子就起源於湖北。關於吃粽子,湖北就有幾種不同傳說:在屈原故里秭歸,傳說屈原投汩羅江後,熱愛屈原的楚人很悲痛,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到江邊,有的還劃著漁舟去打撈詩人的遺體。為了祭弔屈原,人們紛紛用竹筒貯米投於江中。在漢代的建武年間,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忽然遇到一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這人對他說:你每年祭我的竹筒米很好,可惜都被蛟龍偷食了,以後請用楝樹的葉子塞住筒口,上面再用五色絲線捆牢,蛟龍就不敢再偷吃了。此事傳開後,在屈原故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就按屈原所說的辦法祭弔他。後來人們便不再將粽子投入江中,而改為食品,逐漸成為一種食俗並風行全國。而襄陽一帶則流傳屈原托夢告其妻,用五色絲纏住粽子避免蛟龍的吞食。盡管傳說不一,但都表明在戰國時五月初五就有以粽子祭屈原的習俗。後發展成為端午節食粽子的節令食俗。 湖北境內共有少數民族40多個,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滿族、蒙古族等,除土家族為湖北的土著少數民族外,其餘的少數民族都是從外地遷來的。這些少數民族有的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飲食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食俗,有的將自己民族的飲食和食俗帶入湖北省,使湖北的食俗更加豐富多彩。從地理交通上講,武漢市號稱「九州通衢」,自古以來就南接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坂,下接江湖,交通便利,為省內外的經濟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再加上政治的影響,使得其他地區和省份的飲食風俗及特色風味飲食傳至湖北較早。部分經過本省人民的精心改制已具有湖北的地方特色。湖北的邊界地區受鄰省的影響很明顯。如鄂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西部受四川的影響很大。 湖北飲食習俗總的特點是:一、稻、魚為主; 二、喜食雜食;三、風味薈萃;四、口味以酸、甜、苦、辣為主。 湖北地域廣大,根據各地區的食俗差異,現將湖北省劃分為鄂東、鄂西南、鄂西北及回族四個飲食風俗區,一一向大家介紹。 鄂東飲食調味以辛、辣、酸、甜為主,注重味鮮。 鄂東地區風味小吃豐富多樣。武漢熱乾麵是當地居民的早點,此外小桃園煨面、四季美湯包、談炎記水餃、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湯圓、桂花赤豆湯、重油燒賣等都是武漢人民不可缺少的風味小吃。鄂州的東坡餅、黃州燒賣,荊州的散燴八寶飯、早堂面、九黃餅等也都是傳統的風味小吃。其他如雲夢魚面、孝感米酒、沔陽棉花糕、紅安翁子粑、鍾祥豐樂齋包及豆皮、面窩、發米粑、歡喜團、豆腐腦等,都頗具特色。 作為傳統的飲料,茶和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鄂西南飲食風俗 鄂西南飲食風俗區主要是指以清江流域為主體的湖北西南部地區,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區西部的廣大地區。這里山高谷深,氣候具有高原特色。 鄂西南地區主要以苞谷(玉米)、薯類為主食,輔以稻米、小麥等。 鄂西南副食以懶豆腐為主。懶豆腐,又名「合渣」,是用黃豆與蔬菜合煮而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地區用豆漿拌豬雜、粉條、蘿卜絲做成「懶豆腐」,用它拌食苞穀米子飯,味美易咽,營養豐富。臘肉也是鄂西地區人們常吃的副食。鄂西南人喜酸愛辣,在口味嗜好上近似於四川。這里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或幾個酸菜壇子,都曬有干辣椒,一年到頭幾乎餐餐不離酸菜和辣椒。此地有「辣椒當鹽」之說。 鄂西南人喜茶愛酒,這里的居民不論寒暑閑忙,都有煮濃茶喝的習慣。日常所飲的酒主要是自釀酒。 鄂西北飲食風俗 鄂西北飲食風俗區主要涵蓋以襄陽為中心的三北崗地,包括隨州、荊門、神農架和鄖陽等地。其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也有部分平原、盆地。在飲食風俗上,偏東部分受鄂東影響較大,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響不小,北部則受河南、陝西飲食文化滲透,但同時也有鄂西北飲食風俗區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飲食風俗上,鄂西北地區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大部分地區以小麥、苞谷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為主食,輔以苞谷、小麥、高粱。 副食種類比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魚類水產、山中野物無所不有。由於物產的豐富和獨特,在副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風味和特色。襄樊菜側重於蒸、煎、炸,同鄂菜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因而有人將襄樊菜歸入鄂菜之列。其傳統的風味菜餚有麵筋肉茸、瓤瓜肉、鍋貼魚等。鄖陽的網油砂和荊門的龍須菜等也是傳統名餚。襄樊的大頭菜是早餐佐食的上好小菜之一。 鄂西北飲食風俗區的特色風味小吃繁多,這些風味小吃是構成人們日常飲食結構的重要部分。主要的風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湯、「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荊門太師餅、鄖陽高爐餅、隨州牛肉麵等。襄樊糊辣湯原是回族的風味飲食,現已成為襄樊各族人民共享的美味佳品。 這里的常飲之酒還要數家家會釀的苞谷燒酒和糯米黃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飲的四季酒,冬飲禦寒,夏喝消暑,有濃郁的地方風味。糯米黃酒介於白酒啤酒之間,用純糯米釀制,原液呈淡黃色,成品為乳白色,稍有粘性。它和啤酒一樣,講究新鮮,釀成後在短期內飲用,否則會變質,因而又叫「應時黃酒」。 回族飲食風俗 回族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大致是在元、明期間隨戰爭、駐防或經商、宦遊、戍屯、墾荒等方式遷徙而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散居於全省各個縣、市,但以荊沙、武漢、兩陽、襄樊等地最為集中。湖北省的回族在飲食風俗上深受當地漢族的影響,這種影響涵蓋了日常、歲時、信仰和禮儀飲食風俗的各個方面,但也仍有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食俗上,回族由於主要居住在江漢平原和部分山區的城鎮,因而以稻米為主食,輔以小麥等,喜吃麵食。副食種類也很多,如家禽家畜和魚類(禁忌的除外)以及四季蔬菜等。 湖北回族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沔城回族的「三圓」、「四扣」和以牛肉為原料的五香燒烤等。所謂「三圓」是指牛肉餅、小京圓、魚圓;「四扣」是指扣雞、扣牛肉、扣酥魚、扣鴨。「三圓」、「四扣」中的牛肉餅和扣酥魚匠心獨具。 回族人民還喜吃素食,一些城鎮都有素食館,尤以武漢市為典型。作為日常飲食,回族的小吃也有特色,如襄樊海記糊辣湯、武漢哈胖子鍋貼、徐洪春豆皮、黃慶記豆絲、金餅子的蔥花餅、金發記的作餃等。這些民族風味小吃,不僅是回族同胞的日常食品,也吸引著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現在,居住在湖北省境內的回族,部分地區仍過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其他節日已大致與漢族同。在節日里,回族人民除置辦佳餚外,還喜歡吃一些素油糕點。主要的素油糕點有京果、花根、麻片、寸金、酥糖、桃酥、月餅、芝麻糕、小品糕、雞蛋糖、雲片糕等。一些回族面點也時常作為回族節日食品,如沔城的酥餃。 湖北一些地方的回民逢年過節有吃「早宴」的習俗(漢族稱為「三道茶」),即第一道茶吃糕點、糖果之類,第二道茶吃湯圓或豆末、雞蛋、伏汁酒之類的點心,第三道茶才是上午的正宴,其菜餚是十個盛滿五香燒烤、紅臘之類的菜碟。回族的「早宴」既是節日食俗,又是待客的必設之宴。 一般在嬰兒生日宴會、婚禮宴會、吃喪飯前,回民都要請阿訇念經,以消災和表示對真主的虔誠。回族飲食風俗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飲食禁忌貫穿於一切飲食活動之中。 鄂東飲食風俗 鄂東飲食風俗區是指以江漢平原為主體,以武漢市為中心,包括孝感地區、咸寧地區、黃崗地區、荊州地區在內的鄂東、鄂東南廣大地區。此區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交通便利,是湖北省飲食風俗的典型代表地區。 鄂東地區以大米、小麥為主食,一日三餐。早餐主要是稀飯,大別山區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區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後才做早飯吃。一些城鎮早上有吃茶點、小吃的習慣,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飯。 鄂東區副食種類繁多,蔬菜四季長青。一般稀飯大都以皮蛋、鹹蛋、榨菜、鹹菜、醬菜、辣蘿卜條等為副食。干飯則隨季節變化,主要以各類蔬菜為副食。如春天有泥蒿、白頭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蓮藕等,冬天有蓮藕、蘿卜、黑白菜、焰心菜等。在民間還流行著「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紅椒青菘、綠芹紫苔,四季輪換」的諺語。作為佳餚也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肉類、蛋類、禽類。對鄂東飲食風俗區來說,魚類在各種佳餚中最為突出。魚類有黃魚、鱘鰉、鈵、鮑、鯢、鯰、鯢、鯿等幾十種,做法上側重於蒸、煨、炸、炒、燒等。在鄂東地區單獨以魚為原料的佳餚就有幾十種,主要是全魚類、魚糕類、魚丸類菜餚。許多城市筵席和農民鄉宴其全部菜餚都是魚。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魚,有所謂「無魚不成宴」的說法。武昌魚又名「團頭魴」,是魴魚的一種,原產於鄂州市梁子湖。它肉質細嫩,脂肪豐富,可用多種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梅花武昌魚、楊梅武昌魚,其中以清蒸武昌魚為最佳。魚糕也是鄂東的傳統佳看,素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而獨具風味。 鄂東的傳統菜餚有三種不同的地方風味。武漢菜: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湯技術獨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魚外,還有老大興魚、黃陂三合等。荊州菜:以烹制各種淡水魚見長,並以各種蒸菜為特色,代表菜有魚糕丸子、沔陽三蒸、公安三鮮頭菜、鍾祥蟠龍菜、江陵散燴八寶、冬瓜鱉裙羹等。鄂州菜擅長燒、炒,用油寬,汁濃口重,有鄉村風味。 武漢菜點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風味菜點的長處,善於變化改革,花色品種較多,注重刀功火候,講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湯技術有獨到之處。荊沙菜以烹制淡水魚鮮見長,更以各種蒸菜(如「沔陽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關於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稍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道偏咸,富有鄉村風味。湖北的小吃點心品種多,風味特殊。 湖北著名風味菜點有:清蒸武昌魚、雞茸架魚肚、鍾祥蟠龍、瓦罐煨雞、菜薹炒臘肉、雞泥桃花魚、峽口明珠湯、魚氽、熱乾麵、三鮮豆皮、東坡餅、面窩等。 雞泥桃花魚 在長江三峽附近的宜昌城,有一道傳統的名貴湯菜,叫"雞泥桃花魚"。它是用桃花色、雞脯肉、魚肉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每當它端上席來,就如同開放了一朵清新艷麗的桃花,特別惹人喜愛。而且此湯湯味清鮮,鮮嫩軟溶,營養豐富,是難得的湯中之上品。桃花色是這道湯菜的精華所在,但桃花魚並不是魚,它是一種水藻類的透明體。桃花魚生於彝陵峽口和香溪河裡,它與桃花共生死,在桃花盛開的時節,它也出現在盪漾的碧波中,只見它酷似一瓣瓣桃花,有的潔白無瑕,有的紅妝淡抹,有的色呈乳黃,伴隨著清清的水波而上下起伏,與香溪河兩岸如同丹霞般的桃花交相輝映,使人難辨真偽。桃花謝後,桃花魚也就無影無蹤,回歸到神秘的大自然中去了。 有誰知道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還有一段感人淚下的故事呢。西漢時期,香溪河邊出了一個著名的美女王昭君,漢元帝時被選入皇宮。後來,漢朝和匈奴和好,匈奴呼韓邪單於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是個深明大義的奇女子,主動要求出塞。臨行之前,昭君回故里省親,告別父老鄉親。昭君要離開故鄉的時候,正值桃花凋謝的時候,只見滿天落英繽紛,好似也在為昭君傷情。就在這漫天花雨之中,昭君告別了父母,告別了鄉親,告別了故里,登上了遠行的小舟,小舟載著昭君緩緩離去,那滿天的桃花竟似不忍昭君遠去,都飛舞起來,落到香溪河裡,追隨著昭君的芳舟。遠了,遠了,親人們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這哺育自己長大的香溪河也將與你永別了,昭君的心頭湧起了無限的傷感,充滿了故土之思,不禁含淚彈起琵琶,淚珠隨著弦聲濺落到那一片片的桃花瓣上,那被昭君的淚水浸透了的花瓣就變成了桃花魚。就這樣,昭君一路灑落的淚水,把滿河的桃花瓣都變成了桃花魚。船到彝陵峽口,琵琶弦斷音止,那滿河的桃花魚也就隱進了桃花潭,告別了這位遠去異國他鄉的佳麗。今天,當人們來到宜昌,品嘗雞泥桃花魚的美味時,這艷麗可人的桃花魚彷彿還在向你敘說著昭君的故事呢!。 牛肉摳餃子 「牛肉摳餃子」是湖北沙市傳統的風味名貴小吃。它選用優質秈米製成餃子皮,餃子餡用去筋牛肉為主,將之剁成肉泥,配以調料,在熱油中氽炸兩次而成。這種餃子的形狀是口小肚大,肚內塞滿了牛肉餡,因而叫做牛肉摳餃子。它的特點是:餃皮酥脆,落口化渣,餡心鮮香,餘味綿綿。牛肉摳餃子傳說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創意的呢!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只得去給財主放牛謀生。這個財主十分吝嗇,朱元璋經常餓肚子。有一天中午,朱元璋實在餓急了,就宰了一頭小牛,隨便找了個壇子煨起牛肉來。餓急了的人什麼都覺得十分好吃,朱元璋很快就吃了個精光,這頓牛肉的美味也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之中。怎麼向財主交待呢?朱元璋從小就是個主意極多的人,他很快就編好了一番謊話,跑回去對財主說道:「不好了,小牛拱了地。」財主當然不信,急忙跟朱元璋一起跑到野地里去看,只見半截牛尾巴扎在地里,財主忙用力一拉,「土地公公」在地下學著小牛哞哞直叫,這下財主信以為真,說:「牛真的拱了地哩。」就這樣,宰牛之事就給打發過去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吃膩了山珍海味,又想起自己偷吃牛肉的事來,就召來了自己的老鄉、御廚張義,下令張義做一種壇子與牛肉同吃的食物來。張義經過仔細琢磨,反復試制,終於仿照壇子的形狀,做出了牛肉摳餃子。朱元璋吃了之後,十分滿意。朱元璋是個疑心極重的人,他一直害怕人們揭他的短,什麼小時候做過放牛娃啦,當過和尚啦,等等,他認為這些事傳揚出去會損害他當今聖上的威望。因此,朱元璋同樣害怕對自己知根知底的老鄉張義,疑心張義會把自己偷牛吃的老底泄露了出去,就想殺人滅口。張義探知這個消息後,趕忙偷偷地逃了出來,一躲就躲到了沙市,把製作牛肉摳餃子的技術也帶到了沙市。從此,牛肉摳餃子就成為沙市的流行小吃。 湘妃糕 湘妃糕是湖北公安縣的傳統佳餚,現名三鮮頭菜。三鮮頭菜以魚糕、魚丸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金針(即黃花菜)、黑木耳、冬筍等配料,使整道菜色調豐富,鮮嫩可口,是當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頭等名菜。 傳說三鮮頭菜緣起於湘妃。湘妃是遠古時代的賢君虞舜的妻子娥皇,她與妹妹女英共事一夫。有一次,姐妹二人跟隨舜帝南巡,來到了今天湖北公安縣城北的柳浪湖畔。湘妃原本身體就比較弱,再加上路途勞頓,感染上了風寒之疾,不思飲食,身體也一天比一天衰弱。女英見姐姐沉痛在身,輾轉床側,內心非常焦急,她想起姐姐平常最喜歡吃魚,何不就近在柳浪湖中捕魚,製成美味,以開姐姐的胃口。於是女英就讓漁人伯翁捕了一尾魚,叫廚師司馬弼加工成美味。司馬弼考慮到病人的特點,就剁去魚頭魚尾,剔掉魚刺,將魚肉剁成肉泥,蒸成魚糕。娥皇一嘗,覺得鮮嫩可口,立時食慾大開。營養跟上了,娥皇的身體也就逐漸好了起來,可以跟隨舜帝繼續南巡了。後來,娥皇、女英雖然離開了柳浪湖,但魚糕的做法卻留了下來。人們在仿製的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使得魚糕的滋味越做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到清朝末年,人們又在魚糕上面添加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這道菜式最終定型,滋味也更加鮮美,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被定為當地的頭等名菜。 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著名的地方風味名點。它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用傳統的配方精心配製,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孝感麻糖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胃、滋肝、補腎等功效。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贊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就是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產,故不相傳,只有用孝感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怪不得即使是孝感的製糖師,如若遷居他處,也會做不出原先的風味來呢。孝感麻糖的創制,據說與一個饞嘴的糖坊老闆娘有關。這個老闆娘因為有饞病,時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時,看見老闆進屋來了,慌得她趕忙把一碗糖丟進了裝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卻被老闆發現了。老闆見糖上沾滿了生芝麻,要丟掉實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沒有辦法,不由得十分生氣。這時,那個饞嘴的老闆娘在邊上說道:「有辦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鍋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闆一試,果然味道不錯,後來,一位熬糖的老師傅從這件事上受到了啟發,由此創制出了孝感麻糖。 抓炒魚條 抓炒魚條是湖北潛江縣的地方名菜,它的具體做法是:先將魚肉切成一寸二分長的魚條,掛上蛋清糊,在油鍋里炸成半成品,然後再一把一把地抓起來,放進盛有糖汁的鍋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復翻炒而成。此菜內嫩外酥,形如銀條,很是誘人。 這道菜式的形成,與清朝官場吃喝之風的盛行有很大的關系。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潛江縣官任上來了一名酷愛吃魚的縣官,此人來到盛產名魚的江漢流域,真是得償平生所願,整天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做魚吃,倒給他創造出了抓炒魚條的技法。這一天正恰逢這縣官做壽,他請來了滿座賓客,然後故作神秘地令書童上菜。眾人只見書童端上來一個上面覆蓋著紅緞的盒盆,卻不知裡面裝的是什麼新奇玩意。正在納悶之際,縣官放下了酒杯,笑著說道:「今日承蒙諸位抬舉,本官無甚答謝,略備微薪,望乞諸君笑納」。說完,掀開紅緞,眾人抬目一看,裡面卻是一堆堆白生生的小「銀條」,大家無不驚訝,怎麼縣官大人今日忽發慈悲,給大家賞銀呢?再等到「銀條」發到面前,仔細一看,原來那白得晃眼的「銀條」,卻是一道道裹著糖霜的魚條,眾人不禁鬨堂大笑,都覺得這位父母官在吃上的功夫真是巧絕妙絕。 大家嘗了幾根後,發覺入口酥嫩,其味也甚佳,禁不住好奇地問道:「此菜何名?」縣官隨口答道,「抓炒魚條"」。從此這道菜式就流傳了開來。 黃石港餅 「黃石港餅」,採用上等麵粉、芝麻、桔餅、糖桂花、小磨麻油等10多種原料精製而成。黃石港餅具有濃郁芬芳的天然麻香和回味久長的特點,因而名揚湖北,暢銷大江南北。港餅是從麻餅脫胎而來。據說在清代嘉慶年間,大冶縣的一個糕點名師劉合意經過仔細研究後,改進了當地的一種麻餅的製法,使之變得松酥可口,香味也濃例。他還根據民間喜歡如意吉祥的觀點,在餅上加上了紅色的「吉祥」二字,取了一個好口彩,從而博得了當地人的喜愛,被作為婚嫁時必備的禮品。 清同治年間,大冶一個木排商的木排在長江中撞破了一艘鹽船,雙方為此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北京。被告大冶木排商上京前,特地訂做了一批優質大冶麻餅,進京之後就獻給了皇帝。皇帝雖然吃遍了天下名菜名點,但這帶有濃厚鄉土風味的茶點卻從未嘗過。皇帝在品嘗過麻餅之後,龍顏大悅,就讓木排商打贏了這場官司。這個傳說告訴我們的不僅是皇帝昏庸糊塗,還告訴我們大冶的麻餅確實風味獨到。這件事傳開之後,大冶麻餅在北京城裡頓時成了搶手貨,大冶各地也競相製作,其中以黃石港製作最盛。後來,隨著長江黃金水道的不斷開發,黃石港口也日趨繁華,各地的客商越來越多,由於人們在港口經常吃到這種酥鬆香甜的麻餅,久而久之,就將之稱為「港餅」了。 粽子 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食品,它的主料是糯米。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粽子,而各地的用料和製法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用箬葉,有的用蘆葦葉;有的裹成菱形,有的裹成楔形;有加鹹肉、鮮肉裹成的肉粽,有加赤豆的赤豆粽,有加白糖的甜粽,還有什麼都不加的白水粽。雖然,各種粽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它們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吃起來糯軟,聞起來清香。粽子在我國如此風行,除了它好吃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刻苦學習,有經天緯地之才,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由於他處在衰落的楚國,一生坎坷,令人扼腕嘆息!戰國中期,楚是秦之外最強的國家。它與齊結成聯盟,成了秦吞並六國的最大障礙。秦為了拆散齊楚聯盟,就派主張連橫的國相張儀出使楚國。張儀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絕盟,秦國就將商於之地600里劃給楚國作補償.秦國本是虎狼之國,豈肯將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土地白白送人,這是明顯的欺騙。可楚懷王卻信以為真,准備和齊絕交。大臣們都知道楚懷王會上當,但為了自己的富貴,還是慫恿楚懷王按張儀說的去做。屈原知道後就去勸阻,指出秦國在斷絕楚、齊之間的關系後,一定會對楚國下手,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他要懷王殺了張儀,以絕秦的幻想。誰知楚懷王不僅不聽屈原的忠告,反而把他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被流放後,楚懷王果然上當,不僅沒有得到商於之地,還因背盟遭到齊國的攻擊。秦國更是兇狠,將楚懷王騙到秦國做人質,兩次派兵攻打楚國,奪去大片土地。楚懷王最後客死秦國,秦將白起也率兵攻下楚國幾百年的首都——郢,楚國人民飽受戰火和顛沛流浪之苦。屈原看到國家殘破,人民受難,首都陷落,心如死灰,便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看到忠心愛國的屈原投江殉國,皆感到無比悲憤。他們駕著舟船到江里去打撈屈原,將米飯、雞蛋投入水裡讓魚蝦蟹鱉吃飽,不去咬屈原的屍身,還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葯暈蛟龍水獸,防止它們傷害屈原。 以後,每逢五月初五,人們都要劃龍舟,向江里投食物,喝雄黃酒來紀念愛國詩人。由於投向江里的米飯太零散,人民便用箬葉將米裹起來煮熟,製成粽子,再扔倒江里,其便迅速下沉。這種風氣很快向各地傳播,人們都在五月初五這天裹粽子、吃粽子以紀念為國投身汨羅江的屈原。

C. 湖北當地,都有哪些好喝的酒

黃鶴樓產於湖北省武漢市清香型黃鶴樓古稱漢汾酒,歷史悠久。石花霸王醉,產於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清香型具有清香味醇,無色透明,棉甜柔和,餘味爽凈,回味悠長,進口軟,落肚甜,出口香的特點。襄江特曲,也是襄陽市的,兼香型,其酒液無色,清亮透明,醇香濃郁,濃香帶醬香,入口綿,乾爽凈,香味協調,回味綿長。珍珠液,襄陽市南漳縣,醬香型。演義酒,襄陽市,濃香型。典型的濃中帶醬。

D. 湖北省鄂州市的傳統是什麼

鄂州曾有的「三偷」民俗,就非常有意思。遺憾的是,有些舊民俗基本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在,再來說說,讓大家品品其中韻味。
「偷船」
端陽競渡,「偷船」卻是鄂州有別於其他地方過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漁民們大都要滿載魚蝦趕回來,與家人共度佳節。這樣,一些漁船有的停靠在湖邊,有的則集中在向陽的空曠之地進行塗油暴曬。尤其是那種「柳葉船」(窄長、輕快,平時多用於攪湖草),此時,早就被鄰近缺船的競渡選手們瞅准了。
競賽的頭天晚上,他們悄悄地將船抬走,這時的船主人,即使是聽見狗叫或者其他的動靜,也不予理睬聽之任之。直到次日(初五)選手們操橈奮槳,龍舟競賽結束,偷船者才將船抬著送還給主人,並送上一罐桐油和其他禮物,然後燃放喜鞭奉上吉言致謝:「借您家的寶舟,我大顯身手」、「借您家的寶船,一往無前」。船主人也客氣地回答:「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要不是龍舟盛會,你也瞧不起我這一葉小舟」。如果偷船者在競賽中奪得頭標,主人則主動出迎相互祝賀:「恭喜恭喜,獨占鰲頭」、「托福托福,龍舟保護」,並將一段奪標的紅布搭在船頭上。
這樣,一種平常極易引起糾紛的偷船行為,卻在民間習俗的氛圍中寬容、友好而又充滿喜氣的了結。
「偷梁」
修建新房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主家當然早就備齊了所需的木料,但對橫跨堂屋上方的一根橫梁(約四米長,小碗口粗)卻十分苛求,並有講究的。
一是橫梁的樹不能用楓樹、杉樹,因為「風、沙」二字的諧音於做屋不利;二是要選用椿樹,俗話說:「有錢難買四季春椿。」這當然有「四季如春」、「椿萱並茂」之含意。其實椿樹堅細、不翹裂、耐潮腐,是做梁的最佳材料;三是這棵橫梁的樹要偷。
偷梁就是主家在別人種的樹叢中,事先依照所需的長度悄悄選好,一般以直材為佳,也有的地方以稍弧形為好(附會龍形),於「圓山頭」(新房左右兩方的高牆)之前,偷偷地砍回,並在樹樁旁燃放鞭炮,附上「紅包」以示酬謝。這種偷砍行為,不僅主人發覺不會追查叫罵,就連行人碰上「紅包」也絕不彎腰。樹被砍回後,由掌墨師傅刨光或「套紅」(塗色)或裹以紅布、紅紙,上面寫著「紫氣東來」或「大廈落成」四個大字,任何人不得摸碰,以備吉時上樑之用。
這種偷梁行為一直沿襲至今。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偷來的發旺些;二是把人家的福星、財氣偷來了,人家不同意,只好行蠻。三是上輩人傳下來的規矩。
「偷瓜」
偷瓜,又叫摸秋。中秋夜,幾個年輕的俏媳婦相邀在一起,興沖沖地來到瓜園菜地,滿地摸索,她們相互嬉鬧,有的摸著扁豆,有的摸著葫蘆,有的甚至摸一手刺,但最後必須摸著一個大南瓜。然後,在南瓜上畫上小孩的五官,連夜送到婚後不孕的女友床上,使之相伴而眠。
次日,女友將南瓜煮熟食用,預示來年必懷孕得子。有的地方還敲鑼打鼓地將南瓜取蓋掏空灌水,使瓜翻水濺在女友的身上,預示來年必有嬰兒尿床。對於這種偷瓜送瓜活動,即使年輕的媳婦們嬉鬧到深夜歸家,公婆丈夫也不嗔怪,就連瓜棚主人也樂於相助。
離開了特定的民俗環境,「三偷」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三偷」也有各自的規矩,如「偷船」是「有借有還,桐油禮物相酬」;「偷梁」是「依樹付錢,酒肉相謝」,只有好心的媳婦們,為了女友才「偷瓜送子」的。正是這些合乎情理的偷借方式,和人們和睦友好、相互祝願的美好心靈,使人們將這些民俗活動不斷地維系和傳承下去。

E. 雄黃能治什麼病

雄黃(燥濕,祛風,殺蟲,解毒)
詳見://www.39.net/zhongyi/zt/zytpzt/kwlhhsl/140295.html

雄黃的化學成分是AsS,晶體屬單斜晶系的硫化物礦物,又名雞冠石。單晶體通常細小,呈短柱狀,少見,一般以粒狀或塊狀集合體產出。長期暴露於日光下會變為粉末狀。板狀解理良好。雄黃常呈橘紅色,條痕呈淡橘紅色,與辰砂相似,但辰砂的條痕顏色鮮紅,呈油脂光澤。摩氏硬度低,為1.5-2,比重3.48。

雄黃與雌黃、辰砂和輝銻礦緊密共生於低溫熱液礦床中。雄黃與雌黃是提取砷及製造砷化物的主要礦物原料。雄黃是中國傳統中葯材,具殺菌、解毒功效。民間用它做雄黃酒,在端午節時飲用。
http://www.pep.com.cn/200503/ca640580.htm

雄黃是一種天然結晶礦石,有抗菌、解毒、燥濕功效,多用於皮膚病和毒蟲咬傷等的治療。

1.治帶狀皰疹:雄黃20克,大黃30克,共研細末,用白酒(或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或用雄黃、明礬各10克,琥珀3克,共研末過篩,用涼開水調成糊狀。用消毒棉簽蘸葯塗於患處,隨干隨塗;或雄黃、大黃、冰片各等分研為細末,以麻油調塗患處,每日數次,連續用葯7-10天可愈。

2.治手指急性化膿性感染:雄黃3克,鮮豬苦膽1個,白酒少許。雄黃研末,與酒同裝入豬膽內調勻,將患指洗凈後伸入豬膽內浸泡。一般2-3日可愈。

3.治皮膚瘙癢症:雄黃6克,花椒10克,艾葉10克,防風10克,共入鍋加水2000毫升煎煮lO分鍾,待適溫時擦洗患處,即可止癢。適用於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皮膚過敏等症。

4.治蜈蚣咬傷:雄黃、枯礬各等分,混合研末,以白酒調勻,外塗傷口。

5.治毒蛇咬傷:雄黃15克,白砒5克,樟腦15克,冰片2.5克,共研細末,以紙卷葯,搓成圈筒,然後點燃煙熏被咬處,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盡為止。

6治蟯蟲:雄黃1.9克,乾花椒9克,研末,用棉花包成小球,在麻油里浸透。睡前塞入肛門,第2天清晨即可排出蟯蟲。

7.治鼻息肉:雄黃4克,杏仁3克(研末),輕粉3克,麝香1克,共調勻,密封備用。用時以葯棉蘸葯粉少許塗鼻息肉。每日1次,連用7日可愈。

8.治腮腺炎:雄黃3克,蓖麻仁3l克,共搗爛成泥狀,敷貼患處。每日換葯2-3次,可冶流行性嗯腺炎。

9.治疥瘡:雄黃、川椒各125克,硫黃500克,蛇床子、大楓子(去殼)、木鱉子(去殼)、樟腦末和苦參各60克,豬板油500克。將川椒、蛇床子、苦參、大楓子、木鱉子分別烘乾,共研細末,過120目篩;雄黃、硫黃共研末過篩,與上葯調勻;將豬板油放鍋內加熱煎油,去渣取油待涼,然後加上葯末調勻,同時加入樟腦末調勻,裝瓶備用。用時先將患部洗凈擦乾,再塗上葯膏。每日1次,連用3天顯效或痊癒。

10.治汗斑:雄黃、硫黃、密陀僧、枯礬、硼砂各30克,蛇床子50克,樟腦、輕粉各10克,冰片5克,研極細末,過120目篩,貯瓶經高壓消毒,密封備用。用時,先將患處洗凈拭乾,取葯粉少許加醋精適量調成稀糊狀,用鮮生薑切片蘸葯反復用力塗擦患處,每天3-5次,每次搽至皮膚發紅,7天為1個療程,直至皮疹完全消失。

11.治口瘡:雞肝1具,雄黃10克,冰片5克。將雞肝放瓦上焙乾,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時患者取坐位,張開口,充分暴露病灶,將葯粉塗在潰瘍面上,每天4-6次。

12.治膿皰瘡:雄黃、炒龜板、炒黃連各100克,冰片30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少許撒於瘡面。

注意:雄黃的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雄黃加熱後,經化學反應會轉變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平時我們所稱之「砒霜」,有劇毒。我國民間在端午節有喝雄黃酒的風俗,有的人因喝雄黃酒而發生急性或慢性砷中毒,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引起注意。
http://qiuyi.fx120.net/bfmf/pfmf-pfb/qt/200503311620225167.htm

中葯礦物葯雄黃可治療痛疽療瘡,疥癬,蟲毒蛇傷,蟲積腹痛,瘧疾,驚癇等證。本實驗採用較成熟的DDC-Ag法對其生品及不同用水量,不同濃度醋正品中砷含量進行測定,研究雄黃在炮製過程中,砷含量隨水飛用量和醋液濃度改變而變化的規律,結果說明雄黃經過炮製後可除去或降低毒性。
http://www.omniherb.com/china/pao/000481.asp

F. 湖北端午節的風俗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農歷的一個節日--端午節。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 蠶食」。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個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共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的說法,包括有「大家一齊驅舟出發,趕往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這些都讓人聯想到屈原。每年的端午,在中國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帶的華族,都還會舉辦龍舟競渡,提倡端午龍舟賽。

G. 湖北仙桃的端午節習俗是什麼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回黍」、「筒粽」。其答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02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03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04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05
懸艾葉
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

H. 什麼是雄黃

雄黃是雌黃的老公!
呵呵!

開個玩笑啊!

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硫化砷。雄黃加回熱經過化學反答應會轉變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劇毒品砒霜。由此可見,飲用加熱的雄黃酒實際上是在服毒。以雄黃酒塗在小孩頭部、鼻尖、耳垂或抹在身上驅邪避疫,是沒有科學道理的。酒可以擴張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和皮膚的吸收,時間短者十幾分鍾、長者4一5小時即會中毒,輕者表現為腦骨後疼痛、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大便呈「米泔樣」,重者至死亡。

雄黃酒有很強的除害作用。我國古代,夏季除害滅病的主要消毒葯劑,雄黃酒便是其中之一。經常將它噴灑在床下、牆角等陰暗地方,以避毒蟲危害。

閱讀全文

與湖北雄黃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