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分析紹興黃酒產業是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運用建抄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分析紹興黃酒產業是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走創新發展道路。
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紹興黃酒產業需要升級與調整特產結構與品種。
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與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先進製造業
4.發揮傳統優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2. 怎麼樣做好黃酒市場
06年央視廣告招標大會,諸多黃酒企業整體亮相,集體中標。業內也紛紛急呼黃酒時代的來臨,黃酒行業開始復興之旅。可以預見明年的央視將會充塞著黃酒企業廣告,就如當年DVD,乳品、內衣廣告一樣。這里我們不能否認央視的平台效應,將會讓這些黃酒企業「咸魚翻身」,行業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會得到大幅提升。黃酒企業大規模進入央視,相當於吹響了戰斗的號角,而這些黃酒企業的目的也必然謀全國,而不是謀一域。這樣來說的時候,黃酒企業的行為,稱之為行業復興也不會過。但是我們擔心的是黃酒企業既然擔起了行業復興的重任,他們准備好了,准備得怎麼樣了。所謂的行業復興最終會變成一場「悲劇」嗎?還是央視笑了,企業哭了的結局?
先不忙著給些假設,我們先還是來看幾個問題:
1) 黃酒行業如何克服現有的酒類偏好?
我們簡單的認為消費者在一類產品中嗜好選擇一種品牌的購買稱之為品牌偏好,那麼可以引申出來,消費者從各種酒類選擇自己喜歡的酒來消費,稱之為酒類偏好。比如說有些偏好喝白酒,有些人偏好喝啤酒,有些人偏好喝洋酒等。現在消費者的酒類偏好明顯對黃酒行業是不利的,除了江浙市場等及個別市場,黃酒在其他市場的黃酒酒類偏好是很低的。如果來克服其他市場的酒類偏好,將是黃酒行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黃酒就難以在全國鋪開,同時區域市場的銷售壓力是可以想像的。
我們來分析酒類偏好,把酒類偏好分為一元酒類偏好,二元酒類偏好和多員酒類偏好。簡單解釋下,一元酒類偏好就是消費者只偏好一種酒類消費,對其他酒類基本不敢興趣,比如有人只喝白酒。二元酒類偏好就是消費偏好兩種酒類消費,比如有人冬天喜歡喝白酒,夏天喜歡喝啤酒。而多元酒類偏好就是消費者喜歡2種以上的酒類消費。從對酒類的忠誠度來看,是從一元酒類消費者到多元酒類消費者逐步減弱的。結合現在黃酒行業的現實,在氣勢和實力上個其他酒類相比,還處於劣勢。依然選擇先醫後難的策略,前期的營銷努力和訴求集中在多元酒類偏好者身上,根據他們的特點來進行營銷活動。
2) 黃酒的精神支點?
這幾年,喝酒越來越多的變成喝一種感覺了,而不單純是喝酒本身這么簡單了。尤其是洋酒的大量湧入,打著浪漫、時尚、高貴的旗號,大舉入侵。可以想像文化對酒類消費的影響有多深。而白酒行業也是,紛紛打起復古牌,鼓吹自己的歷史有多悠久!現在酒類行業的一些主流酒,都有了自己的精神標簽。比如白酒,「國酒」,「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傳承」;紅酒,「浪費」「時尚」;啤酒,「年輕」,「活力」;洋酒,「高貴」,「品位」。那麼黃酒的精神支點在哪裡呢?現在看來,黃酒行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精神支點。
3) 做老大,還是做老二?
不過歷史上誰是老大,但至少現在白酒是老大,坐著中國國酒的頭把交椅。黃酒行業的復興,必然要在白酒市場里挖一塊出來,老大老二之爭再所難免。但目前黃酒從個頭和實力上,還是無法白酒正面交戰的。雖然歷史上黃酒也有輝煌的過去,而現在至多隻能算是國酒老二。老二的故事很多,百事、ADIDAS等。在營銷戰役中最有名還是沒有的「赫茲」計程車公司了,還記得那句經典的「我們是第二,所以更加努力」。黃酒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精神支點,可以仿效赫茲的做法。也把自己定位成國酒老二,但是黃酒做得更營養。傳達一種概念,黃酒也是國酒,雖然是老二,但是做的比白酒更營養。
4)「推」「拉」之間
黃酒行業要走出浙江,走向全國的時候。不單單是做廣告就夠了,做為「拉」的戰術,央視是最好的選擇沒錯。但當進入陌生市場的時候,最終能決定銷售的還是地方的代理商的「推」力。可以想像,央視大規模的廣告轟炸開始的時候,地方上的代理商消極怠工的話,市場能好到哪裡去,這種失敗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在央視做廣告確實是個信號,可能會有很多代理商爭著要代權,但代理商最終看中的還是利潤。代理市場跑不開「高銷量,低毛利」,「低銷量,高毛利」的規律。作為新進入的市場,黃酒企業必須要給於代理較大的利潤空間,但是這快利潤又不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要不會產生消費抗力。黃酒企業即要在央視投入大量的廣告費用,又要給代理商較大的利潤空間,如此大的費用投入,黃酒企業做好准備了嗎。再從「低銷量,高毛利」, 「高銷量,低毛利」發展過程中,黃酒企業能支撐多久,作為開荒人,有做過虧損的准備嗎?「推」與「拉」同時重點投入的時候,對任何企業都是個考驗。
3. 關於紹興黃酒的調查報告
紹興老酒聲譽斐然,清朝時被評為全國十大名產之一。在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1915年美國巴專拿馬萬國博覽會屬,1936年浙贛特產展覽會上,多次榮獲金牌和優等獎狀。1952年、1963年,紹興加飯酒分別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棥?979年加飯酒又獲「國家名酒」稱號,由國家經委授予金質獎章和獎狀;同時,元紅酒、善釀酒雙獲「國家優質酒」稱號,由輕工業部授予「優質產品證書」。1980年香雪酒也榮獲省府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1983年加飯、元紅雙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善釀獲銀杯獎,香雪獲部優稱號。1985年在法國巴黎世界美食旅遊產品評比中,紹興塔牌加飯酒獲金質獎,同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十二屆世界博覽會上,兩次奪得金獎。
在全國眾多的酒類中,紹興老酒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品種之一。幾年前,國家宣布禮賓改革,紹興加飯酒代替茅台成為招待外賓的國宴酒。
4. 介紹紹興黃酒
中國名酒譜
中國名酒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評酒機構,間隔一定時期,經過嚴格的評定程序確定的。中國名酒代表了我國釀酒行業酒類產品的精華。中國名酒按酒的種類分別評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類名酒數量最多。下面根據酒的種類重點介紹黃酒類和白酒類的國家名酒。
一 黃酒類名酒
黃酒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歷史上,黃酒名品數不勝數。由於蒸餾白酒的發展,黃酒產地逐漸縮小到江南一帶,產量也大大低於白酒。但是,釀酒技術精華非但沒有被遺棄,在新的歷史時期反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黃酒魅力依舊,黃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戶曉,黃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顆顆璀燦的東方明珠,閃閃發光。
1 紹興加飯酒
紹興黃酒可謂是我國黃酒的姣姣者。紹興酒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在歷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宋代以來,江南黃酒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尤其是南宋政權建都於杭州,紹興與杭州相距相近,紹興酒有較在的發展,當時的紹酒名酒中,首推"蓬萊春"為珍品。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對家鄉黃酒的贊美之情。清代是紹興酒的全盛時期。釀酒規模在全國堪稱第一。紹酒行銷全國,甚至還出口到國外。紹酒幾乎成了黃酒的代名詞。目前,紹興黃酒在出口酒中所佔的比例最大。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國。紹興酒釀酒總公司所生產的品種很多,現代國家標准中的黃酒分類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紹興酒的品種及質量指標為依據制定的。其中紹興加飯酒在歷屆名酒評選中都榜上有名。加飯酒,顧名思義,是在釀酒過程中,增加釀酒用米飯的數量,相對來說,用水量較少。加飯酒是一種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質醇厚。氣郁芳香。此外,還有元紅酒、善釀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質,遠銷國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福建龍岩沉缸酒
龍岩沉缸酒,歷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筆記文學中,多有記載。現在為福建省龍岩酒廠所產。這是一種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總糖可達22。5-25%。內銷酒一般儲存兩年,外銷酒需儲存三年。該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榮茯國家名酒稱號。龍岩沉缸酒的釀法集我國黃酒釀造的各項傳統精堪技術於一體。比如說,龍岩酒用曲多達4種,有當地祖傳的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葯村;有散曲,這是我國最為傳統的散曲,作為糖化用曲。此外還有白曲,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紅曲更是龍岩酒釀造必加之曲。釀造時,先加入葯曲,散曲和白曲,先釀成甜酒娘,再分別投入著名的古田紅曲及特製的米白酒。長期陳釀。龍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著色而艷紅,不調香而芬芳三大特點。酒質呈琥珀光澤,甘甜醇厚,風格獨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評定的。現分為醬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貴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醬香型名白酒有貴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貴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雖產於兩個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產地貴州仁懷和郎酒的產地四川古藺在地理位置上卻是非常接近的。這兩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於黔北,後者位於川南。赤水河經貴州仁懷,習水,再流經四川古藺等縣,至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醬香型名白酒中以貴州茅台酒最為著名,有國酒之美稱。
在清代,由於川鹽入黔,赤水河是川鹽從長江經瀘州,合江等地的一條水上通道。清代詩人鄭珍曾寫道:"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正是頻繁的鹽業運輸,促進了赤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當地釀酒業的發展與興旺。貴州茅台酒的美名開始流傳開來。
茅台酒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特殊風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聞之沁人心脾,入口盪氣回腸,飲後余香綿綿。茅台酒最大的特點是"空杯留香好",即酒盡杯空後,酒杯內仍余香綿綿,經久不散。茅台酒在歷次國家名酒評選中,都榮獲名酒稱號。茅台酒還是許多重大的外事活動的見證人,因而被譽為"國酒","外交酒"。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稱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獨特風味,除了獨特的釀造技術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產地的獨特地理環境有密切關系。茅台酒廠在赤水河之畔,該水系受國家有關政策的嚴格保護,周圍不允許建有污染源的工廠。更為獨特的是,川黔這一帶的濕潤,悶熱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菌群。這些微生物在酒麴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復雜的生物代謝機理,使茅台酒的風味成份更加復雜,協調。這是其它地方所無法模擬的。在貴州茅台以外的地區建廠,即使嚴格按茅台酒的生產工藝技術生產,也無法釀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產於山西省境內呂梁山東岳,晉中盆地西沿的汾陽縣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作為我國白酒類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書的<<鏡花緣>>中所列的數十種全國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筆記文學中,曾多次盛贊山西汾酒。汾酒屬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國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產的占的數量最多。原有五種國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稱,後又增加到六個。在第五次全國名白酒評比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四川沱牌曲酒榮獲國家名酒稱號。除郎酒屬醬香型白酒外,其餘都屬於濃香型白酒。
五糧液,原名為"雜糧酒",產於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該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穀物為原料釀制而成,相傳創始於明代。現在該廠還有明代一直留傳下來的釀酒老窖,宜賓市博物館還保存著一張"雜糧酒"的技術秘方。1929年定名為"五糧液。五糧液酒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被認為在大麴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稱。該酒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酒,作為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聞名於世。1915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歷屆國家評酒均獲"國家名酒"的稱號。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當然,當時所指的劍南,是指劍門關之南,唐代所謂的"劍南道"之省稱,綿竹作為當時劍南道屬下的一個縣。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4 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這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5 江蘇名白酒:洋河大麴與雙溝大麴
洋河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洋河鎮地外白洋河和黃河之間,距南北大運河很近,在古代時,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重要的產酒和產曲之鄉。洋河大麴屬於濃香型白酒。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名酒。雙溝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6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參考資料:中國名酒網
5. 黃酒競爭者品牌定位分析
從幾個方面來說,1。市場定位,面臨什麼樣的市場;。價值取向,他能做什麼價值回,他能創造什答么價值;。消費者定位,它將面對什麼樣的消費群體。優勢定位,與同類產品相比有什麼優勢... ?你沒有寫過朋友的論文嗎!?就像是,直接寫下來??!有多難?
6. 黃酒的經濟前景
黃酒與啤酒、葡萄酒並列世界三大古酒,其產品核心賣點十分突出,銷售主張也很容易提煉。另外,現代消費趨勢也有助推黃酒銷售的跡象,因為黃酒比之於白酒,其更健康、低度,具有保健作用。因此,黃酒的競爭優勢應該是非常明顯的。但殘酷的市場現實並非如此,黃酒產量在我國整體飲料酒總量中,僅佔4%,一直徘徊在130萬噸上下,而紹興黃酒基本維持在25萬噸左右,約占黃酒行業的20%。與國內白酒、啤酒、葡萄酒行業規模相比較,黃酒業較為弱小。黃酒產業在經歷長時間沉寂之後於2002年起重現生機,黃酒產量年均增長近10%。這一時期的快速發展與宏觀經濟的帶動,海派黃酒於2002年起的營銷發力,以及以古越龍山和會稽山為代表的老牌浙江企業的全國市場拓展努力有關。黃酒產品與生俱來的健康屬性,以及黃酒產品升級趨勢表明黃酒行業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巨大。但由於2002年以來黃酒行業已經歷了一輪產銷量快速擴張階段,因此未來幾年黃酒產銷量預計將回落至低個位數增長,短期內行業主要看點仍是產品結構提升。優勢企業開始關注高價酒營銷,年份酒市場逐漸擴大以及通脹背景均為黃酒企業攜手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售價提供契機。
從發展前景來看,黃酒產業實現二次騰飛(指產銷量再次達到甚至超過02-07年水平)的關鍵仍在於突破江浙滬傳統消費市場。開發異地消費市場需要龐大而持續的營銷投入,行業現時較為分散的格局使得先行者一方面缺乏足夠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又顧慮自己的努力會換來競爭對手搭乘便車的可能。因此黃酒行業整合必須先於江浙滬傳統消費市場的突破。相信黃酒行業整合將遵循先形成省內市場壟斷地位、再形成江浙滬市場控制力、地區龍頭最終走向全國市場的步驟。
7. 求東北黃酒行業市場現狀和分析,包括產量,市場份額等!謝謝!!
東北那邊要看具體哪個城市,不過那邊不太喝黃酒,還是江南一帶喝的多一些。
8. 紹興老酒介紹
文章出處: 發布時間抄:2005-03-28
橙黃柔和、醇厚甘潤的紹興酒是我國黃酒類中的名酒。因紹興黃酒以陶質酒壇作容器,泥封窖藏,酒在壇內繼續起陳釀(即酯化)作用:歷久啟壇,滿室清香,而且是越陳越香。當地群眾習慣稱它為「老酒」。
紹興老酒之有名,以及紹興人之愛酒,屢見於前人詩文。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號放翁,是紹興人。他晚年返居故鄉,寫了很多詩,常常提及紹興老酒。「放翁爛醉尋常事,莫笑黃花插滿頭。」說的是他與紹酒已結上不解之緣。「雪前雪後梅初動,街北街南酒易賒;身健不妨隨處醉,有家未必勝無家。」這里,陸添又說他的家鄉酒店眾多,隨處可以暢飲。由此可知南宋時紹興釀酒業已經相當興盛。在1910後的南洋勸業會和1915年的巴拿賽會上,紹興酒先後獲得金和金質獎章。解放後,紹興酒中的加飯酒,在1953後召開的全國首屆評酒會上,與貴州茅台、山西汾酒、山東金獎白蘭地等,被正式命名為全國八大名酒;在全國二、三屆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之。1979年,還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紹興酒中的元紅酒和善釀酒,也被全國三屆評酒會評為優質酒。目前紹興老酒已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銷量居全國首位。
9. 黃酒的市場分析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和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升,消費者在選擇酒類產品時,日趨傾向於選擇具備低酒精度、營養保健等特點的健康酒類產品,烈性酒消費被替代的趨勢日益突顯。中國酒類消費習慣發生改變,含白酒的烈性酒消費量佔比逐步萎縮,從2005 年的10.1%下降到2011 年的7.8%。與海外市場相比,中國烈性酒所佔比例仍然過高,歐美國家烈性酒消費量占酒類消費量比例一般在4%-6%左右。未來,中國烈性酒消費量比例將進一步下降,於此同時黃酒等其他健康酒類將得到快速發展。
2006-2011年,由於產品升級,黃酒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14.13%、28.39%;而同期黃酒行業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7.52%。黃酒行業利潤總額的增速大於產量的增速,如下圖所示。 在眾多白酒替代品中,由於黃酒具有低度、保健兩大健康優勢,可以同時滿足酒類消費者「飲用」和「健康」的兩大需求,因此黃酒具備了替代白酒的天然優勢,將成為白酒最有潛力的替代者。同時,伴隨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因素,未來黃酒的消費需求量有望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黃酒產品結構調整已經開始。通過企業產品升級,黃酒行業自 2006 年起利潤總額增速大幅超過產量增速。黃酒行業已逐漸擺脫單純依靠「以量取勝」的低毛利發展模式,逐漸拓展追求高品質、高價格細分市場的高毛利發展模式。
就滲透率而言,2011年我國人均黃酒產量僅相當於人均白酒產量的約14%。2011年,我國人均黃酒產量僅約1.2升/人,明顯小於人均白酒產量。未來,隨著黃酒口感的改良,產品結構的調整、「健康消費」理念的進一步推廣和消費升級等諸多內在、外在因素的影響,黃酒消費將突破地域限制由江浙滬向全國拓展,黃酒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從營養學角度分析,黃酒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包括硒、鋅等元素,是一種適當飲用有益健康的酒種,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因此,黃酒越來越獲得消費者的喜愛,消費量不斷增加,消費區域逐步擴展。黃酒由於符合中國人的口感、文化品位等內在因素以及消費升級、產品結構調整、口味改良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黃酒生產和消費的區域性在逐漸被打破。江浙滬地區的黃酒產量佔全國比重已由2006年的88.2%下降至2010 年的71.9%。2007-2011 年,安徽、福建、湖南、陝西等非傳統黃酒消費區域的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7%至63%。
10. 紹興黃酒的聚集地、品牌和市場份額是多少。!~~急急急急!~
1、紹興黃酒的集散地:浙江、上海、蘇南,三地合計黃酒產量及消費量分別占回全國黃酒總產量答及總消費量的83%及70%。
2、紹興黃酒的品牌: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
3、市場份額:古越龍山占據著全國高端黃酒85%的市場份額,為行業龍頭,會稽山、塔牌緊隨其後。
以上回答僅是皮毛,要想得到詳盡數據,建議去買行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