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鄱陽米餃蘿卜陷怎麼做
材料
白蘿卜含維他命A、B、C、D、E等多種營養素,並含豐富的纖維質,能幫助消化並清熱去內燥,其甘甜淡容爽的口感,能解膩生津,最適合在酷熱夏季中食用。材料蘿卜佔1/2,蝦皮佔1/2蘿卜600克、蝦皮100克、蔥花15克調味料鹽、油
做法
1、先將蘿卜削去外皮,再刨成絲。
2、加入適量的鹽。
3、用手仔細揉捏均勻。
4、擠干蘿卜絲中的水分,加入蝦皮,再加油拌勻。
❷ 鄱陽螺螄米粉糊怎麼做
食材抄准備
螺螄湯料(菜襲市場有賣),酸筍,腐竹,辣椒粉,雞精,大料,沙姜,干棗,枸杞,香菇,豬骨,酸豆角,香菜,小蔥
製作步驟
1.豬骨,大料,沙姜,干棗,枸杞,香菇加水熬湯待用;
螺獅粉
2.腐竹油炸之後切塊待用;
3.炸完腐竹的油趁熱澆到盛著辣椒粉的碗里製成辣椒油待用;
4.干鍋(不加油)炒干酸筍後加辣椒油、鹽暴炒,加入骨湯、腐竹、螺螄湯料煮沸;
5.清水燒開放入米粉煮好撈出裝碗,加入適量油水,淋上骨湯灑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蔥,香辣可口的螺螄粉就做好了。
❸ 鄱陽米粑怎麼做好吃
鄱陽米粑的做法步驟
1. 准備好食材,豆乾,韭菜,肉,小米椒
2. 把餡料切好,肉可以版切小一些,權其他的切小塊就行,把豆乾和肉放鍋里翻炒一下備用,韭菜直接放鹽、油、雞精備用。
3. 調粉,現在粉里加一些食鹽,再用沸騰的白開水調粉,開水要慢慢倒入粉里,用筷子快速拌動,差不多了就用手揉粉。
4 把粉捏成這種碗狀,裡面放入備好的餡料。
5. 放入餡料後放到電飯鍋里蒸三十分鍾左右。
❹ 鄱陽縣過年習俗
1、臘八粥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中國喝臘八內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容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2、春聯
除夕日大門及院內貼吉祥詞句的春聯,室內貼年畫,灶間貼新灶王像,門兩側貼門神像,多貼秦瓊和尉遲敬德畫像作門神。
3、秧歌拜年
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
4、熬年
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5、龍燈舞
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
❺ 江西鄱陽年糕的做法
誰知道撥打什麼號碼可以用銀行卡充值話費呀?
❻ 鄱陽張田田簡歷
一、灌香腸
鄱陽人的傳統過年習俗,飯桌上會有一道冷盤,就是香腸,這是小朋友的最愛。每逢要過年前,一旦天氣晴好,基本上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院子里都開始曬起了香腸,大有一副「沒有香腸不算過年」的意思。
二、曬咸雞臘肉
鄱陽人一旦交冬就開始腌咸雞臘肉了,這包括鹹肉、咸魚、咸雞、咸鵝、咸神福頭等等,品種豐富,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鄱陽人不會腌的。
三、做凍米糖
每到過年,鄱陽人家的點心盤中絕對少不了凍米糖。一口咬下去米香撲鼻,甜甜的口感又不會膩。在過去,鄱陽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炒凍米糖過年。那時候,凍米糖可算是年貨中的極品。
五、做酒糟
交冬進九,鄱陽人就開始製作米酒。而製作糯米酒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鄱陽民間有句俗語道:「熬糖做酒,莫充老手。」
六、搓湯圓
大年三十晚,鄱陽人團圓飯里是要吃湯圓的,這寓意著團圓美好,但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鄱陽人直接都是在超市裡買現成的冷凍湯圓。
七、包餃子
鄱陽人在正月初一早上一般都是吃餃子,而餃子一般都是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時過後就是新年,正是農歷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餃」諧音,故稱「餃子」。有些鄱陽人還將餃子裡麵包上硬幣,吃到的人被認定要交好運。
八、撣灰塵
鄱陽人過年都有個習慣,就是「乾乾凈凈、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定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過去舊宅,屋樑高,橫樑上落灰極多,要用雞毛撣帚捆在竹竿上撣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在商品房裡,打掃容易多了。此外還有一個規矩,就是鄱陽人過年如果要掃地,必須從門口往屋中心掃,以免把「財氣」掃了出去。
九、采購年貨
過年在家,旺旺奶糖、巧克力、瓜子、花生、開心果、水果等都是必備的零食。年前,各大超市早早的開始專門辟一個年貨區,有各種干貨、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品種齊全,應有盡有!
十、貼春聯
貼春聯,是重要的鄱陽年節民俗。春節前夕,鄱陽人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十一、換新衣
正月初一,鄱陽人都要穿新衣,有送舊迎新的意思。以前會以紅色為主,象徵喜慶吉祥,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天天都能穿新衣。就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新衣服就行了,新年新衣討個好彩頭,寓意著新年新氣象。
十二、買鞭炮
鄱陽人每逢喜事都會打爆竹,表示喜慶。可以說,鄱陽的爆竹打不厭。鄱陽人團圓要打大爆竹,大年三十晚要打關門的爆竹,正月初一開門,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放「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所以,鄱陽人年前都要備好煙花爆竹。小朋友就買幾個小煙花,拿在手上畫圈傻樂一下。
十三、准備年夜飯
年夜飯習俗,鄱陽人最講究,四盤八碗,十二道鄱陽經典菜,為舊時鄱陽人家最常見的團圓菜。團圓時,老屋中堂上貼香火「天地國親師」,條幾上香煙裊裊,紅蠟高照,桌上擺上雞鴨魚肉,這些佳餚以大塊紅燒為主,肉切得越大越顯得豐盛,合家坐攏,呷上自家釀的米酒,吃喝間說些吉利之類的話以添新年氣氛。
十四、准備壓歲錢
鄱陽人的傳統過年習俗,除夕夜在吃團圓飯時,大人要給小輩們包壓歲錢,大年初一小孩子給你拜年也記得給壓歲錢。
❼ 鄱陽炒米粉糊怎麼做的
第一步:准備米粉—抄—用開水米粉先泡軟一般是晚上泡好早上就可以作為米粉的原料了
准備作料——一般有香菇、豬肉及紅蘿卜,青菜,蝦米,魚。(不加配料叫清炒,木有關系)
第二步:起油鍋,將香菇、豬肉及紅蘿卜,青菜,蝦米,魚及調味料(蒜末除外)一起拌炒,到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再加4杯水繼續煮開。
第三步:將泡好的米粉放入湯汁中拌炒,使其均勻上色,約10分鍾後改小火炒至水份收干即可起鍋。
第四步:食用時,撒些芽菜,再淋上少許鹵汁及蒜末即可。
❽ 鄱陽清明果的做法
吃來吃去,還是覺得這款清明果最好吃,香軟筋道不黏牙。
吃來吃去,還是覺得這款清明果最好吃,香軟筋道不黏牙,做法簡單。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民間有踏青郊遊、掃墓祭祖等風俗。
我們這里的習俗與很多地方差不多,在清明節這天,長輩會帶上一家老小給祖先掃墓,同時會備好一些酒水和點心作貢品,帶上工具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說到貢品點心,清明節幾乎都是做艾團,也叫艾粄,清明果等。清明果的做法各地都不太一樣,廣東地區做清明果多數用春天常見的艾草做原材料,艾草洗凈焯熟,搗成艾汁,混合米粉揉成面團,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花生芝麻餡、或鮮肉蔬菜等餡料,用菜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今天分享這款清明果,是我認為最好吃的做法,餡料用鮮肉、豆腐泡以及蔬菜混合,調好的餡料咸香怡人,比甜味的清明果吃起來更加清爽,而且也簡單,香軟筋道不黏牙,蒸一籠都不夠吃!
【食材】艾草200克、食用鹼2克、糯米粉250克、粘米粉100克、豬肉200克、娃娃菜1小棵、豆腐泡80克、鹽4克、醬油1湯匙、蚝油1湯匙、雞粉2克、胡椒粉2克、香油2克、澱粉2湯匙、小蔥3根qie
做法:
挑選出艾草嫩葉,清洗干凈,鍋里燒開適量水,放入2克食用鹼,將艾草放入鍋中,大火焯煮5分鍾,這樣可以讓艾汁更翠綠,還能去除部分苦味,撈起用涼水沖洗一遍,稍微擠干水,放入攪拌機內打成細膩的艾汁;
大碗里盛入250克糯米粉、100克粘米粉,將艾汁慢慢倒入碗中,邊倒邊攪拌,直至能揉成柔軟的面團,做這款清明果,面團盡量揉得軟一些,包餡時擴展性更好;
揉好的面團遮上保鮮膜或鍋蓋,醒發一陣子,碗里遮上不透風的蓋子都可以,防止面團水分蒸發,造成干硬;
接下來做餡料,豆腐泡、娃娃菜、小蔥洗凈,分別切碎,五花肉放入攪拌機內絞成肉碎;
將肉碎和蔬菜碎倒入大盆中,調入蔥末、鹽、醬油、蚝油、雞粉、胡椒粉、澱粉、香油、充分攪拌均勻,放在一旁腌製片刻;
將面團取出,分割成9個同等大小的面劑子,大小可以按自己喜好而調整,也不一定分成9個、你也可以分成10個或更少;
取一個小面團,用掌心摁扁,中間放入餡料,若覺得面團有點粘手,可以撒點糯米粉在案板上,這樣就很好操作了;
把餡料包起來,手法像捏包子一樣,收緊封口;
然後將封口朝下貼著案板,再用雙手來回輕輕搓圓艾團,盡量將艾團搓高一點,因為蒸過之後會微微往下塌,蒸出來的形狀也漂亮;
蒸籠里墊上一層油紙或紗布,將艾團整齊碼在籠屜上,遮上鍋蓋,大火蒸18分鍾,稍微冷卻後取出艾團,即可食用。
❾ 鄱陽拌米粉的醬料怎麼做
1、用冷水把粉絲浸泡15分鍾,然後把粉絲在鍋里煮到水開,關爐火。
2、青、紅辣專椒各適量,去蒂,洗屬凈,各切成小拇指大小的辣椒丁。
3、蒜去皮洗凈,剁成蓉。
4、把煮好的粉絲撈起來,撒適量香油,以免粉絲粘成一團。
5、辣椒丁放熱鍋冷油裡面爆香,盛起備用。
6、然後在粉絲裡面依次加少量生抽、醬油、黑胡椒粉、香油、豆瓣醬。
7、然後加青紅辣椒一起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