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酒要好喝用什麼配方好
泡葯酒用什麼酒好?秋天到了,很多養生的家庭開始為冬季養生做准備了,冬季養生很多人都會選擇葯酒。那你知道泡葯酒用什麼酒好嗎?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泡葯酒用什麼酒好以及保健葯酒配方吧!
泡葯酒用什麼酒好
葯酒就是泡浸著葯物的白酒或黃灑。葯物的釘效成分溶解在泅巾後,就能飲用。
保健葯酒配方
葯酒的種類很多,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介紹的葯涌就有69種之多,有寒、熱、溫、涼葯性不同的酒,可供人們技需用。
人們在選用葯酒時,要遵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進補原則。如平素陰虛、一到冬季就特別怕冷、小便也多的人.應選擇有溫性功能的葯酒,如鹿茸類葯潤,它能溫補腎陽、益精血;平素氣短懶開口、面色無華、疲倦乏力、易出虛汗的氣虛者。應選擇有補氣作用的含有人參的補酒;有頭昏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的人,應選擇有補益氣血功能的葯酒,如當歸酒等;婦女面色萎黃或蒼白者,可以選擇—些適合婦女服用的烏雞補酒和八珍潤等,這類酒對促進產婦恢復健康、祛瘀生新、潤和氣血、振奮精神都有較好的作用;而脾胃虛弱、筋骨不健、易勞累者,可選擇一些舒筋活血、強壯筋骨的葯灑。
「葯酒補虛損,宜少飲,取緩效」,這是古人的成功經驗.告誡人們飲葯酒時,應堅持少量不斷、不求速效的原則,更不能放開肚皮痛飲。否則,不但補不了身體,還會引起系列不良的反應。
Ⅱ 喝什麼葯酒對身體有好處
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是葯酒那就不是怎麼理想,葯物是把雙利劍,是葯三分毒,這你是知道的,我想葯加酒對他老人家的身體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反而會有害,這是我們做人子所不希望的。我想的是,他已經對煙和酒產生了依賴,那我們要慢慢的給他培養心得習慣,紅酒相對與白酒來說,低度,而且貪杯也沒什麼大礙,此外,無非就是多吃些蔬菜了,芹菜,洋蔥等,還可吃些柿子,平喘止咳很有效的,最後就是讓他老人家多看些養生的書了,辛苦了一輩子了,這方面你好要多操心啊,呵呵但是你執意要葯酒的配方,我希望你去找醫生,不要相信別人亂說的,願我們的父母都健康長壽,哈哈
Ⅲ 泡葯酒用什麼酒好
泡葯酒用50°復- 60°清香型白制酒、醬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推薦:杏花村汾酒。醬香型白酒推薦:茅台、習酒、貴州貴酒、郎酒。
葯酒功效隨著所泡葯物不同而不同,最常見的是泡枸杞,人參,鹿茸,黃芪,蛇,當歸等用於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衰弱者、風寒、風濕等,建議泡葯酒咨詢專業職業者,畢竟這都屬於葯物,一定要把握號葯量。
Ⅳ 喝什麼葯酒對身體好
喝酒抄對眾多人喜愛的飲襲品,但多數人在飲用時沒有節制,特別是朋友聚會在一起往往喝多的情況更多。那麼喝多少合適,專家告訴我們每天60毫升50°白酒。這是指的男性,女性喝紅葡萄酒,每天一杯(125-200毫升)。
要說葯酒最好是50-60°白酒自己泡點中葯
Ⅳ 用什麼葯材泡酒好喝
你好!!
冬天在家泡葯酒的人很多,因為製作、保存都很方便。但是如果葯材選料不當會影響葯效,甚至產生毒性。
一: 葯酒的作用:
葯酒包含酒和葯物的雙重功效,但主要是葯用。
酒本身也有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葯效。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
二: 葯材選擇:
按其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
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酒最好用白酒(老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令人聞起來不舒服。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
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
三: 喝葯酒的量:
每次喝一兩半
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飲用時,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
比如: 「風痛葯酒」:
主料:丁公藤19.2千克 白芷1.6千克 五加皮1.2千克 麻黃3.2千克 青蒿子1.6千克 當歸1千克 桂枝1.6千克 小茴香1.2千克 川芎1千克 威靈仙 1.6千克 防己1.2千克 建梔1千克 羌活1.2千克 獨活1.2千克 白酒(50°)192千克。
做法:
先將以上15味葯,除白酒外,混勻,再加入白酒密封浸漬,夏、秋45天,春、冬60天,濾取上清液,將葯渣壓榨,榨出液與浸液合並,靜置4天,濾過即得。
服用方法 口服,常用量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功效: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用於風濕寒痹,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乏力,老傷復發
比如: 「復方炙草烏葯酒」
主料:炙草烏100克 威靈仙200克 穿山龍300克 40%食用酒精適量。
做法:
取生草烏加10餘倍水,加熱煮沸,煮3~4小時後(揀大號用刀切開,以內無白心,舌嘗不麻為度,即可)將水燜干,取此灸草烏壓榨與威靈仙、穿山龍粗末混合,用滲漉法提取進行收集,最初的滲漉液850毫升,另器保存,繼續滲漉,收集滲漉液約2000毫升,過濾,取低濕蒸發至成軟膏狀,加入最初收集的漉液850毫升,加食用乙醇(75%)使成1000毫升即得。
服用方法 口服。每次10毫升左右,每日2~3次。
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比如:「風濕止痛葯酒」
主料:白酒(8000克) 烏梢蛇(45克) (豕希)薟草(150克) 川烏頭(15克) 附子(15克) 露蜂房(45克) 甘草(15克) 紅花(30克) 青風藤(30克)
輔料:絡石藤(60克) 南藤(60克) 穿山甲(45克) 蜈蚣(30克) 全蠍(45克) 地鱉(45克) 牛膝(15克) 桂枝(45克) 桑寄生(45克) 白砂糖(2000克)
做法:
1.將以上各葯碎斷,裝入布袋,放在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天攪拌一次,浸泡30-40天後取出布袋壓榨,合並,過濾,濾液加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5天,過濾,即成。
2.每日服二三次,每次服10-15克,孕婦及小兒忌服。
功效: 祛風散寒,除濕通絡,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症.
謝謝!!
Ⅵ 什麼人最適合喝葯酒
身體比較虛弱,常年多病痛的人,多喝點補酒有助於身體強壯
Ⅶ 葯酒什麼酒好
葯酒是酒和中葯共同加工製成的一種飲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穩定、調和味道等作用。在製作葯酒時,選擇何種類的酒作為溶媒是炮製葯酒的頭道步驟。早在唐代,我國第一部官修的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諸酒醇醨不同, 唯米酒入葯。」宋明時期,都是用米酒作為配製葯酒的原料, 至清朝始, 漸漸普及使用白酒來浸泡葯物。現今,大多數葯酒仍然以白酒作為溶媒,這是因為白酒酒精濃度較高,容易將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製作葯酒時, 不論選擇何種酒作為溶媒體,都應注意酒的質量、濃度和用量。所謂酒的質量,主要指在購買酒時,要注意酒的色澤、氣味、口感等。一般說,炮製葯酒使用質量優等的酒為佳。以白酒為例,好的白酒應是無色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物,氣味芳香,口味甘醇濃烈。而黃酒的質量則要求色黃褐而透明,氣味濃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製作葯酒時,根據所需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濃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濃度過高,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滲出,而葯質變硬,有效成分反而難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濃度過低,則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體積膨脹,同時一些苦味質及雜質等易被溶出,影響葯酒的氣味。一般來說,配製滋補類葯酒時,應用的原料酒的濃度可以低一些;配製祛風濕,、活氣血、疏經絡的葯酒,則原料酒的濃度可高些。
Ⅷ 女人喝什麼樣的葯酒好
五款養顏的好葯酒
紅顏酒對於腰痛腳弱者,起到補腎、悅容顏之功效。卻老酒對於精血不足、容顏無華者,起到充精髓、澤肌膚之功效。
1. 酸棗仁酒
此葯酒對於肌膚粗、心神不寧者,起到潤肌膚、養五臟之功效。
處方
酸棗仁、黃芪、茯苓、五加皮各30克,干葡萄、牛膝各50克,天門冬、防風、獨活、肉桂各20克,火麻仁100克,羚羊角屑6克。
製法
將葯搗碎,置於凈器中,用醇酒1.5公斤浸之,密封7天後開取,去渣。
用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於食前隨量溫飲。
2. 養顏酒
此葯酒對於形容憔悴、身倦乏力者,起到潤肌膚、壯力氣之功效。
處方
白茯苓、甘菊花、石菖蒲、天門冬、白術、生黃精、生地黃各50克,人參、肉桂、牛膝各30克。
製法
共搗成細末,用蚊帳布包貯,置於凈器中,用醇酒1.5公斤浸之,七日開取,去渣備用。
用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1小盅。
3. 紅顏酒
此葯酒對於腰痛腳弱者,起到補腎、悅容顏之功效。
處方
胡桃肉(搗碎)、紅棗(搗碎)各120克,杏仁30克,白蜜100克,酥油70克。
製法
用好酒1公斤,先以蜜、油溶開入酒,隨將三葯入酒內浸7日開取。
用法
每日早晚空腹服兩小盅。
4. 卻老酒
此葯酒對於精血不足、容顏無華者,起到充精髓、澤肌膚之功效。
處方
甘菊花、麥冬(去心焙)、枸杞子、白術、石菖蒲、遠志(去心)、熟地各60克,白茯苓(去黑皮)70克,人參30克,肉桂25克,何首烏50克。
製法
將葯搗為粗末,用醇酒2公斤浸之封口,7日開取,去渣備用。
用法
每日飯前溫飲一小杯。
5. 白鴿煮酒
此葯酒對於面目黯黑、肌體消瘦者,起到滋養身體之功效。
處方
白鴿(去毛洗凈去腸)一隻,血竭30克。
製法
將血竭放入白鴿肚中,用線縫住,用好酒煮沸約十分鍾令熟。取下候溫備用。
用法
鴿肉分二次食用。酒徐徐飲完。
Ⅸ 葯酒怎麼泡,好喝呢
俗話說「酒乃百葯之長」,「酒借葯勢、葯借酒力」,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
按葯酒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等。
選材
酒用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
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
每次喝一兩半
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飲用時,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