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紹興吳融黃酒

紹興吳融黃酒

發布時間:2021-02-08 10:06:40

『壹』 浙江好風光作文

新雨初霽,稽山如黛,鑒水似煙。懷揣著一顆對魯迅先生的敬仰之心,來到了紹興魯鎮風俗園區。魯鎮,一座人們既熟識又陌生、既歷史久遠又年輕活潑的江南水鄉小鎮。「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一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魯鎮第一次出現在先生的作品中,伴著淡淡的「羼了水」的紹興黃酒的香味,在孔乙己絮叨的「多乎哉?不多也」的言語聲中,魯鎮,就日漸為人們所接受和熟識起來。正如魯迅所言,他創作小說的背景以紹興居多。據統計,在全部25篇魯迅現代小說中,以故鄉紹興為背景的就有11篇,其中魯鎮在小說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先生先後在他的《孔乙已》、《明天》、《風波》、《社戲》、《祝福》、《故鄉》、《狂人日記》等作品裡,連續出現了魯鎮這個地名,而先生的不朽著作《阿Q正傳》中阿Q的生活地未庄,便是魯鎮的一個村子。魯鎮的名聲便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連在一起,密不可分了。魯迅在作品中,將一個具有明清特色的既熱鬧繁華又富有文化底蘊的水鄉古鎮,作為文化遺產留給我們。魯迅作品的藝術魅力深遠流長。經這位文學大師的妙筆,魯鎮的名聲早已遠播海內外,烏瓦粉牆、枕河臨街的店鋪、台門建築、千姿百態的石橋墩,縱橫交錯的水巷小河,飛檐翹角的戲台等,無一不是20世紀初期的紹興風貌。其實在紹興的歷史上並無魯鎮這個小鎮。魯鎮是魯迅小說虛構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劇和名士等諸多文化,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魯迅生前對魯鎮傾注了滿腔的熱情,源自於他對故鄉山水、對童年生活夢幻一般的眷戀。先生與母親和外婆的關系一直十分密切,母親姓魯,便是先生特別喜歡用魯鎮作為小說背景的最主要原因了。而紹興城外的安橋頭是先生的外婆家,舅父家在皇甫庄,大姑媽居住在吳融,小姑媽居住在東關,在這些村鎮里,都曾留下先生孩童時期活潑的足跡。因此,魯鎮是魯迅對東浦、樊江、東關、皇甫庄、安橋頭等幾個水鄉小鎮兒時記憶的一個藝術的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於小說中的一個書面的水鄉小鎮。但這個小鎮,確實早就存在於魯迅的心中,也通過他的小說,存活於千百萬讀者的心中。然而,魯迅構勒出來的魯鎮卻不是一個與世隔絕、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魯迅將喜怒哀樂、嘻笑怒罵溶入到這個同樣是那麼美麗、古樸、繁華的水鄉小鎮之中。魯鎮是魯迅將紹興眾多集鎮濃縮而成的一個浪漫而又現實的平台,魯迅塑造的人物在魯鎮奔走著、呼喊著、期待著……魯迅筆下的魯鎮,也寄存著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否定,寄託了自已的社會理想。現在,紹興柯岩風景區興建了這么一個鄉村小鎮式的主題公園,把平面的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變成了可以參觀和游覽的三維形象,復活了魯迅作品中的環境、人物,以及風土人情。通過復制、虛擬和再生等藝術手段,讓魯迅作品的思想和人物重新復活於世間,這無疑是一個絕妙創意。魯迅之子周海嬰先生對此也感到很高興,他認為這樣做是「把魯迅還給世人、還給世界」。

『貳』 紹興孫端鎮有那幾個村

紹興孫端鎮下轄許家埭村、小庫村、樊浦村、張家瀝村、後雙盆村、吳融村、安橋頭村、前雙盆村、孫端村九個行政村,具體位置如下:

『叄』 用情系純白這4個字設計個好看的CF游戲名字 要求是情系要放在前面就可以了

情系純白丶
__情系純白丶
越有意境的名字就越不要那些俗氣的符號 如灬 ☆ 丿等

『肆』 家鄉的變化水土人情徵文450字

新雨初霽,稽山如黛,鑒水似煙。懷揣著一顆對魯迅先生的敬仰之心,來到了紹興魯鎮風俗園區。魯鎮,一座人們既熟識又陌生、既歷史久遠又年輕活潑的江南水鄉小鎮。「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一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魯鎮第一次出現在先生的作品中,伴著淡淡的「羼了水」的紹興黃酒的香味,在孔乙己絮叨的「多乎哉?不多也」的言語聲中,魯鎮,就日漸為人們所接受和熟識起來。正如魯迅所言,他創作小說的背景以紹興居多。據統計,在全部25篇魯迅現代小說中,以故鄉紹興為背景的就有11篇,其中魯鎮在小說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先生先後在他的《孔乙已》、《明天》、《風波》、《社戲》、《祝福》、《故鄉》、《狂人日記》等作品裡,連續出現了魯鎮這個地名,而先生的不朽著作《阿Q正傳》中阿Q的生活地未庄,便是魯鎮的一個村子。魯鎮的名聲便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連在一起,密不可分了。魯迅在作品中,將一個具有明清特色的既熱鬧繁華又富有文化底蘊的水鄉古鎮,作為文化遺產留給我們。魯迅作品的藝術魅力深遠流長。經這位文學大師的妙筆,魯鎮的名聲早已遠播海內外,烏瓦粉牆、枕河臨街的店鋪、台門建築、千姿百態的石橋墩,縱橫交錯的水巷小河,飛檐翹角的戲台等,無一不是20世紀初期的紹興風貌。其實在紹興的歷史上並無魯鎮這個小鎮。魯鎮是魯迅小說虛構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紹興的水、橋、酒、石、建築、民俗、戲劇和名士等諸多文化,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魯迅生前對魯鎮傾注了滿腔的熱情,源自於他對故鄉山水、對童年生活夢幻一般的眷戀。先生與母親和外婆的關系一直十分密切,母親姓魯,便是先生特別喜歡用魯鎮作為小說背景的最主要原因了。而紹興城外的安橋頭是先生的外婆家,舅父家在皇甫庄,大姑媽居住在吳融,小姑媽居住在東關,在這些村鎮里,都曾留下先生孩童時期活潑的足跡。因此,魯鎮是魯迅對東浦、樊江、東關、皇甫庄、安橋頭等幾個水鄉小鎮兒時記憶的一個藝術的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於小說中的一個書面的水鄉小鎮。但這個小鎮,確實早就存在於魯迅的心中,也通過他的小說,存活於千百萬讀者的心中。然而,魯迅構勒出來的魯鎮卻不是一個與世隔絕、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魯迅將喜怒哀樂、嘻笑怒罵溶入到這個同樣是那麼美麗、古樸、繁華的水鄉小鎮之中。魯鎮是魯迅將紹興眾多集鎮濃縮而成的一個浪漫而又現實的平台,魯迅塑造的人物在魯鎮奔走著、呼喊著、期待著……魯迅筆下的魯鎮,也寄存著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否定,寄託了自已的社會理想。現在,紹興柯岩風景區興建了這么一個鄉村小鎮式的主題公園,把平面的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變成了可以參觀和游覽的三維形象,復活了魯迅作品中的環境、人物,以及風土人情。通過復制、虛擬和再生等藝術手段,讓魯迅作品的思想和人物重新復活於世間,這無疑是一個絕妙創意。魯迅之子周海嬰先生對此也感到很高興,他認為這樣做是「把魯迅還給世人、還給世界」。近年來,全囯各地以歷史文化為內涵所建成的主題公園不少,但這些公園或是為拍攝影視而建,或是在某地僅僅虛擬了某種歷史文化環境。而在鑒湖之側的魯鎮則不一樣,它修建於小說故事的發生地,復制的是當地歷史生活中的民情風俗,而且又是與小說中家喻戶曉的人物故事緊密地維系在一起。依託鑒湖的水鄉風光,依託紹興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具有魯迅筆下風情的古色古香的水鄉小鎮。它將魯迅作品中有關故鄉紹興的內容融入其中,使在魯鎮街上走、河上行的人們,時刻感受到魯迅筆下的人物彷彿就在身邊,魯迅先生的吶喊似乎仍在古鎮上空回盪。因此,走進魯鎮,彷彿是走進了歷史,走進了魯迅的小說,給人的是一種似幻似真的感覺,是一種以心靈而去實地感受歷史、體驗歷史的感覺。魯鎮融匯舊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築風韻、自然景緻,是百年前紹興水鄉的一個縮影。魯鎮是再現型文化主題景區,是傳統旅遊景區和現代主題公園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它將魯迅作品和紹興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越文化為底蘊,全面展示紹興水街古鎮。魯鎮佔地150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分為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休閑展示區、傳統民居區、水上游覽區五大區域。魯鎮有一湖兩河三街,湖為鑒湖,是越中名湖,紹興人的「母親湖」;魯鎮傍湖而建,兩條小河自東而西橫貫鎮區,注入鑒湖;三條街道店鋪林立,一色的黛瓦粉牆,燈籠高懸,酒幡飄翻,迎親的隊伍鼓號齊鳴,社戲台上戲文連軸,讓人們感覺彷彿走進了20世紀初紹興水鄉的風俗人情畫卷之中。那天,我們去魯鎮之時,不巧天正下著小雨,走過鎮口的石牌坊,大家就匆匆忙忙地進了鎮。鎮口用青條石鋪砌成的魯鎮廣場上有魯迅先生的青石座像,雙目如炬,燭照一切,沉思中的魯迅似乎在把身後災難深重的中國介紹給大家。魯迅在《故鄉》中這樣起筆:「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進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了!」魯迅雖然以優美的筆調回憶了他童年的故鄉生活,但卻用很沉重的筆調寫出了他重返故鄉的感受,舊社會中國農民的生活是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沉重,魯迅對新生活的渴望和信心充滿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間。走過了鎮中廣場,穿行在魯鎮的街巷中,河面上清新濕潤的微風輕輕撲面,水鄉的枕河人家隨處可見。魯鎮採用的是紹興典型的白牆黑瓦、一河一湖兩街的建築格局。因此,走進魯鎮,給人第一個感覺就是走進了一個舊時「人家盡枕河,樓台俯船楫」的水鄉古鎮。水中波光粼粼,拍岸有聲,望不盡的烏篷和龍舟來回奔波,宛如一座威尼斯城;岸上建築幢幢,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鋪錯落有致,只是感覺這個「古鎮」新了一點。這嶄新的古鎮,卻讓我們看到了濃縮了的紹興。走在呈東西走向的魯鎮老街上,賞著青山綠水映襯著的粉牆黛瓦,還有東面的「新未庄」,南面的「古鑒湖」,記者彷彿置身於當年「人家盡枕河」、「樓台俯船楫」的水鄉魯鎮之中。魯鎮挺大,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魯迅筆下提到建築。大概是魯鎮新開張的緣故,好多「民居」還無人居住,好多商鋪還無人經營,只是面街臨河的家庭作坊、夫妻店堂還算生意興隆。貢品店、錫箔店、油燭店、茶漆店、錢庄、當鋪……那些現代都市已經沒有的店鋪林立在這里。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著清代服飾的巡街兵丁時,彷彿到了另一個朝代。魯府、趙府、錢府是魯鎮的重點建築,魯府是祥林嫂聊以寄身的「魯四老爺」的宅第,趙府是《阿Q正傳》中「趙太爺」的家,錢府則是《狂人日記》中「狂人」的住宅。走進魯府,觀看了在那裡正在進行著的祝福儀式,再走進魯府花園,欣賞了陳列在那裡的歷代名匾。行走在水巷和石橋之間的我們一行人,腦子里此時已是全部被魯迅小說里的故事和人物所佔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擺進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時紹興,彷彿正在親眼目睹著小說故事中所發生著的一切。因此,當我們走到西施豆腐店門口時,立即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位細腳伶仃的圓規楊二嫂來。及至坐在了曲尺櫃台前,喝著服務員端上來的冒著熱氣的豆腐腦時,才意識到那位楊二嫂已是永遠地成為歷史中的小說形象了。觀瞻完魯府,我們靜靜地在「鎮公所」里看了一出「大團圓」的戲:阿Q正伏在地上畫圓圈,上首案桌前端坐著「長衫人物」,兩列支著水火棒的衙役。「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出了「鎮公所」,我們的心都有點沉甸甸的,許久沒有人說話。遠遠地迎面走過來一個人,襤褸的衣衫,一頂破氈帽,來到近前,他竟油腔滑調地裝著各種怪相,還歪斜著眼睛嚷了一句「造反了!造反了!」原來正是那個「阿Q」。大家剛從詫異中反應過來,斜旁又走來一個柱著柺杖的花白頭發的老婦人,她衣衫襤褸,目光呆滯,口中念念有詞,不停地喚叫著「阿毛啊,阿毛」,往我們後面走去了,那就是《祝福》中命運多舛的祥林嫂啊,我們的心便再次沉浸在先生敘說的那風雨如磐的歲月中去了……在魯鎮,經常可以看到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魯四老爺……魯迅筆下的人物,一個個出現在街上。遊客多時,他們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來逗遊人開心,引得遊客紛紛掏出相機拍攝。遊客少時,魯四老爺就拿著個水煙盒四處游盪,阿Q就靠在牌門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櫃的櫃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鎮里引人注目的還有一組組形象誇張、形態各異的街頭雕像。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調戲小尼姑、搶親……讓人發笑,也讓人看到了魯迅筆下那些人物的性格與命運。狂人日記演繹趣味游戲,活生生營造一個吃人的環境,構成水鄉魯鎮一道獨特的風景。如今的魯鎮,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熙熙攘攘,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人們贊嘆著天水交融的自然美景,欣賞著水鄉濃濃的江南風情,回味著厚重的民俗文化,續寫著魯迅夢寐以求卻無法實現的一切……從魯鎮的河埠坐船繞鑒湖慢慢駛出小鎮。此時,在細雨濛濛之中的魯鎮,變得更加如幻如畫。魯鎮在雨影中漸漸淡出之時,坐在小船之上,我回味剛才的游覽經歷,才真切地體會到,這個以魯迅小說為內涵所設計的舊時紹興鄉鎮式主題公園,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是原汁原味的,又因為它的內涵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所以,它能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啊!魯鎮,是魯迅先生的精神家園,也是人們解讀魯迅先生的一把鑰匙。走進魯鎮,彷彿走近魯迅。輕輕地,踩著青石板的詩韻,讓我約你結伴而行,走進紹興魯鎮夢一般的意境滿意請採納,謝謝……

『伍』 我聽說浙江紹興市孫端鎮吳融村108 號有個牛師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是用敲打來治療的,請問有人知道不

我是腰間盤膨出和後背抄疼,在2010年去紹興做過這種治療,只做了一次到現在沒犯病,這種病不能乾重活,容易犯病,是用榔頭敲的,當時是100塊錢一次,過了這么久了,地址我忘了,只記得有個牛字,應該是你說的這個師傅

『陸』 紹興馬姓家譜

中國馬姓家譜

馬姓家譜文獻目錄
莆田馬氏族譜:不分卷馬俊光等纂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鈔本 一冊 殘本 書名據書簽題 上圖:JP994
河北省
河北·豐潤馬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馬懷義纂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 一冊 國圖
河北廊坊·安次得勝口馬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馬鍾誘修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 四冊 國圖(存十六卷)吉林大學(存十七卷)
河北廊坊·安次得勝口馬氏家譜稿不分卷馬鍾誘編味古堂鈔本 一冊 國圖
河北廊坊·東安馬氏家譜稿不分卷 (清)馬鍾誘編鈔本 三冊 國圖
河北大城·馬譜一幅馬日興纂鈔本河北青縣崇仙鎮野兒屯
河北·東光馬氏家乘附補遺不分卷 (清)馬德潛等八修 清咸豐十年(1860年)唏眩堂刊本 四冊 美國
河北東光·馬氏家乘附補遺不分卷 (清)馬(釒榮)(王步)等九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睇眩堂活字本 四冊附二冊日本 美國
河北東光·馬氏家乘不分卷 (民國)馬春晟 馬春垌等十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木刻本 八冊 中央民院 河北大學 吉林大學 蘇州大學
河北青縣·崇倫堂馬氏宗譜二十三卷首一卷 (民國)馬步瀛纂修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本 二十四冊歷史所 吉林大學註:明成化二十二年馬思聰始修此為八修
河北·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毓椿 馬斡臣等修 清光緒八年(1882年)刻本 四冊人民大學
山西省
山西·介休縣張蘭鎮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書奎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刊本 一冊 日本 美國山西介休縣張蘭鎮
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書奎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本 二冊 書名據書名頁題 上圖:915655——56
遼寧省
遼寧本溪馬氏譜單一卷 遼寧本溪市偏嶺滿族鄉小夾河
遼寧馬佳氏族譜四卷圖一卷 (民國)馬延喜修民國十七年(1928年)京華印刷局排印本 五冊 國圖(二部)歷史所 北京大學中央民院 人民大學 南開大學 遼寧圖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日本 美國註:始修於 清道光二年此為三修
吉林省
吉林·馬佳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馬廣菜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寫本 一冊日本 美國
吉林永吉·馬氏譜書不分卷 (民國)馬雙春撰修民國二十九年(1940)鉛印本 一冊吉林 吉林市圖
上海市
上海嘉定·馬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馬元芳纂修民國十六年(1927年)馬仲常鈔本 一冊四川圖
江蘇省
江蘇·常州馬氏宗譜前編八卷首一卷末一卷續編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馬裕豐撰 清光緒間常州馬氏木活字本 國圖 日本 美國註:前編總目題(東門馬氏宗譜);前編卷六及七各分上下實四卷;有光緒元年馬裕豐序
江蘇南通·馬氏宗譜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馬炳黎總纂 南通馬氏閣族續修 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本 二冊江蘇南通市圖
江蘇鎮江·京江馬氏宗譜二卷圖一卷 馬漢卿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 二冊 日本 美國
江蘇鎮江·馬氏宗譜五卷 (民國)馬繼光纂修民國十三年(1924年)寶善堂活字本六冊 歷史所 註:明正德間始修
江蘇常州·馬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清)馬盔高主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77年)體仁堂木活字本 八冊南開大學註:始修於 清康熙五十三年此為五修
江蘇·常州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民國)馬文壽續修民國八年(1919年)志誠堂鉛印本 六冊河北大學
江蘇常州·毗陵艾干馬氏宗譜二十二卷 (民國)馬產賢 馬金炳纂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聚未堂木活字本江蘇常州市圖註:譜始修於明景泰三年馬紫(山隆)
江蘇無錫·錫山馬氏宗譜不分卷 (清)馬玉樹重修 清嘉慶八年(1803年)忠孝堂刻本 十五冊吉林大學
江蘇無錫·錫山馬氏宗譜二十卷 (清)馬福培等重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二十冊 日本 美國
江蘇江陰·利城馬氏宗譜六卷 (清)馬景和等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樹德堂刊本六冊 美國
江蘇·吳縣西洞庭馬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清)馬顯岳 馬學燧等續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四十五年 (1780年)續刻本遼寧圖註:馬春創修於明成化十二年
江蘇吳縣·洞庭林屋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清)馬世鈞 馬學禮等續修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刻本 十冊遼寧圖 吉林大學註:馬春創修於明成化十二年版心、書名作《馬氏族譜》
江蘇吳縣·洞庭林屋馬氏宗譜八卷首一卷 (清)馬廷珠等續修 清光緒元年(1875年)刻本 八冊 國圖·吉林大學 南京圖
江蘇吳縣·馬氏家譜十卷 (清)馬恩藻等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鈔本 五冊 美國
江蘇·崑山馬氏族譜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馬光楣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萬卷樓刊本八冊 美國
江蘇崑山·馬氏族譜十六卷首一卷· (民國)馬光楣修民國七年(1918年)萬卷樓鈔本 六冊 美國
江蘇崑山·崑山馬氏族譜序一卷 (民國)鄒福保撰民國三年(1914年)稿本 三十一年 (1942年)鄒福保修裝 一冊江蘇蘇州市圖
江蘇·馬氏族譜□□卷 (清)馬敬聲修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修 康熙年間鈔乾隆年間增補本遼寧圖(存卷1、2、5—7)
江蘇·馬氏家乘□□卷 清乾隆間鈔本遼寧圖註:記事止 清乾隆四十二年在康熙十九年馬敬聲所修《馬氏族譜》基礎上續修而成
江蘇·丹陽馬氏宗譜:四卷 (清)馬明瑤主修 (清)馬天林等纂修 清光緒九年(1883年)精忠堂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1、4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91——92
江蘇·維揚江都馬氏重修族譜:二卷 馬仁遠主修 劉嵩泉纂輯 民國九年(1920年)木活字本 二冊 上圖:ff999
江蘇馬氏宗譜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7、12書名據版心題 記事至 清光緒間 上圖:6869
江蘇馬氏宗譜: 清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5 記事至 清咸豐間 上圖:6868
江蘇·吳縣古吳西洞庭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馬顯岳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刻本 四冊 五修本 上圖:913485——88
江蘇·吳縣古吳西洞庭馬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馬顯岳等纂修 清鈔本 四冊五修本 上圖:JP997
江蘇·吳縣洞庭林屋馬氏宗譜:八卷首一卷馬廷珠等纂修 清光緒元年(1875年)湖南省陳志華堂刻字店刻本 七冊七修本 上圖:912673—79
江蘇·吳縣馬氏家譜二卷馬平章纂修 清宣統元年(1909年)稿本 一冊 書名據書名頁題 上圖:915440
江蘇·宜興馬氏宗譜 清敦本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 書名據版心、書簽題 記事至 清光緒間 上圖:6867
江蘇·常州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附余慶錄一冊收支 清賬二冊馬文壽主修 民國八年(1919年)志誠堂鉛印本 六冊 書名據版心、書簽題 十修本 上圖:JP996
江蘇·婁縣扶風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棠纂修 清鈔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纂修本 一冊 書名據版心題佚名增補至 清同治間 上圖:403540
江蘇·婁縣扶風[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鈔本 一冊 殘本 書名據書口題記事至 清嘉慶間佚名增補至道光間 上圖:5512
江蘇·古吳崑山井亭鄉馬氏家乘:不分卷馬鳴鍪纂修 1954年油印本 一冊 上圖:JP998;又一部JP998—11冊;又一部了P998—21冊
江蘇·無錫錫山馬氏統譜:十二卷首一卷 (清)馬辛階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忠孝堂木活字本 二十六冊 上圖:914073—98
蘇州馬氏家乘 清鈔本 一冊 存卷3、4 記事至 清同治間 佚名增補至 清光緒間 上圖:923740
浙江省
浙江富陽·富春臨湖馬氏宗譜二十卷民國六年(1917年)木刻本浙江富陽縣文管
浙江鄞縣·光溪馬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馬世渭 呂志鏘纂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裕本堂木活字本 二冊天一閣
浙江奉化·馬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王禮賓重修民國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奉化縣文管註:譜始修於 清光緒十四年張其柄
浙江紹興·會稽馬氏宗譜五卷馬文燮等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7年)文英堂活字本 四冊 美國
浙江紹興·山陰朱成馬氏宗譜四卷(民國)馬錫康修 民國六年(1917年)活字本 五冊 吉林大學
浙江紹興·會稽馬氏宗譜四卷馬舉硯續揖民國十六年(1927年)齒德堂活字本四冊 國圖
浙江紹興·會稽吳融馬氏分支譜十卷(民國)馬蔭棠纂修民國二十年(1931年)誠忍堂鉛印本 國圖 歷史所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日本 美國註: 清乾隆十年馬祖發始修此為四修題簽、版心作《馬氏分支宗譜》
浙江紹興·會稽馬氏家乘不分卷鈔本 一冊 國圖
浙江上虞·安家渡馬氏宗譜不分卷 (清)馬春風修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刻鵠堂木刻本八冊 河北大學
浙江·上虞干渡馬氏重修宗譜:八集馬金富主修馬祖良總纂 民國十八年(1929年)刻鵠堂木活字本 十冊 卷次以伏波世澤江浙名家為序 上圖:903230—39
浙江上虞·虞東干渡馬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馬雲升纂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刻鵠堂活字本十冊歷史所註:宋寶祜四年馬涓始修
浙江嵊縣·仁村馬氏東房宗譜七卷 (清)馬擰學等重修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善述堂刻本七冊 南開大學註:始修於 清康熙四十三年此為三修
浙江嵊縣·仁村馬氏東房宗譜十卷 (清)馬傳學 袁素藩重修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木刻本 十冊河北大學
浙江嵊縣·仁村馬氏東房宗譜十卷 (清)馬素溶等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刻本十冊 中央民院註: 清康熙年間初修
浙江·嵊縣仁村馬氏東房宗譜:十卷 (清)馬均世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十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03651—60
浙江·嵊縣仁村馬氏東房宗譜 (清)馬素潘等總理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善述堂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 6、8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84
浙江縉雲·票坑馬氏宗譜五卷 (民國)馬名金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浙江縉雲縣檔註:首纂於明萬曆十五年朱灌
浙江·山陰朱咸馬氏宗譜:四卷附歷代帝王年號歌一卷馬錫康纂修 民國六年(1917年)書誠堂木活字本 五冊 書名據版心題二修本 上圖:JP995
浙江·永康重修祿源馬氏宗譜 (清)馬良福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廣年(1712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卷首 上圖:6896
浙江·東陽西源馬氏宗譜四卷 (清)馬懋進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木活字本 三冊 存卷1 2、 3下、4 八修本 上圖:6885
浙江·東陽西源馬氏宗譜 (清)馬懋高等纂修 清雍正八年(1730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2書名據版心題 七修本 上圖:6899
浙江·東陽西源馬氏宗譜 (清)馬懋儼等纂修 清嘉慶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3 書名據版心題 九修本
浙江·東陽西源馬氏宗譜 (清)馬懋康等纂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7 十修本 上圖:6887
浙江·東陽西源馬氏宗譜 清咸豐元年(1851年)木活字本 一冊存卷4 上圖:6888
浙江·東陽安恬馬氏宗譜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20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7968
浙江·東陽安恬馬氏宗譜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11、13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82
浙江·東陽安恬馬氏宗譜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木活字本一冊 存卷3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
浙江·東陽安恬馬氏宗譜民國元年(1912年)木活字本 八冊存卷7、9一比、16 上圖:6900
浙江·東陽安恬馬氏宗譜民國七年(1918年)木活字本 一冊存卷2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62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馬鳳海總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活字本 十八冊 存卷1、 2、4—6、8—11、14下、16、18—21卷末 六修本 上圖:6881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 (清)馬惠生等纂修 清乾隆元年(1736年)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2、6首修本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79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 (清)馬愷臣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0 書名據版心題 二修本 上圖:6880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 (清)馬仲泰等纂修 清嘉慶五年(1800年)木活字本 四冊 存卷5、10、13、14 三修本 上圖:6877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 清嘉慶十年(1805年)木活字本 一冊存卷2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76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 (清)馬端垚總理 清道光年二十九年(1849年)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13下、 20 書名據版心題 五修本 上圖:6878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重修宗譜:二十一卷末一卷 (清)馬鳳海總理 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木活字本 十九冊 存卷1— 4、11、13上一14中、15上一17、20七修本 上圖:6902/A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民國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 十六冊 存卷2、11、14、15、17、18、21下、22上、24、25、27—29、33、37八修本 上圖:6901/A
浙江·東陽茂陵馬氏宗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木活字本 二十二冊 存卷2—6、8—14、16—25九修本 上圖:6903
浙江·東陽松山西陽馬氏宗譜:六卷馬祖信等纂修 民國二十年(1931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 十修本 上圖:6897
浙江東陽·吳寧安恬馬氏宗譜二十三卷 (清)陳振南纂 清同治八年(1869年)木活字本浙江東陽縣魏屏鄉瓦壺窯註:譜始修於宋隆興元年馬模伯
浙江·剡縣剡西馬氏宗譜 清誠善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3 書名據版心題 記事至道光緒間 上圖:6898
浙江·浦陽馬氏宗譜:四卷馬守嵩總理 民國十六年(1927年)木活字本四冊 上圖:9009437—40
浙江·海寧朱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陽纂輯 清咸豐七年(1857年)敦遠堂刻宣統二年(1910年)增補印本四冊 存卷1—3、6、7 上圖:2749
浙江·海寧朱馬氏家乘:八卷 (清)朱惟陽纂修 佚名續修 清咸豐七年(1857年)敦遠堂刻民國間增補印本 六冊 上圖:長267541—46
浙江·鄞縣四明馬氏縣東派支譜:二卷首一卷 (清)馬辰陔纂修 清光緒元年(1875年)純德堂木活字本 二冊 上圖:長471369—70
浙江·鄞縣鄞東盛墊橋馬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石紹祺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存德堂木活字本 四冊 上圖:泅92;又一部JP992—14冊
浙江·會稽馬氏分支宗譜:十卷馬伯聲等纂修 民國二十年(1931年)誠忍堂木活字本 十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03771—80
浙江·會稽馬氏宗譜:五卷(清)馬文燮纂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英堂木活字本 四冊 上圖:925326—29
浙江·義烏新開塘馬氏宗譜 馬景來等倡修 國二十八年(1939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95
浙江·慈溪馬氏宗譜:二卷 (清)馬善慶等纂修 清光緒四年(1878年)監茲堂木活字本 一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09490;又一部9094911冊
浙江·暨陽扶風馬氏宗譜:十卷(清)馬步安總理 (清)馬燦善纂修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公明堂木活字 本 十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09453—62
浙江·暨陽扶風馬氏宗譜:十二卷 (清)馬景賢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二冊書 名據版心題 上圖:909441—52
浙江·暨陽扶風馬氏宗譜:二十卷 馬士彥等纂修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十九冊 存卷1—13、 15—20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73
浙江·暨陽扶風馬氏宗譜:二十二卷 馬徵祥等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公明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09468—89
浙江·暨陽馬氏宗譜民國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7970
浙江·暨陽梅溪馬氏宗譜:四卷(清)馬配福等纂修 清光緒七年(1881年)衍慶堂木活字本 三冊 存卷 1、 2、 4 上圖:6883/A
浙江·暨陽梅溪馬氏宗譜:四卷 清道光四年(1824年)衍慶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71
浙江·暨陽梅溪馬氏宗譜2六卷 (清)馬金福等纂修 清宣統二年(1910年)衍慶堂木活字本 四冊 存卷 1、 4—6 上圖:6870
浙江·暨陽梅溪馬氏宗譜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衍慶堂木活字本 五冊 存卷4—6、8 上圖:6872
浙江·潤州潤東馬氏重修族譜2十六卷 (清)馬嘉德主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樂真堂木活字本 十六冊 十修本 上圖:JPl000
浙江·衢州重修馬氏宗譜 (清)馬際會等督理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2、3 上圖:6893
安徽省
安徽·桐城扶風馬氏族譜四卷首七卷附族圖一幅 (民國)馬其昶纂民國十八年(1929年)木活字本 八冊安徽博 日本 美國
安徽·懷寧高河埠馬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馬世雄等修 清道光二年(1822年)五常堂木活字本十冊 美國
安徽·懷寧馬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 (清)馬宏久等修 清光緒二年(1876年)敦悅堂木活字本十六冊 美國
安徽·皖江馬氏宗譜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國)馬澤客 馬慶臻纂修民國五年(1916年)木活字本 十冊安徽博
安徽·合肥馬氏宗譜民國培厚堂木活字本 二冊 存卷3、6 書名據版心、書簽題 上圖:6894
安徽·歙縣馬氏宗譜:不分卷 (明)馬文灼纂修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 一冊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917478
山東省
山東德州馬氏支譜四卷 (清)馬嵩慶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靜業堂木刻本 二冊河北大學
山東慶雲·馬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馬龍潭等重修民國六年(1917年)藏拙堂石印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山東·日照馬氏家乘不分卷 (民國)馬蔭田等修民國七年(1918年)鉛印本 五冊 美國
河南省
河南杞縣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宗孔 馬毓昌等續修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河南杞縣馬氏木刻本河南圖註:明崇禎十三年創修
河南·安陽蔣村馬氏宗譜八卷 (清)馬吉樟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四冊人民大學
河南項城·馬氏家譜六卷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創修 宣統三年(1911年)馬世成續修何南項城縣檔
湖北省
湖北·馬氏族譜□□卷 (民國)馬光顧 馬光燦等纂民國九年(1920年)武昌馬氏懷遠嚳活字本武漢圖(存卷1)註:明萬曆二十一年馬鑒創修該散居江夏、安陸、沔陽等地
湖北新洲·馬氏宗譜十一卷首一卷 (民國)馬精臣 馬祝三續修民國五年(1916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縣和平鄉石河村東馬家灣註:譜創修於 清光緒十七年
湖北英山·馬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清)馬廷福主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青雲堂活字本十冊 歷史所註: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澍么始修此為三修
湖北石首·馬氏族譜□□卷民國七年(1918年)續修 馬聰明鈔本湖北石首縣檔
湖南省
湖南馬氏續修族譜□□卷首一卷 (民國)馬大驤修 馬積玉 馬積 清纂民國十四年(1925)活字本湖南圖(存卷1、首)註:該族散居常德、桃源等地
湖南寧鄉·馬氏三修族譜八卷首二卷 (清)馬祖端修 馬光笏 馬祖隆等纂 清光緒元年(1875年)銅柱堂活字本湖南圖(存卷1、2、首上、下)
湖南寧鄉·馬氏五修族譜八卷首三卷 (民國)馬立湘纂(序)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銅柱堂活字本湖南圖(存卷首上、下)
湖南醴陵·馬氏五修族譜二十二卷 (民國)馬惕冰 馬有陂纂修民國三十年(1941年)絳帳堂活字本湖南圖(存卷1、3、5、7、8、10、 13、 14、 19、 20)
湖南桃源·馬氏續譜九卷首一卷 (民國)馬積 清 馬積玉修民國十四年(1925年)石印本 湖南桃源縣檔註:初修於 清乾隆五十七年
湖南·林塘馬氏四修族譜 清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23 書名據版心、書衣題 記事至 清同治間 上圖:6874
湖南·林塘馬氏五修族譜:不分卷民國中和堂木活字本 五冊 殘本書名據版心、書衣題 上圖:6861
湖南·湘潭湖田馬氏重續族譜:三十三卷 (清)馬錫元等纂修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木活字本 十二冊 存卷1、3下、6、14、20—22、24、26、28、29、33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64
湖南·湘潭湖田馬氏三續族譜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六冊 存卷10、13、28、41、47、49 書名據版心、書衣題 上圖:6875
廣東省
廣東順德·馬氏宗譜不分卷鈔本 一冊廣東中山圖註:記事至國民七年
廣東·扶風馬氏宗譜 (清)馬有勛修 清光緒年間鈔本 一冊科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馬氏族譜五卷 (民國)馬勝文 馬季豪等編纂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鉛印本 廣西容縣黨史辦(存卷首)註:本書記載廣西平南、容縣、北海、桂平、玉林等
馬氏廣西·馬氏族譜□□卷民國間鉛印本廣西圖(存卷二)註:該族散詹平南、容縣等地
四川省
四川成都·馬氏宗譜二卷 (民國)馬開桂 馬開甲續修民國十五年(1926年)新都石印本 二冊 四川圖註:馬鳳鳴首修於 清道光年間
四川崇慶·馬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馬雙延 馬中長等纂修民國間排印本 二冊四川圖
四川內江馬氏 清修族譜一卷 (清)馬英校纂修民國間鈔本 一冊四川圖註:譜後增修 清末民初世系
四川簡陽·馬氏宗譜四卷 (清)馬大德纂修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木活字本 四冊 四川圖
四川·馬氏族譜二卷 (民國)馬宣尊纂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 四川圖
雲南省
雲南大理龍關馬氏家譜不分卷稿本 一冊雲南大理州圖
雲南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壽圭等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謝宏態鈔本十冊中央民院
陝西省
陝西合陽·邰陽南渠西馬氏譜五卷 (民國)馬凌甫續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排印本科圖 吉林大學 廣東中山圖
陝西合陽·邰陽南渠西馬氏宗譜世系表不分卷 (民國)馬凌甫等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鉛印本 二冊 美國
陝西合陽·邰陽南渠西馬氏宗譜傳記不分卷 (民國)馬凌甫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鉛印本 一冊 人民大學 日本 美國
陝西大荔·關西馬氏世行錄十四卷 (清)馬先登纂 清同治七年(1868年)敦倫堂刻本 八冊 國圖 美國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馬氏族譜初集四卷二集三卷三集三卷四集三卷 (民國)馬鴻逵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鉛印本寧夏圖
馬氏家乘不分卷 (清)馬國璷錄輯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刻本 一冊人民大學
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書奎纂原稿本 三冊 國圖
馬氏族譜不分卷 (清)馬書奎修 清傳鈔本 二冊 國圖
馬氏宗祠族譜不分卷 清刻本四JII圖(存一冊)
馬氏宗譜不分卷 清鈔本(其中一冊配 清刻本)北京大學三官馬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馬慶餘 馬凌雲等重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伏波堂刻本 十四冊哈爾濱師大註: 清光緒六年馬福臣庄茂卿等創修
繁陽馬氏宗譜十九卷 (民國)馬驥如纂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木刻本安徽宣城地區檔
遠陽馬氏家譜不分卷鈔本 六冊 美國
馬氏家譜 清一本堂刻本 二冊 存卷2、3 書名據版心題 上圖:6866
馬氏宗譜 清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4 書名據版心、書簽題 記事至 清光緒間 上圖:6890

『柒』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子 規吳融①舉國②繁華委③逝川,羽毛飄盪一年年。他山叫處花成血, 舊


小題1:對比(1分)。在「他山」(指異鄉)啼血.飄盪的杜鵑與「舊苑」(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鬱郁蔥蔥,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的場景構成對比(2分);鮮明的表現了杜鵑孤身飄盪.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2分)。
或:反襯。用春草作反襯,用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進一步反襯.凸顯杜鵑的孤苦無告。
如果答「誇張」(杜鵑啼血誇張地形容染紅了鮮花)和「比喻」(草似煙)的修辭,或答聯想.想像(將杜鵑啼血聯想成染紅了紅花),可酌情給分,最高不超過3分。答對偶不給分。
小題2:既表達了作者由於受累罷官,流寓荊南時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達了遠離故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2分)。全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無定所的杜鵑自況,來表達情感(1分)。

『捌』 紹興孫端有哪些村

許家埭村、後雙盆村、吳融村、安橋頭村、前雙盆村(還像還有後雙盆村)、孫端村、小庫村、樊浦村、張家瀝村、村頭村、三條婁村

與紹興吳融黃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
© Arrange www.lmjjt.com 201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