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自己在家做的米酒很粘而且不甜
最常見的抄問題就是米酒中米粒散碎,襲有夾生米,酒色渾濁,不甜,或者很酸,又或者無味。純正的米酒是用糯米釀制的,所以也叫糯米酒,很多朋友也會在家用糯米自製米酒,優質的米酒呈淡淡的黃色,米粒均勻,酒汁有些渾濁。喝起來,味道酸酸甜甜,有濃郁的糟香。這些都是在米酒的製作過程中細節方面出了問題導致的。做出來的米酒太粘,沒有甜味,一般是因為泡米過度,導致糯米蒸熟以後太酥軟,發酵以後就會破碎,糯米破碎融入酒汁,就會造成米酒很粘,像一罐漿糊。沒有甜味是因為發酵過程沒有掌控好。在發酵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觀察,注意溫度,不要太低。對於時間不是很充裕的朋友來說,建議還是購買正規米酒生產廠家生產的米酒更好,口感和質量方面都很有保障。
⑵ 拌酒麴的時候糯米太黏是怎麼回事
那是因為你蒸糯米飯的時候放水多了,所以就糯米太黏。
⑶ 我做米酒發酵34個小時,發現酒窩里出滿了酒,味道是甜的酒味,可後來發現裡面的米還很黏,就像糯米飯一樣
酒麴要用工具攪拌均勻,糯米浸泡半天蒸的時候就不能放水了,否則會很粘。
⑷ 糯米做米酒蒸出來太黏是不是正常的
不知道你用的電飯鍋質量怎麼樣。糊鍋的電飯鍋不太好。糯米飯可以不蒸,直接做飯就可以。水要少一些就可以做成稍干一些的糯米飯。
⑸ 用糯米做的米酒不黏是怎麼了
雖然糯米煮熟是很黏的,但是你要知道,米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這內個兩種液體容混在一起本來就不黏的,你說的黏是因為,糯米的澱粉成分在發酵中,有一部分澱粉溶在裡面的了。你說的不黏也有可能是那澱粉基本被發酵完了,所以不黏!如果你平時煮湯也放點澱粉進去的話,那個湯也變得濃和稠很多的!
⑹ 米酒中的糯米黏在一起怎麼辦
可以分開的啊 乾脆直接弄就行了
⑺ 糯米蒸熟了很粘能做成米酒嗎
糯米蒸熟了
很粘
也能做成米酒
一般只需要四天
聞得到酒香就可以了
⑻ 為什麼糯米很粘
因為糯米含有的主要是支鏈澱粉,空間形態交錯為連續有序的立體網路,彼此的吸內引力大,於是就比較粘容。
直鏈澱粉是由葡萄糖以α-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鏈狀化合物,能被澱粉酶水解為麥芽糖。能溶於熱水而不成糊狀。遇碘顯藍色。
支鏈澱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間除以α-1,4-糖苷鍵相連外,還有以α-1,6-糖苷鍵相連的。所以帶有樹狀分支結構,約20個葡萄糖單位就有一個分支,只有外圍的支鏈能被澱粉酶水解為麥芽糖。在冷水中不溶,與熱水作用則糊化或溶脹。遇碘呈紫或紅紫色。
⑼ 自製的米酒(醪糟)為什麼發粘
出現你那種情況後繼續放只會長霉。
一,可能拌酒麴溫度高過40度發酵菌被燙死。
二,水貨酒麴或酒麴太少。
三,如在加工後5小時內有米湯一樣滲出,米放水太多熟飯太稀,或拌酒麴加水太多。
⑽ 釀米酒的糯米太黏太爛了而且挖不出洞來,這樣還能出酒嗎
米酒,又稱甜酒、甜曲酒和紅酒, 傳統工藝精釀而成,製作工序簡單. 是漢民族的特產之一,有著悠久的飲用歷史。 米酒只用大米作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發酵曲,製作工序簡單,含酒精量較少,味道偏甜,適宜人群更大,一般來說,用糯米做出來的甜米酒質量最好,食用也最普遍。乙醇含量低。
此飲品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色素等,屬天然綠色飲品。能夠幫助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舒筋活血、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如今家釀米酒已成為女性朋友的健康美酒。
自己釀造的米酒為親愛的家人帶來生活的樂趣和健康.在家裡用自己釀的米酒招待親朋好友, 是一種多快樂的事, 你想開一個有特色的酒店嗎, 學會做米酒可以為你的酒店增加特色. 吸引更多的客人。
醫生的觀點:對酒精過敏者不宜飲用,一次也不能飲用過多而至醉,夏季更不宜飲用。作為葯用,對畏寒、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以熱飲為好;對神經衰弱、精神恍惚、抑鬱健忘等症,加雞蛋同煮飲湯效果較佳;
對月經不調、貧血、遺精、腹瀉和元氣降損等症,可酌情加桂圓、荔枝、紅棗或人參同煮飲湯,效果較好。米酒能夠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最宜冬季飲用,只要沒有酒精過敏反應,成人均可選用。尤其對產婦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顫、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神經衰弱,精神恍惚、抑鬱、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消化不良、厭食煩躁、心跳過快、體質虛衰、元氣降損、遺精下溺、月經不調、產婦缺奶和貧血等病症大有補益和療效。
調味佳品:米酒作為調味佳品的原理在於,它能溶解其他食物中的三甲胺、氨基醛等物質,受熱後這些物質可隨酒中的多種揮發性成分逸出,故能除去食物中的異味。米酒還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芳香物質,使菜餚增味。因此,米酒的這些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在菜餚烹制中廣為人們採用。西方人喜歡吃中國菜,這與米酒的調味功能獨特,被中國人首先發現並巧妙地加以採用不無關系。
米酒製作方法:
1.選米淘洗:選上等糯米,反復淘洗幾次,淘清白漿,清水浸泡。水層約比米層高出20厘米。浸泡時水溫與時間:冬、春季15℃以下14小時,夏季25℃以下8小時,以米粒浸透無白心為度,夏季更換1~2次水,使其不酸。
2.上鍋蒸熟:,將浸泡好的米瀝干後投入蒸鍋內進行蒸飯。在蒸飯時火力要猛,出大汽後10分鍾,揭蓋,向米層灑入適量清水。再蒸20分鍾,飯粒膨脹發亮、鬆散柔軟、嚼不沾齒,即已成熟,可下鍋。
3.拌曲裝壇:米飯出鍋後,用涼開水均勻地澆在飯上,一來使飯粒不會粘連,二來降溫,待飯溫降至36~38℃不燙手,然後撒入酒麴。如果是塊狀的酒麴,需要先碾碎成粉末狀再撒入,也可以先把酒麴放入涼開水化開再一起倒入。然後把放入的酒麴攪拌均勻。留少量的酒麴待用。(用涼開水處理過的容易攪拌,飯已經吸入了一定的水,頭酵期間更容易觀察滲出的酒液。拌曲時,要放一層飯,加點酒麴攪拌,層層加,層層攪拌)
4.發酵壓榨:將糯米壓實,中間搗一個坑深至容器底(這個坑的作用主要是釀制過
程中便於觀察酒液的滲出情況),再將剩下的酒麴調一點水,用手粘水拍到整平的糯米飯表面,然後蓋上蓋子。不宜將容器徹底封死,因為前期的糖化過程是需要一些氧氣的,保持相對封閉即可。保持溫度30度左右,夏季室溫即可,冬季可放置於暖氣旁或使用熱水袋,棉被。最低也要保持20度以上,最高不能超過40度。最好用溫度計檢測溫度是否合適。 2-3天後可開蓋檢查,如果發現坑中有大量酒液,按生米1:1.5加入33度左右的凈水,攪拌,封存。喜歡濃酒,水加點水少。裝壇後,由於內部發酵,米飯會湧上水面。因此每隔3~4天,要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並把壇蓋加蓋嚴。經20~25天發酵,壇內會發出濃厚的酒香,飯逐漸下沉,酒液開始澄清,說明發酵基本結束。此時可以開壇提料,將酒過濾壓榨。
保溫糖化:
2-3天後,窩中出現水,飯很甜。酒釀,寧波人很喜歡吃:
加水發酵:
酒壓榨分離後,很渾濁,通常我們已經開始舀著喝了:
澄清陳釀:壓榨出來的酒會繼續發酵,會起泡,如果想穩定甜度和酒度,就要中止發酵,用不銹鋼悶鍋加熱,約70度,自然冷卻。抽取上層清酒,清酒放1個月自然澄清,去下層酒渣,裝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