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酒有哪些品牌呢
1、古越龍山:
古龍越山,中國馳名商標,隸屬於中國最大規模的黃酒企業——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司,總部實力雄厚,旗下擁有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狀元紅、鑒湖等品牌。其中,古越龍山是中國黃酒第一品牌、中國黃酒行業標志性品牌、國宴專用黃酒,
2、會稽山:
會稽山黃酒,中國名牌產品、中華老字型大小、擁有近三百多年釀制技術與經驗,行業第一家通過ISO9002國際標准認證,其主打——會稽山牌紹興酒,滋補型低度酒,酒度適中、性質醇和、營養豐富,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3、沙洲優黃:
沙洲優黃,江蘇省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旗下著名黃酒產品,其釀造工藝遠在清光緒年間就已形成,且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影響,以具有鮮明江南水鄉特色的、以半干半甜為特點,在長三角城市極為風行,尋常百姓幾乎日飲一杯。
4、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產自山東即墨的黃酒品類,是行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工藝獨特、風味獨特, 觀之,酒液深棕紅色,清亮透明;聞之,酒香濃郁,撲鼻而來;飲之,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絕,廣受大眾喜愛及追捧。
5、女兒紅:
女兒紅,原產於浙江省紹興市,是一款知名的地方傳統名牌黃酒,在當地長久流傳有生女必釀女兒酒之習俗,以糯米、紅糖等發酵而成,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氨基酸,有養生保健、增加免疫力等功效。
6、石庫門:
石庫門黃酒,隸屬於上海金楓釀酒有限公司,為全國大型黃酒生產企業之一,也是上海地區最大的黃酒生產企業,包裝精緻高檔、產品配方合理、口味口感良好、酒瓶造型新穎,極具中西文化交融及海派文化底蘊,一經上市,備受矚目。
7、封缸酒:
封缸酒,是中國傳統名酒,屬黃酒類,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低度釀造酒。酒精含量為12%—20%,營養豐富,含21種氨基酸,被譽為「液體蛋糕」及「營養酒王」,主要產地是江西省和江蘇省的丹陽、金壇等地。
8、房縣黃酒:
房縣地處湖北(湖北白酒)省十堰市,以神農架山麓聞名遐邇,其黃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西周時期便被封為「封疆御酒」,其釀造工藝具有極強的區域性,只能用房縣的小曲、糯米、水質,在房縣的土地上,才能出品,酒性溫和、酒味甘醇、鮮甜可口,有通經養顏、養脾扶肝、舒筋活血、延年益壽等諸多功效。
9、閩安老酒:
閩安老酒,閩派黃酒之代表,由閩派黃酒嫡系傳人陳祖可於清道光十五年在閩安鎮創建的益泉號酒庫開創,傳承閩安老酒特殊工藝配方,所產老酒曾多次獲得「省」優、「部優」等榮譽稱號。
10、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以糯米或黑糯米為原料、天然微生物純酒麴發酵而成的一種純天然、綠色黃酒,不加酒精,不含添加劑,可直接飲用,也可用於煲湯,營養豐富,含人體所需四十餘種氨基酸,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
㈡ 介紹紹興黃酒
中國名酒譜
中國名酒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評酒機構,間隔一定時期,經過嚴格的評定程序確定的。中國名酒代表了我國釀酒行業酒類產品的精華。中國名酒按酒的種類分別評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類名酒數量最多。下面根據酒的種類重點介紹黃酒類和白酒類的國家名酒。
一 黃酒類名酒
黃酒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歷史上,黃酒名品數不勝數。由於蒸餾白酒的發展,黃酒產地逐漸縮小到江南一帶,產量也大大低於白酒。但是,釀酒技術精華非但沒有被遺棄,在新的歷史時期反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黃酒魅力依舊,黃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戶曉,黃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顆顆璀燦的東方明珠,閃閃發光。
1 紹興加飯酒
紹興黃酒可謂是我國黃酒的姣姣者。紹興酒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在歷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宋代以來,江南黃酒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尤其是南宋政權建都於杭州,紹興與杭州相距相近,紹興酒有較在的發展,當時的紹酒名酒中,首推"蓬萊春"為珍品。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對家鄉黃酒的贊美之情。清代是紹興酒的全盛時期。釀酒規模在全國堪稱第一。紹酒行銷全國,甚至還出口到國外。紹酒幾乎成了黃酒的代名詞。目前,紹興黃酒在出口酒中所佔的比例最大。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國。紹興酒釀酒總公司所生產的品種很多,現代國家標准中的黃酒分類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紹興酒的品種及質量指標為依據制定的。其中紹興加飯酒在歷屆名酒評選中都榜上有名。加飯酒,顧名思義,是在釀酒過程中,增加釀酒用米飯的數量,相對來說,用水量較少。加飯酒是一種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質醇厚。氣郁芳香。此外,還有元紅酒、善釀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質,遠銷國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福建龍岩沉缸酒
龍岩沉缸酒,歷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筆記文學中,多有記載。現在為福建省龍岩酒廠所產。這是一種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總糖可達22。5-25%。內銷酒一般儲存兩年,外銷酒需儲存三年。該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榮茯國家名酒稱號。龍岩沉缸酒的釀法集我國黃酒釀造的各項傳統精堪技術於一體。比如說,龍岩酒用曲多達4種,有當地祖傳的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葯村;有散曲,這是我國最為傳統的散曲,作為糖化用曲。此外還有白曲,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紅曲更是龍岩酒釀造必加之曲。釀造時,先加入葯曲,散曲和白曲,先釀成甜酒娘,再分別投入著名的古田紅曲及特製的米白酒。長期陳釀。龍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著色而艷紅,不調香而芬芳三大特點。酒質呈琥珀光澤,甘甜醇厚,風格獨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評定的。現分為醬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貴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醬香型名白酒有貴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貴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雖產於兩個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產地貴州仁懷和郎酒的產地四川古藺在地理位置上卻是非常接近的。這兩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於黔北,後者位於川南。赤水河經貴州仁懷,習水,再流經四川古藺等縣,至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醬香型名白酒中以貴州茅台酒最為著名,有國酒之美稱。
在清代,由於川鹽入黔,赤水河是川鹽從長江經瀘州,合江等地的一條水上通道。清代詩人鄭珍曾寫道:"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正是頻繁的鹽業運輸,促進了赤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當地釀酒業的發展與興旺。貴州茅台酒的美名開始流傳開來。
茅台酒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特殊風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聞之沁人心脾,入口盪氣回腸,飲後余香綿綿。茅台酒最大的特點是"空杯留香好",即酒盡杯空後,酒杯內仍余香綿綿,經久不散。茅台酒在歷次國家名酒評選中,都榮獲名酒稱號。茅台酒還是許多重大的外事活動的見證人,因而被譽為"國酒","外交酒"。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稱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獨特風味,除了獨特的釀造技術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產地的獨特地理環境有密切關系。茅台酒廠在赤水河之畔,該水系受國家有關政策的嚴格保護,周圍不允許建有污染源的工廠。更為獨特的是,川黔這一帶的濕潤,悶熱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菌群。這些微生物在酒麴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復雜的生物代謝機理,使茅台酒的風味成份更加復雜,協調。這是其它地方所無法模擬的。在貴州茅台以外的地區建廠,即使嚴格按茅台酒的生產工藝技術生產,也無法釀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產於山西省境內呂梁山東岳,晉中盆地西沿的汾陽縣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作為我國白酒類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書的<<鏡花緣>>中所列的數十種全國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筆記文學中,曾多次盛贊山西汾酒。汾酒屬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國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產的占的數量最多。原有五種國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稱,後又增加到六個。在第五次全國名白酒評比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四川沱牌曲酒榮獲國家名酒稱號。除郎酒屬醬香型白酒外,其餘都屬於濃香型白酒。
五糧液,原名為"雜糧酒",產於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該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穀物為原料釀制而成,相傳創始於明代。現在該廠還有明代一直留傳下來的釀酒老窖,宜賓市博物館還保存著一張"雜糧酒"的技術秘方。1929年定名為"五糧液。五糧液酒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被認為在大麴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稱。該酒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酒,作為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聞名於世。1915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歷屆國家評酒均獲"國家名酒"的稱號。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當然,當時所指的劍南,是指劍門關之南,唐代所謂的"劍南道"之省稱,綿竹作為當時劍南道屬下的一個縣。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4 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這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5 江蘇名白酒:洋河大麴與雙溝大麴
洋河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洋河鎮地外白洋河和黃河之間,距南北大運河很近,在古代時,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重要的產酒和產曲之鄉。洋河大麴屬於濃香型白酒。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名酒。雙溝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6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參考資料:中國名酒網
㈢ 關於黃酒的詩句
宋 白玉蟾
《鬍子嬴庵中偶題》
道人慣喫胡麻飯,來到人間今幾年。
白玉樓前空夜月,黃金殿上起春煙。
閑傾一盞中黃酒,悶掃千章內景篇。
昨夜鍾離傳好語,教吾且作地行仙。
唐 白居易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
宋 陸游
《十一月五夜風雪寒甚燃薪取暖戲作五字》
束薪從澗底,及此不時求。
力比鵝黃酒,功如狐白裘。
分才具糜粥,餘事暖衾稠。
復恐成驕惰,三更起飯牛。
宋 陸游
《擁爐》
急雨狂風暮不收,燎爐薪暖復何憂。
如傾瀲灩鵝黃酒,似擁蒙茸狐白裘。
大澤羈鴻來萬里,高城傳漏過三籌。
明朝會看稽山雪,莫為沖寒怯上樓。
宋 蘇軾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
秋後風光雨後山,滿城流水碧潺潺。
煙雲好處無多子,及取昏鴉未到間。
洛邑従來天地中,嵩高蒼翠北邙紅。
風流耆舊消磨盡,只有青山對病翁。
白汗翻漿午景前,雨余風物便蕭然。
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掃清風未覺多。
應似畫師吳道子,高堂巨壁寫降魔。
客路三年不見山,上樓相對夢魂間。
明朝卻踏紅塵去,羞向清伊照病顏。
唐 王昌齡
《甘泉歌》
乘輿執玉已登壇,細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雲生拜初月,萬年甘露水晶盤。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㈣ 紹興黃酒的文化
黃酒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經過歷代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已經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密不可分,同時,黃酒又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習俗。
(一)禮儀規范——黃酒之本
黃酒是作用於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功能有三:一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葯用治病,滋補健身;三可成禮。中國儒家主張的禮治與黃酒的溫文而雅可謂是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禮治的示範,它體現出來的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名分,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別,仍然是以禮為核心的。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沉澱,酒禮約定俗成,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各個階層人士的一種行為規范,滲透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紮根形成了古樸厚重、生生不息的酒禮文化。
(二)膽劍精神——黃酒之魂
正如俄羅斯人與伏特加,法國人與白蘭地,黃酒也正是中國民族精神的寫照。儒家主張人們應該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努力方向,要有為社會大眾貢獻才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怕艱險、百折不撓的膽劍精神。從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進取、一往無前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黃酒得以見證,借黃酒得以升華。
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舉滅吳,報仇血恥。在稱霸中原後,句踐置酒文台,舉酒慶功。「鑒湖女俠」秋瑾把酒拔劍,「吾輩愛自由,勉勵一杯酒」,與黑暗勢力決斗,不愧為一代女豪傑。徐渭才華橫溢,倔強不馴,不畏權貴,杯不離手,醉中作畫,留下不朽之作。與徐渭一樣,當時紹興一大批文人進入官府當官,他們作為儒生這樣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學而優則仕」,抱負「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們有智有謀,剛柔並濟,如同黃酒之秉性,不會輕易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為謀,和則用,不和則去。正如清代袁枚《隨圓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袁老夫子把黃酒比作廉吏,不僅是對黃酒的由衷贊嘆,更是對黃酒之魂的精闢提煉。
(三)文學藝術——黃酒之韻
濃濃的黃酒中滲透著無數名人趣事美談,黃酒史其實是一部人文史,具有強大的文化張力。
在紹興,飲酒者並不都是文人,但文人大多都嗜酒,紹興黃酒的美味陶醉了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等千古風流的人物,演繹了無數人文佳話。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曲水流觴」這一千古風雅酒會。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會稽(今紹興)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會,曲水流觴,即興賦詩。王羲之更是乘著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後來多次書寫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不僅表明藝術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唐宋大詩人大詞人對酒也情有獨鍾,經常借酒作詩抒情。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自娛。李白《重憶》中「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深深懷念之情。陸游曾自稱「放翁爛醉尋常事」,他在《醉中書懷》一詩中寫到:「平生百事懶,惟酒不待勸」,表達了他對酒的喜愛之情。然而說到文人,不能不提近代的大文豪魯迅,2012年凡來紹興的遊客,都要光顧他筆下的咸亨酒店,學一學孔乙己摸樣,買一碗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體會一下其中的意境。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紹興黃酒已經成為紹興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㈤ 有內涵的黃酒,釀出多少中國好段子
在漫長的歲月里,你所聽到的關於酒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黃酒。
劉邦與項羽的「鴻門宴」,竹林七賢縱酒「澆心中塊壘」,王羲之上巳日「曲水流觴」,寫下《蘭亭序》,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中國人世代的桌席上,哪能少得了黃酒的出席?
1.哪裡有黃酒,哪裡就有段子手
《金瓶梅》里西門大官人的妻妾們聚在一起吃螃蟹,潘金蓮要喝金華酒;《紅樓夢》里蟹宴時,賈府上上下下都少不了紹興酒和惠泉酒。
旗人老舍與王統照、吳伯蕭、台靜農等人聚在青島的小酒館「茂榮豐」,一邊拆海蟹,一邊飲燙燙的苦老酒——即墨老酒,時不時,老舍還要唱上幾段京劇助興。
金華酒、紹興酒、惠泉酒、即墨老酒,這些酒雖然名稱、產地不同,但都屬於黃酒。
黃酒溫柔,總會令人聯想到江南風物,就著一碟茴香豆、一碟鹽煮筍、十隻油豆腐的紹興女兒紅,回味里,時間都變了顏色;《海上花》里,梁朝偉演的王蓮生等一幹人,在上海長三公寓里,劃拳、聽曲兒,嚷嚷著「吃老酒,吃老酒」,吳語呢噥,婉轉嫵媚。
王安憶也說,黃酒的水土習性比白酒更加尖銳和突出,它和地理、歷史、生活習俗,甚至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江南一帶人,特別受用黃酒,與這水土之酒性合得很,真是醉不了的……而在江南,黃酒卻是婦孺皆宜,滋養性質的。」
所以,很多人把黃酒歸為南酒,也就有了「南黃北白」的說法。但其實,黃酒才是與葡萄酒、啤酒並稱的世界三大古酒。有酒以來,直至民國時期,無論南北,上流社會宴請都要開一壇好黃酒。
到底什麼是黃酒呢?按照國家的標准說法,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為主要原料,以酒葯、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進行的雙邊發酵。釀制過程包括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等。
2.黃酒,驕傲的登場
黃酒的歷史源遠流長,隨便一追溯,便穿越到了幾千年前。
傳說,釀酒術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由一位出身「貴族」的狄女士發明的。考古發現更為驚人,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時期,人們就用穀物釀酒了;殷商時期,人們還會用穀物製作曲葯。
《詩經》里說:「瑟彼玉瓚,黃流在中。」黃流,是一種用黑黍和鬱金香草釀造的酒,大概就是黃酒的源頭。不過,這種酒與今天的黃酒估計是兩種味道。
從漢朝開始,黃酒的釀造術便有如神助一般飛速發展。宋朝,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黃酒家族企業,成為皇室趙家的重要納稅人。有人記錄了一百多種黃酒的名字,香泉、天醇、瑤池、杭州竹葉青、碧香、蘇州木蘭堂、白雲泉、果州香桂、銀液、廣州十八仙、登州朝霞……甚是迷人。
明清時期,紹興黃酒異軍突起,成為黃酒界的「阿里巴巴」,鑒湖沿岸遍布大小酒作坊。這得益於釀酒的原料,南方糯米製成的黃酒味道優於北方的黍米所制。
早在漢代,皇家就按照原料不同把酒分為三等,其中稻米為上,稷米與粟米則是下等。漸漸地,黃酒的釀造中心挪至南方,北方人意識到釀造黃酒上原材料的不足,從而專攻高粱燒酒。
目前,黃酒產地集中在江浙滬,包括浙派的紹興黃酒、寧波阿拉老酒,蘇派的蘇州桃源黃酒、無錫惠泉黃酒,海派的和酒、石庫門等。
此外,還有閩派的福建老酒、龍岩沉缸酒——代表南方的紅曲稻米黃酒;味道偏甜的江蘇派丹陽封缸酒、九江封缸酒;最為獨特的是北派黃酒——山東即墨老酒,在一眾南派黃酒中別有風味。
即墨現今隸屬青島,就在嶗山邊上,即墨人用黍米、陳伏麥曲、嶗山礦泉水釀造的即墨老酒,幾乎成為北派黃酒的「唯一」代表。清末民初,即墨城內老酒作坊已有五百多家,直到上世紀70年代,祖母一輩還有「每天一盅熱老酒」的習慣,據說極為滋補。
即墨老酒的獨到之處,除了黍米為原料,還有 「煪糜」這道工序——將大黃米煮透後,邊加溫邊用鍋鏟攪拌,糜焦而不糊,「煪」到大黃米呈棕紅色時出鍋。所以,即墨老酒即使不加焦糖色,也能色澤深沉掛壁,並且帶一股天然焦香,入口後似有苦味,又瞬間消失,因此又被稱作「苦露」或者「苦老酒」。著名作家台靜農去台灣之後,最懷念的便是這口濃黑的老苦酒。
3.紹興人都喝不到紹興黃酒?!
黃酒中的佼佼者便是紹興黃酒。
清代老饕袁枚把紹興酒比作「名士」:「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賈寶玉過生日時,在怡紅院開夜宴,特地托平兒抬來一壇紹興好酒。
而紹興黃酒中最有名的又是女兒紅,傳說是當地人家女兒出生,將釀酒儲藏在花雕酒壇里,埋入地下,直到十八年後女兒出嫁才打開宴客。雖然周作人回憶說這種風俗早已消失。但是,當地人的確會預備家釀。
有趣的是, 據珍妃、瑾妃的堂侄孫、清末世家子弟唐魯孫斷言:
「在紹興一帶,倒不一定能喝到好紹興酒,這就是所謂出處不如聚處啦。」
據唐魯孫分析,紹酒在產地做酒胚子的時候,就分成京庄和廣庄,京庄銷北平,廣庄銷廣州,兩處一富一貴,卻又路途遙遠,因此選的紹興酒都是精工特製,不容易變質的酒中極品。他還回憶,早年的仕宦人家,只要是嗜好杯中物,家裡都會存著幾壇子佳釀,家裡來了知己酒友才捨得開壇,一頓喝凈。
4.酒的江湖|豪傑霸天下
紹興酒目前分為四種類型。
一種是元紅,即狀元紅,是紹興黃酒的大宗產品,因為酒壇外壁刷成朱紅色而得名。此酒發酵完全,糖分少,酒液橙黃透明,味爽微苦,屬於干型黃酒,最受嗜酒者的歡迎。
一種是加飯酒,原料配比中水減少,飯增加,醪液濃度大,色如琥珀,特別醇厚,俗稱「肉子厚」,是半干型黃酒。
相比下來,第三種善釀和第四種香雪這兩種新品種就比較小眾了。
善釀由清代沈永和釀坊首創,靈感來自釀制醬油,以元紅代水來釀酒,深黃色,口味甜美,酒精度反而低,是半甜型黃酒。
而香雪是1912年新創,用糟燒代替水,用淋飯法釀制而成,只用白色酒葯,所以色白如雪,芳香濃甜。
竹葉青,也是紹興黃酒的一種,以元紅或者加飯酒作酒基,配入高度糟燒浸泡當年採摘的嫩綠竹葉津出的酒液做色素,淺黃泛綠,鮮爽醇冽,別有風味。唐魯孫大贊杭州西湖碧梧軒的竹葉青,「入口醇郁」,如同酒仙李白「濯魄水壺」的感受。
此外,紹興人還釀出其他別致的黃酒,如鯽魚酒、桂花酒、福桔酒等,將物料放入壇中,沖入元紅,待到泥封後溶化在酒液中,便能逸出各種風味。
5.鑒湖水丨詩文深處釀佳酒
水是酒的「血液」,是釀酒中最重要的因素。好酒產地必臨好水,紹興黃酒之所以好,全依仗當地的鑒湖水。
鑒湖其實是東漢時期修築的一個人工湖,面積達206平方公里,分布在山陰、會稽兩縣,鑒湖南面便是會稽山,山上若耶、蘭亭等36條大小溪流注入,水清如鏡,在六朝時代,深受謝安、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士的寵愛。但是從明清以來,紹興鑒湖逐步被漁鄉分割,再不見廣闊湖面,直至今日,仍在萎縮中,幸好水質仍可信賴。
鑒湖水最宜釀酒。1981年到1983年,紹興市環境科學研究所等9個單位曾對鑒湖水做過一次深入調查,發現鑒湖水源地區的地質重金屬含量少,適量的礦物質讓水體硬度適中,清潔甘洌。湖區的泥煤層具有吸附污染物的強能力,因此鑒湖水自凈能力強,常新常清。
上海、蘇州、無錫等地曾設立紹興酒坊的分坊,選用優質糯米,沿用傳統古法,但釀出的味道始終有差。
傳統手工紹興黃酒的釀造最講究時令物候,依據自然流轉一步步展開,絲毫不差。
鑒湖水的最佳季節是10月至翌年5月之間,因此紹興黃酒的傳統釀造講究「一冬一釀」——立冬投料,開始浸米發酵,經過陶缸前發酵後,再存放到露天,讓黃酒在三個月漫長的冬天中,慢慢地完成後發酵,次年立春壓榨出酒。
進入夏天,釀酒師傅開始為下一釀季的冬釀做好准備——農歷七月培育酒葯,八月踏制麥曲,九月製作酒釀,然後又是一次冬釀春榨的輪回。
在三伏天的時候,採集本地的辣蓼草曬干,混合糙米粉,通過手工方法製造成酒葯;秋天桂花盛開時,用小麥製造出麥曲,又叫桂花曲;然後在冬天製造酒母。所以,這冬釀的手工紹興酒真是自然的魂魄。
黃酒要燙燙的喝,38攝氏度時風味最好,氣味中的揮發香脂緩緩逸出,芳香撲鼻。大姨媽來的日子裡,倒是可以加點姜絲、紅糖,也是古法;但不要加話梅,那可是台灣人的喝法。加飯酒配大閘蟹是最妥貼的,不過更講究的老饕會將元紅與陳年加飯搭配。
也可以繼承金聖嘆的遺志,就著炸花生米和五香豆腐乾下酒;或者像潘金蓮那樣,配上用鮮水紅菱、白白凈凈的荸薺、鮮藕。此外,糟蚶、醉蟹,炒螺獅甚至是松子、杏仁都是佐酒好物。
不過,我最想試試的,還是魯迅最愛的下酒菜——白米飯上的一條糟青魚干。
參考文獻:毛照顯《中國黃酒》,紹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紹興酒文化》,楊國軍《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唐魯孫《中國吃》,王安憶著《酒徒》,(清)袁枚《隨園食單》,葛培嶺注譯評《詩經》,鍾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口述/周景良、整理/王愷《昔日的酒世界》。
㈥ 形容黃酒的古詩詞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
十一月五夜風雪寒甚燃薪取暖戲作五字(陸游)
束薪從澗底,及此不時求。
力比鵝黃酒,功如狐白裘。
分才具糜粥,餘事暖衾稠。
復恐成驕惰,三更起飯牛。
擁爐(陸游)
急雨狂風暮不收,燎爐薪暖復何憂。
如傾瀲灩鵝黃酒,似擁蒙茸狐白裘。
大澤羈鴻來萬里,高城傳漏過三籌。
明朝會看稽山雪,莫為沖寒怯上樓。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蘇軾)
秋後風光雨後山,滿城流水碧潺潺。
煙雲好處無多子,及取昏鴉未到間。
洛邑従來天地中,嵩高蒼翠北邙紅。
風流耆舊消磨盡,只有青山對病翁。
(謂富公也。
)白汗翻漿午景前,雨余風物便蕭然。
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掃清風未覺多。
應似畫師吳道子,高堂巨壁寫降魔。
客路三年不見山,上樓相對夢魂間。
明朝卻踏紅塵去,羞向清伊照病顏。
歷棗強縣(王冕)
我生值數奇,長年但奔走。
風霜苦侵凌,焉得不白首?前日東阿城,齷齪渾雞狗。
今朝棗強縣,蹐跼隨人後。
凄涼有誰知?辛苦只自受。
解凍燎枯槁,屏寒貰黃酒。
驅奴問程途,炊糧借刁斗。
休言美其味,且自精其口。
膩垢不能去,面貌殊覺厚。
登頓過村落,不復論妍丑。
或遇短發嫗,或見長眉叟。
指點向人言,此地荒涼久。
東住河西使,西古太原守。
高樓對甲第,過眼成林藪。
更有好墳墓,亦復為田畝。
富貴生滅漚,禍福翻覆手。
彼時與此時,視吾何所有?我聽老叟言,感慨欲吐嘔。
卻羨陶淵明,歸納種楊柳。
水調歌頭(朱敦儒)
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金風玉露相間,別做一般清。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弦不動,樂世足歡情。莫指關山路,空使翠蛾顰。水精盤,鱸魚膾,點新橙。鵝黃酒暖,纖手傳杯任頻斟。須惜曉參橫後,直到來年今夕,十二數虧盈。未必來年看,得似此回明。
鷓鴣天(朱敦儒)
竹粉吹香杏子丹。試新紗帽紵衣寬。日長幾案琴書靜,地僻池塘鷗鷺閑。尋汗漫,聽潺湲。澹然心寄水雲間。無人共酌松黃酒,時有飛仙暗往還。
㈦ 如何用「雨天,醉蟹,黃酒,檀香」寫一首詩
雨天秋風秋水寒,一點離愁兩黯然,檀香一柱煙飄渺,醉蟹黃酒伴身邊。
㈧ 贊美黃酒的句子
1、蒲黃酒對病眠人 唐 白居易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版詩》 2、鵝黃酒權暖 宋 朱敦儒 《水調歌頭·偏賞中秋月》 3、無人共酌松黃酒 宋 朱敦儒 《鷓鴣天·竹粉吹香杏子丹》 4、應傾半熟鵝黃酒 宋 蘇軾
㈨ 描寫黃酒的詩句
年代:宋 作者: 陸游來
《十一月源五夜風雪寒甚燃薪取暖戲作五字》
束薪從澗底,及此不時求。 力比鵝黃酒,功如狐白裘。 分才具糜粥,餘事暖衾稠。 復恐成驕惰,三更起飯牛。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擁爐》
急雨狂風暮不收,燎爐薪暖復何憂。 如傾瀲灩鵝黃酒,似擁蒙茸狐白裘。 大澤羈鴻來萬里,高城傳漏過三籌。 明朝會看稽山雪,莫為沖寒怯上樓。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
秋後風光雨後山,滿城流水碧潺潺。 煙雲好處無多子,及取昏鴉未到間。 洛邑従來天地中,嵩高蒼翠北邙紅。 風流耆舊消磨盡,只有青山對病翁。白汗翻漿午景前,雨余風物便蕭然。 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掃清風未覺多。 應似畫師吳道子,高堂巨壁寫降魔。 客路三年不見山,上樓相對夢魂間。
㈩ 古人有提到紹興黃酒的詩作,如賀知章、李白、白居易的詩
李白
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
定將誰舉杯
稽山無賀老
卻棹酒船回
陸游
蜀僧宗傑來乞詩三日不去作長句送之
看遍東南數十州, 寄船卻溯蜀江秋。
孤雲兩角山亡恙, 斗米三錢路不憂。
萬里得詩長揖去, 它年挈笠再來不?
放翁爛醉尋常事, 莫笑黃花插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