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台灣菜台灣米酒可用什麼酒替代
用純酒汁代替就可以呀,相當的香,我媽用喝剩下的酒底炒肉,呵呵,鄰居跑來問我們做什麼好吃的,這么香。
㈡ 台灣米酒怎麼做,台灣米酒的做法
材料
糯米:抄1000克;
甜酒麴: 4克; 純凈水: 適量;
米酒的做法
1
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凈放水裡泡12-24小時,用手能捏碎就可以了
2
接下來把泡好的米放蒸鍋里,墊上屜布蒸2、30分鍾,或者把米放入電飯鍋選擇煮飯程序把糯米飯煮熟,都可以
3
把蒸好的飯盛出來,放在大的干凈容器中晾涼,一般夏天我都對著空調的冷風口,讓它快速降溫。等糯米飯晾到手摸上去微熱,和體溫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放酒麴了
4
酒麴拌入之後把米飯按壓實,中間掏一個小洞,再在米飯的表層灑上一層酒麴把容器的蓋子蓋上,室溫發酵
5
現在這樣的夏天,放在室溫中24小時不到就可以看到小洞中有酒液生成,不過這時候的酒味和甜味都不夠,還要繼續讓它發酵,夏天一般36-48小時左右就差不多了
6
接下來在剩下的酒釀中加入和酒釀等量的涼白開拌勻,繼續讓它在室溫發酵,1、2天之後糯米飯會輕飄在表面,酒香撲鼻,這時候將米飯和酒液過濾分離,就可以得到醇厚的米酒和酒糟了
㈢ 台灣出了什麼酒
這個范圍太大了,難以全部列舉...。
最有名的烈酒是金門高粱、啤酒則是台灣啤酒。
㈣ 請問石灣米酒和台灣米酒有什麼一樣
石灣米酒純一點~
㈤ 台灣米酒做菜 哪一種
台灣許多菜都會用米調味,而以米酒為主的菜有麻油雞,主要是產後補身坐月子的, 另外薑母鴨也會用到比較多的米酒
㈥ 中國的台灣米是什麼意思
台灣米品種大都是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
依時代的不版同而有不同定權義.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秈米的混種.
明清隨閩南移民大量遷徙到台,帶來秈稻品種的稻種,此種稻米,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在來米
(即原有的本地秈米).台灣,可一年兩熟甚至少部分可三熟,長期以來,為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
進入日治時代,在來米口感不合習吃粳米的日本人,因此引進日本品種粳米,經試驗改良後,
1922培植出成功新品種.1926正式命名為蓬萊米.
蓬萊米外觀,比在來米短而粗,呈橢圓形,米粒較大,黏性強,能適應高溫,肥料反應性高,
故在多肥配合下,產量比在來米高.但也因此,蓬萊米栽種必須使用大量肥料.
蓬萊米是台灣外銷米種中口碑甚好一種,在台灣也廣被用來釀酒,如米酒就是.
而近年來,經過台灣各地農產改良專家及農民細心耕種,台灣米早有數不清的特色品種.
每年台灣會研究出一二千個新品種,讓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這是為了因應各種不同應用食品的市場需求,沒辦法,不求新求變,無法提高稻米的附加價值.
㈦ 做台灣菜用的台灣米酒能用什麼酒替代
台灣米酒是台灣島固有的一種用大米釀造的蒸餾酒,與大陸南方諸省所產米酒的工內藝有所不同。傳統方法以粳容米與白曲為主要原料,液態發酵,蒸餾而成。1931年後改為阿米諾法,工藝參數為:浸米0.5~1 h;0.2~0.25 MPa下蒸煮30~60 min;培菌糖化期3~4 h攪拌1次,每次30 min,糖化溫度控制在35~38 ℃;糖分達4 %~5 %時接種酒母發酵,醪液溫度為34~35 ℃,接種量12 t發酵醪接種1000 ml巴氏瓶1~2瓶二級種;蒸餾溫度不超過30 ℃,餾出酒度1.5 %(v/v)時停止蒸餾。
而且可以用廣東米酒代替 純白色
㈧ 請教了解廣東米酒,台灣米酒,或用米酒做過月子的mm
我老家貴州的,我們哪做月子都是用米就煮雞蛋或者湯圓
㈨ 台灣米酒
台灣煙酒公司紅標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