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釀黃酒能不能加白糖
釀黃酒不必加白糖,等釀好慮出酒,要喝時,可以加冰糖加熱後喝。
Ⅱ 黃酒能加白糖嗎
能~但是不要加太多~酒的糖分過多時對身體不好的熱量太高
Ⅲ 做黃酒的整個過程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一:黃酒釀造的特點:①所使用的糖化發酵劑為自然培養的麥曲和酒葯,或由純菌種培養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黴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酵劑、復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②黃酒發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酵並行型,因而發酵醪不易酸敗,並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③新酒必須殺菌,並經一定的貯存期,才能變成芳香醇厚的陳酒。
二:製作黃酒的原料和工具:鮮紅薯50千克,大麴(或酒麴)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陳皮、竹葉各100克,備小口水缸1個,長木棍1條,布口袋1條。
三:工藝流程:選料蒸煮—加曲配料—發酵—壓榨—裝存。
四:工藝操作要點:①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凈晾乾後在鍋中煮熟。②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後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③發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並將缸口封嚴,然後置於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復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制出採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制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酵前,先在缸內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後再將料倒人。發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發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④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後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乾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後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鍾,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中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後,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五、 紹興黃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於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澱現象
黃酒的沉澱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澱;2非生物沉澱。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澱,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採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澱已經採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澱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註: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後,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於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於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註: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澱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麴生產過程中由於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澱粉。經澱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於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鹼,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後,由於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
Ⅳ 釀制黃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什麼叫黃酒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二、什麼叫紹興酒(紹興黃酒、紹興老酒)
紹興酒是以優質糯米、小麥和在紹興特定地域內的鑒湖水為原料,經過獨特工藝發酵釀造而成的優質黃酒。(目前只有15家企業真正使用紹興黃酒、紹興老酒的證明商標,只有6家企業真正屬於紹興酒原產地域保護企業,中糧紹興酒業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紹興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輔料:(一)糯米 (二)小麥 (三)鑒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為「酒之肉」。為什麼釀制紹興酒一定要採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秈米。
1)糯米幾乎都是支鏈澱粉存在,而支鏈澱粉分子形狀不規則,分子間的排列較疏鬆,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於糖化、發酵。
2)糯米中的澱粉分枝點上糖化比較困難,所以最後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質、維生素、灰分比較小,因此用糯米釀成的酒雜味少。
4)粳米支鏈澱粉為83%,直鏈澱粉為12%,秈米支鏈澱粉為60-70%,直鏈澱粉為30-40%。
糯米強調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層粗纖維,較多的皮層組織,皮層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纖維9%,而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多,是黃酒異味的來源,會影響到成品酒的質量。
2)糙米和粗白米釀黃酒,植物組織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時間長,出飯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較差。
3)色、味不佳。飯粒發酵不徹底,糠層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又易導致生酸和產生異味。
所以,釀造紹興酒的糯米,需標准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麥
小麥是制曲的原料,小麥製成的麥曲比喻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麥為紅皮硬質小麥。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雜質在1.0%以下,麥曲的作用——糖化劑,促使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三) 釀造用水
鑒湖水喻為「酒之血」。沒有好水是釀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釀出處必有名泉。紹興酒之所以晶瑩澄澈,馥郁芬香,成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講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釀酒歷史積累起來的傳統工藝外,重要的還因為它是用得天獨厚的鑒湖水釀制的。
鑒湖水有它特別之處:
1)經研究分析水源地區的地質結構得知,在基岩、風化殼、底泥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較低,且處於收斂狀態。同時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鉬、硒等微量元素對人體特別有益。
2)鑒湖水作為釀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國生活用水的標准。
3)鹽分低,硬度適中(硬度過高不利於發酵,硬度太低,又會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澀味。)PH值顯中性,無沉澱,無懸浮物和雜質。
(四) 酒母
用淋飯法生產的紹興酒半成品,擁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為發酵劑,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轉化為酒精。
四、 紹興酒的生產工藝
鑒湖水 鑒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風冷卻→落缸→糖化發酵→灌壇後酵→壓濾→
↑
麥曲、酒母
煎酒→灌壇陳化→灌裝→瓶酒成品
工藝特點:傳統工藝、手工釀造、純糧製作、純天然發酵。
黃酒常規製作四法: 1淋飯法 2喂飯法 3攤飯法 4機械化法
五、 紹興酒的種類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種類型:
1)干型黃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紹興元紅酒。
2)半干型黃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加飯(花雕)酒。
3)半甜型黃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產品是紹興善釀酒。
4)甜型黃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產品是紹興香雪酒。
四種類型的紹興酒的差異:
1)含糖量不一樣
2)生產工藝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紅和加飯發酵前加水,而善釀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燒代替釀造用水。
4)元紅和加飯不同之處是
A含糖量不一樣
B加飯的出酒率低於元紅酒,相對而言,加飯酒的肉質較醇厚,元紅酒相對單薄一點。
六、 紹興黃酒的沉澱現象
黃酒的沉澱一般分兩種:1生物沉澱;2非生物沉澱。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屬第二種。俗稱黃酒有「千重腳」,瓶裝黃酒遇冷混濁、沉澱,貨架壽命不長,一直困擾著各黃酒企業。以往採用了各種辦法,效果總不理想。近來我司對此沉澱已經採取了目前黃酒項業最先進的冷凍過濾技術,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瓶裝黃酒貯存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沉澱現象,一般合理的解釋是酒內一種高分子(蛋白質等)物質凝結而成,一般不影響內在酒質。
註:1、一般在冬季瓶裝黃酒遇冷變濁,加熱到30-40度左右時又重新溶解,又稱冷混濁,是一種可逆性混濁。
2、冷混濁過久,加熱黃酒,混濁物不能復溶,又稱氧化混濁或永久性混濁。一般認為冷混濁物是氧化混濁的前體物質,兩者雖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質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質,多酚物質,糖類,重金屬和一定量的鈣鎂礦物鹽。只是冷混濁物經過進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後,形成的氧化混濁物的分子結構更為復雜。
七、紹興黃酒的品評
紹興黃酒是一種以滿足人們味覺為主的享用性食品。鑒別其品質好差的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理化衛生指標分析檢驗和感官品評二種。
理化、衛生分析檢驗是用各種儀器和生物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它能夠精確地測定出黃酒中的各項指標,但不能全面反映黃酒的風味品質。因黃酒風味品質的形成,不僅取決於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於各種成份之間的平衡、協調、襯托、緩沖、掩蓋關系,所以說常見兩個酒樣的理化分析數據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風味上卻有可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對黃酒的品質鑒定,不但要進行理化衛生分析測定,同時還必須進行感官品評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黃酒風味品質的整體面貌。
感官品評內容為四項;1外觀 2香 3味 4格
1)外觀應是橙黃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瓶底(壇)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應是具有紹興酒特有的醇香,隨著年份的增長,醇香應隨之濃郁,不得有異香,異氣
3)味醇厚、柔和、鮮爽、無異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稱肉質越厚。
4)格即風格,酒體協調具有紹興酒的獨特風格,即糖、酸、酒之間比例協調。
品評黃酒的順序:
一看其色,二聞其香,三嘗其味,四對風格綜合評介。
註:機械化生產黃酒與手工釀制的黃酒的不同之處
機械化生產黃酒利用純種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短,發酵期間太旺盛,內容物含量比較少,肉質相對比較淡薄,反之,手工釀制的黃酒利用純天然自然發酵,發酵的周期比較長,一般要80~90天,殘留的內容物比較豐富,肉質比較醇厚。
八、紹興黃酒的色、香、味及來源
紹興黃酒的色、香、味主要來自原料、輔料、糖化劑。在釀制過程中各類微生物的代謝物和貯存過程中的陳化反應等。
(一)色的來源
1)黃酒的色主要來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發酵劑的色澤(麥曲帶來淡黃色,紅曲有紅色素使酒色黃黃中帶紅)
2)麥曲酒中加入適量的焦糖色來增加酒色
3)貯存過程中酒中的糖分與氨基酸相結合發生氨基羰基反應,產生的黑精物質,引起酒色褐變(焦糖化反應)。
(二)香的來源
黃酒的香氣,不是指某一種化合物的突出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澱粉、糖類、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質,經發酵過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種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質。
2)麥曲帶來的香氣(每種曲都有特有的香氣,因麥麴生產過程中由於升溫較高,使小麥中的蛋白質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殘體自溶轉化為氨基酸等物質而產生曲香。
3)貯存陳釀老熟過程中有機酸與醇的酯化反應生成各種酯類而產生的特有香氣。貯存較長的甜型黃酒,應發生焦糖化反應,形成類黑精,也具有一種焦香味。黃酒的香氣物質,綜合分析資料證明有三類
a)酯類。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們共同形成一種香氣,也就是黃酒越陳越香的氣味。
b)醛類。主要是乙醛,少量的異丁醛,異戊醛,以及乙醛與乙酸縮合成的乙縮醛,具有一種清醇的果香味。
c)醇類。主要是苯乙醇、異丁醇、異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樣的香氣。
(三)味的來源
黃酒中的風味物質非常豐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評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澀、鮮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醇和柔和、豐滿、濃郁、醇厚、悠長的感覺形象。
1)甜味物質
黃酒中的甜物質主要來自米和麥曲中的澱粉。經澱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類、殘糖、低聚糖、糊精。二是發酵過程中脂肪水解產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質產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質
酸是黃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質,它在黃酒中有增加濃厚感和減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陳釀過程中與乙醇作用生成酯類使酒更香。乳酸、揮發酸能增加酒味濃厚感是構成黃酒風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緩沖作用,能協調其它品味物質。黃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擰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黃酒中常規分析的是總酸和揮發酸,陳化過程中總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類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質的分子綜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機酸。c)是陳年黃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鮮味物質
鮮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國黃酒區別於各種酒類的一大特點。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谷氨酸、賴氨酸以及蛋白質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鹼,這些物質均是鮮味。
4)苦、澀、辣味
苦味物質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類物質。此外,用曲量多及貯存時間長的話也會帶來苦味。黃酒中的苦味在極其輕微的情況下使酒剛勁爽口,但苦味過重則破壞酒的協調。
澀味物質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纈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質,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較高而加放石灰過量而產生澀味。某些曲質量差也會給酒帶來澀味。
辛辣味物質主要是乙醇、高級醇和醛類成份。一靚新酒較明顯,經貯存後,由於酒精與其它成份相親和,能使酒質變得柔和、爽適、酒體完善協調。
Ⅳ 做黃酒如果加白糖會影響保質期嗎
據我了解,製作黃酒不用加白糖,黃酒是用糯米加酒麴發酵而成的,保質期和啤酒差不多。
Ⅵ 家庭自釀黃酒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黃酒是低度酒,從發酵器具的消毒、到發酵時的溫度控制、發酵管理、煎酒工藝、黃酒儲存……,每一步都是非常關鍵的,稍有不慎,黃酒就可能酸掉。
一般來說,黃酒變酸多見於儲存過程,而如果你的黃酒剛釀好就酸掉了,就要從上段文字提到的那幾個方面找原因。
黃酒按含糖量分,可以分為甜型黃酒、半甜型黃酒、半干型黃酒和干型黃酒。
半干型、干型黃酒度數低,極易變酸。
而甜型黃酒和半甜型黃酒因為度數高,則不易變酸。比如女兒紅、雕花酒,屬多年陳釀黃酒。
避免在儲存過程中變酸,「醉」關鍵的步驟是煎酒(即黃酒消毒)、密封、以及儲存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控制
「為什麼我釀的黃酒在壇子里存放多長時間都沒問題,可灌瓶後運輸過程中的怎麼就變酸了呢?」作為黃酒的批量生產者,你是否也有類似的苦惱?
這是因為黃酒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搖晃,破壞了原有的平衡,故黃酒容易變酸,這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對黃酒瓶的保護,減少在運輸過程中的搖晃。
另外,沒喝完的瓶裝黃酒往往很容易變酸,這是因為黃酒溫度低,開瓶後餘下的黃酒與空氣接觸之後發生氧化反應,同時酒精揮發,導致黃酒變酸,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建議及時喝完或放入冰霜保存。如果你買的黃酒開瓶後常溫保存不變酸,可能是酒精勾兌酒或加入過多的防腐劑。
家庭自釀黃酒,如果酸了怎麼辦?
1、可以用食用鹼(即小蘇打)或澄清的石灰水調酸,但要嚴格控制用量用量,超量會走入另一個極端——酒澀。
雅大釀酒設備釀酒師溫馨提示:此方法只適合黃酒微酸的黃酒,如果酸味太重,說明黃酒已經酸壞,只能倒掉了。
2、黃酒存放久了,會產生酸味。如果在酒里放幾顆黑棗或紅棗(500毫升黃酒放5-10顆),就能使黃酒保持較長時間不變酸,而且使酒味更醇。
Ⅶ 自製葡萄酒時,加糖的比例和時間,都在什麼時候加糖啊。
自製葡萄酒的方法
●第一步:買葡萄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這些葡萄一是容易發酵,二是價位相對較低。常見的葡萄、提子、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來製作葡萄酒的。
●第二步:洗葡萄由於葡萄表皮很可能殘留農葯,清洗葡萄的環節就相當重要,最好能夠逐顆清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同時剔除爛葡萄。一些愛干凈的人,喜歡把葡萄去皮後釀酒,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營養。
●第三步:晾乾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當中,等葡萄表面沒有水珠就可以倒入酒壇了。
●第四步:選擇容器酒壇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張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並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第五步:捏好葡萄放進容器雙手洗凈後,直接捏葡萄,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勁一握,然後放入酒壇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為糖是葡萄發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加封保存將酒壇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話,可以到買黃酒的小店要點酒泥,加水後糊住封口。加封後,酒壇子需放在陰涼處保存,平時不要隨意去翻動或打開蓋子。
●第七步:啟封天熱時,葡萄發酵時間需要20天至一個月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做葡萄酒,發酵時間需要40天左右。啟封後,撈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歡酒勁足一點,只需延遲啟封時間就行了。啟封後,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後,別忘蓋好酒壇的蓋子,以免酒味揮發。
Ⅷ 怎麼處理黃酒加糖後的二次發酵
家庭自釀黃酒技術
黃酒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名產之一,它具有香氣濃郁,酒體甘醇,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等特點,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低度酒飲料,其釀造工藝簡單,很適合家庭自釀。
原料:糯米(或大米)10公斤,大麴(或小曲)150克。
製法:
①先將糯米洗凈並用清水浸泡12小時,濾干後置於蒸籠中蒸約40分鍾,然後取出攤涼,降溫至35℃左右。
②將大麴搗細後均勻的拌入糯米飯中,然後放進瓷壇中進行糖化12小時,糖化時須將缸口蓋嚴,以利保溫和減少水份蒸發,此時溫度應保持在30℃左石。
③取冷開水12.5升,倒入糯米糖化缸中,蓋緊缸口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10天。
④將發酵後的糯米醇液過濾後並澄清,即得生黃酒。
⑤將生黃酒倒入鍋內,用文火燒至80—85℃進行半小時的滅菌處理後即成為成品黃酒。
黃酒若要久藏須盛人陶瓷壇內,壇口要蓋緊並用粘土密封。自製黃酒的原料配方是 米(江米、大米均可)10公斤,水9.3公斤,培養曲(酒廠或腐乳廠有售)1公斤,酒葯(副食店有售)0.28公斤。
製作方法:
①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②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③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④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⑤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Ⅸ 自釀黃酒提高酒精度要加白糖還是白酒,何時加
不能加白糖,只能少加水。加白酒是可以的,但需要更多的時間協調口感。
Ⅹ 黃酒可以放糖嗎
黃酒可以放糖,黃酒飲法有多種多樣,冬天宜熱飲,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熱後飲用,會使黃酒變得溫和柔順,更能享受到黃酒的醇香,驅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在甜黃酒中加冰塊或冰凍蘇打水,不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涼爽口。
一般黃酒燙熱喝較常見。原因是黃酒中還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為了盡可能減少這些物質的殘留量,人們一般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
因為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對甲醇也不過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這些極微量的有機物,在黃酒燙熱的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同時,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隨溫度升高而蒸騰。
(10)釀制黃酒什麼時間加糖擴展閱讀
黃酒食用價值:
1,含有豐富氨基酸:黃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這8種氨基酸,在黃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葡萄酒多一至數倍。
2,易於消化:黃酒含有許多易被人體消化的營養物質,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脂類.甘油、高級醇、維生素及有機酸等。這些成分經貯存,最終使黃酒成為營養價值極高的低酒精度飲品。
3,舒筋活血:黃酒氣味苦、甘、辛。冬天溫飲黃酒,可活血祛寒、通經活絡,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適量常飲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並可補血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