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和米酒的區別主要在於釀造原理、酒精度數和顏色。
1、釀造原理
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
2、酒精度數
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米酒: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3、顏色
黃酒:黃酒顧名思義因為顏色是黃色所以得此稱謂,與白酒清澈透明不同,黃酒顏色多褐色、黃色、棕色等,也有部分黃酒呈現無色的狀態。
米酒:顏色以透明或白色為主。
(1)黃酒什麼米擴展閱讀:
米酒功效:
1、解凍。一條凍得嚴嚴實實的魚,在前半段淋上些米酒,完全澆沒,幾分鍾後,會發現前半段已經感覺有解凍後黏黏的液體在上面,而後半段還是凍得像棍子。 2、恢復松軟。在麵包上灑幾滴米酒,放到微波爐里轉一下(具體時間自己控制),轉好以後會發現麵包就像新鮮出爐的那樣,而且口感很好噢。 3、化淤。用生薑末浸在米酒里,浸泡40分鍾後,用生薑末在淤血的地方揉搓,會有辣辣的效果。
黃酒功效:
黃酒是醫葯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葯引子」。中葯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一些中草葯或調制葯丸及各種葯酒。黃酒的另一功能是調料。黃酒酒精含量適中,味香濃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質,人們都喜歡用黃酒作佐料,在烹制葷菜時,特別是羊肉、鮮魚時加入少許,不僅可以去腥膻還能增加鮮美的風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酒
㈡ 黍子米黃酒怎麼做
第一步:蒸飯干
將糯米用水浸泡半天,然後把糯米濾干水分,用一個木製的外形如桶的專門器具或者一個透氣的布袋,隔水把糯米熏熟。這樣蒸出來的飯干,外觀上看去還是像生糯米,但實際上已是熟米飯了。
第二步:上酒麴
客家人通常把酒麴叫「酒餅」,上面生存有大量的黴菌,是用來使飯干發酵用的東西。酒餅中所含的酶制劑能將穀物原料——也就是糯米飯干糖化,酵母再把糖分發酵成酒。
酒餅可在市場上買到,但許多客家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自己製造酒餅。客家人是這樣自己製造酒餅的:到野外采來十多二十種野草,在太陽底下曬干後放到鍋中煮爛,把穀子磨碎後,用煮出的湯水攪拌搓成團,盛到竹匾中壓實撫平,再放到乾燥陰暗處發酵。一個晚上後,米團上會長出菌毛,第二天拿到太陽底下曬干,晚上再放回陰暗處讓它繼續發酵長菌毛,然後再曬干。如此反復三四次後,用刀把已非常乾燥的米團切成小塊保存好,這就是「酒餅」。酒餅是糯米發酵的關鍵,所以酒餅對釀出的酒的好壞有很大關系,誰家的酒餅做得好,還能聲名遠揚,許多人尋求購買。
上酒麴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然放涼飯干後將其盛入一個大缸中,把酒麴調成水溶液,均勻地灑到飯幹上。另一種用冷水淋澆飯干使之冷卻,再將酒麴研磨成粉末,均勻地灑在飯乾麵上。
第三步:出酒
上好酒麴,把缸密封蓋好,等著飯干發酵出酒就行了。在缸中把飯干壓實的同時,通常還在中間壓一個凹下去的窩坑,稱為「酒井」,再在酒井中撒一些酒麴。飯干發酵出酒後,都會流到「酒井」中。
一天後飯干就開始發酵了,飯干慢慢變得松軟並出酒,在「酒井」中舀酒試嘗味道。夏天天氣熱,溫度高,一般7到10天左右就可出酒完畢。冬天天氣冷,則要半個月左右時間。30度左右是最適宜酒麴發酵的溫度,如果溫度不夠,還要在缸外加蓋幾層厚毛巾厚衣服什麼的。
直接從飯干發酵流出來的酒,客家人叫它為「娘酒」,也叫酒娘、釀酒、酒釀、老酒,顏色較深,酒味清醇濃香,耐存放。娘酒的出酒率約是1.2,也就是1斤糯米蒸成飯干發酵後,最終可釀出1斤2兩的酒。
第四步:炙酒
如果連酒糟帶娘酒一齊加水兌沖,再濾去酒糟,這種兌了水的黃酒叫「水酒」,酒色渾濁一些,酒味沒有娘酒那麼濃香,但是口感更柔順。水酒的兌水量通常是1∶2.5,最終的水酒成量約是原料糯米重量的3.5倍左右。要是添加的水高過這個標准,那就真的是「酒淡如水」,是名符其實的「水酒」了,這是奸商才比較喜歡乾的事情。
因為水酒兌有水,所以一定要經過加熱煮沸才可飲用。常見的熱酒方法是,把酒盛入一個陶土燒制的酒壇子,用谷殼、鋸末、碎木等圍繞在酒壇周遭,點著這些雜物後用暗火慢慢地煮酒壇子,這個過程叫「炙酒」、「溫酒」。客家人家的門前庭院,生火炙煮著一兩個酒壇子的情景是常見的。如果是賣酒的小酒坊,那更是幾十個酒壇子長年累月不斷火。炙酒、嘗酒,那可是一個叫人溫暖而快樂的事情。如果嫌這樣炙酒麻煩,或者沒有這些炙酒條件,直接把酒盛入煲中用爐火煮開也行。
㈢ 黃酒和米酒有什麼區別
一、釀造原料
黃酒的原來有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而米酒只用糯米(江米)作原料。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米酒只用大米作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發酵曲,製作工序簡單,含酒精量較少,味道偏甜,適宜人群更大,最宜作夏季的飲料。
米酒適宜范圍很廣,一年四季均可飲用,特別在夏季因氣溫高,米易發酵,更是消渴解暑的家庭釀造物,深受老年人和兒童的喜愛。用米酒煮荷包蛋或加人部分紅糖,是產婦和老年人的滋補佳品。
二、酒精含量
黃酒屬於低度釀造酒,酒精含量一般為8%—20%,而米酒的酒精含量很少,味道偏甜,不醉人。
(3)黃酒什麼米擴展閱讀:
黃酒的功效:
黃酒含豐富的功能性低聚糖,如每升紹興加飯酒中的異麥芽低聚糖、潘糖、異麥芽三糖含量達 6g。這些低聚糖是在釀造過程中,物料經微生物酶的作用而產生的。
功能性低聚糖進入人體後,幾乎不被人體吸收、不產生熱量,但可促進腸道內有益微生物雙歧桿菌的生長發育,可改善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健康。
米酒的功效:
米酒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數倍,這在其他營養酒類中較為罕見,因此人們稱其為「液體蛋糕」。米酒中的營養成分更易於人體吸收,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
㈣ 做黃酒米和酒的比例是多少
一斤米一兩酒麴一兩麥芽,或者一斤米二兩酒麴。家庭自釀黃酒比自釀葡萄酒復雜一些,因葡萄皮上附有大量的野生酵母,釀造時不必添加酵母。另外葡萄中含糖,可直接被酵母發酵。而黃酒生產的原料是米,所以生產中必須加入糖化劑(曲子)及酵母,才能使米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酵母將葡萄糖發酵成酒。一、准備工作 最好選擇陶壇或不銹鋼桶、搪瓷桶(不要用塑料桶),刷凈後再用食用酒精擦一遍進行殺菌。到中葯店買神曲(又叫葯曲)作糖化劑用;到副食商店購買做饅頭用的乾酵母,作發酵劑用。備一塊紗布,作過濾用,使用前用開水浸燙殺菌。二、泡米 將大米(或小米、黃米、小麥、小玉米●)用水淘洗至沒有糠麩為止(如有糠麩,則影響黃酒的口味,並增加米中的雜菌量),然後加水,水量超過米一寸即可。浸泡24~36小時,米浸泡到用手指一捻即碎無太大硬心即可。三、煮飯(或蒸飯) 將泡好的米放入鍋中,加入比平時做干飯多一半的水,將米煮熟成稠粥狀(若用鍋蒸熟則要加入涼開水,加水量為米飯的一半)。四、放涼加曲 當煮好的米粥涼到50℃左右時,加入神曲。先將神曲碾碎,邊加邊攪拌,加入量為米的15%,即500克米加75克神曲。如葯店無神曲,也可買焦麥芽(也叫麥芽或炒麥芽),按同樣比例加入。五、發酵 加入神曲後,米中的澱粉開始被神曲中的糖化酶糖化變成葡萄糖,所以米粥會愈來愈稀。為使糖化充分,要經常攪拌。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加入乾酵母。乾酵母的加入量為米的0.12%,即500克米用0.6克乾酵母。加法是用杯子盛30℃左右的溫水,內加少許白糖,再把稱好的乾酵母加入其中,用筷子攪拌使其沉入水中,放置幾分鍾後,杯中開始泛起小泡便倒入米粥中,然後攪拌均勻。春秋或冬季氣溫低時,容器要放在溫暖處,最好保持在25℃以上。容器加蓋防塵,以防污染雜菌,但不要封嚴,以便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發酵5天左右(因溫度的高低和加酵母量的多少等原因,發酵時間可長可短),看到粥液上不再有大量氣泡產生,便可將上部酒液倒出。六、煎酒 把倒出的酒液放入不銹鋼鍋中,加熱到80℃左右,保持30分鍾。然後倒入一個干凈容器中沉澱和陳釀。加熱的目的是殺滅酒中的酵母等菌,以便於酒液的沉澱澄清和保存。沉澱後的酒即可飲用了,飲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糖或姜絲等。剩下的發酵渣液可再加入到煮好的粥中,再行發酵用。如渣液有酸味,則說明有雜菌污染,不可再用。家庭自釀的黃酒因條件所限殺菌不徹底,所以不能長期保存,最好是幾天內飲完。如想家中常備,可分批分期釀制。自釀黃酒雖然簡單,但要釀出好酒也要求很高技術,所以自釀者要在釀造過程中注意觀察品嘗,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
㈤ 米酒與黃酒有什麼區別
黃酒和米酒的區別主要在於釀造原理、酒精度數和顏色。
1、釀造原理
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
2、酒精度數
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米酒: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3、顏色
黃酒:黃酒顧名思義因為顏色是黃色所以得此稱謂,與白酒清澈透明不同,黃酒顏色多褐色、黃色、棕色等,也有部分黃酒呈現無色的狀態。
米酒:顏色以透明或白色為主。
㈥ 米酒和黃酒有什麼區別
#米酒營養價值#
因為醪糟是糯米製成的,又稱作江米酒、糯米酒、甜酒、酒釀。醪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食品之一。糯米能補虛補血補脾肺。釀成醪糟後,增添了酒性,善於竄透,能通肝、肺、腎經。
米酒(醪糟)入肺經,能補肺之虛寒。肺主皮毛,故醪糟又能養顏,常吃的人皮膚好。
米酒(醪糟)入肝經,能活血,散結消腫,調經通乳。
米酒(醪糟)入腎經,能補腎虛,治療虛勞泄瀉,腰疼。
米酒(醪糟)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消化。用江米酒燉制肉類能使肉質更加細嫩,易於消化。江米經過釀制,營養成分更易於人體吸收,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給坐月子的產婦、大病剛愈者食用江米酒的風俗。米酒還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進血液循環、潤膚的功效。
#米酒的作用#
1、對畏寒,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以熱飲為好。
2、對神經衰弱,精神恍惚,抑鬱健忘等症,加雞蛋同煮飲湯效果較佳。
3、米酒能夠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4、產婦血淤,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顫,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消化不良,厭食煩躁,心跳過快,體質虛衰,元氣降損,遺精下溺,月經不調,產婦缺奶和貧血等病症大有補益和療效。
5、米酒可以直接作開瓶生飲,也可以加熱後飲用。
6、米酒作為調味佳品的原理在於,它能溶解其他食物中的三甲胺,氨基醛等物質,受熱後這些物質可隨酒中的多種揮發性成分逸出,故能除去食物中的異味。
7、米酒還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芳香物質,使菜餚增味。米酒的這些去腥,去膻及增味功能,在菜餚烹制中廣為人們採用。西方人喜歡吃中國菜,這與米酒的調味功能獨特。被中國人首先發現並巧妙地加以採用不無關系。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客家米酒的功效與作用,米酒的乙醇含量低,具有調經活血的作用,女性適量喝點米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㈦ 黃酒和米酒的區別是什麼
跟大家一起普及下,因為咱們的中國地大,所以風俗習慣特別多,導致了釀酒的方法原材料等不同,以及當地的一些叫法差異,所以很容易讓大家混淆,其實從大類上講,黃酒、清酒、甜酒都應該屬於米酒。
其實,黃酒與米酒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果您對酒文化一竅不通的話,通常會將黃酒和米酒混淆在一起。那麼,在使用這兩種酒的時候,就會容易出現差錯。而對黃酒與米酒區別的具體了解之後,日後在合理食用的情況下,您就可以清楚了。黃酒和米酒是兩種不一樣的酒,我們一定要學會區別的對待,因為這樣子才可以更加正確的使用這些酒類,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注意正確的去辨別。
㈧ 客家黃酒用什麼米做的,對米有什麼要求
客家黃酒用的是糯米釀造的,如果要做正宗,營養豐富的產品就必須要糙米(就是還回帶米皮的米),很多地方做的都是精答米釀造.熟悉雜糧的朋友都知道,米皮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比如說氨基酸,礦物質等等),經過釀造後,這些豐富的物質就轉移到黃酒裡面,雖然可能看上去沒什麼區別,但是營養上區別還比較大的.所以建議要買的朋友弄清楚.
㈨ 釀造黃酒應用什麼樣的米
釀造黃酒
一般應用糯米
經過發酵釀制的
㈩ 米酒和黃酒有什麼區別
米酒,又稱甜酒、甜曲酒和沸汁酒,也是漢民族的特產之一,有悠久的飲用歷史。
米酒與黃酒有很多近似之處,因此有些地方也把黃酒稱為「米酒」。它們的區別是:米酒只用大米作為原料,使用的是甜酒發酵曲,製作工序簡單,含酒精量較少,味道偏甜,適宜人群更大,最宜作夏季的飲料。製作法是將米飯(干飯)涼透後拌曲,保溫發酵24小時即成。通常而言,用糯米做出來的甜米酒質量最好,食用也最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