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硃砂和雄黃在炮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硃砂和雄黃,在中醫臨床運用當中,不需要炮製。
運用時,僅僅是研碎,對到粉末中葯里,同時吃,就可以。
硃砂含有汞,加溫後,能變成水銀。雄黃加溫後能變成砒霜。
因此,絕對不可以加溫炮製。否則,就會中毒死亡。
Ⅱ 鹿心粉的功效
鹿心粉的功效:
1、鹿心粉能滋補身體,補益氣血。湯含有豐富的亞內麻酸和亞油容酸,還含有多種糖之類和膽鹼類物質,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能促進身體代謝,也能增強身體各器官功能,而且能提高血液中血紅細胞的數量。
2、鹿心粉中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氨基酸,這些物質可以促進腦部發育,也能補益肝腎,對人類的記憶力減退和肝腎功能不足等不良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另外鹿心粉還能強心,它可以營養心肌提高心臟功能。
(2)黃酒硃砂的功效擴展閱讀:
鹿心粉的葯用價值:
1、治療心悸
鹿心粉入葯以後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它對人類經常出現的心悸有明顯治療作用,在治療時需要取等量的鹿心血和沙參,以及百合,還有生地、天冬以及阿膠等多種中葯材,把它們研成細末以後加蜂蜜製成葯丸直介面服就可以。
2、治療失眠症
失眠是人類的高發疾病,它多會伴有神經衰弱,在出現這個疾病以後,可以直接用鹿心粉來治療,可以取等量的鹿心粉和五味子,直接放到高度白酒中浸泡,泡好以後的葯酒,在每天晚上睡前服用,每天服用50克連用一段時間以後,失眠症狀就會好轉,而且神經衰弱的症狀也能明顯減輕。
Ⅲ 硃砂,雄黃用酒與水攪拌起什麼作用
古時候,人們用硃砂,雄黃酒與水攪拌後,用柳支蘸之灑在人身上或喝少量,據說可以辟邪驅魔及趕絕一切蛇蟲鼠蟻!
Ⅳ 艾蒲有什麼作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薪州鎮),可入葯。此系艾的栽培品種,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於: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葯,性溫、苦、辛、微甘。
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葯」,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葯枕頭、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葯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它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採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硃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復曬杵,篩選干凈,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而艾絨又有兩種,以上法炮製者為粗艾絨,一斤可得六、七兩,適用於一般灸法。如再精細加工,經過數十日曬,篩揀數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兩,變為土黃色者,為細艾絨,可用於直接灸法,也是作印泥的原料,用於直接灸法,物美價廉,可以選購。細艾絨用放大鏡一看,好像一堆小毛毛蟲,乾乾凈凈,沒有一點雜質。日本有傳承幾百年的名牌艾絨商家,如東京「釜屋會社」,釜屋牌艾絨有三百多年歷史了。還有「三惠貿易會社」等等,他們的貨源多來自中國湖南艾醫,釜屋一家一年產艾絨就達十餘噸之多。
Ⅳ 雄黃和硃砂一起有什麼作用
硃砂即辰砂。一種紅來色硫化汞源礦物hgs,六方晶系,通常產狀為細粒的塊狀體,為提煉汞的唯一重要礦石。亦用作中葯,別名丹砂。
甘,微寒,有毒。
入心經。
雄黃,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稱,又稱作石黃、黃金石、雞冠石,通常為橘黃色粒狀固體或橙黃色粉末,質軟,性脆。常與雌黃,即三硫化二砷(as2s3)、輝銻礦、辰砂共生;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你可以密封攜帶,不能入口,有毒。
Ⅵ 硃砂鹿心血用黃酒熬有什麼功效
營養價值
健脾益胃助消化 滋腎益精 降低血糖 延年益壽
補腎養血 滋陰潤燥
用於消化不良,有理氣的作用
防治呼吸道感染、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Ⅶ 黃酒和童子尿一起喝起什麼作用
黃酒和硃砂童子尿提自身浩然之氣,百邪不侵
Ⅷ 七厘散兌黃酒
您好! 問題分析:七厘散用於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專
有活血祛瘀,屬止血止痛之功。
康復指導:七厘散由血竭、麝香、冰片、沒葯、紅花、硃砂、兒茶組成為末,此方有小毒,還要用黃酒沖服或調敷。一般兒童是盡量不要服用的。
Ⅸ 朱沙和黃酒是安神的嗎
你好:硃砂在中葯里屬於安神葯,具有鎮心安神、解毒消腫的功效;黃酒性溫,有溫通的功回效,黃酒含有答豐富的氨基酸、同時還具有舒筋活血、美容抗衰老、促進食慾、保護心臟的作用,黃酒還是理想的葯引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
Ⅹ 硃砂根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小羅傘、珍珠傘、八瓜傘龍、小郎傘。
【形態特徵】為灌木,高約1.5米。根圓柱狀,外皮淺紅色,稍肉質,鮮根橫斷面有1淡橙紅色環。莖直立,無毛。葉互生,單葉;葉片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尖,基部狹,邊緣有皺波狀或淺波狀齒,有明顯的邊緣腺點,兩面均無毛。五~六月開花,花白色,或稍帶粉紅色,排成傘形花序生於葉腋或側生的花枝頂端;花梗幾無毛;花萼5片,兩面均無毛;十~十二月結果,果實球形,直徑五~九毫米,成熟時紅色,果皮有點。根入葯,秋冬採挖為佳,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全國大部分省、區有分布。此物多生於山坡林下、溪邊陰濕處、村旁灌木叢中。
【性味功效】味微苦、辛,性平。祛風去濕,活血散瘀,消炎止痛。
【驗方精選】第一方:鮮硃砂根、鮮竹葉花椒(或花椒)根皮、鮮透骨消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酒炒熱敷患處。
主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第二方:硃砂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或加白糖、黃酒沖服。
主治:婦女痛,白帶。第三方:硃砂根15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硃砂根用水加醋磨,滴含患處。
主治:扁頭體炎(單、雙蛾)。第四方:硃砂根30克。
用法:水煎,口含頻頻吞咽。
主治:咽喉炎。第五方:硃砂根30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鮮硃砂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主治:風濕骨痛。第六方:硃砂根10克,杜仲10克,大血藤15克,穿破石12克,細辛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腰背痛。第七方:硃砂根15克,豬肺適量。
用法:燉服,先吃湯,後去葯吃肺。
主治:肺病及勞傷吐血。第八方:鮮硃砂根100克,鮮榕樹葉半斤。
用法:共搗爛,加童尿或酒炒熱敷患處。
主治:跌打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