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東山糯米酒

東山糯米酒

發布時間:2021-02-04 18:10:10

1. 東山瑤家的飲食習俗

c東山瑤鄉地處高山,寒氣較重,借酒驅寒,活血祛風濕對強身健體有重要作用。因此飲酒便成了瑤山人生活中的習慣,幾乎男女老幼都嗜好喝酒,一年四季家中不斷酒。東山瑤家會吃酒,更會釀酒。釀酒用的米是特地計劃種植的,酒葯村村寨寨的婦女都會做,釀酒男女會做,煮酒有自己的熬酒灶鍋和天鍋。除可做燒酒(即蒸煮的米酒)、水酒(即釀好的酒放入適量的水,將酒糟的酒泡製而成)外,最為重要的是糟酒(即冬酒)。不逢年過節,貧困人家一般不會釀制燒酒,而糟酒則是在再貧困的瑤家,也要制釀幾缸。它不僅僅是以酒代茶招待客人的傳統之物,重要的是春耕生產,五六月上山蓐草用以祛熱解暑止渴飽腹的重要飲食。東山瑤家釀酒除用稻米、高粱、粟子、玉米等糧食外,窮困人家更多的是用山上的野果沙糧籽。這種帶刺灌木雖然長得矮小,但結果特別多,霜降後果子變紅,即可摘回一曬,稍去水氣就可摻合大米或高粱釀酒。再有一種就是小栗樹。立冬後,滿山滿嶺的小栗樹上結的子已成熟變黃。瑤家婦女便背著米籮上山採摘栗樹籽,有的一采就是數百斤,放在家裡將殼脫去,用籮筐將栗樹籽裝好,放入溪水裡浸泡數日,一直將籽中澀味泡去後,拿回來再摻在大米或高粱里蒸熟,加上酒葯便可釀酒了。如果用來製作燒酒,酒葯就要放重,成酒後,要酒氣濃烈,酒糟難以入口,這樣煮出的燒酒就多。如果要釀冬酒,那就要精心配製了。
釀制冬酒,一定要立冬後的井水。原料的配備,要用一定的大糯米。用大糯米配上高粱叫高粱糟酒,配上粟米,叫粟米糟酒,配上栗樹子,叫栗樹子糟酒。純大糯糟酒,只有富戶釀一兩缸留作自飲自食。一般人家多是雜糧糟酒為多。沙糧籽糟酒、栗樹子糟酒更是窮困家庭主要釀酒原料。
糟酒的釀制,首先將糯米和摻合的雜糧或野果拌勻,用水浸泡十二小時以上,然後用篾織的撮箕裝好將水濾於,倒入木甑里蒸熟。釀酒用的缸子,一定要清洗干凈,絕對不能沾上食鹽和油,缸壁上抹上酒葯。把蒸熟的糯飯(即釀酒飯)倒在大簸箕里攤開涼得溫度適宜後,將酒葯碾成粉沫,灑入糯飯中用手合拌均勻後,再用簞子舀少量溫水,拌入適量酒葯,將水潑灑在糯飯上。一切拌合好後,將糯飯舀入缸中壓緊,中間開一深五至七寸的小孔。用竹廂把缸子蓋好,然後將整個缸子壘入谷殼老糠堆里,從上到下塞得嚴嚴實實,用谷糠蒙好,經48小時發酵即成酒。這時便可將谷糠撥開,使它通氣退燒,保持成酒甜度,如再讓它發熱,酒就會燒壞變酸。
酒釀成後,留作冬酒的,就要備一個大海壇,洗凈烘乾後,便將釀成的糟酒舀入大海壇里,有的海壇可裝三四缸糟酒。海壇裝滿後,加上蓋子,並用石灰和紙筋拌成灰漿,把壇口密封好,待來春大搞生產時才開壇取糟。經過密封的糟酒,色呈淡黃,甜如蜜汁,聞之香氣撲鼻,飲之純合爽口,且有提神、消食、解暑、飽腹等多種功能。瑤家除自己進餐前,舀大砂罐兌上泉水喝一碗再吃飯外,還有就是招待客人。凡是到瑤家辦事,一進寨入門,主家就會擺上一張小方桌,用小碗盛上一盤酸姜、豆角等素菜,然後擺上大碗,提來一大砂罐冬酒,滿滿地斟上,最少要你喝上兩碗,才算你看得起主人,夠朋友,中午正餐吃飯時才有燒酒招待,否則就會怪罪你對人沒有誠意。
冬酒還有更重要的用場,那就是五荒六月,暑熱的天氣上山蓐草時,天熱口渴,瑤山的水井少,很多山地上都無泉堰。在上山時,就要用一個小木桶裝上幾碗糟酒,到井邊沖上一桶泉水,提到地里,勞動時渴了喝一碗止渴,餓了喝一碗飽肚,一直到收工才回家吃飯。還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提到山上的糟酒,凡有人過路,口渴了,或肚餓了,只要你發問,主人都會請你喝酒,絕不責怪你好酒貪吃。因瑤家有這種良好風俗,盡管進入瑤鄉山高路遠,在暑熱的五荒六月,也不要為缺水肚餓擔憂。

2. 冬酒的做法

中酒的話其實跟這趟酒煙是一樣的做法,而且東酒做出來的口感還是味道都比較好。

3. 醪糟什麼牌子的好

許糯——一輩子的許諾!

相關榮譽
2011年榮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2012年榮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4. 米酒為什麼是甜的

原因: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多糖的一種),尤其以支鏈澱粉為主。將酒麴撒上後,首先根霉和酵母開始繁殖,並分泌澱粉酶,將澱粉水解成為葡萄糖。醪糟的甜味即由此得來。

因此在發酵過程開始時,可以保留少量空氣,以便使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發酵速度。然而在真菌增殖後,就應該防止更多氧氣進入,以致葡萄糖被白白氧化成二氧化碳或者醪糟變酸。

發酵時間需要比較准確控制,恰到好處:過長則澱粉被分解完,酒味過大,像飲料,沒有嚼頭;時間不夠則米尚未酥爛,口感黏,像糯米飯。發酵過程中最好也不要打開,一來氧氣會進入,二來可能引起雜菌污染。

(4)東山糯米酒擴展閱讀

米酒的歷史:

老米酒的釀造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在木子店丁家坳殷蛟太子墓考古發現了釀造老米酒的器皿,證明商朝晚期時木子店人就有飲用老米酒的習慣。有史可查追溯到唐朝,史書上這樣記載:唐太宗曾親賜老米酒為宮庭貢品,敕令戶部釀造,秘方不得外傳。

老米酒素來為歷代文人所喜愛,一代文豪蘇東坡、梅之煥和理論大家李贄都曾品嘗過老米酒,並大加贊賞。曹操在龜峰山練兵的時候對老米酒也贊不絕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在黃州為官時,留下了「定慧海棠香千里,東山米酒進萬家」的華美詩句,給老米酒賦予了豐富的人文氣息。

5. 冬酒與糯米酒有什麼區別

1、 概念不同

糯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冬酒: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酒,酒精度低,營養豐富。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

2、 製作原料不同

糯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冬酒:釀制冬酒的原料很多,常有的有糯米、高梁、粟米、粟樹籽等。

3、 作用不同

糯米酒:米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冬酒:國內同類黃酒中的上品,色澤金黃,氣味清香,口感甘醇綿厚,爽心活舌。具有清涼爽口,消暑散熱的作用。適量飲用,舒筋活絡,振奮精神,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

(5)東山糯米酒擴展閱讀:

米酒的養生小竅門

1.在米酒中打個雞蛋、煮些糯米圓子或加入適量紅糖,滋補效果更佳。

2.女性在月經期前後一周多吃些米酒煮雞蛋,可起到很好的美容豐胸效果。

3.米酒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芳香物質,使菜餚增味。

4.米酒冬天宜熱飲,這樣更能享受到其醇香,驅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宜冷飲。對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米酒以熱飲為好。

6. 什麼牌子的米酒好

你是要當酒喝還是坐月子用?純糯米酒是甜的酒精度低。大米製作的米酒不是很甜,酒精度在20度左右,可以當酒喝也可以做月子米酒。我個人覺得艾佳人的不錯,打算買呢。

7. 東山有什麼習俗

東山氣候溫和、四面臨海、水美地肥,素以物產豐富聞名於世。豐富的物產為多彩的飲食提供了充足、鮮美的原料。故東山人敢吃也善吃,吃的花樣繁多,快人口腹。

東山民間傳承飲食慣制,在家常主食、風味小吃、養生進補、酒宴
茶俗、飲食禁忌等等方面,都有鮮明的地域色彩。

家常主食

家常主食。大米是東山人的主食。普通人家一日三餐干飯、稀飯輪著吃,以早中稀晚干居多。農村農忙季節,三餐以干為主,但也愛吃點稀飯。稀飯俗謂「糜仔」,東山熱天長,炎炎盛夏,口乾舌燥、喝碗「冷糜仔」勝似神仙。大米除煮白米飯外,還有煮咸飯、「咸糜」、「甜糜」 的。家常咸飯有芥菜飯、高麗菜飯、菜豆飯、芋飯等。煮時將菜切好(檳榔芋頭去皮切塊),米洗凈,連同豬肉、香菇、蝦仁等佐料一起放到熱鍋中油炒,然後加水煮熱,既簡單省事又美味可口。「咸糜」以蚝仔糜、鴨仔糜、芋糜等最有特色。例如蚝仔糜,新鮮的海蠣和大米一塊煮,摻上蒜葉、姜絲,佐以胡椒、油蔥,聞之香噴噴,食之味道鮮,簡直妙不可言。用扇貝、紅蟹等名貴海產煮稀飯,更是風味獨特,但因物稀價高,難成大眾飯食。

大米的家常食法還有很多,古來將大米磨成米漿,經壓、煮、曬等道工序而成圓形長條狀,謂之「米粉」;將米漿倒在簸箕上,半干後成薄薄一片,再切割成扁形條狀,謂之「粿條」;將米漿撒在滾沸著湯汁的鍋邊上,成不規則薄片,謂之「鼎邊脆」;在米漿中摻上蘿卜、油蔥、細鹽,放在鋪著白布的蒸籠上蒸煮,謂之「咸粿」。米粉、粿果條配上豬肉、蔬菜、海鮮等,或煮或炒,非常方便。鼎邊脆直接在骨頭湯或海味湯中煮,起鍋即食,軟韌滑爽。咸粿切成小片入鍋油煎,既可當飯吃又能做茶料待客,堪稱「快餐」。

東山缺水沙瘠地宜種番薯。番薯也是百姓飯桌上習見食物,甚至是農戶漁家不可或缺的主食。災荒年代,番薯不知救過多少窮苦人的命。即使是富戶,也崇尚儉朴,對番薯情有獨鍾。「吃番薯,配海魚」,是東山很流行的食俗。番薯的吃法,有蒸、煮、悶、烤、炸,還有曬番薯干、番薯簽,以應不時之需。番薯和大米煮粥,是很普遍的食俗。「番薯糜,土豆(花生)、菜補(腌蘿卜干)、白魚(帶魚)」,這道家常食譜,不知傾倒多少外來美食家;很多出外幾十年的遊子,念念不忘故鄉「番薯糜」的養育之恩,歸來探親還是想吃「番薯糜」。番薯的名氣不僅在家宅,而且在街頭。往昔走在大街小巷,不時可聞誘人的烤番薯香味。商販們支起糊著泥巴的圓桶當烤爐,或架起鐵鍋悶番薯,有的還搖動竹筒發出「咯嚕咯嚕」的聲音招徠顧客。可惜如今這些東西難見了。

有主食就有副食。東山的日常副食豐富多彩。水產、水果、蔬菜、蛋禽、肉類及豆製品種繁多,數不勝數,實難一一描述。這里略舉水產品為例。水產品分鹹水類和淡水類。海味中有馬鮫魚、鯧魚、帶魚、魷魚、海蠣、蚶、蝦、蟹以及紫菜、海帶等、馬鮫、鯧魚皆屬居家公認好魚,有俗諺曰:「一魚伍、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魚敏、六鮫魚勒。」鯧魚有黑白之分,黑鯧油煎煮咸,是下飯佳餚。白鯧用幾片姜幾根蔥清蒸,佐餐小酌皆上乘。馬鮫最宜糖醋,油炸後澆上糖醋,色香味俱佳。帶魚、小魷魚(俗稱「小管子」)往昔皆為百姓當家菜。油炸白魚、白魚煮青蒜、「小管子」炒蔥、油煎帶魚,哪個家庭主婦都能做得很地道。海蠣、蚶、蛤做湯,味道鮮美。海水養殖對蝦(俗稱「紅蝦」)、草蝦等,是上宴席的海珍品,尋常百姓偶爾也嘗嘗鮮。蟹包括紅蟲尋、梭子青角蟹、菜鱘。東山有俗諺「死鱘活鱟,未死生臭」,死鱘不能吃,活鱟的吃法十分講究。此外,紫菜配肉絲、鴨蛋煮湯,海帶加肉片、豆腐燉湯,都是百姓餐桌上習見的美味副食。

8. 哪個品牌米酒比較正宗

最近有個米聖大別山米酒很火啊,聽說他們解決了糯米酒保存和沉澱技術難題,屬於高端糯米酒,你可以嘗試一下,我家買了幾瓶,喝出了小時候的味道,很是懷念。

9. 湖北省麻城市的東山是指哪些地區

東山指現在木子店、東古城等地,東山老米酒是麻城市東部山區的木子店、東古專城等地一大特產,用糯米釀屬造的一種特殊醇酒,色澤清亮,味道淳甜,質濃而不傷脾胃,淡而不乏後勁。經有關部門化驗,該酒含有多糖及還原糖、蛋白質、16種氨基酸,以及鈣、鈉、鎂、鋅、錳、鐵和維生素B等營養價值相當豐富。老米酒與人們的生活非常密切,當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數我」的說法。目前,東木山區年產老米酒六、七千噸,品種由原來的「頭酒」、「壺子」發展到現在的「桂花酒」、「桃春酒」等十餘種,遠銷安徽、河南、武漢等地。

10. 福建省東山縣婚嫁習俗

我覺得這地區的婚嫁習俗應該差不多。 我這里有些資料,你參考下吧。

閩南包括的縣市有:泉州市、晉江市、石獅市、安溪縣、永春縣、南安市、惠安縣、德化縣、金門縣。廈門市、漳州市、龍海市、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龍岩市、漳平市、大田縣。
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令人稱奇。而且還分為一擔一擔的好幾擔!第一擔是裝吃的禮品。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其次是「四果」,即由米香糖、冬瓜條、冰糖、茶葉等組成,當地稱為「四果甜」,有幸福甜蜜之意。另外還有農村自製的甜粿、發粿之類,稱為「壓房粿」,有建家立業、成立房頭之意。以上這些東西要用兩只竹籃裝上,繫上紅布條或紅紙條送到廳堂和新房祭拜,以求早生貴子。另外,還得准備肉、面、糯米甜飯、香煙、酒等食品。第二擔是裝衣服的皮箱。穿的東西會比較簡單,現在除了新娘隨身的衣服外,已不帶很多的服裝。但如果在憑票供應的年代,就有八套或十套的要求,當時有俗稱:「尼龍襪要四雙,四件襯衫的確良……」的唱詞呢!可見當時棉布緊張時新娘對服裝數量的要求。現在,雖然對衣服的數量不大講究,但也有部分人准備了古色古香的紅襖、紅裙、藍布長衫、白黃身(白、黃布做成,男女各兩套),以備以後父母做壽拜堂及百歲年老時用,以此來體現男女雙方家庭厚道又有世家底。第三擔在嫁妝的禮品中最含糊不得,它是准備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大致有大紅燭數對,香數把,鞭炮數串,紅包數包(稱為「房頭禮」),還有年糕點心等祭品,所有供品數量都要二、四、十二等雙數,以圖吉利。然後放進兩只做工考究的紅籃里,當地稱為「紅盛」。在靠近客家人居住的鄉鎮,有送保家燈(煤油燈)到男方家的習俗,為添丁發財之意。用的東西最多,大到彩電冰箱、摩托車,小到針線盒,真是無所不有。較傳統有「三盒」之稱。即一要首飾盒,裡面放著父母陪嫁的金銀首飾細軟等貴重物品,以示娘家富有;二要梳妝盒,裡面有花枝、胭脂水粉、梳子、鏡子、紅絲帶等八件東西,有父母惜女之意;三要針線盒,裡面有剪刀、紅尺子、針線等縫補裁剪要用的物品,有新娘手藝好,勤快之意。另外,女人洗澡用的桶(俗稱「紅腳桶」),枕頭枕巾,毛巾牙刷,口杯茶具,臉盆等日常用品樣樣齊全,這就是閩南嫁妝的趣味性和它的特色所在,不過,時至今日,有不少的習俗已為現代的婚娶習慣所取代了。
閩南民間舉行婚禮期間,總有一個能歌善唱的「送嫁媽」(主持婚禮儀式亦稱「送嫁姆」),在高聲誦唱,貫穿於整個婚禮,既莊重嚴肅,又詼諧風趣,為婚禮增添喜慶、祥和、美滿氣氛。 婚禮的第一個禮程是在廳堂中進行象徵性梳妝打扮,新娘新郎讓人在頭上各梳三下。這叫「上頭」,表明正式成了大人。在新嫁家,「送嫁媽」請新娘到廳堂,誦唱:「請出廳,請出廳,做人好名聲。」新娘坐下時要唱:坐得正,坐得正,新人得人疼。抹茶油時要唱:茶油滑、茶油烏,今年來,今年生查埔(查埔,即男孩)。」梳頭時唱:三下木梳,兩個撒篦(撒篦,即篦子)生子好人品。迎親隊伍的最前頭有人抬一根連枝帶葉的青竹,俗稱「竹掃」,表明新娘有「節」(貞節)。竹上系一塊豬肉,據說這是祀每於做喜事時來搗蛋的白虎神,可逢凶化吉。接著是新娘轎(或車),後面還有人挑一擔用布袋裝的「子孫桶」,表示新娘早得貴子,挑的人可得大紅包,但要善誦祝福歌:「子孫桶,吊起起,前苑園後果子。」新娘上轎(車)前必先哭幾聲,表示依依不捨,這樣婚後才幸福,俗稱「哭好命」。「送嫁媽」要替新娘蓋上紫帕,並誦唱:「紫帕罩上頭,新娘賢惠新郎能。罩於前,新娘好人緣;罩於後,夫妻吃到老、老、老。」轎行幾步,新娘要從轎(車)上丟下摺扇於路,表示拋棄不好性癖,俗稱「放扇地」(諧音「放性」),「送嫁媽」遂唱道:「放扇,放扇,新娘好生侍(生小孩順利)。」 迎親隊伍回來了,但花轎(車)只能停在堂屋門檻外。這時男方侄兒手中捧兩粒柑桔(諧音「甘吉」),引出新娘,並由傘或米篩遮日,俗稱「過米篩」。「送嫁媽」高聲誦唱:「新娘請出轎,生子哈哈笑。」新娘進新郎家門檻,要先跨過燃燒炭火的「火爐」,閩南話「生炭」與「生殖」諧音,以求興旺。「送嫁媽」唱:「跨火煙,年年春,隔年抱查埔孫(男孩)。跨會過,夫妻和好百廿歲。」新娘新郎雙雙同拜天地、祖宗、父母。拜畢就入洞房。接著吃:「合巹酒」(也叫酒婚桌),桌上有十二道菜,表示每年十二個月,月月美滿。「送嫁媽」一邊為新娘夾菜一邊唱:「吃豬心,恩愛共一心;吃豬肝,新郎發財做大官;吃雞,才會起家(興家);吃紅棗,年年好。」接著是吃「新娘茶」…… 結婚第二日,新娘出洞房,走到廳堂會見家中親人,俗稱「出廳」,這是婚禮的尾聲。隨後,「送嫁媽」陪新娘熟悉今後勞動路徑、地點、表明閩南新娘熱愛勞動。「送嫁媽」象徵性指示新娘熟悉每一項工作時,都要高聲誦唱一支歌。新娘到灶前時要唱:「啟灶君,起火不會熏,煮粥快滾。」新娘到井邊時唱:「水井清清,新娘手靈心靈;井水明明,生子傳孫富不會停。」新娘到養豬飼料缸「送嫁媽」邊呼叫豬「?啊?,?啊?……」,一邊唱:「攪潘(泔水)攪會浮,喂豬象只牛。把潘潑上壁,一窩豬仔十二隻。」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俗稱做「頭次客」,時間各地不一,有第二、三日或十二日等,新郎也同行,須在黃昏才回來,俗稱「暗暗摸,生查埔(男孩)」。女家會送一對帶路雛雞和兩株連根帶尾的甘蔗(意為從頭到尾都甜),雞、蔗表示子孫昌盛;還送米糕(意為步步高),供女婿帶回去,結婚至此始告結束。

閱讀全文

與東山糯米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