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永春訂婚風俗
好像要買「海瀝干」
餅干,糖果是少不了的(而且要用紅色的布袋裝)
香煙(好像紅雙喜的比較受歡迎),見人就遞煙,甭管大人小孩(女生除外,當然有些地方女生也要請抽)。而且記得給做飯的大叔兩包香煙。
雙方家長一定要到場,人越多越好,表示家門顯赫嗎。。。
糖、餅一定要和女方父母協商好,由男方父母或者媒人(未必是相親,可能是類似公證人之類的)去商量。永春的分餅習俗很被看中,有人1,2千元可以分完,有人要1,2萬,看女方父母的社會交往情況了。
要定情物,未必要貴重,但是要表達心意,呵呵。
1、不是雙方家長一定要到場?
一般都要到場,表示重視
2、要准備哪些東西?(女方說買點糖果之類的好像)
煙、酒一般都要,不用多,成雙就好(2、4、6、8隨意),糖、餅可以多帶一些,永春好象有給親戚分糖的風俗
3、要不要給禮金?大概多少?或者包紅包之類的?如果要的話,都要包給誰?大概多大的紅包?
紅包 禮金 雙方可以商量包多少,應該一個意思吧,以後結婚的時候還要再給一次聘金的
如果你嫂子已經跟你們家處得不錯,其實可以直接叫你嫂子幫忙問下家裡訂婚一般需要准備什麼
② 永春有什麼特色小吃呢
金桔糖
金桔糖:春節期間,你到永春僑鄉親友家作客,主人在端茶遞煙的同時,總要端出一盤橙黃色、飄著桔香的金桔糖,敬請吉嘗。你至少得從中揀起一顆,塞進嘴裡,隨後向主人道謝:「恭喜、恭喜,新年大吉!」每到年關,還有不少人用郵包或托友人,把這種金桔糖饋贈旅居海外的親友,寄託故鄉親人對遊子的思念,祝願旅外親人居家平安,吉祥如意。 金桔糖是福建省著名僑鄉永春縣特產。該縣製作金桔糖,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歷來深受閩南僑鄉人民的喜愛。每逢新春佳節,永春城鄉,幾乎家家戶戶的房間桌上、廳堂案上。
永春閩南水仙
永春縣五里街鎮位於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永春縣城西部,是「閩南水仙「茶葉基地。全鎮有茶園3000多畝,年產量200噸。五里街鎮高壠村林招明製作的水仙茶已蟬聯三屆「閩南水仙茶王「殊榮。五里街鎮龜山茶葉基地盛產的仙茶葉質量好,無公害,創作技術完善,所產茶葉耐泡、湯色黃亮、蘭韻獨特,是閩南水仙中的佼佼者。本基地並下設的「永春縣五里街鎮湖坂茶廠「,兼有生產「佛手「、「鐵觀音「等其他名優成品茶,其中「佛手「年產量30噸,「鐵觀音50噸。閩南水仙茶,條索緊結,肥壯勻整;色澤青翠黃綠,油潤有光。
永春漆籃
永春漆籃做工精細、盛水不漏、摔打不破。籃蓋放在地上,百多斤大人站上去,紋絲不動。整個籃精巧玲瓏,,鋥光明亮。其製作考究,所有原料有20多種。它以黃金箔、細竹 蔑、生漆、桐油、夏布、冬粉為主要原料,經歷30多道工序,大小規格品種100有餘,大的多層,直徑42厘米,高72厘米,可盛裝二三千克物品,不僅能提,還能挑,逢年過節,裝滿食品,吊掛在通風透氣的懸樑上,就是一個既衛生又別具特色的「空中菜櫥」。漆籃是永春傳統家庭實用工藝品,源於明正德年間,用竹蔑、桐油灰、夏布、生漆、冬粉等20多種原料,經過30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衛生香,是一種選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葯材配製後供人點燃的名貴香料。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後裔,於明末清初引進、發展起來的。它歷史悠久,馳名閩南和東南亞各地,成為永春縣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蘭花香、奇楠香、時香等。從形態分主要有線香、篾香、袋香三種。線香即香料加粘合劑拌勻後,做成直條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細小的竹篾為骨,香料研成粉末後,把粘合劑塗上篾骨,然後,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塗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
③ 泉州永春有哪些美食特產 您知道嗎
地方特產
永春為全國柑橘生產基地,「中國蘆柑之鄉」,省重點林區縣,茶葉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還有稻米、甘薯、馬鈴薯、芋頭、小麥、木薯、蕉芋、花生、大豆、甘蔗、煙葉,油茶籽、油桐籽、棕片、筍干、板栗、蘑菇、香菇、黑木耳、紫膠、松脂,花卉、荔枝(岵山荔枝色艷味甘)、龍眼、枇杷、桃、柿、香蕉、西瓜、番石榴、李、酸梅,葯材(羅漢果、砂仁、銀花等),湖洋「水仙種」、獅峰「佛手種」茶著名。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制,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作為商品的不多。
永春佛手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成品條索緊結肥壯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氣濃郁清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具有獨特果香。當地群眾常用以製作鹽茶和柚米茶,治療痢疾、中暑、高血壓等症。
永春縣不僅名勝奇景眾多,而且旅遊商品琳琅滿目。東方佳果蘆柑,芳香撲鼻的烏龍茶,名聞遐邇的紙織畫,蜚聲世界的永春老醋,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威鎮四海的白鶴拳,被稱為東方古代音樂"
永春縣城(5張)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頗具鑒賞的珍品和技藝。
④ 閩南永春那邊的過年風俗是什麼
1、敬天公
如今閩南大部分家庭還保持著過年「敬天公」的習俗,不過有的簡單有的復雜,時間也從臘月廿九、三十到初九不等。
「三牲、五果、六味齋、蜜餞、面線、紅雞蛋、碗糕、甜果、三茶三酒,准備好祭拜的食品,還要點天公燭、燒天公金、掛天公燈、放鞭炮。」
2、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
3、貼春聯
除夕,人們將家裡所有門上的舊春聯和福字取下,再貼上嶄新的春聯。而貼春聯在有些地區一般是由家裡的男子來貼。如此一來,家裡變得嶄新喜氣了起來。
(4)永春糯米酒擴展閱讀
每年的正月初九為天公生日。"天公生"是閩台民間一個極為隆重的節日。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粿、甜粿、咸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當"天"擺上八仙桌。
沒有庭院的,則擺在窗口邊。隨後擺上十二碗干鮮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紅龜粿、面乾等。也有些人家供葷菜,那就要雙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敬天公的大紅燭是新的,香爐是專用的,燒的紙錢也是特製的"天公金"。"天公金"較一般紙錢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須折成金元寶的樣子。
當所有的供品都擺好後,一家人便開始點香拜夭公。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往往由母親抱著,把點著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
當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
⑤ 福建永春老醋醋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永春老醋又名福建紅曲醋、烏醋。史書記載:早在北宋[公元960 -1125年]初期,永春民間即開始釀造老醋。選用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等為原料,採用獨特的家傳秘方釀制。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自釀的紅曲酒釀制老醋,一傳幾代,歷經百年,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因此永春人把永春老醋看成是居家之寶、禮贈賓友的佳品。永春縣志里記載:「永春烏醋色澤棕黑,性溫熱、強酸不澀、酸中微甘,香味醇厚,回味生津,存放愈久風味愈佳,是質地優良的調味品。」永春民間除食用外,還常用它來配葯、制葯。 1953年,愛國華僑尤揚祖回國定居,看到永春老醋獨具特色,卻各家自釀不成規模,於是他就投資興辦永春釀造廠,集善釀技師,承傳統制醋工藝,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工廠化生產。幾年後,永春釀造廠被合作化收歸為國有;水仙花牌」、「桃溪牌」永春老醋是其早期品牌。1983年,「桃溪牌」永春老醋被評定為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作為正宗永春老醋的傳承者,歷經半個世紀的沉澱,不僅暢行閩南地區還伴隨著華人華僑的足跡遠銷到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很多國人、華僑和海外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佳品。 2001年,永春釀造廠改制為永春老醋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永春老醋公司已成長為一家集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中型企業。目前公司以研發和釀造放心、美味、正宗的食醋產品為企業使命,產品主要有「桃溪牌」永春老醋、永春香醋白醋、窖藏1953系列、精品禮醋系列、純糧酒頭、醋豆、料酒、果味醋等。
法定代表人:康建國
成立時間:2001-04-16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52510000188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環城路226號(網址:http://taoxiyongchunlaocu.taobao.com/)
⑥ 泉州永春特產是什麼
永春老醋、永春佛手茶、永春蘆柑。
1、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福建省永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間即開始釀造老醋,其釀造技術獨特。北宋初期,當時永春民間的富有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視為居家「三寶」。永春老醋以優質糯米、紅粬、芝麻等原料,用獨特配方、精工發酵、陳釀多年而成。
2、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櫞種、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系烏龍茶中的名貴品種之一,產於福建省永春縣。研究證明了永春佛手茶對結腸炎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常飲佛手茶,可減肥,止渴消食,除痰,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火去膩。
3、永春蘆柑
永春蘆柑,福建省永春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查考史書,永春縣沒有柑桔栽培記載。永春蘆柑特點:具有果形碩大端正,色澤橙黃,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及其它成份餘款點。
(6)永春糯米酒擴展閱讀:
永春縣(古屬泉州府永春縣)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行政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游,東鄰仙游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大田交界。
2015年,永春縣榮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永春柑桔)標准化生產基地縣。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⑦ 永春有那些好吃的
永春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面積1451.8平方千米。轄15鎮、7鄉。人口54.72萬。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100多萬。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 永春為全國柑橘生產基地,「中國蘆柑之鄉」,省重點林區縣,茶葉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還有稻米、甘薯、馬鈴薯、芋頭、小麥、木薯、蕉芋、花生、大豆、甘蔗、煙葉,油茶籽、油桐籽、棕片、筍干、板栗、蘑菇、香菇、黑木耳、紫膠、松脂,花卉、荔枝(岵山荔枝色艷味甘)、龍眼、枇杷、桃、柿、香蕉、西瓜、番石榴、李、酸梅,葯材(羅漢果、砂仁、銀花等),湖洋「水仙種」、獅峰「佛手種」茶著名。工業有能源、機械、化工、食品、紡織、森工、建材、陶瓷、塑料、印刷、造紙、日用品等門類。傳統名產永春老醋、紙、織畫、竹編、漆籃。漳泉肖鐵路劍斗至天湖山段境內14.4千米,設2站,公路以省道103、212、305線為主幹,通車1214.6千米。 主要城鎮,桃城:縣人民政府駐地,別稱州內。五里街:縣主要工業區、農貿集市。蓬壺:中部主要集鎮。達埔:1949年6月閩西南遊擊隊於此成立永春縣人民民主政府。湖洋:永春、德化、仙游邊界集鎮,「柑橘之鄉」,仙溪為名茶「閩南水仙」原產地。吾峰:有1930年吾峰暴動舊址。玉斗(五斗):玉美窯為古外銷瓷產地之一。下洋:新興工礦區,天湖山礦務局設此。一都:西部山區重要集鎮。岵山:僑區集鎮。 城區有宋代以來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銀井、五井、龍井、虎井)。西郊許港為宋代石鼓碼頭遺址。西部帽頂山寨是清代林俊農民起義軍根據地,大鵬山有垂雲寺。美魁堂為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進駐橫口鄉福鼎村時舊址。東關鎮東關橋(通仙橋)是始建於宋代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遺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濟寺,陳岩山有仙洞。名勝古跡還有桃溪惠明寺、百丈岩馬氏廟、留安塔、文廟。
⑧ 永春陳醋怎樣釀造的
首選桃溪牌永春老醋,「桃溪牌」永春老醋作為永春老醋的傳承佳品,繼承專永春老醋獨屬特的液態深層發酵工藝,選用優質原料,歷經五十多道工序,整個生產流程至少需要三年以上。選用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等為原料,採用獨特的工藝釀制。當時永春民間的有錢人家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視為居家三寶;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的添加自釀的紅曲米酒,醋化陳釀,一傳幾代,歷經悠久,視為吉祥興旺之門第。因此永春人把永春老醋看成是居家之寶、禮贈賓友的佳品,永春特產盡在萬春寨特產城。
⑨ 永春縣城的結婚風俗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⑩ 中國八大名酒
中國八大名酒如下:
1、茅台酒
茅台酒原產於貴州省茅台鎮,已經有 800 多年的歷史,以高粱為原料,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1996 年,茅台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秘密,加以保護。後來又先後被列入國家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論如何排名,茅台酒都是中國白酒中當之無愧的榜首,不僅因為它悠久的歷史和頂尖的品質,也因為茅台在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經濟、外交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五糧液
五糧液為大麴白酒,產於四川宜賓市,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 5 種糧食發酵釀制而成。五糧液是四川省宜賓市特產,2012 年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現在的五糧液主要靠陳釀勾兌而成。五穀釀出的五糧液原酒按質分級並分別儲存為基酒。儲存期滿後,勾兌人員逐壇進行感官嘗評和理化分析,根據不同產品在質量和風格上的要求進行勾兌組合,才為成品五糧液。
3、劍南春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綿竹素有「酒鄉」之稱,是唐代劍南道的轄區之一,唐代還多以「春」字譽美酒,此酒因此得名「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大唐御酒。
相傳李白為喝劍南春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來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傳說。劍南春以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穀物為原料,屬於濃香型。
4、瀘州老窖特曲
「瀘州老窖」是出產於四川瀘州的單糧濃香型大麴酒的通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國窖 1573、瀘州老窖特曲、頭曲和二曲等一系列子品牌。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出土文物顯示瀘州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瀘州老窖特曲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特點。
5、汾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源自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
1915 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老白汾」也獲得了甲等金質大獎章。現今生產汾酒的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權經營。
注意事項:
1、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
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2、董酒採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廠區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再經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嚴格檢驗,精心包裝而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