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什麼節日黃酒

什麼節日黃酒

發布時間:2021-02-04 01:21:20

⑴ 什麼節日喝硫磺酒

端午節 喝雄黃酒,硫磺酒沒聽過誒

⑵ 喝雄黃酒是什麼節日

端午

⑶ 中國傳統節日喝什麼酒

1、春節-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

2、端午節-菖蒲酒

歷代皇家都視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陽節」這一天,皇帝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臣一起品嘗,並要穿上「五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

3、端午節-雄黃酒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3)什麼節日黃酒擴展閱讀: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所謂空桑,即樹心被朽空的桑樹。據古代文獻記載,洛陽伊水流域有一個地名叫空桑澗,可能與空桑有關。杜康釀的酒稱秫酒,即釀酒的原料以黑秫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種,它野生於洛陽山區,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杜康善於釀酒,其釀制工藝頗為講究。《杜康紀聞》記載的「五齊六法」據說就是杜康釀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時,浸煮要清潔,要取用山泉之水,釀酒器物要優良,火候要適當。

酒在河洛地區產生後,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陽發布禁酒令,即《酒誥》,但並未完全禁止飲酒,而是把酒與周禮緊密相連,故周代的五禮均離不開酒。現存的《詩經》據說是孔子刪定的,但孔子刪定之前的「詩」其實就是在洛陽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獻。在這些詩篇中,與酒有關的佔了大部分篇幅。

⑷ 為什麼說中秋節比較適合喝黃酒

喝酒,是中秋節伴生於賞月的另一習俗。中秋節飲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回至漢代,而黃酒氣味苦答、甘、辛,適量常飲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中秋節喝黃酒的較佳,既可以享天倫之樂,又可以滋養身體。中秋節氣溫依舊很高,喝黃酒時候可以選擇冰飲的方式,推薦石庫門的高端系列「錦綉12」, 這款黃酒最佳飲用溫度在3-7度之間,有別於傳統黃酒,口感更加勁爽,可以在中秋假期和親朋好友來上一杯,共賞明月。

⑸ 你知道中國與黃酒有關的節日,習俗有哪些嗎

剃頭酒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機會看到黃酒。在中國傳統里,孩子滿月時要剃頭,這時家裡要祭神拜祖,擺酒宴請,親友們輪流抱過小孩,然後坐在一起同喝「剃頭酒」。除用黃酒給嬰孩潤發外,有的長輩的喝酒時,還用筷頭沾上一點,給孩子吮吸,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像長輩們一樣,有福分喝「福水」(酒)。
婚嫁酒
黃酒經常出現在婚慶場合。以酒為納采之禮,以酒為陪嫁之物,是北方一些地區男婚女嫁中不可缺少的習俗。而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女兒酒」。「女兒酒」是女兒出生後就著手釀制的,貯藏在乾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知道女兒出嫁時,才挖出來宴請親朋或做陪嫁只用。
掛像、落像酒
舊時中國每逢臘月二十前後,都要把祖宗神像從櫃內「請」出來掛在堂前,並點燃蠟燭,供上黃酒,祭祀一番,這就是「掛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畢,就得把神像「請」下來,這時又得祭祀一番,辦「落像酒」,親朋好友,族內長幼相聚歡飲,喝過「落像酒」,就意味著過年活動宣告結束。
端午酒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門前要掛菖蒲和艾葉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也就是黃酒,並要置備「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梅、黃瓜和雄黃酒。這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因為過了端午,盛夏來臨。所以喝端午酒,過端午節,是一個很好的衛生節日,故此風俗仍然沿襲至今。
冬至酒
黃酒也常出現在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列表裡。湖南民間有冬至給死者送寒衣的習俗。這一天,祭奠之後,焚化紙做的寒衣供死者「禦寒」,這一祭祀酒席,通常使用黃酒,因為黃酒的暖身效果最為顯著,俗稱「冬至酒」。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即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

⑹ 除了端午節喝黃酒~別的節日時喝什麼酒的有人知道嗎,最好全點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⑺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尋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喝雄黃酒可避毒蟲。

⑻ 喝雄黃酒是什麼節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問起端午節的民俗,中國人民都會說要吃粽子、賽龍舟,可是大家或許忘記了,這一天還有一個傳統活動——喝雄黃酒。在《白蛇傳》中,白娘子正是在端午節時喝了許仙的一杯雄黃酒後才現出原形,嚇昏了許仙。那麼,在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雄黃酒到底是什麼飲料。雄黃酒是摻了雄黃礦石粉末的黃酒或者白酒。雄黃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熱後可以變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是劇毒物質,可以作為殺蟲葯,也能用來殺死細菌、病毒。端午節之後,氣溫開始升高,蚊蠅繁殖增多,疫病多發。因此,少量飲用雄黃酒,對健康有一定好處。如果大量服用加熱的雄黃酒,就有砒霜中毒的危險了。
雄黃酒的毒性,古人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傳說屈原投江之後,為了不讓蛟龍或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把很多粽子投入水中。有個老郎中靈機一動,往江里倒了一壇子雄黃酒,果然有一隻蛟龍被葯暈後浮上來。後來,人們把這條蛟龍(可能是蟒蛇、鱷魚或其他已經滅絕的動物)剝皮抽筋,做了很多龍筋環戴在孩子手腳上(後來演變成戴五色絲線環)。其實,雄黃的主要作用是外用,內服主要是有文化涵義。喝雄黃酒其實並不太能讓毒蟲退散,反而是古人把喝剩下的酒灑在牆角,可以讓各種有毒、無毒的小動物都趕快避開住處。
如今在端午節,很少有人再喝雄黃酒了,倒是有些人吃「五紅」(即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來防五毒,雖然這五種菜並沒有什麼防蟲的功能,可是顯然比喝雄黃酒安全,有營養,只要別吃得太撐,也是個不錯的習俗。

閱讀全文

與什麼節日黃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