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紹興黃酒出口量

紹興黃酒出口量

發布時間:2021-02-03 00:40:44

① 誰知道[轉載]日本人為什麼從中國進口黃酒

日本人是愛每天來小酌一杯的民族源,常喝的酒度數都不高,一般不超過20度,而紹興酒一般是15度左右,加上芳香宜人,日本男女都很喜歡。但是由於水質和釀造工藝等原因,日本人偷藝學習。還是沒辦法釀造出,向住的黃酒口味,所以從中國大量進口紹興黃酒。
中國黃酒在日本幾乎沒打過廣告,拓展銷售渠道靠的是口碑和質量。中餐館是黃酒的主要銷售渠道,其次是日本的各餐館。在傳統的日本料理店裡,一排排大瓶清酒當中,時不時能看到紹興酒。日本超市也可以買到紹興酒。日本《朝日新聞》曾經報道,2001年開始,中國浙江省紹興黃酒出口日本的數量激增,2002年後出口日本的黃酒達到8617噸。東京大學上世紀90年代的實驗表明,日本很多食物介於生熟之間,讓胃腸消化起來非常吃力,加上日本人的腸子較其他亞洲人長一些,因此很多日本人都便秘,黃酒可以去掉腸壁上的油膩,防止腸道堵塞。此外,黃酒含有豐富氨基酸,可以抗疲勞、延緩神經疼痛。後來,日本主流電視台也介紹中國黃酒,因為很多黃酒的原產地是浙江紹興,日本人就開始稱其為紹興酒。
一些日本大酒商如朝日等也開始釀制黃酒,但日本釀的黃酒口味比不上從中國進口的。

② 中國黃酒有哪些 中國十大黃酒品牌

1、古越龍山黃酒

黃酒是中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

古越龍山是黃酒中的「國酒「,黃酒市場沒有古越龍山就象白酒市場中沒有茅台,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2、會稽山黃酒

會稽山紹興酒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年產紹興酒8萬噸,固定資產4.8億元,擁有260多年釀制紹興酒的技術與經驗,在全國同行業中第一家通過ISO9002國際標准認證。

其精心釀制的「會稽山」牌紹興酒,酒度適中,性醇和,營養豐富,能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據科學測定,含有二十一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八種氨基酸,是一種適合世界潮流的滋補型低度酒。

3、石庫門酒

在中國十大黃酒排名中,石庫門創立於1939年,是上海最大的黃酒生產商,而且在全國的多個地方都設置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達38.8萬平方米。

早在上個世紀,石庫門黃酒就被中科院鑒定其中含有非常優質菌種,成為了個大黃酒企業爭相模仿的代表品牌。

4、塔牌黃酒

作為具有五十多年歷史出口品牌的塔牌紹興酒,其出口量在紹興黃酒企業中雄踞榜首,是紹興酒的重要出口基地。

塔牌紹興酒多次獲得國內外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品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榮譽稱號,是業內最早獲得」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的品牌。塔牌就以其出眾的品質及醇厚的口味和優良的服務,享譽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5、女兒紅

女兒紅是大家在電視劇中最常見的一種酒,而它最早是出現是在晉代,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黃酒品牌,目前也是隸屬於紹興女兒紅釀酒公司,從上個世紀初就一直負責著女兒紅的研製與生產。而且在這期間,一直秉持著女兒紅最傳統的釀造方式,將其發揚成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黃酒之一。

6、即墨老酒

產自即墨的黃酒品類——即墨老酒,是食品工業中的一顆明珠。它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典型的地方風味,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譽。即墨老酒酒液清亮透明,深棕紅色,酒香濃郁,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絕。

③ 紹興的經濟

唐代以前,會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所產的越國青銅劍,漢代到三國的銅鏡,唐及其以後的陶瓷、茶葉,隋唐開始聞名的絲綢,南宋時進入全盛期的紹興黃酒等,質量、產量都曾名揚海內外。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紹興府茶葉總產量達38.5萬多斤(《宋會要輯稿》)。明末清初,平水鎮逐漸成為浙東重要茶葉集散地。清末,每年從平水鎮運銷外洋的茶葉約為880萬斤,運銷國內的180萬斤(《會稽縣勸業所報告冊》)。同期,紹興黃酒每年釀造達30萬缸,計300萬壇(約7.5萬噸)。民國時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生產停滯,民生凋敝。據《中國實業志》記載,21年(1932),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茶葉總產量僅為16.71萬擔,紹興黃酒108萬壇(約2.70萬噸),蠶繭13.93萬擔,生豬飼養量6.22萬頭,糧食106422萬斤,其中紹興縣49390萬斤。紹興人口眾多,糧食不能自給,每年從蘇、皖、贛及省內金華、蘭溪、建德、桐廬等地運入2億斤左右。工業生產則更為薄弱,以當時較發達的紹興縣為例:」機制工業惟麵粉、碾米、電燈、絲襪四業,共12家,職工663人」(民國38年《紹興概況調查》);手工業6798家,從業人員24907人(酒坊203家從業人數無記載)。主要產品產量未見記載,而出口數為:錫箔320萬塊,紹酒108萬壇,茶葉12萬擔,腐乳13萬壇,各種綢緞(含官紗)19.5萬匹。據《浙江經濟年鑒》記載,至民國36年,工農業生產進一步萎縮,5縣糧食產量僅7.75億多斤,茶葉8.4萬擔,酒11285噸,錫箔90萬塊,春繭(收購量)8663擔。到解放前夕,紹興已陷入生產落後、百業蕭條、人民困苦的境地。1949年,全地區工農業總產值3.42億元,年人均僅153.4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2億元,佔76.52%,人均117.4元;工業總產值0.8億元,佔23.48%,人均36元。糧食總產量48.54萬噸,畝產114公斤,人均218公斤。發電量100萬千瓦時,黃酒1.26萬噸,棉布43.6萬米,綢緞54.29萬米,日用陶瓷7.87萬件。
紹興所屬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行列。2012年紹興市工業經濟先抑後揚,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增加值1738億元,比上年增長9.9%,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9億元,增長2.8%。生產總值(GDP)達到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GDP為73304元,增長9.4%。居民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農村增速高於城鎮。
2012年,紹興市有效投資總體回穩,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工業投資8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總量居全省第一。基礎設施投資284億元,增長17.9%。社會消費穩重趨升,紹興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年旅遊總收入506億元,接待遊客4935萬人次。
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967億元,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3億元,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2002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8億元,增長13.8%;外貿出口279億美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618元,分別增長9.6%和10.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城鎮登記失業率2.9%;人口自然增長率0.05%。;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其中,生產總值增幅低於預期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分別低於預期0.4和0.2個百分點。 新石器時期,越人使用骨耜、木耜和木鋤,從事稻作生產,開創境內水稻栽培歷史。
夏代,「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島)田」(《越絕書》),「復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鹿而給食」(《吳越春秋》),開墾沼澤平原和丘陵旱地,種植水稻、麥黍等糧食作物。
春秋戰國,越王句踐採用范蠡、計倪之策:「兵之要在於人,人之要在於谷」,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強國之本。糧食作物擴大到粢、黍、赤豆、稻粟、麥、大豆、穬7類。東晉、南北朝,「墾起湖田」(《宋書·孔季恭傳》),出現一批地主庄園(別業),糧食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唐代,元稹在越州「命吏課郡人,冬築陂塘,春貯雨水,夏溉旱苗」,大量開發糧地。南宋,「仲秋種麥,春種八谷」,糧食種類增多。「處處稻分秧,家家麥登場」,全面推行麥稻兩熟制和麥肥(苜蓿)輪作制,糧食產量進一步增長。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引入玉米、甘薯;清乾隆年間(1736~1795),引入馬鈴薯,旱糧迅速發展。民國時,糧食播種面積擴大。30年代,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為491.19萬畝,常年糧食總產量為1178.64萬擔,播種面積畝產240斤。但「紹興人口眾多,五穀出產雖豐,尚不能自給,豐年僅及全年需要額(供應量)之半,若遇荒年,則二三折不等」(民國22年《中國實業志》)。40年代初,日軍侵紹,農業生產遭受破壞。4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恢復緩慢。 1949年,5縣耕地276.58萬畝,其中水田229.84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25.18萬畝,總產量48.54萬噸,全年糧食畝產183公斤,播種面積畝產114公斤。50年代,以改革耕作制度為中心,形成三熟制為主體的耕作制度。1959年,糧食畝產331公斤,總產86.58萬噸,比1949年增長78.34%。60年代初,提倡復種指數越高越好、種植越早越好、播種越密越好,違反糧食作物生育規律,導致糧食減產。1962至1966年,開展群眾性科學實驗,實行科學種田,紹興縣東湖農場創造「良田、良制、良種、良法」四良配套經驗,被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李炎巨譽為「遂成就東湖農學特色,在全國農業領域中獨樹一幟」。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業技術分級培訓到戶,年培訓20萬左右人次,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開展噸糧田工程建設,52.75萬畝畝產超噸糧,佔全省首位;增產糧食7.6萬噸,佔全省增產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紹興市糧地222.4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537.15萬畝,總產量186.20萬噸,畝產833公斤。紹興市是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蔬菜作物內容豐富,品種多樣的綜合農業種植區,又是以水稻生產為特色,雙季稻為主體的三熟制地區,擁有紹虞水網平原、新嵊盆地、三界—章鎮盆地和諸暨盆地「四大糧倉」。
2012年,紹興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94.69萬畝,比上年增長0.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7.23萬畝,增長0.5%。蔬菜、生豬、茶葉、淡水產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總產值126.84億元,占紹興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6.2%。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紹興市擁有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266家,同比增加58家,其中超億元企業64家,同比增加9家。至年末,紹興市農產品共有中國名牌產品12隻,中國馳名商標26隻,浙江名牌產品48隻,浙江著名商標65隻。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取得較大成果。2010年有10個現代農業綜合區、27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39個特色農業精品園被批准列入省級現代農業創建點。新增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9.81萬畝,累計達到89.07萬畝。新發展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149家,總數達1808家。紹興市共建立各類農業標准化示範區165個,示範推廣面積67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63隻、認證A級綠色食品53隻、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09個,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116萬畝,其中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8個,新認證綠色食品9隻。 春秋時期,越國境內已有銅錫開采、兵器鑄造、釀酒、繅絲、綢織、麻織和陶瓷等業。東漢時期,境內成熟青瓷的燒製成功,奠定了會稽作為我國青瓷發祥地的地位;銅鏡製作工藝的 迅速提高,使會稽成為江南鑄鏡中心,並在三國時期達到全盛階段。晉代,會稽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紙、陶瓷業加快發展。隋代,越州絲織品列為貢品。唐代越州所產之越羅、剡藤紙、越窯青瓷,名重朝野。越窯青瓷以其「類冰」、「類玉」質地,達到生產鼎峰期。 宋代,紹興府制葯業、食品加工業日趨興盛,釀酒業更為聞名,酒肆遍布街頭,「蓬 萊春」等名酒譽滿江南。明代,紹興府出現一批釀酒、醬園工場,腐乳開始銷往海外。清代,釀酒作坊增加,規模擴大,黃酒最高年產量達7萬多噸,一批大釀坊紛紛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開辦批發零售業務,同時銷往東南亞國家。平水珠茶以其優良品質,大批加 工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紹興城區南街和華舍、齊賢等農村集鎮盛產的官紗、綢、緞,紹興柯橋周家橋一帶出產的黑白紙扇,新昌、嵊縣的工藝竹編等,陸續銷往國外。
紹興的近代工業始於清末。光緒二十一年(1895),使用機器的開源永絲廠在會稽縣白 米堰(今中塘鄉)開業,為浙江省近代首批工業企業之一。民國初年,紹興城區金恆豐鐵工廠、建新修理機器鐵工廠、華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諸暨、嵊縣小型火力發電廠的建成,以及在此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機器碾米、化工、印刷業,為紹興地區的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並且促使傳統工業的改造和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紹興地區各縣(市)人民政府一面盡快恢復生產,一面陸續新 辦紹興茶廠、新華印刷廠、新建染織廠、紹興酒廠、雲集酒廠,嵊縣新建機械修理廠,諸暨人民電廠,上虞利民米廠,新昌縣生產救濟院糧食加工廠等30餘家公有制工業企業,為以後的工業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勢單力薄的私營小企業,實行私私合並;對火柴、肥皂、食油、毛 巾、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私營生產企業,從生產原料、資金及產品銷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幫助克服困難,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穩定社會。
1979年起,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先後建成紹興彈力絲廠、浙江滌綸廠、諸暨毛紡織廠、浙江建築衛生陶瓷廠、新昌毛紡織總廠、華越微電子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化企業。至1990年,紹興市已擁有紡織、食品、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等20多個工業部門,初步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體,釀造為特色,紡織、機械、食品三大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2010年,紹興市工業經濟以開展省級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全力推進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取得明顯成效。紹興市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623.86億元,比2009年增長21%。其中:55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797.39億元,同比增長23.17%;完成銷售收入6993.85億元,同比增長23.08.73%;實現利稅588.87億元,其中利潤405.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88%和35.77%,呈現效益增長高於產銷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完成出口交貨值1225.54億元,同比增長20.79%,繼續維持穩健增長勢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6.45%,比2009年提高0.6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總體處於」較為景氣區間」。 紹興市主要開發區及新區紹興高新區管委會 袍江新區 鏡湖新區 嵊州經濟開發區紹興生態產業園 柯橋經濟開發區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諸暨經濟開發區 上虞經濟開發區 上虞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 參考資料來源 紹興地區貿易起源甚早,代有盛衰。早在戰國時期,大越城內就出現商事活動。范蠡經商「積著〔貯〕之理」,影響至今。秦漢時,城內商事活動已見記載,在郡城都亭橋有大市,越人於此為市,相傳即薊子訓賣葯處。東漢永建四年(129),吳、會分治,山陰成為會稽郡治,從此商業發展迅速。永和五年(140),會稽郡守馬臻主持修築鑒湖,為發展經濟奠定了基礎,加以漢代實施減賦政策,提倡「食貨並重」,境內商貿活動益見繁盛。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八月,孫權「遣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稽)市,作邸閣」。其時,會稽郡為全國最重要的銅鏡、青瓷器交易中心,越布、絲綢市場海外有名。唐代,國家盛平,經濟發達,越州城不僅是一州首府,又是浙江東道節度使駐所,儼然一大都會。其越瓷、交梭、白紗、花紗、輕容、吳絹等聞名全國,暢銷各地,有「杭州在唐,繁榮不及姑蘇、會稽兩郡」之說。南宋,建都臨安,紹興當時與金陵不相上下,成為首都以外的全國兩大城市之一。宋高宗在此駐蹕逾年,城市擴大,市容繁華,街衢整齊,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茶葉交易已居全國第一。元、明、清時期,紹興手工業發展迅速,促使商業繁榮,尤其是絲綢、釀酒等業,在全國已居重要地位。
鴉片戰爭後,紹興市場開始出現洋貨,民族工業興起,商品種類增加,行業擴大,專業分細。清宣統三年(1911),城內有行棧290家,其中米行60家、棉花行27家、煤油行7家;有商店1719家,計74個行業,如米業、酒業、醬業、茶食業、南北貨業、百貨業、綢布業、鍾表業、金銀業、油燭業、茶漆業、銅錫業等。民國前期,商業又有所發展。民國25年(1936),紹興城區商業有103個行業,計4887家,資本總額940.1萬元,年營業額4828.8萬元。據37年7月21日《紹興工商報》載,紹興商會調查統計,時有商店2471家,從業4518人。
1956年,紹興市被批准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有45個行業、5837戶、1.14萬人;直接過渡為國營商業的有98戶、331人;實行定股定息公私合營的有531戶、4325人;組織合作商店15個、79戶;合作小組361個、4713戶。此外,尚有416戶仍獨立經營,占總數的7.13%。
1978年起,改革商業管理體制,還權於企業;改革計劃體制,擴大非計劃商品供應;改革價格體制,開放商品價格。
1990年,紹興市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212626萬元,比1978年增加8.21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8915萬元,比1978年增加6.3倍。紹興市零售商業機構48444個,為1978年的7.32倍;商業人員85605人,為1978年的3.59倍。紹興市商業零售機構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6.44%,集體商業佔4.64%,個體商業佔88.9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56.96%,集體商業佔11.51%,個體商業佔31.53%。
交通
2012年,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額93.25億元,增長14.6%,投資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24.33%。年末紹興市公路通車里程9081公里,同比增長0.02%。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資金8692萬元,完成農村聯網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實施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紹興市更新農村客運班車94輛,農村客運通達率99.2%。公路營業性客運量17314萬人次,周轉量45.88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1.4%;公路營業性貨運量7890萬噸,周轉量70.75億噸公里,兩者均比上年增長3.7%。
郵電
2012年郵電業務收入48.87億元,增長3.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201.80萬戶,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5.98號線/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通話用戶)436.4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9.44部/百人;互聯網用戶數(不含手機上網用戶)87.70萬戶。特快專遞業務發展迅速,全年特快專遞184.29萬件,同比增長11.8%。
金融
2012年年末紹興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948.32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45.72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934.27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短期貸款2839.61億元,中長期貸款951.88億元,分別增長18.1%和29.9%。
外貿
2010年,紹興市外貿出口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210.89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3.80%,出口額佔全國總量的1.34%,佔比較2009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出口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8位,增幅排名第6位;在地級市中排名第7位,增幅排名第4位。
紹興市共引進外資項目235個,新增合同外資14.46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53.56%;實到外資9.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52%,完成預計目標8.41億美元的113.30%。其中,市區新批外資項目34個,新增合同外資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3.36%;實到外資1.47億美元,同比增長6.47%,完成預定目標的83.70%。除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外,紹興市其他縣(市)、開發區均超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其中上虞市實際利用外資達3億美元,居各縣(市)之首。
紹興市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64家,總投資額2988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28169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52.80%。紹興市已運營的107家境外投資企業總營業額106594萬美元,帶動出口9891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1.90%和87.50%。紹興市新簽承包勞務合同額52764萬美元,營業額50260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1.30%和18.50%。其中,實際境外工程營業額10095萬美元,同比增長11.70%。紹興市外派勞務49人次,期末在外人數309人。

④ 紹興黃酒

1 琳琅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 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 「路庄」(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2 最新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准中,其含糖量小於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 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製得 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 低。在紹興地區,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 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 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酵過程中,要求較高。 酒質厚濃,風味優良。可以長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 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 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 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 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 高。這種酒,酒香濃郁,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 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娘, 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 糖化發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於加入了 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甜黃酒,糖份大於或等於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 植物的浸出液而製成的黃酒。

3 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後,拌入酒葯粉末,搭窩, 糖化,最後加水發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 來作為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後再加入 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後直接進行發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⑤ 紹興黃酒在國內生產量佔比%多少

70

⑥ 紹興黃酒的簡介


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可稱獨樹一幟。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蘭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連黃酒、北宗黃酒等等。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能夠代表中國黃酒總的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紹興黃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純潔可愛,使人賞心悅目。這種透明琥珀色主要來自原料米和小麥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適量糖色。
紹興黃酒具有誘人的馥郁芳香,這種芳香不是指某一種特別重的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是由酯類、醇類、醛類、酸類、羰基化合物和酚類等多種成分組成的。這些有香物質來自米、麥曲本身以及發酵中多種微生物的代謝和貯存期中醇與酸的反應,它們結合起來就產生了馥香,而且往往隨著時間的久遠而更為濃烈。所以紹興酒稱老酒,因為它越陳越香。
紹興黃酒品種甚多,著名的有元紅酒、加飯酒、花雕酒、善釀酒、香雪酒等。

⑦ 黃酒的品牌的排名

10、咸亨

紹興咸亨酒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80年,公司以唐高宗年號及魯迅先生筆下的「咸亨」為企業名稱和注冊商標。「咸亨」牌系列黃酒產品以精白糯米、優質小麥和鑒湖源頭水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新工藝釀制「咸亨」酒。

9、西塘老酒

西塘老酒創業於1618年,其黃酒在業界享有盛名,從事黃酒/白酒等系列產品的研發/釀造/銷售的大型飲料酒企業,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釀酒史。

8、和酒

和酒始於1992年,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名牌,黃酒十大品牌,上市公司,致力於傳統黃酒工業化生產釀造和銷售運營的綜合型企業。

7、會稽山

黃酒知名品牌,始於1743年,中華老字型大小,上市公司,專注於以精白糯米、麥曲、鑒湖水為主要原料精心釀制的低度營養酒,其產品酒度適中、酒色橙黃清亮。

6、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源於1949年,新華錦集團旗下,以其微苦焦香的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享有"黃酒北宗"的美譽,即墨老酒以其微苦焦香的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5、沙洲優黃

沙洲優黃是黃酒十大品牌,老字型大小企業,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酒行業標准起草單位,全國黃酒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以黃酒、啤酒生產為主的企業。

4、石庫門

石庫門創建於1939年,金楓酒業旗下,上海市著名商標,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黃酒的研發、釀造、銷售的大型企業,石庫門」黃酒,以其東情西韻、華洋交融的氣質詮釋著上海文化的獨特魅力。

3、女兒紅

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創建於1919年,中華老字型大小,紹興東路酒的代表,專業從事系列黃酒的研發/釀造/銷售等於一體的大型企業。

2、塔牌

塔牌始於1956年,黃酒十大品牌,紹興酒中的精品,老字型大小企業,純手工工藝紹興黃酒釀造企業,塔牌紹興酒擁有本酒、出口原酒、手工冬釀酒、紹興花雕(加飯)、麗春酒、江南紅等多款系列產品。皆遵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自然之道,手工工藝釀制。

1、古越龍山

古越龍山是黃酒十大品牌,中華老字型大小,享有東方名酒之冠的美譽,國內較大的專業從事黃酒系列產品的釀造、銷售的企業。主業黃酒年產量達17餘萬千升。旗下擁有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狀元紅、鑒湖等眾多黃酒知名品牌。

⑧ 介紹紹興黃酒

中國名酒譜
中國名酒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評酒機構,間隔一定時期,經過嚴格的評定程序確定的。中國名酒代表了我國釀酒行業酒類產品的精華。中國名酒按酒的種類分別評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類名酒數量最多。下面根據酒的種類重點介紹黃酒類和白酒類的國家名酒。

一 黃酒類名酒
黃酒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歷史上,黃酒名品數不勝數。由於蒸餾白酒的發展,黃酒產地逐漸縮小到江南一帶,產量也大大低於白酒。但是,釀酒技術精華非但沒有被遺棄,在新的歷史時期反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黃酒魅力依舊,黃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戶曉,黃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顆顆璀燦的東方明珠,閃閃發光。

1 紹興加飯酒

紹興黃酒可謂是我國黃酒的姣姣者。紹興酒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在歷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宋代以來,江南黃酒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尤其是南宋政權建都於杭州,紹興與杭州相距相近,紹興酒有較在的發展,當時的紹酒名酒中,首推"蓬萊春"為珍品。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對家鄉黃酒的贊美之情。清代是紹興酒的全盛時期。釀酒規模在全國堪稱第一。紹酒行銷全國,甚至還出口到國外。紹酒幾乎成了黃酒的代名詞。目前,紹興黃酒在出口酒中所佔的比例最大。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國。紹興酒釀酒總公司所生產的品種很多,現代國家標准中的黃酒分類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紹興酒的品種及質量指標為依據制定的。其中紹興加飯酒在歷屆名酒評選中都榜上有名。加飯酒,顧名思義,是在釀酒過程中,增加釀酒用米飯的數量,相對來說,用水量較少。加飯酒是一種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質醇厚。氣郁芳香。此外,還有元紅酒、善釀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質,遠銷國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 福建龍岩沉缸酒

龍岩沉缸酒,歷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筆記文學中,多有記載。現在為福建省龍岩酒廠所產。這是一種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總糖可達22。5-25%。內銷酒一般儲存兩年,外銷酒需儲存三年。該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榮茯國家名酒稱號。龍岩沉缸酒的釀法集我國黃酒釀造的各項傳統精堪技術於一體。比如說,龍岩酒用曲多達4種,有當地祖傳的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葯村;有散曲,這是我國最為傳統的散曲,作為糖化用曲。此外還有白曲,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紅曲更是龍岩酒釀造必加之曲。釀造時,先加入葯曲,散曲和白曲,先釀成甜酒娘,再分別投入著名的古田紅曲及特製的米白酒。長期陳釀。龍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著色而艷紅,不調香而芬芳三大特點。酒質呈琥珀光澤,甘甜醇厚,風格獨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評定的。現分為醬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濃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貴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醬香型名白酒有貴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貴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雖產於兩個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產地貴州仁懷和郎酒的產地四川古藺在地理位置上卻是非常接近的。這兩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於黔北,後者位於川南。赤水河經貴州仁懷,習水,再流經四川古藺等縣,至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醬香型名白酒中以貴州茅台酒最為著名,有國酒之美稱。

在清代,由於川鹽入黔,赤水河是川鹽從長江經瀘州,合江等地的一條水上通道。清代詩人鄭珍曾寫道:"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正是頻繁的鹽業運輸,促進了赤水河兩岸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當地釀酒業的發展與興旺。貴州茅台酒的美名開始流傳開來。

茅台酒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特殊風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聞之沁人心脾,入口盪氣回腸,飲後余香綿綿。茅台酒最大的特點是"空杯留香好",即酒盡杯空後,酒杯內仍余香綿綿,經久不散。茅台酒在歷次國家名酒評選中,都榮獲名酒稱號。茅台酒還是許多重大的外事活動的見證人,因而被譽為"國酒","外交酒"。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稱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獨特風味,除了獨特的釀造技術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產地的獨特地理環境有密切關系。茅台酒廠在赤水河之畔,該水系受國家有關政策的嚴格保護,周圍不允許建有污染源的工廠。更為獨特的是,川黔這一帶的濕潤,悶熱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菌群。這些微生物在酒麴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復雜的生物代謝機理,使茅台酒的風味成份更加復雜,協調。這是其它地方所無法模擬的。在貴州茅台以外的地區建廠,即使嚴格按茅台酒的生產工藝技術生產,也無法釀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產於山西省境內呂梁山東岳,晉中盆地西沿的汾陽縣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作為我國白酒類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書的<<鏡花緣>>中所列的數十種全國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筆記文學中,曾多次盛贊山西汾酒。汾酒屬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國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產的占的數量最多。原有五種國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稱,後又增加到六個。在第五次全國名白酒評比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劍南春,全興大麴,郎酒,四川沱牌曲酒榮獲國家名酒稱號。除郎酒屬醬香型白酒外,其餘都屬於濃香型白酒。

五糧液,原名為"雜糧酒",產於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該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穀物為原料釀制而成,相傳創始於明代。現在該廠還有明代一直留傳下來的釀酒老窖,宜賓市博物館還保存著一張"雜糧酒"的技術秘方。1929年定名為"五糧液。五糧液酒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被認為在大麴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稱。該酒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瀘州老窖特曲酒,作為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聞名於世。1915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歷屆國家評酒均獲"國家名酒"的稱號。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當然,當時所指的劍南,是指劍門關之南,唐代所謂的"劍南道"之省稱,綿竹作為當時劍南道屬下的一個縣。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4 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這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5 江蘇名白酒:洋河大麴與雙溝大麴

洋河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洋河鎮地外白洋河和黃河之間,距南北大運河很近,在古代時,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是重要的產酒和產曲之鄉。洋河大麴屬於濃香型白酒。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後,三次被評為國家名酒。雙溝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6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參考資料:中國名酒網

⑨ 紹興黃酒的聚集地、品牌和市場份額是多少。!~~急急急急!~

1、紹興黃酒的集散地:浙江、上海、蘇南,三地合計黃酒產量及消費量分別占回全國黃酒總產量答及總消費量的83%及70%。
2、紹興黃酒的品牌: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
3、市場份額:古越龍山占據著全國高端黃酒85%的市場份額,為行業龍頭,會稽山、塔牌緊隨其後。

以上回答僅是皮毛,要想得到詳盡數據,建議去買行業研究報告。

⑩ 紹興黃酒多少歷史了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因最初的黃酒酒液黃亮,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稱為黃酒。

閱讀全文

與紹興黃酒出口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