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雄黃酒配方

雄黃酒配方

發布時間:2021-02-02 08:15:48

『壹』 如何配製雄黃酒

一、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二、雄黃酒製作方法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中醫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直接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

『貳』 仙劍1中金蟾王的配料

煉器皿,好像不叫這個名字吧。。。
這個東西貌似有3個,具體記不清了,第一個好像是在白苗和石回長老打架的那個客棧里。
得到靈葫學會靈葫咒以後別忘了收妖哈,有的時候也能出好東西。
各種各樣物品最高級都可以合成出來,單命滿的天香續命露、紫菁玉蓉膏、天仙玉露雖然不滿,但也是最高的啦,在鎖妖塔里貌似能偷到加靈的銀杏子,名字記不清了,這個的東西貌似能合成其他的加屬性石頭,其他加屬性的石頭都能用來和出金蠶王。群加的靈蠱和赤血蠶加上單滿,或者最高都可以。
前期的方法在有個答可以打出九節菖蒲的地方,不停打,用九節菖蒲不停向上合成。在將軍冢可以打到還魂香用他一步一步合並,最後兩個最高級的物品合成。
中期買東西和吧,後期到桃花源里去打那個沒穿衣服的女的,偷可以偷到天仙玉露,得到的錢可以天香續命露、紫菁玉蓉膏這兩個東東,一合就好了。

『叄』 《新仙劍奇俠傳》用煉蠱皿煉寶物的配方是什麼

《新仙劍奇俠傳》的煉化(煉蠱皿共3個可以煉葯)

1。和石長老打完後,鬼陰壇的右邊木箱;
2。打敗蛤蟆精,來到蓋羅嬌開的苗族飯館木箱中;
3。趙靈兒生產的房子里

蠱類:

一級:蠱、腐屍肉、腹蛇涎、纏魂絲

二級: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
魂香、蜂巢、幻蠱

三級: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赤蠍粉、毒龍砂、化屍水、隱蠱

輔助類:引路蜂、傀儡蟲、十里香、驅魔香

增強類:銀杏子、玉菩提、試煉果、舍利子、八仙石、女媧石、雪蛤蟆、金蠶王

解毒類:雄黃、糯米、糯米糕、雄黃酒、鹽巴、凈衣符、靈心符、鬼枯藤、九節菖蒲、九陰散、毒龍膽

回生類:還魂丹、還魂香、贖魂燈、孟婆湯、天香續命露

真氣類: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靈蠱、天仙玉露

靈葯類: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蜂王蜜、靈葫仙丹、神仙茶

體力類: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蟠果、紫菁玉蓉膏、赤血蠶
煉化規律:

蠱類+蠱類=蠱類

一級:纏魂絲+自己(或小於自己等級的蠱類)=自己(其他以此類推)

二級:蠱類+自己(或小於自己等級的蠱類)=蠱類(等級加1)

三級:孔雀膽+自己(或小於自己等級的蠱類)=斷腸蠱(比孔雀膽高2級)
蠱類+輔助類=蠱類
傀儡蟲+蠱類(二、三級)=蠱類(等級加1)
十里香+蠱類(二、三級)=蠱類(等級減1!!)
蠱類+增強類=蠱類
蠱類(二、三級)+增強類=蠱類 (等級加1)
蠱類(一級)+增強類=蠱類 (煉化後為固定的低級蠱類)
輔助類+輔助類=蠱(注意,是最低級的蠱,不是蠱類)
增強類+輔助類=增強類
增強類+增強類=增強類
解毒類+解毒類=解毒類
解毒類+蠱類=蠱類
真氣類+真氣類/靈葯類=真氣類
真氣類+蠱類=體力類
靈葯類+回生類=增強類
靈葯類+靈葯類=回生類
靈葯類+輔助類=靈葯類
體力類+蠱類=體力類
體力類+回生類=增強類
體力類+增強類=體力類
體力類+自己(或小於自己等級的體力類)=體力類(金創葯及其後)
體力類+靈葯類=體力類
體力類+真氣類=靈葯類(注:煉出來的靈葯類等級一般與體力類等級相同)冰蠶蠱+冰蠶蠱=火蠶蠱
冰蠶蠱/火蠶蠱+火蠶蠱=忘魂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忘魂花=紫罌粟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紫罌粟=食妖蟲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食妖蟲=碧血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碧血蠱=醍醐香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醍醐香=迷魂香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迷魂香=蜂巢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蜂巢=幻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幻蠱=爆裂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爆裂蠱=三屍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鶴頂紅=孔雀膽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孔雀膽=血海棠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血海棠=斷腸草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斷腸草=金蠶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金蠶蠱=無影毒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迷魂香/蜂巢/幻蠱/爆裂蠱+無影毒=赤蠍粉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蜂巢/鬼枯藤/九節菖蒲/傀儡蟲/贖魂燈+赤蠍粉=毒龍砂
迷魂香/幻蠱/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赤蠍粉/九陰散/毒龍膽/驅魔香+赤蠍粉=化屍水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火蠶蠱/冰蠶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蜂巢/鬼枯藤/九節菖蒲/贖魂燈+毒龍沙=化屍水
迷魂香/幻蠱/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赤蠍粉/毒龍沙/化屍水/九陰散/毒龍膽/驅魔香+毒龍沙=隱蠱
冰蠶蠱/火蠶蠱/忘魂花/紫罌粟/食妖蟲/碧血蠱/醍醐香/蜂巢/無影毒/赤蠍粉/鬼枯藤/九節菖蒲/鬼枯藤/九陰散/毒龍膽/贖魂燈/孟婆湯/傀儡蟲+化屍水=隱蠱
蠱卵(直接煉)=蠱類(蛤蟆的蠱卵煉出的是化屍水,綠色小蛇煉出的是腹蛇涎.據說赤色小蛇的蠱可練成「金蠶王」,我煉出的幾乎都是腹蛇涎:han
傀儡蟲/十里香/驅魔香+傀儡蟲=阿奴法術用的蠱

銀杏子/試煉果+十里香=舍利子
天香續命露+糖葫蘆/蜂王蜜=雪蛤蟆
大蒜+傀儡蟲=銀杏子(體力最大+3)
大蒜+十里香=舍利子
大蒜+驅魔香=八仙石(鎖妖塔中飛龍偷取)
銀杏子+銀杏子=試煉果(靈力+3)
試煉果+銀杏子/試煉果=舍利子(真氣最大+3)
舍利子+銀杏子/試煉果/舍利子=玉菩提(真氣最大+5)
玉菩提+銀杏子/玉菩提/試煉果/舍利子=八仙石(防禦+2)
八仙石+八仙石/銀杏子/玉菩提/試煉果/舍利子=女媧石(防禦+3)
女媧石+八仙石/銀杏子/玉菩提/試煉果/舍利子/女媧石=雪蛤蟆(武力,靈力,防禦+2)
雪蛤蟆+八仙石/試煉果/玉菩提/女媧石/雪蛤蟆=金蠶王(修行+1)
天香續命露+紫菁玉蓉膏/赤血蠶/靈蠱/天仙玉露/靈葫仙丹=金蠶王

雄黃+雄黃=糯米
糯米+糯米/雄黃=糯米糕
糯米糕+雄黃/糯米/糯米糕=雄黃酒
雄黃酒+雄黃/糯米/糯米糕=鹽巴
鬼枯藤+雄黃/糯米/糯米糕=九節菖蒲
九節菖蒲+雄黃/糯米/糯米糕/雄黃酒/鹽巴=九陰散
九陰散+雄黃/糯米/糯米糕/雄黃酒/鬼枯藤/九節菖蒲=毒龍膽
還魂香/贖魂燈/孟婆湯+毒龍膽=天香續命露
還魂香+行軍丹/金創葯/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雞蛋/茶葉蛋=舍利子
還魂香+蟠果/靈山仙芝/雪蓮子/酒/水果/糖葫蘆/燒肉=玉菩提
還魂香+紫菁玉蓉膏/靈蠱/天仙玉露/蜂王蜜/靈葫仙丹=八仙石
還魂香+赤血蠶/神仙茶=女媧石
還魂香+止血草/腌肉=銀杏子
贖魂燈+止血草/腌肉=舍利子
贖魂燈+行軍丹/金創葯/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玉菩提
贖魂燈+靈山仙芝/雪蓮子/蟠果=八仙石
贖魂燈+靈蠱/天仙玉露/紫菁玉蓉膏=女媧石
贖魂燈+赤血蠶/神仙茶=雪蛤蟆
孟婆湯+蟠果/靈山仙芝/雪蓮子/蜂王蜜/還魂香=女媧石
孟婆湯+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八仙石
孟婆湯+紫菁玉蓉膏/赤血蠶/靈葫仙丹/靈蠱/天仙玉露=雪蛤蟆
孟婆湯+神仙茶=金蠶王
還魂香+驅魔香=孟婆湯

鼠兒果/引路蜂+鼠兒果=還神丹
鼠兒果/還神丹/引路蜂/傀儡蟲+還神丹=龍涎草
鼠兒果/還神丹/引路蜂/傀儡蟲+龍涎草=靈山仙芝
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傀儡蟲/十里香+靈山仙芝=雪蓮子
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十里香+雪蓮子=靈蠱
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靈蠱/十里香/驅魔香+靈蠱=天仙玉露(桃花林戰斗中可大量偷到)
鼠兒果+蠱=赤血蠶
還神丹+蠱=止血草
鼠兒果/還神丹+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止血草
鼠兒果/還神丹+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行軍丹
鼠兒果/還神丹+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腌肉
鼠兒果/還神丹+蜂巢/赤蠍粉/毒龍砂=金創葯
鼠兒果/還神丹+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蟠果
龍涎草+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腌肉
龍涎草+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金創葯
龍涎草+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行軍丹
龍涎草+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蜂巢/赤蠍粉/毒龍砂=蟠果
靈山仙芝/雪蓮子+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行軍丹
靈山仙芝/雪蓮子+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蟠果
靈山仙芝/雪蓮子+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金創葯
靈山仙芝/雪蓮子+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蜂巢/赤蠍粉/毒龍砂=蟠果
靈蠱+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金創葯
靈蠱/天仙玉露+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紫菁玉蓉膏
靈蠱/天仙玉露+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蟠果
靈蠱/天仙玉露+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蜂巢/赤蠍粉/毒龍砂=赤血蠶
雪蓮子+無影毒=蟠果(等級與雪蓮子相同)
鼠兒果+傀儡蟲=靈山仙芝
鼠兒果+十里香=靈蠱
鼠兒果+驅魔香=天仙玉露
還神丹+十里香=靈山仙芝
還神丹/龍涎草+驅魔香=雪蓮子
龍涎草+十里香=雪蓮子
龍涎草/雪蓮子+蜂王蜜=天仙玉露
靈山仙芝+驅魔香/蜂王蜜=靈蠱
雪蓮子+驅魔香/女媧石=天仙玉露
酒+燒肉=還魂香
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蜂王蜜=還魂香
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靈葫仙丹=贖魂燈
雞蛋/茶葉蛋/酒/水果/糖葫蘆/燒肉+神仙茶=孟婆湯
蜂王蜜/靈葫仙丹+蜂王蜜=孟婆湯
蜂王蜜+神仙茶=天香續命露
靈葫仙丹/神仙茶+靈葫仙丹=天香續命露
天香續命丹+鼠兒果=女媧石
雞蛋+引路蜂=茶葉蛋
茶葉蛋+引路蜂=酒
雞蛋/茶葉蛋/酒+傀儡蟲=水果
雞蛋/茶葉蛋/酒/水果+十里香=燒肉
雞蛋/茶葉蛋/酒/水果+引路蜂/傀儡蟲=糖葫蘆
糖葫蘆+引路蜂/傀儡蟲/十里香=燒肉
糖葫蘆+驅魔香=蜂王蜜
燒肉+引路蜂/傀儡蟲=蜂王蜜
燒肉+十里香=蜂王蜜
燒肉+驅魔香=靈葫仙丹
蜂王蜜+引路蜂/傀儡蟲/十里香/驅魔香=靈葫仙丹
靈葫仙丹+引路蜂/傀儡蟲/十里香/驅魔香=神仙茶

腌肉+鼠兒果=茶葉蛋
止血草/腌肉+還神丹=茶葉蛋
止血草/腌肉+龍涎草=酒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靈山仙芝=水果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雪蓮子=糖葫蘆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靈蠱=燒肉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蟠果+天仙玉露=蜂王蜜
止血草+茶葉蛋=腌肉
止血草/腌肉+酒/水果=行軍丹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糖葫蘆/燒肉=金創葯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蜂王蜜=蟠果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靈葫仙丹=紫菁玉蓉膏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神仙茶=赤血蠶
金創葯+糖葫蘆/燒肉/金創葯=蟠果
金創葯+蜂王蜜=紫菁玉蓉膏
金創葯+靈葫仙丹/神仙茶=赤血蠶
蟠果+燒肉/蟠果=紫菁玉蓉膏
蟠果+蜂王蜜/靈葫仙丹/神仙茶/女媧石=赤血蠶
紫菁玉蓉膏+金創葯/蟠果/紫菁玉蓉膏/蜂王蜜/靈葫仙丹/神仙茶=赤血蠶
行軍丹+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酒
金創葯+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糖葫蘆
蟠果+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靈蠱=燒肉
蟠果+天仙玉露=蜂王蜜
紫菁玉蓉膏+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靈蠱/天仙玉露=靈葫仙丹
赤血蠶+鼠兒果/還神丹/龍涎草/靈山仙芝/雪蓮子/靈蠱/天仙玉露=神仙茶
止血草/腌肉+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鼠兒果
止血草/腌肉+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還神丹
止血草/腌肉+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龍涎草
止血草/腌肉+蜂巢=靈山仙芝
止血草/腌肉+赤蠍粉/毒龍砂=靈山仙芝
止血草/腌肉+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雪蓮子
行軍丹/金創葯+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還神丹
行軍丹/金創葯+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龍涎草
行軍丹/金創葯+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靈山仙芝
行軍丹/金創葯+蜂巢=雪蓮子
行軍丹/金創葯+赤蠍粉/毒龍砂=雪蓮子
行軍丹/金創葯+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靈蠱
蟠果+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龍涎草
蟠果+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靈山仙芝
蟠果+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雪蓮子
蟠果+蜂巢=靈蠱
蟠果+赤蠍粉/毒龍砂=靈蠱
蟠果+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天仙玉露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蠱/屍腐肉/腹蛇涎/纏魂絲=靈山仙芝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忘魂花/紫罌粟/醍醐香/迷魂香=雪蓮子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冰蠶蟲/火蠶蟲/食妖蟲/碧血蠶/幻蠱=靈蠱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蜂巢=天仙玉露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赤蠍粉/毒龍砂=天仙玉露
紫菁玉蓉膏/赤血蠶+爆裂蠱/三屍蠱/鶴頂紅/孔雀膽/血海棠/斷腸蠱/金蠶蠱/無影毒/化屍水/隱蠱=天仙玉露
止血草+引路蜂=腌肉
腌肉+引路蜂=行軍丹
止血草/腌肉+傀儡蟲=行軍丹
金創葯+引路蜂/傀儡蟲=蟠果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九陰散=蟠果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蜂王蜜=蟠果
金創葯+蜂王蜜=紫菁玉蓉膏
蟠果/紫菁玉蓉膏+九陰散/蜂王蜜=赤血蠶
紫菁玉蓉膏+引路蜂/傀儡蟲/十里香/驅魔香=赤血蠶
止血草/腌肉/行軍丹/金創葯+十里香/驅魔香=蟠果

『肆』 仙劍奇俠傳1金蠶王合成

因為仙劍分來老版本和自新版本;
首先【老仙劍】;
蟲卵+糯米糕;
在鬼陰壇的右邊得到煉蟲皿之後,在其中加入「天仙玉露」和「天香續命露」將二者合成,可以得到「金蠶王」。
然後【新仙劍】;
天香續命露+靈葫仙丹 =金蠶王;
天香續命露+紫菁玉蓉膏=金蠶王;
紫菁玉蓉膏+天香續命露=金蠶王;
天香續命露+天仙玉露=金蠶王;
靈葫仙丹+靈葫仙丹=金蠶王;

『伍』 請問雄黃酒如何製作

雄黃酒製作:

1、用鍋蒸糯米飯,蒸糯米是要比普通白米飯多放一點水。回

據中醫葯專家介紹:雄黃又稱雞冠石,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是一種單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礦石,多數為橘紅色半透明的結晶體,不導電,硬度為1.5~2,比重為3.6,晶面有漂亮的光澤。

(5)雄黃酒配方擴展閱讀: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又稱雞冠石,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的確,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雄黃解毒防疫的功能,中醫認為,雄黃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

端午節雄黃酒的前身,應該是菖蒲酒。菖蒲葉形如劍,故稱「蒲劍」,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劍」。製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對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壽。

『陸』 雄黃酒怎麼做

需要食材:

糯米:15kg

米酒:10kg

酒餅丸:六顆(我用上海酒餅丸)

步驟如下:

第一步:電飯鍋蒸糯米飯,蒸糯米是要比普通白米飯多放一點水。

『柒』 蘇州端午習俗的蘇州吳地端午習俗-雄黃酒

五月自古被稱為毒月、惡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觀,寺廟向施主贈送佩帶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為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殺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消災。
從前,蘇州端午節風俗照例要飲雄黃酒。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說雄黃酒,跟蘇州真的關系極深。民間傳說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殺許仙,這個故事原形《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在明朝蘇州人馮夢龍寫的《警世通言》里第一次出現的。
《吳郡歲華紀麗》卷五:
今吳俗,午日多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余酒染小兒額、胸、手足心,雲無蛇虺之患。復灑余瀝於門窗封凍壁間,以祛辟毒蟲。
《燕京歲時記》:
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端五這天蘇州人家要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婦女簪艾葉、榴花,號稱「端五景」。人家各有宴會,慶賞端陽。葯市、酒肆會做生意的買賣人,會向老顧客贈送雄黃、芷術、酒糟。百行各業在這天也歇業,眾人在酒店裡開懷暢飲,名曰「白賞節」。 說起來,最早使用雄黃的,是道家煉丹中常用的葯材,葛洪在《抱朴子》里就提到用雄黃泡酒,《道藏》有「神仙酒煉雄黃方」,用雄黃做主葯,酒為輔料,認為喝了這酒,「腹中三蟲伏屍去,心開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龍。入山辟虎狼,入軍辟五兵」,後來在民間就形成了對雄黃酒的推崇。
其實,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又稱雞冠石,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的確,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雄黃解毒防疫的功能,中醫認為,雄黃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
端午節雄黃酒的前身,應該是菖蒲酒。菖蒲葉形如劍,故稱「蒲劍」,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劍」。製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對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壽。《本草綱目》載:「菖蒲酒治三十六風,一十二痹,通血脈,治骨瘺,久服耳目聰明。」
早在《後漢書》里,就有「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遺張讓,即拜涼州刺史」的典故,菖蒲酒是我國歷史傳統名酒,在漢朝就聲名遠揚,尤為歷代帝王、官宦所喜用。孫思邈《千金月令》:「端五,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謂之蒲酒。」《遵生八箋》稱:「端午日,以菖蒲一寸九節者,屑以浸酒。」唐殷堯藩有詩雲:
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宋朝詩人梅堯臣在端午節時,無菖蒲浸酒寧肯不飲,在端午日的詩中寫道:「有酒不病飲,況無菖蒲根。」他傍晚得到菖蒲時,寫下《端午晚得菖蒲》:「薄暮得菖蒲,猶勝竟日無。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壺。」
宋朝端午習俗要喝的,還是菖蒲酒。明朝,菖蒲酒被列為皇家宮廷時令御酒,明代太監劉若愚寫的《酌中志》中說:「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宮眷內臣穿五毒艾虎補子衣,門兩旁安菖蒲、盆盒。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棕子。」
也是明代,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雄黃酒開始流行了。此外,還有硃砂酒,硃砂與雄黃一樣是道家煉丹喜歡用的葯材。
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
古人飲雄黃酒,並不可取,雄黃其實有毒,連修行到家的白娘子都吃不得,凡人百姓,更不能喝,移風易俗,是情理中事。雄黃酒不能喝,蘇州以前端午吃黃魚的習俗卻延續下來了。在蘇州安度晚年的南宋詩人范成大有《田園雜興》詩:
海雨江風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荻芽抽筍河豚上,楝子花開石首來。
這里吟詠的「石首」,就是黃魚。《吳郡歲華紀麗》介紹,蘇州舊時有「鱑魚市」,
「吳中重午日,居民必買此魚,為祀先賞節之需。諺有雲:「楝子花開石首來,篋中絮被擁三台。」言典衣以買錢烹食也。每當曉色朦朧,(扌詹)夫爭到葑門外冰鮮魚行貿販,摩肩接踵,投錢如雨,牙人秤量,忙不暇給,謂之鱑魚市。」
清代蘇州老文人尤侗有《鱑魚》詩,連當時端午節黃魚的價格都說明白了:
門客不須彈鋏嘆,百錢足買十斤余。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稱佩幃、容臭。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端午節,蘇州風俗要戴香囊。吳中風俗歷來競尚麗巧,舊時綉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妯娌們就要早做准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計好新奇的文飾,再巧加刺綉,有十二生肖、獅子、雙魚、盤腸、花草、珍禽、瑞獸、蔬菜、瓜果等吉祥圖案,香囊形狀則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稜角形、雞心形、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形等等,上綉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或者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香囊多以棉布、絲綢為材,工藝講究,需裁剪、刺綉、挖補、粘貼、纏繞,閨閣中各展手段顯示本領,爭奇鬥巧,一旦完成,到時候拿出來交流品評,互相饋贈,「蘭閨彩伴,各賭針神,炫巽爭奇,互相投贈,新制日增。」(《吳郡歲劃紀麗》)
蘇州這種刺綉香囊,非常的小,香囊中盛雄黃,名雄黃荷包。大戶人家,更講究了,「鏤翠葉五色葵榴、鈿漆摺扇、真結百索釵符、牙筒香囊、艾朵彩團巧粽之屬」 (《吳郡歲劃紀麗》。
在端午,蘇州人家會找來獨頭(不分瓣的)大蒜頭,外面結線網裝好給小孩佩帶,稱為「獨囊網蒜」。另外,給小孩子戴的還有「裊羢銅錢」,用五彩絲線纏繞在銅錢上,或者做成虎頭的形狀,讓孩子佩帶腰間用以辟邪鎮惡。以前端午節,各家會在早晨就給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據說,戴五色線可以避蛇蠍類毒蟲傷害保平安。這種風俗其實是漢代以來民間端午纏五彩絲辟鬼兵的沿襲,也是佩帶香囊習俗的前身。漢代的主要祛瘟飾物是朱索與桃印,朱索的作用是拴住人的魂魄,或圈住人的居處,以防止邪氣侵害。
應劭《風俗通義》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或續命縷、避兵繒、五色縷、朱索,避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兵」是指五兵,既弓、矛、戟、劍、戈,代表戰亂瘟疫,人們相信用這樣的辦法可以逢凶化吉,讓小孩平安長大。所以,周處在《風土記》也說:五采系臂,謂為長命縷。五彩絲原來是纏在手臂上,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北朝婦人,五日宛轉繩、長命縷,皆結為人像帶之。」明清時代,朱索主要成為兒童的佩帶物。明代田汝成《熙朝樂事》:「結五色絲為索,系小兒臂,男左女右,謂之長命縷。」
後來逐漸演變,把五彩絲綴編成方形飾物佩戴在胸前,開始向裝飾性方面發展,六朝以後又出現了百索、條達、條脫、合歡索、宛轉繩等名稱。北宋時於端午日賣「百索」,《歲時雜記》「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南宋時「撲賣諸般百索,小兒荷戴,系頭子,或用線結,或用珠兒結」,宮廷內「宰執以下」諸官員都用「百索綵線」結成「經筒」、「符袋」佩戴胸前, 「經筒」、「符袋」就是現在的香囊了。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裡面裝的東西幾經變化,有驅邪的靈符,有銅錢,有可辟蟲毒的雄黃粉,最後還出現了外國進貢的新奇香料。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每出遊芬香滿路,就是貢品香料。
端午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可以裝飾點綴節日氣氛,同時也有實用的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是一種科學預防瘟疫的方法。夏季,各種傳染病開始流行,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葯製成香囊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端午香囊常用中草葯除了雄黃,硃砂、香葯外,還有其他中葯材,如化濁驅瘟的蒼術、白芷、菖蒲、冰片、牛黃、川芎、辛夷、艾草等。還有另類的蚌粉,如《歲時雜記》「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舊俗,過了端午節就會把佩戴過的香囊扔掉,以棄除瘟病,今不多見。 在漢代,人們就有用朱索纏繞「葷菜」以驅邪的記載,葷菜就是有芳香氣味或辛辣味道的植物,如艾草、菖蒲、蔥、蒜之類。《清嘉錄》說:「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蘇州人家端午節在家門口一般都要掛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許多家庭還要將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葯大蒜讓孩子隨身攜帶。端午節時,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百毒齊出,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人用菖蒲、艾草、蒜頭來去除各種毒害,是有科學根據的。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殺蟲。古代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菖蒲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樣子象寶劍,也稱「水劍」, 晉代《風土志》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插在門口,邪氣鬼魅便不敢進門騷擾。我國現存第一部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將菖蒲列為上品葯物,稱它「開心孔,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唐代醫家孫思邈也說它「久服輕身,聰耳明目,不忘,不迷惑,益心智,高志不老」,並把它列在《千金翼方》治健忘10味葯物的第二位。葛洪《抱朴子》記載:有一位叫韓眾的人,堅持服菖蒲13年後,竟遍身長出細毛,不畏嚴寒,到冬天仍袒衣露胸。更令人詫異的是,服菖蒲後他記憶大增,能「日記萬言」。菖蒲的採集也有講究,《遵生八箋》說:「須在清凈石上,水中生者,以南流水邊者佳,北流者不佳。」
《荊楚歲時記》說,「(農歷)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艾草在古代一直就是葯用植物,文獻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艾草已經入葯。傳統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艾草有特殊香氣,具有驅蚊蟲的功效。端午節期間,是割艾草的時節,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們爭相采艾,插在門口,或在室內燃燒, 它散發的氣息能驅蟲殺菌,而且氣味芬芳,有通氣活血之效,是一種天然的空氣清潔劑。所以舊時人們相信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可使身體健康,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古人對室內空氣流通保持潔凈其實一直很講究,尤其是夏至時分,衛生特別注意, 比如《雲笈七簽》里明確提到:「五月並十二月晦日,正月中,常宜焚燒殺鬼舟」。這種丹葯的配方很復雜:
鬼箭、蜈蚣、牛黃、野葛、雄黃、雌黃、硃砂、黎蘆、鬼比目、桃仁、烏頭、附子、半夏、硫黃、巴豆、犀角、麝香、白術、蒼術(各等分)共十二味,為末,用草汁為丸,否用糊汁亦可,丸如雞子大,每焚一丸,百邪皆滅。
這是用來焚燒以後,驅除污濁之氣的,《道藏》里還有一種靈寶辟瘟丹:
蒼術一斤、降香四兩、雄黃二兩、硃砂二兩、硫黃一兩、硝石一兩、柏葉八兩、菖蒲根四兩、丹參二兩、桂皮二兩、藿香二兩、白芷四兩、桃頭四兩,五月五日午時收、雄狐糞二兩、蘄艾四兩、商陸根二兩、大黃二兩、羌活二兩、獨活二兩、雌黃一兩、赤小豆二兩、仙茅二兩、唵叭香無亦可免。
以上二十四味,按二十四氣,為末,米糊為丸,如彈子大,火上焚燒一丸。
要問真假,曠達如蘇東坡,他在《仇池筆記》里有精彩的回答:
端午日日未出時,以意求艾似人者,采之以灸,殊效。一書中見之,忘其為何書也。艾未有真似人者,於明暗間以意命之而已。萬法皆妄,無一真者,此何疑也。
當然,古老的一些民俗往往包含著前人的智慧與創造,不單純是所謂的迷信。 農歷五月正是天氣炎熱、疾病多發的季節,很多毒蛇害蟲都在五月繁殖活躍起來,經常給人造成危害。五月有五毒,為了防禦疾病,增強健康,到了五月端午之時,人們便要遍踏百草,採集葯材。民間習俗認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葯,這天最適合炮製。在民間,一直有「端午節期間,百草為葯」的說法,《清嘉錄》介紹了蘇州這天「采百草」的習俗:
士人采百草之可療疾者,留以供葯餌,俗稱「草頭方」。葯市收癩蝦蟇,刺取其沫,謂之「蟾酥」,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萬計。人家小兒女之未痘者,以水畜養癩蝦蟇五個或七個,俟其吐沫。過午,取水煎湯浴之,令痘瘡稀。
《吳郡歲華紀麗》也說,「今吳俗,亦於午日,采百草之可療疾者……又收蜈蚣蛇虺,皆以備攻毒之用。」
《夏小正》雲:「是月蓄葯,以蠲毒氣。」
西晉文學家,蘇州人陸機在《要覽》里,有關於端午日制葯的神奇描述:「萬歲蟾蜍……以五月五日取陰干,以其足畫地,即流水,帶之於身,能辟兵。」此事也見於葛洪《抱朴子》,這當然是荒誕不經的。不過吳地風習,端午的確又有作葯浴之俗,在家裡使用一些中草葯熬水,去給孩子和大人洗澡,以消滅身上的病菌。
明朝屠隆在《遵生八箋》里記了很多隻適合在端午炮製才靈驗的古代偏方,有些今天讀來固然覺得可笑,可還是饒有興味的,「五月五日宜合紫金錠、保生錠子,治小兒疾。方在醫書錄。內府此日用雄黃研末,少加硃砂,收真蟾酥作杵,陰干。凡遇惡毒初起,以唾磨搽,微痛,立消。」(《雜記》)
炮製專治狐臭的葯,「五日,取露草百種,陰干,燒為灰,以井水煉成膏,再用嚴醋和為餅子,腋下挾之,干即換去。五遍,能治腋下臭氣。」(陳藏器《本草拾遺》)
再比如這種傷葯: 「五日,取晚蠶蛾裝一節竹筒內,開眠處封貯,待其乾死。遇竹木刺傷者,以些少塗之,即出。更有別用,如此方可收得。」(《廣惠方》)
今天我們一般人吃魚,不小心魚刺卡了嗓子,會去吃點飯團,或者喝醋,有先見之明的古人在端午這天,跑到韭菜地里去找蚯蚓糞便做葯:五日午時,韭菜地上,面東不語,取蚯蚓泥藏之。(蚯蚓糞也,圓如碎珠,粒粒成塊,即此物也。)遇魚骨鯁喉,用此少許擦咽喉外皮,即消。
如今增強記憶力的營養品滿街做廣告,古人相信在端午這天 「取鱉爪著衣領中,令人不忘。」(《瑣碎錄》)估計是因為龜鱉咬人死比鬆口的緣故,下面在端午進行的加強記憶力的「科學活動」則近巫術-----《千金方》曰:「五日日末出時,取東向桃枝刻作小人形,著衣領中,令人不忘。」
有的乾脆就是迷信,念咒畫符-----「五日,硃砂寫茶字倒貼,辟蛇蠍;寫白字倒貼柱上,辟蚊蟲。寫儀方二字倒貼亦妙。」「午時將燈草浸油內,望太陽咒曰:天上金雞吃蚊子腦髓液。念七遍,吸太陽氣吹於燈草上,夜點燈草,照蚊皆去。」
更有產科大夫的偏方,《雲笈七簽》曰:「五日午時,取天落水磨朱寫一龍字,明年若又雨,取水磨墨寫一龍字,如錢大,二字合作一小丸。婦人難產,乳香湯吞之;生出,男左女右手中握字丸即下。如次年無雨,前字無用矣。每年須寫百字友濟人。」
其中盡管有迷信色彩,其實「五日」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信仰,也可看成是一種節氣泛稱,其實是源於端午時節中葯的葯性最足,而中葯最講究「道地」二字。
蘇州是吳門醫派的發源地,傳統制葯業發達。明末,蘇州吳縣人吳有性在祟禎15年(公元1642年)寫了著名的《溫疫論》,被譽為我國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他在書中認為,瘟疫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條,一為「天受」,一為「傳染」 ,瘟疫的病因由於「四時不正之氣」,感染「戾氣」而成。正因為如此,今天看待古人在端午節掛艾葉、灑雄黃、佩香囊,都是為了預防「戾氣」。
如此,端午堪稱中國傳統的醫葯節了。

『捌』 吃大蒜泡的雄黃酒會中毒嗎

大蒜泡酒的話,可單獨泡酒,也可與其它材料一起搭配泡酒,比如
葯酒配方】常山90克,大蒜7瓣
【製作方法】將前2味細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宿,旦去渣,即成。

『玖』 蛇與雄黃酒有什麼關系為什麼白娘子喝了雄黃酒就現出原形了

雄黃在中葯材中屬於一種殺蟲敗毒的葯物,雄黃本身就有毒,葯性強烈,但是它又有敗毒的功效,民間常常在端午節用雄黃酒滴耳朵,或者飲用雄黃酒來防止昆蟲和其他毒蟲的侵害,蛇屬五毒之一,所以怕雄黃。

結果大家都很熟悉,一物剋一物,白娘子還是沒能勝過雄黃酒的威力,最終露出了原形,看到妻子安心服下雄黃酒,已經放棄了懷疑、毫無思想准備的許仙,一打開帷帳,床上赫然一條巨蟒,頓時就被當場嚇死,白娘子葯力消散後看到大錯已經鑄成,便捨命盜靈芝救許仙,引發了一出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閱讀全文

與雄黃酒配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