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斤白酒一一應該泡多少雄黃最好啊
雄黃酒的泡製比例一般為10克雄黃配半斤左右的黃酒。用量因人多少而定,一般家庭知用量有10m1白酒和5一10g雄黃。主要用於端午節給兒童耳朵,鼻道孔,肛門,肚臍上抹上雄黃酒,目的是起到驅邪,防蚊蟲等功效。
現在流行的製作方法是將雄黃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到黃酒或白酒中,使用時取上層的酒。還有一種製作方法就是在五月初一這一天將雄黃的粉末和酒調配好,然後從初一曬到初五。如果是用雄黃酒來祛除蚊蟲可以一個兩升的飲料瓶用100克雄黃粉兌400克65度高度白酒,加一頭大蒜密封即可,幾天就可以用了,用時搖勻,灑在四周即可。
(1)雄黃酒材料擴展閱讀:
雄黃酒使用注意事項:
雄黃酒不宜飲用,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二砷,加熱後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眾所周知,砷是劇毒物質,毒性極大。
人如果誤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水樣大便,便中帶血,同時伴有肝、脾、腎功能損害,血壓下降和循環衰竭,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
外用則不宜大面積塗擦及長期持續使用。中毒後的急救方法,生甘草1份、綠豆2份,煎濃汁頻服。並及時到醫院就診。由於雄黃遇熱易氧化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因此,中葯學上有雄黃忌火煅之說。
㈡ 白衣服上的雄黃河雄黃酒怎麼洗掉
白色衣服弄到雄黃酒,可以用「乾衣預塗法」+「色漬浸泡法」的方法進行處回理:
1、衣服乾的時候,用答手洗專用洗衣液原液塗抹在污漬處,完全覆蓋污漬,靜置5分鍾後(可輕輕搓洗),加入洗衣液常規洗滌;
2、如經過上述方法污漬仍無法去除,則
(1)純白色的棉、麻、滌綸材質的衣物:每半盆水(約2升)加入白色衣物色漬凈(600g規格)1瓶蓋(40克),攪勻,放入衣物浸泡30min,漂洗干凈。
*視需要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若2小時後色漬未去除,將衣物取出,往盆中添加白色衣物色漬凈(每半盆水加1瓶蓋),攪勻,放入衣物繼續浸泡,累計浸泡時長不超過6小時。
(2)其他材質的白色衣物:將衣物放入盆中,污漬部位貼盆底,用彩色衣物色漬凈(600g規格)瓶蓋量取1/4瓶蓋(10克)彩色衣物色漬凈和1/4瓶蓋(10克)衣領凈,倒在污漬處,用衣物其他無污漬部位蓋住污漬,防止風干,靜置2小時,漂洗干凈。若2小時後仍有污漬未去除,可延長靜置時間至過夜。
㈢ 雄黃大蒜酒的功效
雄黃大蒜酒的功效:可解毒,鎮痛,止癢,消腫。
雄黃10克,大蒜(獨頭蒜或紫皮蒜)10頭去皮,浸泡在60度純白酒200克內,待10天左右,即可搽蚊蟲叮咬處,每天1—2次,可解毒,鎮痛,止癢,消腫。
但是雄黃大蒜酒不能口服。51歲的劉惠芬(化名)按照從村民處聽來的方子,將大蒜子、紅糖加水蒸熟後,撒上從葯店買回的雄黃粉,炮製了一碗「清熱敗毒湯」。「買了一塊錢的雄黃粉,全部放下去了。」劉惠芬表示,自己從來不知道雄黃吃了會中毒,也不知道具體放了多少量。
吃下這碗湯後大約三個小時,她開始出現惡心、嘔吐、乏力等不適,轉至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根據其病史及檢查結果,診斷為雄黃中毒。「雄黃中毒後主要損害患者的神經、肝、腎功能,還可以造成溶血。」急診科主治醫師黃瑩表示。
(3)雄黃酒材料擴展閱讀:
雄黃一般只外用,不提倡內服。
黃瑩提醒:雄黃所含的砷是一種劇毒的化學元素,其化合物可致皮膚癌、支氣管癌、肝癌,並可誘發口腔、食管、喉及膀胱癌變,還可引起畸胎和死胎;雄黃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還可被空氣氧化為砒霜,砒霜致死量為0.1~0.2克。
「雄黃一般只外用,不提倡內服。」黃瑩表示,即便要內服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㈣ 端午節的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屈原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㈤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端午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據醫葯文獻記載:"雄黃"又名石黃、雄精、薰黃、黃金石。它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味苦、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其中,最特別的是,雄黃雖可泡酒喝,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里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鹹蛋投人江中喂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人江里,說要葯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須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據說,這就是後來人們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那麼,為什麼雄黃酒能葯暈魚龍,魚龍為什麼怕雄黃呢?
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晨屬龍,晨時正是群龍形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設雄黃酒以飲宴祈雨,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們還喜歡把雄黃酒或雄黃水灑在屋子外,塗在小孩耳、鼻、頭額和面頰上,以避除毒蟲、蚊蠅叮咬,驅散瘟疫毒氣。
然而,現代科學證明,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眼用雄黃酒,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飲雄黃酒這一習俗,確應改變了。
㈥ 雄黃酒的製作材料清單
雄黃酒製作方法:
雄黃一小包 白酒半斤, 雄黃倒入碗里,倒入白酒專,稍微攪拌下,待雄黃沉澱屬後,飲用白酒,少量為適,別超過1兩。多餘的酒可灑在,房間 各處陰暗潮濕的角落。。
雄黃:可比砒霜,泡白酒後,少量飲用白酒,不可多服,不可直接內服雄黃,可外敷。
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毒性太大,極少用於直接內服。
㈦ 古代喝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有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古詩雲:「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牆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
(7)雄黃酒材料擴展閱讀:
現代科學認為的雄黃酒:
雄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單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礦石(化學成分為AsS),多數為橘紅色半透明的結晶體,不導電,硬度為1.5~2,比重為3.6,晶面有漂亮的光澤。
砷是劇毒物質,毒性極大,人如果誤服,5~50毫克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達到60毫克以上可致死。
雄黃在工業上主要用做提煉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和製造顏料、焰火、玻璃等工業品原料。
人們不僅不應自製雄黃酒,就是含有雄黃的葯品,也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雄黃酒喝不得,端午節的時候,勸君勿進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