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桂稠酒怎麼做
原料:(制35000克)
糯米15000克、小曲75克、黃桂醬120克、純凈水。
製作:
一、將糯米倒入高66厘米、直徑40厘米的缸內(缸內必須潔凈無油污),倒入清水,以沒過糯米為度。接著,用木瓢攪拌,使米中的臟物上浮,砂粒下沉,撇去雜質。浸泡4小時後,用笊籬將米撈至加一個缸內,接連淘洗兩遍,撈在篩子里,控干水分。
二、將糯米倒入蒸籠內,旺火蒸約15分鍾,達八成熟,即米粒松軟時離火,放在空鍋上,用涼水沖澆(用水量:春秋季2000克,冬季15000克,夏季3000克)。先沖米的中間,再順蒸籠周圍沖透,把水分淋干待用。
三、先行涼開水約15000克,把蒸籠移置案邊,將涼開水灑在籠的周圍和案上少許。然後把蒸籠中的米倒在案上攤開,將小曲壓成面,撒在米上,用兩手拌和均勻。
四、在凈缸的中心先直立一隻66厘米、直徑10厘米的圓木柱,將米從周圍裝入,拍平,將木柱慢慢取出,用手將上口拍壓成喇叭形。用白布蓋嚴缸口,壓上草墊,放在周圍有麥草的專用釀酒房(池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使其發酵,3天後酒醅即成熟。
五、成熟的酒醅約重2250克(可出酒3500克、酒糟8000克),用銅絲籮將其分兩次過濾,籮置大缸上,缸口兩邊放木棍各一根,撐信籮圈。第一次給籮中倒入酒醅1100克。取生水10500克,先用一瓢水將酒醅沖開,同時右手伸入酒醅中,轉攪搓、壓,繼續給醅中倒水兩瓢,再轉、攪、搓、壓,然後倒入剩下的生水,雙手用力在羅中搓壓,直至酒液流凈,酒醅變干,將酒糟倒出。再用前法將所余的11500克酒醅過濾。然後給酒中放入糖精5克。飲用時加熱燒開,放入黃桂醬即成。
『貳』 黃桂稠酒的製作過程
原料:(制35000克)
糯米15000克、小曲75克、黃桂醬120克、純凈水。
製作:
一、將糯米倒入高厘米、直徑40厘米的缸內(缸內必須潔凈無油污),倒入清水,以沒過糯米為度。接著,用木瓢攪拌,使米中的臟物上浮,砂粒下沉,撇去雜質。浸泡4小時後,用笊籬將米撈至加一個缸內,接連淘洗兩遍,撈在篩子里,控干水分。
二、將糯米倒入蒸籠內,旺火蒸約15分鍾,達八成熟,即米粒松軟時離火,放在空鍋上,用涼水沖澆(用水量:春秋季2000克,冬季15000克,夏季3000克)。先沖米的中間,再順蒸籠周圍沖透,把水分淋干待用。
三、先行涼開水約15000克,把蒸籠移置案邊,將涼開水灑在籠的周圍和案上少許。然後把蒸籠中的米倒在案上攤開,將小曲壓成面,撒在米上,用兩手拌和均勻。
四、在凈缸的中心先直立一隻66厘米、直徑10厘米的圓木柱,將米從周圍裝入,拍平,將木柱慢慢取出,用手將上口拍壓成喇叭形。用白布蓋嚴缸口,壓上草墊,放在周圍有麥草的專用釀酒房(池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使其發酵,3天後酒醅即成熟。
五、成熟的酒醅約重2250克(可出酒3500克、酒糟8000克),用銅絲籮將其分兩次過濾,籮置大缸上,缸口兩邊放木棍各一根,撐信籮圈。第一次給籮中倒入酒醅1100克。取生水10500克,先用一瓢水將酒醅沖開,同時右手伸入酒醅中,轉攪搓、壓,繼續給醅中倒水兩瓢,再轉、攪、搓、壓,然後倒入剩下的生水,雙手用力在羅中搓壓,直至酒液流凈,酒醅變干,將酒糟倒出。再用前法將所余的11500克酒醅過濾。然後給酒中放入糖精5克。飲用時加熱燒開,放入黃桂醬即成。
『叄』 稠酒是什麽酒如何釀造的
稠酒的釀造工藝細巧精湛。釀造時,先將糯米泡在清水中,浸4小時,然後將米淘出,倒入蒸籠中,用大火加溫蒸約15分鍾,至米到八成熟,即可離火;再用潔凈的冷水沖洗,待米晾乾後,把米倒在案板上,拌入以小麥製成的酒麴,然後裝壇封閉,促其發酵。發酵期,要使溫度保持在30℃左右。三天後即可成酒。飲用時,可根據需要,從壇中取出酒醅,倒入籮篩內,加適量的潔凈涼水,攪拌搓壓過濾,直至酒盡醅干,倒出酒渣,將酒汁倒入酒樽里,放在開水鍋中加熱燒開,並在酒中調入黃桂、白糖,即可熱飲。另外,也可將原汁不摻水過濾而食飲的,這叫「撇醅」稠酒。酒中液與糯米的比例以2.3:1為度。
黃桂稠酒黃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陝西稠酒、貴妃稠酒。古稱「醪醴」(讀勞禮)、「玉漿」。為我國古老的傳統佳釀,是陝西八大名貴特產之一,早已名揚天下。西安黃桂稠酒的特點是:狀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成分含量僅為15%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帶人人喜愛的酒釀汁,亦像街頭小吃澆蛋花的醪糟湯,不像一般酒那樣清澈。稱它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老弱婦幼和不善飲酒者,均可大碗來喝。飲時或溫或涼,四季皆宜。由於內配有中葯黃桂,使酒味有黃桂芳香,故曰「黃桂稠酒」;還因其產於長安,故又稱為「陝西稠酒」。相傳「貴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故還稱「貴妃稠酒」。
『肆』 黃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釀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黃桂而得名,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請問
陝西
『伍』 黃桂稠酒的製作工藝
黃桂稠酒選用戶縣秦渡鎮的糯米,是以優質糯米特釀而成,純天然發酵。在釀造中,工藝版精湛、嚴格操作權。要求手凈、料凈、用具凈。先將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時,然後將米淘出,倒入蒸籠中,大火蒸約十五分鍾,米到八成熟離火;再用水沖洗,待米晾乾後倒在案上,拌入酒麴,而後裝壇封閉,使其發酵。發酵期要保持三十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三天後即可成酒。在整個釀制過程中,從糯米淘洗到拌曲、裝壇、壓酒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確的規程,絲毫不含糊。飲用時,根據需要、從壇中取出酒醅,加適量的潔凈涼水倒入羅篩過濾,直至酒盡醅干,將酒汁倒入樽里,放在水鍋中加熱燒開,並調入黃桂、白糖,即可熱飲。
『陸』 西安的特產黃桂稠酒,哪家的口味最正宗最好喝
西安飯庄的比較好喝,老西安人過年過節都會去飯庄提一大壺招待客人,桂花味道很濃的,算是最正宗的。
『柒』 怎樣自製黃桂稠酒
黃桂稠酒黃桂稠酒古稱「玉漿」,始於先秦,是陝西省關中著名特產,很早以前已是喜慶宴席之佳酌,尤為文人名士所喜愛。 稠酒,不似酒,勝似酒,其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含量在15%左右。後來,人們在酒液中配以中葯黃桂,使酒味有黃桂芳香,故取名「黃桂稠酒」。 當年郭沫若在西安飯庄喝了熱騰騰的黃桂稠酒後,高興異常,連聲說此物「不是酒,勝似酒」。這位滿腹歷史故事的大文豪,大概從稠酒彌漫出的香霧里,與酒仙李太白重逢於古長安的酒肆中了!如今,很多人從西安飯庄的樓下過,總要指點著稱贊郭沫若寫的"西安飯庄"四個字飄逸瀟灑。 黃桂稠酒-主要特點 黃桂稠酒西安黃桂稠酒的特點是:狀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綿甜適口。酒精成分含量僅為15%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帶人人喜愛的酒釀汁,亦像街頭小吃澆蛋花的醪糟湯,不像一般酒那樣清澈。稱它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老弱婦幼和不善飲酒者,均可大碗來喝。飲時或溫或涼,四季皆宜。由於內配有中葯黃桂,使酒味有黃桂芳香,故曰「黃桂稠酒」;還因其產於長安,故又稱為「陝西稠酒」。相傳「貴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故還稱「貴妃稠酒」。 黃桂稠酒具有健胃、活血、止渴、潤肺之功能。飲用此酒有益於身體健康。 黃桂稠酒-歷史悠久 黃桂稠酒黃桂稠酒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就有釀造。那時,只是不叫黃桂稠酒罷了。中國最早的醫葯總集《內經》里,多處提到「醪醴」。這種醪醴,就是後來的稠酒。《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漿」的詩句。《詩經·周頌》中還記有:「豐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禮。」黍指黃米,梭指糯米;醴,就是一種甜酒,可以貢獻給祖宗和用於各種祭祀。可見,在商周時期,關中地區就已經是黍稻等農作物的盛產區,並且用盛產的黍稻作為釀造稠酒的原料。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里稱稠酒為白醪。 黃桂稠酒不僅歷史淵遠,而且自問世以來,就享有很高的聲譽。據《漢書·楚元王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戍即位,常設,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稠酒在漢時已是名酒了。 黃桂稠酒-製作工藝 黃桂稠酒黃桂稠酒選用戶縣秦渡鎮的糯米,湖北荊門鎮的小曲為原料。在釀造中,工藝精湛、嚴格操作。要求手凈、料凈、用具凈。先將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時,然後將米淘出,倒入蒸籠中,大火蒸約十五分鍾,米到八成熟離火;再用水沖洗,待米晾乾後倒在案上,拌入酒麴,而後裝壇封閉,使其發酵。發酵期要保持三十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三天後即可成酒。在整個釀制過程中,從糯米淘洗到拌曲、裝壇、壓酒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確的規程,絲毫不含糊。飲用時,根據需要、從壇中取出酒醅,加適量的潔凈涼水倒入羅篩過濾,直至酒盡醅干,將酒汁倒入樽里,放在水鍋中加熱燒開,並調入黃桂、白糖,即可熱飲。 黃桂稠酒-製作原料 黃桂稠酒陝西小吃。古稱「醪醴」,「白醪酒」。用糯米加酒麴釀製成酒再加芳香的黃桂而成。汁稠似乳,濃郁醇香,綿甜適口,有健胃、活血、潤肺之功能。相傳楊貴妃曾飲此酒而大醉,此後便有「貴妃醉酒」之說。郭沫若曾贊譽此酒:「不似酒,勝似酒」。 原料:(制35000克) 糯米15000克、小曲75克、黃桂醬120克、糖精5克 製作: 一、將糯米倒入高66厘米、直徑40厘米的缸內(缸內必須潔凈無油污),倒入清水,以沒過糯米為度。接著,用木瓢攪拌,使米中的臟物上浮,砂粒下沉,撇去雜質。浸泡4小時後,用笊籬將米撈至加一個缸內,接連淘洗兩遍,撈在篩子里,控干水分。 二、將糯米倒入蒸籠內,旺火蒸約15分鍾,達八成熟,即米粒松軟時離火,放在空鍋上,用涼水沖澆(用水量:春秋季2000克,冬季15000克,夏季3000克)。先沖米的中間,再順蒸籠周圍沖透,把水分淋干待用。 三、先行涼開水約15000克,把蒸籠移置案邊,將涼開水灑在籠的周圍和案上少許。然後把蒸籠中的米倒在案上攤開,將小曲壓成面,撒在米上,用兩手拌和均勻。 四、在凈缸的中心先直立一隻66厘米、直徑10厘米的圓木柱,將米從周圍裝入,拍平,將木柱慢慢取出,用手將上口拍壓成喇叭形。用白布蓋嚴缸口,壓上草墊,放在周圍有麥草的專用釀酒房(池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使其發酵,3天後酒醅即成熟。 五、成熟的酒醅約重2250克(可出酒3500克、酒糟8000克),用銅絲籮將其分兩次過濾,籮置大缸上,缸口兩邊放木棍各一根,撐信籮圈。第一次給籮中倒入酒醅1100克。取生水10500克,先用一瓢水將酒醅沖開,同時右手伸入酒醅中,轉攪搓、壓,繼續給醅中倒水兩瓢,再轉、攪、搓、壓,然後倒入剩下的生水,雙手用力在羅中搓壓,直至酒液流凈,酒醅變干,將酒糟倒出。再用前法將所余的11500克酒醅過濾。然後給酒中放入糖精5克。飲用時加熱燒開,放入黃桂醬即成。 黃桂稠酒-歷史淵源 黃桂稠酒西安黃桂稠酒,當首推城東長樂坊徐氏黃桂稠酒,如白酒中的茅台,甜酒中的張裕,黃酒中的加飯,乃是黃桂稠酒中之珍品。 西安徐氏黃桂稠酒,之所以稱之為酒中珍品,是因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相傳周朝時,鎬京城內已風行「濁醪」。《詩經·周頌》中的「為酒為醴」,而「醪醴」便是西安稠酒的前身和在歷史記載中最早的美稱。據《唐西京城坊考》載:「長樂坊出美酒」。到了唐代,長安城中生產稠酒的長樂酒坊,已成為達官貴人、文人騷客每每光顧的好去處。 傳說唐玄宗攜楊貴妃光臨長樂坊飲酒,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貴妃傾倒,當即將手中的桂花贈與店主。店主將桂花植於貯酒園中,不料桂枝生根開花,在長安坊繁衍成林,花開時節,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長樂坊。店主遂將桂花用蜜腌制後兌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遠溢。「黃桂稠酒」便由此傳開,至今傳為佳話。 相傳,李白特別嗜飲此酒。杜甫《飲中八仙酒》里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詩篇,就是對「詩聖」李白暢飲西安稠酒的生動寫照。據《唐書·文藝傳》載,李白居長安時,一日在當時釀造黃桂稠酒的長樂坊飲酒,因貪杯又一次醉倒在街頭。時逢玄宗皇帝召他進殿起草詔書,李白醉意正濃,由人攙扶,到了殿上便要求寬衣驅熱。皇帝令人取衣鞋伺候。李白乘著醉意要高力士為他脫鞋換履,平日不可一世的高力士沒料到一個書生竟在文武百官面前出他的洋相,但懾於皇威,只好忍氣吞聲,為李白跪地脫靴。李白借酒出了一次胸中悶氣,極其痛快。「力士脫靴與黃桂稠酒」,一時成為世人茶餘飯後的話題。此後,長樂坊的黃桂稠酒更享盛名。唐代許多名酒,都因歷經戰亂而失傳,唯獨這黃桂稠酒與「力士脫靴」的趣聞一樣,世代流傳至今。 黃桂稠酒-徐氏稠酒 黃桂稠酒瓊漿玉液泛芳樽。世居長樂坊的徐氏一家,祖祖輩輩以釀稠酒為業。徐氏後代徐仁福釀制的黃桂稠酒,到了明末清初時已譽滿長安,聲名遠播。美酒是敬獻英雄的「甘露」,是歡慶勝利的「瓊漿」。國民黨元老、一代書法大師於右任先生,1923年任陝西省長時,曾慕名到長樂坊徐氏稠酒店飲酒,酒後當場即興揮毫書題:「徐家黃桂稠酒店」。徐氏將於右任題字製成的牌匾,高懸店門,一時成為徐家一大榮耀。說來也巧,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先生,1924年到西安講學時,曾對此酒產生濃厚的興趣,幾次要求痛飲。30年代,楊虎城、張學良將軍駐軍西安時,宴客總要用徐家釀造的黃桂稠酒。「西安事變」時,周恩來同志曾在西安飯庄用黃桂稠酒招待當時愛國將領和抗日民主人士。新中國建立後,黨和國家的一些領導人都十分喜愛西安黃桂稠酒。彭德懷元師曾用西安黃桂稠酒宴請過陝甘寧邊區的各路將領。宋慶齡、郭沫若1956年來西安考察時,曾品嘗黃桂稠酒,嘗後郭老詩興勃發,盛贊黃桂稠酒:「不似酒,勝似酒」。 隨著改革開放和西安旅遊熱的興起,黃桂稠酒便成了中外遊客喜愛的飲料。1983年5月,法國總統密特朗訪問西安,點名要喝黃桂稠酒,飲後連聲稱贊:「好酒!好酒!」西安稠酒不愧是友誼的紐帶。 現在,黃桂稠酒不但擺上了西安各大賓館、酒店的宴席,更是尋常百姓家庭的「常客」。民間有詩曰:「秋風吹渭水,稠酒滿長安。」每年金風拂暑,便是稠酒銷售的旺季。西安城中居民,競相到稠酒店沽酒。 徐氏稠酒稱之為稠酒中的上品,還源於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科學的保健功能。徐氏釀酒自古選料十分精細。在釀制過程中,蒸米的火候、下曲的劑量、發酵的時間、沖米的水溫、過酒時的轉、攪、搓、揉、壓等製作技法,獨樹一幟。釀出的酒,色白如玉,清香綿甜,加熱後,醇香四溢,風味獨特。由於徐氏稠酒天然釀造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不但其味美,據化驗,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具有活血、健胃、止渴、潤肺之功效。飲後可增加熱量,增進食慾,延年益壽。被人們譽為高級飲料,滋補保健佳品
『捌』 黃桂稠酒的做法,黃桂稠酒怎麼做好吃,黃桂稠酒的家常
原料:(制35000克)
糯米15000克、小曲75克、黃桂醬120克、純凈水。
製作:
一、將糯米倒入高66厘米、直徑40厘米的缸內(缸內必須潔凈無油污),倒入清水,以沒過糯米為度。接著,用木瓢攪拌,使米中的臟物上浮,砂粒下沉,撇去雜質。浸泡4小時後,用笊籬將米撈至加一個缸內,接連淘洗兩遍,撈在篩子里,控干水分。
二、將糯米倒入蒸籠內,旺火蒸約15分鍾,達八成熟,即米粒松軟時離火,放在空鍋上,用涼水沖澆(用水量:春秋季2000克,冬季15000克,夏季3000克)。先沖米的中間,再順蒸籠周圍沖透,把水分淋干待用。
三、先行涼開水約15000克,把蒸籠移置案邊,將涼開水灑在籠的周圍和案上少許。然後把蒸籠中的米倒在案上攤開,將小曲壓成面,撒在米上,用兩手拌和均勻。
四、在凈缸的中心先直立一隻66厘米、直徑10厘米的圓木柱,將米從周圍裝入,拍平,將木柱慢慢取出,用手將上口拍壓成喇叭形。用白布蓋嚴缸口,壓上草墊,放在周圍有麥草的專用釀酒房(池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使其發酵,3天後酒醅即成熟。
五、成熟的酒醅約重2250克(可出酒3500克、酒糟8000克),用銅絲籮將其分兩次過濾,籮置大缸上,缸口兩邊放木棍各一根,撐信籮圈。第一次給籮中倒入酒醅1100克。取生水10500克,先用一瓢水將酒醅沖開,同時右手伸入酒醅中,轉攪搓、壓,繼續給醅中倒水兩瓢,再轉、攪、搓、壓,然後倒入剩下的生水,雙手用力在羅中搓壓,直至酒液流凈,酒醅變干,將酒糟倒出。再用前法將所余的11500克酒醅過濾。然後給酒中放入糖精5克。飲用時加熱燒開,放入黃桂醬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