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米酒怎麼做
配方:甜酒麴4克、糯米500克、涼白開適量。
米酒的做法:
1、糯米泡16到24小時,用手一捻米碎回了,這種程度答就可以了。上鍋蒸30分鍾。
(1)紹興米酒做法擴展閱讀:
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⑵ 有哪些坐起來比較簡單的菜需要放紹興米酒的
你可以來直接放點姜和黃自糖煮了喝啊還是補品呢!
要做菜的話,燒魚我喜歡用得多一點,把魚先煎一下,再放半碗酒,半鍋水,加香菜,姜,小蔥....等調味料!
是的,所有的菜都可以放,但是蔬菜就沒必要了.浪費.
放酒的作用樓上都說了!
⑶ 米酒的做法
傳統米酒的做來法,也就是紹興酒的源做法。
製作方法:
1、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
2、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
4、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
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
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⑷ 米酒怎樣做才好喝
孝感米酒 是湖北省的傳統的地方風味小吃,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鳳窩酒麴發酵釀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贊「味好酒美」。 它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孝感特製的酒麴——風窩酒麴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製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 米散湯清,顏色碧綠,蜜香濃郁,入口甜美,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 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 佳品。 孝感米酒早在明代就出了名,清末,孝感縣城,有一人開了一家「魯源興米酒店」,經營糊米酒,有一年夏天天氣炎熱,製作糊米酒的湯圓漿發酵了,老闆魯幼佰,准備將發酵了的米漿准備倒掉時,這時來了一位老顧客要碗湯圓米酒,魯老闆說:「對不起,賣完了」。可是眼尖的顧客卻瞅見了發酵過的米漿說:那不是還有嗎?魯老闆只好說不能吃,那位顧客說:「我口乾,先煮一碗來,不好算我的。」魯老闆只好將發酵 過的米漿煮了一碗端了過去,可誰知那個老顧客品嘗了一口,贊道:魯老闆,這一次比以前的更香醇,更好吃。」魯老闆不信,自己過去試著嘗了一口,也覺得口感與前不同,更醇香,就這樣,無意中創出一個百年品牌來。 熟制方法:煮 特點:色澤乳白、酒汁稠濃、浮團泡松、甘甜醇香、蛋花米酒、銀耳米酒、蓮子米酒、小湯圓米酒。 做一鍋正宗的孝感「糊米酒」 原料:元宵粉1斤(5-7人),伏汁酒1斤(連糟帶水),白糖3兩,糖桂花(適量); 製法:1、將元宵粉加水調和,不要太稀,能捏在一起就成, 2、鐵鍋燒水,水開後加入伏汁酒,在將要開時,把元宵粉順鍋邊貼上去,厚約1公分,用大湯勺(或鍋鏟)將元宵粉劃成一條一條的推下鍋中,把所有的元宵粉推完了以後,要留一點(1兩左右),加水稀釋待用; 3、這時要嘗一嘗酒味合不合適,若嫌淡了,可以加一點紹興酒,再加糖桂花和 白糖,試一試甜度,都合適了,就馬上加稀釋的元宵粉水勾芡,要成糊搭搭的才好。 4、熄火,加一勺熟豬油化開,即可裝碗上桌了。 注意:一是:元宵粉與清水的比例,要控制好,不要太稀或太濃; 二是:一定要用剩餘的元宵粉勾芡汁,否則,越攪越清; 三是:加豬油可使米酒更加滑嫩,這是正宗孝感米酒的做法 這樣做出來的糊米酒絕對是正宗的,喝一口妙不可言吶!在我們家裡是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最後一道甜湯,總是大受歡迎的!
⑸ 怎麼釀米酒
米酒
配方:純糯米500克、涼開水530ml、甜酒麴3克。
做法:
1.先將糯米浸泡8小時以上,冬天需要浸泡12小時,必須完全泡發好。
2.糯米瀝干水分,放入蒸鍋中蒸熟,蒸熟後不要立即起鍋,關火燜5分鍾再起鍋。
3.蒸熟的糯米放入通風地方,溫度降低到33-38攝氏度,和人體的溫度差不多即可。
4.將30ml涼開水放入糯米中,攪拌均勻在放入甜酒麴攪拌均勻即可。
5.准備一個大碗或者玻璃罐,將它們洗凈,瀝干水分,碗底撒上一點酒麴粉,再放入糯米壓緊,中間掏一個洞,在糯米表面再撒一些酒麴粉即可。
6.用塑料袋把碗包好,夏天就不需要裹棉衣了,大概36小時米酒就做好了,冬天需要裹上棉衣,發酵48小時才行,發酵好的米酒,加入500ml涼開水,發酵2小時,甜米酒就做好了。
米酒
7大訣竅:
1.大家買糯米時,有很多商販會摻雜一些雜交米,如果您買的糯米,全部都是奶白的顆粒,就是沒有摻雜交米,如有透明顆粒的,就是摻雜了雜交米的,純糯米做的米酒好喝一點。
2.米粒必須泡發好才能蒸,如果第一次蒸的米沒有熟,可以在米的表面撒上少數水在蒸,蒸熟的糯米才能完全發酵好。
3.米酒發酵最好的溫度是在33-38度之間,所有我們米的溫度不能超過這溫度,超過38度或者低於33度,酵母菌的活性都會降低,影響發酵效果。
4.做米酒時,必須加適量的涼開水把米拌勻,不然會影響糯米的發酵,准備好的碗或玻璃罐都不能沾生水或者油,防止米酒發霉。。
5.為什麼需要在糯米中間掏一個洞,這是為了判斷米酒發酵程度的,發酵好了,米酒中間就會看到水流出來,水流的越多,發酵的越好。
6.如果最後做好的米酒很硬,說明發酵的時間沒有到位,如果米酒不甜,酒味很濃,那代表發酵過頭了。
7.做米酒時不要加白糖了,因為甜酒麴發酵會產生很多糖,加了糖,會導致米酒非常甜,不怎麼好喝。
⑹ 紹興米酒是什麼是料酒嗎
人工釀酒是陶器的製造。否則,便無從釀起。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孔叢子》有言:「堯舜千鍾。」這說明在堯時,酒已流行於社會。「千鍾」二字,則標志著這是初級的果酒,
與水差近。《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酒出。 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這種酒麴發酵技術還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發明。酒麴中有根黴菌、毛黴菌等和酵母菌兩類微生物。黴菌將澱粉轉化成糖,即糖化過程;酵母將糖轉化成乙醇,即酒化過程。只有這兩個過程都進行到適當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歐洲直到十九世紀才知道這種方法。在此前,歐洲人要麼利用酵母將果汁直接發酵做成果酒,要麼藉助麥芽將澱粉糖化並結合發酵做成啤酒。中國古代的發酵技術沒的說。古人居然能利用幾種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厲害
米酒的做法及製作方法詳細介紹2007-08-03 14:03米酒的製作材料:
主料:糯米、酒麴
米酒的做法:
1.取糯米1磅,洗凈,洗過的糯米加1磅水,做成略軟的糯米飯。然後用飯鏟將蒸熟的糯米飯打散(散熱至華氏約110℉=攝氏約45℃)備用
2.將大約10克的酒麴用小勺攆成細末。
3.另取一干凈容器(陶瓷的保溫效果好,所以盡量不要用金屬的。我用了一個沙鍋當做米酒容器),在盆底先均勻地撒上薄薄一層酒麴,再用飯鏟鋪上一層糯米飯,再在米飯上均勻地撒一層酒麴……最上一層是酒麴(我一共鋪了5層酒麴,4層糯米飯),
4.然後蓋上蓋,用一浴巾包裹好,放在暖氣口。(因為鋪糯米飯的過程中,飯已經變涼,為了使米飯有一定的溫度,便於酒麴發酵,我在包蓋前,把沙鍋蓋放在打開的爐火上略燒了大約10秒,使蓋子變熱,然後再蓋在沙鍋上、包好。)
5.2小時後,轉動一次米酒盆。
6.次日清晨,再轉動一次米酒盆,已有輕微的酒香散出,晚上,再把沙鍋蓋拿去放在打開的爐火上略燒了大約10秒,使蓋子變熱,然後再蓋上沙鍋蓋、包好。並轉動米酒盆。
7.第三日,打開米酒盆,已經是酒香四溢了。如果米酒的表面稍有一些白毛毛,大概是酒麴放的略多或者是溫度稍高(正常現象)用勺去掉,米酒還是可以吃的
8.往米酒里加些涼開水(目的是給米酒降溫,終止發酵,稀釋米酒),然後蓋上蓋放到冰箱冷藏.(如果你恰好買到珍珠湯圓和桂花,就可以用這些做一碗美味的醪糟湯圓了)
注意:
1、米酒的做法根據各人的習慣和各地區的條件差異而有所不同,有的是在糯米飯做熟後,就加足涼開水,然後再加入酒麴;也有人把酒麴用溫開水調開,倒在糯米飯中攪拌後發酵……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2、做米酒的過程中,切記保持手和一切容器、工具的干凈,不能粘有油和生水,否則米酒會生綠毛或黑毛。 和料酒不一樣 料酒是黃酒的一種
⑺ 純米酒怎麼做
[原料]1、上好的糯米五斤。園粒的最好,好米,淘米的時候感覺米粒滑膩,蒸熟後版發亮權。2、酒粬30克(一小袋)。用蘇州市東吳釀酒總廠出品的「東吳」牌「蘇州甜酒葯(酒粬)」(產品標准號:Q/320500,NJ007),我用過好幾種酒粬,蘇州甜酒葯做出來的米酒最甜。北京市天橋蔬菜副食店有賣的,一元錢一袋,多家商店都能買到。
[做法]1、淘好米,用涼水泡半天。2、用大號蒸鍋,把米撈到籠屜上蒸熟,約蒸三十分鍾。3、把蒸熟的米放在盆里(盆洗干凈,不能沾油),晾涼。4、晾上一暖瓶涼開水備用。5、用涼開水把甜酒葯溶化在一個碗里。5、待熟米和開水都晾涼後,用適量的涼開水灑在熟米盆里,用手把米攪散,米散開後就不要再放水了。6、把化好的甜酒葯兌在米盆里,攪勻,蓋上盆蓋,放在離暖氣一尺遠的地方。7、放置三天三夜,屋裡就能聞見米酒的味道,就做成了。
⑻ 如何製作米酒
傳統米酒的做法,也就是紹興酒的做法。
製作方法:
1、泡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版經過淘權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干後備用。
2、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 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發酵。把准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葯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干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里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
4、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凈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 ,即停止加熱。
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
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干凈的壇子里,用於凈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壇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⑼ 求農家米酒的釀造方法
主料:糯米300g 輔料:甜酒麴適量、水適量
步驟:
1.把糯米放入大碗中。
⑽ 米酒咋做和紹興酒一樣么
一樣,我們平日所說的紹興黃酒只是一個地域范圍的概念,即指在紹興境內所產黃酒的總稱.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 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 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 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糜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 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
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泊來品的洋酒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