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草條燃燒的煙味對身體有害嗎
過度吸入對人體會有影響。
1、艾草揮發油含量較高,切勿過量食用,以免抑制神經。艾草是一種多功能植物,放在家裡用作綠化能驅蚊蟲、蒼蠅和螞蟻等以及凈化空氣,做食材的話營養又美味。同時,艾草還是一味養生保健功能繁多的葯材,能平喘鎮咳和祛濕散寒等。
2、每100克艾草中含3.6克膳食纖維、27微克維生素a、86.4微克視黃醇、677毫克鉀、137毫克鈣、54毫克鎂、7.7毫克鐵、0.84毫克錳、0.78毫克鋅、0.28毫克銅和60毫克磷,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同時,艾草具有的奇特芳香還能驅蚊蠅和凈化空氣。
3、食用艾草的好處
(1)治婦科疾病:艾草能夠治療體質虛寒引起的出血,能很好的治療月經不調、經痛和崩漏等婦科疾病。
(2)抑菌抗病毒:艾草能夠抑制和殺傷好多種病毒和細菌,能有效防治呼吸系統疾病,抑菌抗病毒效果明顯。
(3)止癢:用艾草煎湯外洗患處,能有效治疥蘚和止癢。
(4)減肥:用艾葉做成卷並用火點燃靠近人體關元穴和豐隆穴熏,長期堅持能有效的減肥。
(1)雄黃酒點燃擴展閱讀:
艾草的食療方
1、艾葉甜湯:准備15克艾葉和20克白糖,將兩者共同熬煮成湯飲用即可。艾葉甜湯能治療經期煩躁、尿紅灼痛、口苦口乾和脈數無力等症,能有效清熱利濕和活血化瘀。
2、艾葉餅:准備適量艾葉和糯米粉,首先將艾葉打成漿,然後把艾葉漿倒入糯米粉和成面團並做成一個個艾葉餅,最後烙熟即可食用。艾葉餅有美容功效,適合女性朋友坐月子當點心吃。
3、艾葉母雞湯:准備15克艾葉和一隻老母雞,將老母雞洗凈並切塊,同艾葉共同熬煮成湯月經期食用即可。母雞艾葉湯能補氣益血和健脾寧心,能有效治療失眠、心悸和腹痛等症。
② 雄黃在北方有驅蛇作用嗎
雄黃在北方有驅蛇作用。
雄黃本來就有驅蛇的作用,
無論在什麼地方作用都是一樣的,
驅蛇可以將雄黃撒在需要驅蛇的地方的周圍。
③ 急求以端午、中秋、清明、春節為題的詩詞歌賦、散文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卧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鍾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唐】李嶠
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說明]這首詩說,宋代人的春節一定要喝屠蘇酒,因為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二要及時在門兩旁貼上新桃符,以驅鬼辟邪。可見過年的意義在於對新的一年寄於美好的希望。
屠蘇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 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日日持杯訪醉鄉。
[說明]元日講喝屠蘇酒。這首詩告訴我們,酒是仙人的葯方調制的,事前用紅色囊袋裝好,浸泡在井下。元日這天清晨傾於杯中,由年最少者先開口品嘗,然後按年齡遞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說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並不求其與主人見面賀禮,只是姿態性地投張名帖,表示禮數已到罷了。這一風俗始於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於世俗把過年投送名帖作為奉承討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詩人的譏諷,這種過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國最早的賀年片吧。
鳳城新年辭
[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說明〕在古代,民間婦女一年到頭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閑空玩耍。這首詩從側面寫出婦女過年的心情,為了年後能清閑一個月,年前卻分外滿碌。她們巧制首飾試做新衣,爭相打扮,體現女子愛美天性。
④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詩歌、對聯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有的家長還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節詩歌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4、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5、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6、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7、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節對聯
1、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2、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
天氣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3、焚艾草飲雄黃清瘴防病別為邪崇,
飛龍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4、日逢重五,節序天中。
5、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6、保艾思君子,依蒲祝聖人。
7、撫辰逢地臘,建午屆天中。
8、門幸無題午,人慚不識丁。
9、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
10、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斬千妖。
11、結艾釵頭輕戰虎,奪標船首慣成龍。
12、榴花彩絢朱明節,蒲葉香浮綠醑樽。
13、榴裙萱黛增顏色,艾酒蒲漿記歲年。
14、綠艾懸門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15、堂前萱草舒眉綠,石上榴花照眼紅。
16、節啟朱明榴圖南瑞,輝增翠葆艾綬翔華。
17、艾葉吐幽芳香溢四海,
龍舟掀巨浪氣吞八荒。
18、石榴映紅日千門喜慶,
鼓樂催龍舟萬水歡歌。
19、龍舟競渡,憑吊屈子懷古恨,
赤縣雄飛,喜譜今朝愛國篇。
20、美酒雄黃,正氣獨能消五毒,
錦標奪紫,遺風猶自說三閭。
21、保艾寺君子,依蒲作聖人。
22、蒲帶榮封一品,艾旗捷報三元。
23、海國中天節,江城五月春。
24、千載招魂悲楚仕,萬人撫卷嘆離騷。
25、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
尊賢弔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26、汨羅沉沒一流恨,湘楚長懷千古羞。
27、難得鍾情,兩遭流放離騷賦,
惟懷義膽,一佐報國厄運橫。
28、義報祖國,放逐難泯詩人志,
魂牽桑梓,情愛唯傾荊楚山。
29、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
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賢。
30、我為他哭屈落水,他為我輩壯升天。
31、不畏汨羅河水深,甘冒東海浪濤激。
32、時逢端午思屈子,每見龍舟想汨羅。
33、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莫賦閑詩撒怨氣嘆屈公。
34、報國遭讒兩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35、汨羅滾滾萬人淚,惟有離騷千古流。
36、念故人,萬戶千家包粽子,
慶佳節,敲鑼打鼓賽龍舟。
37、芳草美人屈子賦,冰心潔玉大夫詩。
38、賽龍奪錦,鼓聲催發健兒奮,
端日弄波,漿拍浩湯舟隊威。
39、箬葉飄香,一粽嘗來千古事,
龍舟逐水,百橈劃出四時情。
40、端午池蓮花解語,夏晨岸柳鳥能言。
41、艾葉如旗驅五毒,菖蒲似劍殺三蟲。
42、端午午時人賞午,立春春日客游春。
43、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
三更三點,三嫂伴三哥,好親,好親。
44、五月五日,五叔懷中藏五粽,
三更三點。三嫂房內喚三哥。
⑤ 雄黃真的能驅蛇嗎
無論是來雄黃酒還是雄黃粉,都自不能完全地對蛇造成直接傷害。但雄黃酒、雄黃粉確實對蛇有一定的驅趕作用,蛇遭遇這兩樣東西時,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它們會選擇避開。
此前,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蛇怕雄黃一事做過實驗,曾有媒體將塗滿雄黃粉的白老鼠放在蛇面前,最終也是被蛇吃掉,但蛇並沒有因此而死去。這說明,雄黃對於蛇來說,並沒有完全的防禦作用。
陳俊標稱,雄黃酒和雄黃粉均對蛇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相對來說,揮發出強烈刺激味的雄黃酒效果相對明顯些,這是因為酒精極易揮發,對蛇有刺激性。而雄黃粉相對來說,揮發性比雄黃酒要差些,效果要更差些。
陳俊標說,從驅蛇的效果來說,點燃的艾草更好一點,因為氣味和煙都會對蛇產生影響。他本人就有過類似經歷,有一次為了將蛇洞中的蛇逼出來,點燃了艾草,結果熏了幾分鍾再將蛇拖出洞時,蛇已經熏得軟綿綿。
對於民間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的習俗,陳俊標表示,這個做法不行,雄黃是有毒性的,主要成分為硫和砷,酒和雄黃一起喝,容易中毒。另外,將雄黃直接擦在皮膚上也不可行,有毒的雄黃會造成皮膚過敏。
⑥ 黃酒可以點燃嗎
直接當然是不行的,但要是你把黃酒酒精給提取或濃縮了,酒精度高了,當然會直接點燃。
⑦ 雄黃是否真的可以驅趕蛇為什麼
可以,但蛇並抄不怕雄黃,蛇怕襲刺激性氣味,雄黃本身有刺激性氣味,可能會有驅蛇作用。無論是雄黃酒還是雄黃粉,都不能完全地對蛇造成直接傷害。
揮發出強烈刺激味的雄黃酒效果相對明顯些,這是因為酒精極易揮發,對蛇有刺激性。而雄黃粉相對來說,揮發性比雄黃酒要差些,效果要更差些。
雄黃是有毒性的物質,埋在四周會影響環境。想要驅蛇不如用它更不愛的刺激性氣味物質,如酒、蒜等。
(7)雄黃酒點燃擴展閱讀:
雄黃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⑧ 雄黃是什麼啊
雄黃是一味中葯,就是在端午的時候,有的人家裡會放艾葉和雄黃,這就是起驅蛇的作用,也是一種吉祥的意義。蛇是很怕雄黃的,只要能聞著這個味道,他老遠就會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