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預防瘟疫
1.接種減毒疫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國醫學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里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
如上所述,中國是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綜合治理瘟疫的。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預防現代瘟疫使用的方法仍然大同小異。最近對SARS的預防又一次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應該看到,近百年來,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對付瘟疫的辦法愈來愈多,手段也逐漸提高,其結果是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明顯升高。現在人類可以驕傲的說在同病魔的斗爭中人類已經真正做到了「道高一丈」。但是,切切不要忘記,瘟疫向人類的進攻從來沒有停止過,瘟疫不時還會司機發動反擊,而不時出現「魔高一尺」的情景。人類註定要同病魔長期共存。
❷ 雄黃酒能防蜘蛛,蟲子嗎
不能,傳說防妖。
建議買殺蟲劑,蜘蛛別殺,是益蟲。
❸ 古代人是怎麼抗擊瘟疫的
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古代的飲食和醫療條件跟不上,時常瘟疫橫行,有些甚至改變了歷史。
從東漢靈帝年間至西晉武帝年間,爆發大規模瘟疫20次以上;北宋167年間爆發了大規模瘟疫59次;南宋152年裡爆發了15次大瘟疫;明朝277年裡,共爆發大規模瘟疫75次,其中明末的鼠疫,更是直接催生了明末大起義;
清朝享國的296年間,也有78年爆發過大瘟疫。
無論中外,每當“瘟疫”大流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都是最真實的寫照。
面對破壞性極大的瘟疫,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視,也總結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第一招:控制源頭
可是,身體的病痛一旦超過了人的承受閾值,自我催眠就沒用了,怎麼辦?那就只能依靠葯物了。
熟悉魏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流行五石散,而五石散最初針對的“病”,正是當時流行的大瘟疫。
它和鴉片一樣,能讓人產生幻覺,莫名興奮,如此一來,病就算依然在,但感覺卻是不同的。
但這東西也和鴉片一樣上癮,魏晉風骨中的嵇康大冬天穿著單衣,身上流汗不止;劉伶喝醉酒後裸奔,這些癲狂的姿態,恐怕都和用葯過量有關。
不過那年月想要配出五石散來可不容易,也只有士大夫才能玩得起。
至於這五石散的功效嗎?仍然是“然並卵”!
五石散一直流毒了幾百年,直到唐代的醫葯界泰斗孫思邈,大手一揮說“不許再吃”,才被徹底廢除。
其他操作
除了上面這些常規、非常規的手段外,民間還有吃五毒餅、喝酒等操作。
簡單說一下,這里五毒餅可不是真的拿“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五種毒物做的食物。就像老婆餅里沒有老婆一樣,人家五毒餅也不過是在皮面上刻了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裡面的餡其實是玫瑰的!
說白了,這“鐵面柔腸”的五毒餅,就是食物界的門神。祈福的意義,遠大於殺毒的效果。
再來說下喝酒“克制”瘟疫的方法,酒的品類大體分為屠蘇酒、雄黃酒、菊花酒。
“春風送暖入屠蘇”里的屠蘇酒,據傳是華佗創始,配方相當復雜,內中還包含劇毒成份,基本屬於以毒攻毒的“化療”范疇。
類似效果的,還有參雜雄黃的雄黃酒,就是《新白娘子傳奇》里,逼迫白娘子現出原形的那種酒。
此外,“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對於古人來說,重陽節可不是光看菊花,人家還要喝菊花酒來增強免疫力。
總之,在古人眼中,喝酒不但解愁,還能解毒。
瘟疫這個人類大敵,我們與之鬥了幾千年,階段性勝利有那麼一點,但我們也從未占據壓倒性優勢。
這伙不見蹤跡的敵人,總是“來了又走,去了又回”。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靠譜、不靠譜的斗疫法,似乎都能從古代找到影子。
當然,古代的一些方法也不全是“偽科學”,而且,古代老百姓探索的尋找源頭、集中隔離、控制擴散和加大醫療投入等措施,放在現代也依然實用。
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還是要相信科學治理范疇的內容,不信謠、不傳謠,遵照權威醫師的意見,不出門、勤鍛煉、強體魄、嚴防護、少接觸,這樣才能有效遏抑疫情的蔓延。
❹ 雄黃酒的民間習俗
習俗一:插艾草掛香囊 作用:驅蚊蟲防感冒
過端午,很有的講究。「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這一天天一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兩根艾草和菖蒲,艾草能避邪氣。
另外,家長會給孩子掛個香囊,也是可以辟邪驅瘴氣,香囊用到的中葯有川芎、白芷、蒼術、冰片、薄荷,每味各5克。將這幾味中葯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室內或車內。
上海一位中醫科主任蔡德亨教授說,從中醫角度講,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中醫認為香囊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防蚊防病的作用。孩子們將香囊懸掛在胸口,可以聞聞可以驅蚊,另外,可以預防感冒。
習俗二:喝雄黃酒 副作用:會引起貧血(待考究)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辟邪,讓自己不生病。蔡德亨教授說:「雄黃酒里含有砷,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喝了會抑製造血功能,會造成貧血。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
但含砷元素並不能說明雄黃有毒,雄黃與砒霜的分子結構不同,就決定兩者不同的化學性質。就例如硫酸鋇和氯化鋇,分子結構不同決定兩者毒性完全不同。
習俗三:吃五紅作用:增加陽氣,多數是文化意義
在端午節中午要吃五紅,到底是哪五紅呢,在君和堂門診大廳的端午節展示區內,記者看到了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吃五紅是為了嚇退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這五種毒物,希望它們不要進自己的家。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江蘇中華文化學院特約研究員吉文輝,吃五紅是過端午的一個重要議程。這個端午習俗很有講頭,這個傳統不能丟。端午,其實告訴人們,盛夏即將來臨,提醒老百姓要注意防病祛蟲。這些紅菜主要增加人們的陽氣。當然,更多的是文化意義上的端午。
❺ 雄黃酒可以防蟲,蜘蛛,嗎
應該是可以的吧 我記得雄黃酒 對蟲子的咬傷是很好用的
不過為什麼要防蜘蛛呢?
蜘蛛可是益蟲 一般都是在家裡吃光了蟲子 自己就走了
❻ 中國端陽節有用雄黃酒滅五毒的習慣,那麼雄黃酒可以飲用嗎
不可復以的。
我國制不少地區有過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慣,端午節這天的中午和晚上,把雄黃放到酒中飲服,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據說可消毒殺蟲,防範蛇、蟲、蜈蚣所傷。其實這樣做很危險。
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坤,是提煉砒霜(雄黃以紅黃色狀如雞冠者質較純粹,如為白色結晶或碾碎時外紅中白者,均為含有砒霜之明徵)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如果把雄黃酒加熱後飲服,則危險性更大。
雄黃中毒的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中毒後的急救方法,可用防已9克,或生甘草1份、綠豆2份,煎濃汁頻服。
❼ 灑一次雄黃酒預防蜈蚣和蛇能管幾天
四五天
❽ 古代的人們認為,所有這些活動,連同喝雄黃酒,都能有效防病驅邪,促進生活安康。英語翻譯,不要網上的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the drinking of realgar wine, were regarded by the ancients 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disease and evil, and promot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ncient people believed that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along with drinking realgar win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isease and evil, and promote health and well-being.
❾ 古代葉天士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瘟疫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宋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元朝醫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溫疫五》:「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總結了溫疫的治療方法。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清朝余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❿ 懸之門上,以避鬼魅。焚香草,飲雄黃酒,以避邪疫。 意思
懸掛在門頭上,避鬼魅。焚燒香草,喝雄黃酒,用以驅邪和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