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苗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苗族的風俗習慣有:苗族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具體如下: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區由於交通閉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還有少數苗族地區,如威寧、石門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於受外國傳教士的影響,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總的來看,多數苗族群眾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長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苗族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
(1)凱里糯米酒擴展閱讀:
1、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風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苗族的禁忌,據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
2、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3、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有55個少數名族,分別是: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僳族、仡佬族、拉祜族、東鄉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錫伯族、仫佬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Ⅱ 凱里酸湯魚和苗家米酒香不香
沒去過凱里,不知道哪裡好吃,不好吃,不知道,你自己上網查一查也可以呀
Ⅲ 貴陽飛山街新凱里酸湯魚里的黑米酒哪有賣的,
好酒量
Ⅳ 貴州特產是什麼
1、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
2、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特性:石阡苔茶是中國屈指可數的茶樹良種,抗逆性、適應性、產量、品質都比外地品種要勝幾籌,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鮮活勻整。
3、都勻毛尖
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面東山屹立,西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黃山、哨腳、大槽一帶,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
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4、桐梓玉蘭片
桐梓玉蘭片按生產季節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冬片、桃花片、春片、尖片、蘭藻、筍衣6個品種。其中「冬片」是用「冬至」到「驚蟄」期間內採挖的冬筍製成,質地輕脆,素「玉蘭王」之稱。「尖片」用筍尖製成,為玉蘭片中的佳品。
5、畢節臭豆腐乾
畢節臭豆腐乾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
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畢節縣城內的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做得豆腐過多,未賣完。店主人怕老鼠咬吃,就分別放在幾個木櫃內。第二天取時,有一個櫃子被忘了,沒有取出其中的豆腐,到第三天取出看時,豆腐已經發霉長毛了,可是卻散發出一股特殊的香味。
Ⅳ 凱里附近哪有正宗點的糯米酒~!
我曉得!!!
在拱橋巷!!!
田家那邊!!
真的!!!
快點,要選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