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酒類全科 > 黃酒糯米飯的功效

黃酒糯米飯的功效

發布時間:2021-01-23 00:09:54

A. 20斤糯米飯加35斤水做黃酒需要多大酒壇

需要50斤的壇子

B. 黃酒糯米雞蛋飯怎麼做記憶中小時候吃過一種黃酒糯米飯,雞蛋不是打散的,是像肉餅蒸蛋一樣蛋黃完整的

取當年糯米,反復用碾米機碾過幾次,使米粒失去約5%外層,用清水浸泡天;
撈出,送入蒸籠中,用大火加熱蒸煮,蒸籠上氣後,保持15分鍾;(期間用80℃熱水淋洗翻一次,蒸至米粒外硬內軟,無生心) 然後用冷風或冷水澆淋冷至25℃,按糯米:麥曲:酒母:清水=10:1:1:32的比例,將四者入缸混均勻,密封發酵12小時,至溫度達31℃左右;
再保溫發酵4天,期間常加攪拌,接著將酒醪移出降溫至18℃以下,再入缸發酵25天左右,然後入袋壓濾,濾液靜置3天;
吸出上層清液,將下層清液再入袋壓濾,合並清液和濾液,水浴加熱至75℃,保溫攪拌滅菌20分鍾,停止加熱,靜置,充分分層,虹吸出上層清液,裝入已消過毒的玻璃瓶中,密封得成品。

糯米黃酒的做法(二)
1.糯米若干,浸泡5小時. (或者更長時間比如一個晚上)
2.把水濾去,把浸泡後的糯米倒入蒸鍋的紗布上.
3.蓋好蒸鍋.
4.蒸上2~3個小時,直致米變成軟熟的飯粒.
5.把蒸好的飯粒扒松,放涼至35度左右,倒進非常干凈的大水缸.或者搪瓷臉盆、燜燒鍋
6.水缸內加入少量的干凈水. 比如冷開水。
7.加入適量酒餅發酵劑,可買到,不同酒葯可釀出不同的酒.有的甜,有的濃.甜酒酒葯少,濃酒酒葯多. (也可以用一礦泉水瓶子的下半部,紮好眼兒,插入糯米飯的中央,預留的一點兒甜酒麴加入少量溫開水溶解,倒入插在糯米飯中間的瓶中,可以起到加速發酵的作用)
8.把酒缸蓋好,冬天等6-8天,夏天等3-4天,香淳的米酒就出來了. 溫度保持在30度左右。
9.這時的酒是生的,要加熱.有些則把酒糟用漏斗狀的竹編濾器濾出酒,再把酒放到密封的壇子,把壇子放到悶燒的谷糠里加熱.
10.有的人把釀好的酒又加到下次釀酒的飯粒上重釀.....最多的我聽過是九重酒。

糯米黃酒的做法(三)
原料配方 黃酒是以大米、糯米原料,加入麥曲、酒母邊糖化邊發酵而生產的一種釀造酒。
1.原料選擇:黃酒釀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經過精白處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麥和水。釀造黃酒的大米應該米粒潔白豐滿、大小整齊、夾雜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澱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產時,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軟質米。釀造用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優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潔衛生,符合飲用水的標准,常用泉水、湖水、深井水和河心水。
2.米的精白:大米外層含有脂肪和蛋白質,影響成品質量,應該通過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標一粳或標二粳作投料用米。
3.浸米:其目的是使澱粉吸水,便於蒸煮糊化傳統工藝浸米時間長達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漿水,用來調節發酵醪液的酸度,因為漿水含有大量乳酸。新工藝生產一般浸米時間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4. 蒸飯:蒸飯目的是使澱粉糊化。目前一般使用卧式或立式連續蒸飯機蒸飯,常壓蒸煮25分鍾左右即可,蒸煮過程中可噴灑85℃左右的熱水並進行抄飯。要求米飯「外硬內軟、內無生心、疏鬆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

5. 落罐發酵:蒸熟的米飯通過風冷或水冷落入發酵罐中,再加水、麥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約發酵醪液體積的10%),使總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為基礎),混合均勻,品溫控制在24~26℃。落罐10~12小時,品溫升高,進入主發酵階段,這時必須控制發酵溫度在 30~31℃,利用夾套冷卻或攪拌調節醪液溫度並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發酵一般要3~5天完成。
6. 後發酵:經過主發酵後,發酵趨緩弱,即可把酒醪移入後發酵罐,控製品溫和室溫在15~18℃,靜止發酵20~30天左右,使酵母進一步發酵,並改善酒的風味。
7. 壓榨、澄清、消毒:後發酵結束,利用板框式壓濾機把黃液體和酒糟分離開來,讓酒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再經棉餅過濾機過濾,然後送入換熱消毒器,在70~75℃滅菌20分鍾左右,殺滅酒溶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中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滅菌後趁熱罐裝,並嚴密包裝,入庫陳釀二個月。成品黃酒要求酒度在16%以上,酸度在0.45以下。

C. 黃酒蒸糯米有保健作用嗎

糯米營養豐富,為葯食兩用佳品,下面介紹幾則巧用糯米療疾的驗方,供選用。

慢性胃炎:糯米稀飯,煮至極爛,每日食之。

慢性結腸炎:糯米500克,淮山葯50克,共炒熟,研成細末,於每日早晨取20~30克,加白糖、胡椒末少許,開水沖服。

盜汗:糯米50~150克,洗凈,倒入飯盒內,加適量黃酒,蒸熟食用,每晚1次,服後即睡,連用1周可愈。

乏力疲勞:糯米500克,黃酒1000毫升,雞蛋2個,三者放碗中隔水蒸熟,每日分多次食用,必要時1周後再吃,療效甚佳。

糯米黃酒中含有大量糖分、有機酸、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糯米具有暖脾胃、止虛寒、收自汗、補中益氣功效,而糯米釀酒則甘甜、溫潤,能健脾行氣,補血驅寒,黃酒度數較低,口味香甜,適當飲用有助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消除疲勞,活血健體等作用。

營養學家已經證實:飲用黃酒具有通經絡、厚胃腸、養脾扶肝、增進食慾、消除疲勞等諸多益處,長飲者會感到胃口舒適,食慾振作,睡眠香甜,周身發熱,氣色紅潤,頭發黑,光亮有神。另外經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進行的保健功能檢測實驗證實,黃酒在抗疲勞、抗腫瘤和提高性能力方面有明顯功效。至今,許多人已經把黃酒作為養身的乳汁,為二十一世界時尚飲品,最佳養生補品,每日必飲。

D. 朱家糯米飯 做法

今年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准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准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印象中的端午節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今年的5月31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他們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幫助關愛這些受災的人們。
你看,捐款處的隊伍排得像條長龍,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捧著壓歲錢罐的孩子。一個老漢走來,他的衣服又臟又破,走路顫顫巍巍。當他從口袋裡掏出錢時,人們驚呆了。一枚枚硬幣,一張張破皺的紙幣,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個乞討者,這錢不知他攢了多長時間。這錢他完全可以在飢餓時買個饅頭充充飢, 這時他也可以在嚴寒買件衣服來抵擋。可他卻毫不猶豫全部捐了出來,也許這是他的全部家當。
在這個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
災難雖然無情,卻打不垮我們,我們被愛這巨大的力量緊緊團結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我印象中的端午節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希望能夠幫助你把!望你需要

E. 糯米黃酒的製作方法

需要准備的材料有:糯米4斤、二鍋頭20毫升、酒麴10克、酒餅10克。

做法如下:

1、糯米多沖洗幾次,最好洗五遍以上,徹底的洗干凈一些

F. 黃酒蒸糯米飯痛風病人能吃嗎

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版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權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痛風,採用中葯經方:中醫師,特別是經方派中醫師在基礎經方「甘草附子湯方、桂枝芍葯知母湯方(針對膝蓋痛)、烏頭湯方(毒性大)」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處方。

G. 黃酒糯米飯什麼時候比較好

一般在中午食用比較好
注意
黃酒不宜放得過多
而且糯米飯不要多吃
】會導致腸胃消化不良

H. 紅小豆長粒的和圓粒的有什麼區別

其實赤小豆和紅豆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雖然顏色相同,但是形狀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赤小豆是扁身的,而紅豆是圓身,而且兩種豆子功效不同,吃起來口感也是不一樣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紅豆和赤小豆有什麼區別?現在才知道,感覺以前都白吃了。

1、外形區別
首先從外形上來說,雖然它們的外形非常的相似,但是仔細看的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紅豆相對於赤小豆來說,外形比較大。而且紅豆基本上是呈橢圓形,而赤小豆則是呈圓柱形,有細長、平滑而又有光澤的外形。

圖中左側為赤小豆,右側為紅小豆

2、口感區別

它倆的口感也是很不一樣的。紅豆和赤小豆通常都是用來煮湯或者煮粥喝,紅豆煮制完之後會變得非常的粉糯,而且有豆子的清香。

但是赤小豆更加的硬,即使是浸泡了很長時間,經過長時間的煮制,最終赤小豆還是一粒一粒的,顆粒分明,而且不會像紅豆一樣被煮開花,不容易爛。

3、食用方法區別

紅豆的體型較大,適合製作甜品,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用來做美味的紅豆沙糖水。而赤小豆的體型較小,所以適合用來煲湯和煮粥,有利尿消腫的功效,非常適合產後孕婦。

4、食用價值區別

赤小豆富含蛋白質、追肥、碳水化合物、粗纖維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皂草甙和煙酸等營養物質,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經常食用它,可以清除血液雜質,消除身體疲勞,對於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效果極好,還可以減肥。

而紅豆有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它們二者功效有土壤之別。

I. 海南特色美食有哪些

1、抱羅粉

抱羅粉是海南特色小吃之一,其粉身潔白柔軟爽滑,湯熱味回鮮,佐料奇香耐答咀嚼,不膻不膩,鮮香略帶酸辣,誘人食慾。

2、清補涼

清補涼也是海南的特色小吃,其包含的材料多樣,口感豐富,爽勁十足,是夏日必點的小吃。

3、加積鴨

加積鴨為海南四特色小吃之一,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更加滋補。

4、文昌雞

文昌雞號稱「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因產於文昌而得名。


另外,海南還有和樂蟹、東山羊、海南粉、海南雞飯、椰子飯、煎棕等很受歡迎的特色小吃。

閱讀全文

與黃酒糯米飯的功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