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中國與黃酒有關的節日,習俗有哪些嗎
剃頭酒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機會看到黃酒。在中國傳統里,孩子滿月時要剃頭,這時家裡要祭神拜祖,擺酒宴請,親友們輪流抱過小孩,然後坐在一起同喝「剃頭酒」。除用黃酒給嬰孩潤發外,有的長輩的喝酒時,還用筷頭沾上一點,給孩子吮吸,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像長輩們一樣,有福分喝「福水」(酒)。
婚嫁酒
黃酒經常出現在婚慶場合。以酒為納采之禮,以酒為陪嫁之物,是北方一些地區男婚女嫁中不可缺少的習俗。而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女兒酒」。「女兒酒」是女兒出生後就著手釀制的,貯藏在乾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知道女兒出嫁時,才挖出來宴請親朋或做陪嫁只用。
掛像、落像酒
舊時中國每逢臘月二十前後,都要把祖宗神像從櫃內「請」出來掛在堂前,並點燃蠟燭,供上黃酒,祭祀一番,這就是「掛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畢,就得把神像「請」下來,這時又得祭祀一番,辦「落像酒」,親朋好友,族內長幼相聚歡飲,喝過「落像酒」,就意味著過年活動宣告結束。
端午酒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門前要掛菖蒲和艾葉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也就是黃酒,並要置備「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梅、黃瓜和雄黃酒。這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因為過了端午,盛夏來臨。所以喝端午酒,過端午節,是一個很好的衛生節日,故此風俗仍然沿襲至今。
冬至酒
黃酒也常出現在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列表裡。湖南民間有冬至給死者送寒衣的習俗。這一天,祭奠之後,焚化紙做的寒衣供死者「禦寒」,這一祭祀酒席,通常使用黃酒,因為黃酒的暖身效果最為顯著,俗稱「冬至酒」。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即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
Ⅱ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尋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喝雄黃酒可避毒蟲。
Ⅲ 端午節喝黃酒是哪裡的習俗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Ⅳ 白娘子什麼節日喝了因雄黃酒而顯出原形
端午節
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漢族傳統節日習俗,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Ⅳ 雄黃酒是什麼節日
端陽節
也就來是端午節,為每年自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雄黃酒
在中國傳統醫學里,雄黃酒有驅妖避邪,殺蟲解毒的功效。
在端陽節,用雄黃酒給小孩子在頭面部塗抹一點雄黃酒,可以起到驅蟲避害的作用。
Ⅵ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尋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尋黃酒就是雄黃酒
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之後,百姓為了避免版屈原屍體被江里的魚權龍所傷,便紛紛把粽子、鹹蛋投人江中喂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人江里,說要葯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須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Ⅶ 為什麼說中秋節比較適合喝黃酒
喝酒,是中秋節伴生於賞月的另一習俗。中秋節飲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回至漢代,而黃酒氣味苦答、甘、辛,適量常飲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中秋節喝黃酒的較佳,既可以享天倫之樂,又可以滋養身體。中秋節氣溫依舊很高,喝黃酒時候可以選擇冰飲的方式,推薦石庫門的高端系列「錦綉12」, 這款黃酒最佳飲用溫度在3-7度之間,有別於傳統黃酒,口感更加勁爽,可以在中秋假期和親朋好友來上一杯,共賞明月。
Ⅷ 雨水節氣喝黃酒習俗
好雨抄知時節——黃酒養生之雨水節氣。
雨水節氣為冬春之交,此時人體脾胃虛弱,加上春節長假飲食相對缺乏規律。因此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是調養脾胃。
養胃上品當屬紹興黃酒。黃酒味苦、甘、辛,具有溫經散寒、補益氣血、活血化瘀、健脾溫胃、祛風止痛、美膚抗衰的功效。黃酒營養豐富,含21種氨基酸,其中8種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
在寒冷的雨水時節,適量飲用一些溫熱的手工黃酒可以暖胃祛寒,酒中的酒精、有機酸、維生素等物質,都具有增進食慾的作用;還能刺激人體腺液的分泌,增加口腔中的唾液、胃中的胃液以及使鼻腔濕潤,消除冬春之交的乾燥不適。
Ⅸ 中國傳統節日喝什麼酒
1、春節-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
2、端午節-菖蒲酒
歷代皇家都視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陽節」這一天,皇帝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臣一起品嘗,並要穿上「五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
3、端午節-雄黃酒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9)什麼節日喝黃酒擴展閱讀: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所謂空桑,即樹心被朽空的桑樹。據古代文獻記載,洛陽伊水流域有一個地名叫空桑澗,可能與空桑有關。杜康釀的酒稱秫酒,即釀酒的原料以黑秫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種,它野生於洛陽山區,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杜康善於釀酒,其釀制工藝頗為講究。《杜康紀聞》記載的「五齊六法」據說就是杜康釀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時,浸煮要清潔,要取用山泉之水,釀酒器物要優良,火候要適當。
酒在河洛地區產生後,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陽發布禁酒令,即《酒誥》,但並未完全禁止飲酒,而是把酒與周禮緊密相連,故周代的五禮均離不開酒。現存的《詩經》據說是孔子刪定的,但孔子刪定之前的「詩」其實就是在洛陽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獻。在這些詩篇中,與酒有關的佔了大部分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