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紹興黃酒的歌謠
老酒糯米做,
吃了變糯糯。
老酒糯米做,
吃了變糯糯。
糯糯鼾聲響,專
困到大天亮。
天亮老屬鴨醒,
雄雞罵婆娘。
婆娘胭脂厚,
眼淚沖出溝。
老滿來拆勸,
銀子賠十兩。
嫁妝有本錢,
去勾光棍頭。
光棍抱酒壺,
夜夜喊爹娘。
老酒糯米做,
吃了變糯糯。
老酒糯米做,
吃了變糯糯。
還有很多的啊
㈡ 紹興黃酒
1 琳琅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 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 「路庄」(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2 最新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 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准中,其含糖量小於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 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製得 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 低。在紹興地區,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 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 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酵過程中,要求較高。 酒質厚濃,風味優良。可以長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 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 品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 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 數量較少,對發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 高。這種酒,酒香濃郁,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 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娘, 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 糖化發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於加入了 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甜黃酒,糖份大於或等於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 植物的浸出液而製成的黃酒。
3 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後,拌入酒葯粉末,搭窩, 糖化,最後加水發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 來作為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後再加入 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後直接進行發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㈢ 黃酒種類那麼多,為什麼都說紹興黃酒才是最好的
俗話說天下黃抄酒源紹興,紹興釀酒歷史2300多年了,關於它的起源大概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黃酒之所以好,主要是和釀酒的水質有關。紹興酒素有「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之說,一些名牌的黃酒企業都以鑒湖水為唯一水源。據我所知,塔牌黃酒就是用鑒湖湖心水來釀酒的,而且塔牌都堅持手工釀造,每年冬天才開釀。冬天的湖水清冽干凈,能抑制雜菌更能讓黃酒在發酵中形成良好的風味。除了水源還有就是釀酒師傅的功力了,愛喝黃酒的人都知道王阿牛大師很厲害,據說王阿牛現在是塔牌黃酒企業的釀酒顧問,經他指點過的黃酒基本上都是黃酒中的經典作品,喝起來和市面上的一般酒不太一樣,老人們說是一種很正宗很傳統的感覺。
㈣ 紹興黃酒怎麼做的
紹興來黃酒的做法以稻米、自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紹興酒具有獨特的色香味格,堪稱中華黃酒第一味。色,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純凈可愛,使人賞心悅目;香,有誘人的馥郁芳香,貯藏時間越久越香;味,醇厚甘鮮,回味無窮,甜、酸、苦、辛、鮮、澀與味和諧融合於一體;格,指由色香味綜合形成的一種不同尋常的風格和格調。
紹興黃酒是以穀物、紅薯等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和發酵、壓濾而成的釀造酒。
(1)黃酒釀造的特點:
①所使用的糖化發酵劑為自然培養的麥曲和酒葯,或由純菌種培養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黴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酵劑、復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
②黃酒發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酵並行型,因而發酵醪不易酸敗,並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
㈤ 紹興 黃酒 為什麼叫黃酒
黃酒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可稱獨樹一幟。 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蘭陵美酒、秦洋黑米酒、上海老酒、大連黃酒等等。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能夠代表中國黃酒總的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紹興酒有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時的《呂氏春秋》記載起,歷史文獻中紹興酒的芳名屢有出現。尤其是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對紹興酒的歷史演變,品種和優良品質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在當時紹興酒已風靡全國,在酒類中獨樹一幟。紹興酒之所以聞名於海內外,主要在於其優良的品質。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調鼎集》中把紹興酒與其他地方酒相比認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渴,而紹酒獨無;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並對紹興酒的品質作了「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第一」的概括。這說明紹興酒的色香味格四個方面已在酒類中獨領風騷。
所以,一杯在手,淺酌豪飲,已成了許多外地遊客旅遊紹興的一大快事。
㈥ 《老酒遙》的來歷是
越歌《老酒謠》(戲歌)
2000年,汪嘉寶先生對紹興傳統童謠《老酒謠》進行改編創內作,容兒童歌曲《老酒謠》融入了蓮花落、越劇的元素,並結合現代手法和現代人的喜好,將蓮花落的曲調巧妙地融入到歌中,使歌曲在詼諧幽默、富有童趣的基礎上又帶有獨特的地方戲曲色彩。《老酒謠》是汪嘉寶先生的越歌代表作品。
㈦ 紹興黃酒哪個牌子好求推薦
塔牌、唐宋、越品、古越龍山、東方紹興。以上五個品牌的黃酒質地醇厚,口感好,值得推薦。
5、東方紹興:它的歷史要從明代說起,當時它只是紹興縣里的一家小酒坊,後來逐漸的擴大變為了一家大酒廠,並且延續到今天。酒廠因占據著優異的地理位置,所以是以水質清冽的鑒湖水做原料,製造的黃酒有著清甜甘醇的口感。
(7)紹興黃酒謠擴展閱讀
1、在飲用時,品質好的黃酒具有滋潤、豐滿、濃厚的口感,有甜味和稠粘的感覺。而我們聽到的所謂酒的「老」、「嫩」則是指其酸味的含量多少,它是對酒的滋味起著很重要的緩沖作用的。
2、如果是釀造的黃酒的話,一般具有比較明顯、濃郁的原料香味,而若是勾兌過的黃酒,不僅沒有原料的香味,而且還有一種刺鼻的酒精味道。
㈧ 紹興黃酒的文化
黃酒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經過歷代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已經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密不可分,同時,黃酒又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習俗。
(一)禮儀規范——黃酒之本
黃酒是作用於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功能有三:一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葯用治病,滋補健身;三可成禮。中國儒家主張的禮治與黃酒的溫文而雅可謂是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禮治的示範,它體現出來的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名分,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別,仍然是以禮為核心的。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沉澱,酒禮約定俗成,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各個階層人士的一種行為規范,滲透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紮根形成了古樸厚重、生生不息的酒禮文化。
(二)膽劍精神——黃酒之魂
正如俄羅斯人與伏特加,法國人與白蘭地,黃酒也正是中國民族精神的寫照。儒家主張人們應該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努力方向,要有為社會大眾貢獻才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怕艱險、百折不撓的膽劍精神。從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進取、一往無前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黃酒得以見證,借黃酒得以升華。
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舉滅吳,報仇血恥。在稱霸中原後,句踐置酒文台,舉酒慶功。「鑒湖女俠」秋瑾把酒拔劍,「吾輩愛自由,勉勵一杯酒」,與黑暗勢力決斗,不愧為一代女豪傑。徐渭才華橫溢,倔強不馴,不畏權貴,杯不離手,醉中作畫,留下不朽之作。與徐渭一樣,當時紹興一大批文人進入官府當官,他們作為儒生這樣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學而優則仕」,抱負「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們有智有謀,剛柔並濟,如同黃酒之秉性,不會輕易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為謀,和則用,不和則去。正如清代袁枚《隨圓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袁老夫子把黃酒比作廉吏,不僅是對黃酒的由衷贊嘆,更是對黃酒之魂的精闢提煉。
(三)文學藝術——黃酒之韻
濃濃的黃酒中滲透著無數名人趣事美談,黃酒史其實是一部人文史,具有強大的文化張力。
在紹興,飲酒者並不都是文人,但文人大多都嗜酒,紹興黃酒的美味陶醉了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等千古風流的人物,演繹了無數人文佳話。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曲水流觴」這一千古風雅酒會。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會稽(今紹興)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會,曲水流觴,即興賦詩。王羲之更是乘著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後來多次書寫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不僅表明藝術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唐宋大詩人大詞人對酒也情有獨鍾,經常借酒作詩抒情。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自娛。李白《重憶》中「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深深懷念之情。陸游曾自稱「放翁爛醉尋常事」,他在《醉中書懷》一詩中寫到:「平生百事懶,惟酒不待勸」,表達了他對酒的喜愛之情。然而說到文人,不能不提近代的大文豪魯迅,2012年凡來紹興的遊客,都要光顧他筆下的咸亨酒店,學一學孔乙己摸樣,買一碗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體會一下其中的意境。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紹興黃酒已經成為紹興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㈨ 跪求紹興黃酒的做法
不贊同一樓的觀點:
首先,不止紹興,包括其它地方的黃酒是不用紅薯做原料的,紹興酒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好的酒則是採用糯米,如:善釀酒!
黃酒根據生產工藝不同分為四種:加飯、攤販、香雪、善釀。
以加飯酒為例:
1、 選擇有品質優良、香味純正、無霉變、風味獨特的黃酒葯。糖化率高,能夠增加酒的香味,保證後期發酵正常。
2、 生麥曲質量要求上就是麥曲表面菌絲分布均勻,糖化率達到1000—1200,折斷整齊,用手觸摸,堅硬融手而疏鬆,無生麥氣味。
麥曲在黃酒發酵中不斷起到糖化作用、增香作用,而且還是增色和調味劑,所以人們把麥曲稱之為酒中之骨。
3、 加飯酒米的選擇和蒸煮。
(1) 米要過篩和有一定量的精白度,米粒要飽滿,各品種原料用米要有光澤,顆粒均勻,無霉爛變質,無霉米氣味。
(2) 浸米。目前釀造黃酒所用的原料大米,主要是以硬米、糯米為主,都是蒸汽常壓蒸煮的方法,原料澱粉顆粒組織緊密,為此,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便於常壓短時間就能糊化透徹,不至於飯粒出現白心現象。
(3) 浸米的容器罐要經過石灰水及沸水兩次消毒殺菌,然後再在容器罐中放半罐水,傾入過篩潔凈的糯米,黃酒生產浸米時間為硬米45小時;糯米為40小時。米浸好後用清水沖去米漿,待瀝干後進行蒸煮。
(4) 蒸飯。瀝干後的米傾入蒸飯機內,蒸飯的目的使水化後米的澱粉各大分子間的聯系解體而達到整個糯米澱粉顆粒糊化,淋水冷卻。
4、 落缸、拌葯、搭窩。
(1) 將淋冷後的米飯,瀝干余水,傾入缸中,米飯傾入缸中分批拌葯,加飯酒的前期發酵需要邊糖化邊發酵。
(2) 將酒葯充分拌均勻後,進行搭窩,窩搭成u字型,窩口成喇叭狀,便於接觸空氣,然後蓋上草蓋,保溫28—30℃,大約經過45—50小時,就能見到飯面上有白色的菌絲滋生,互相粘結在一起,此時飯溫在35℃左右,整個飯粒已軟化,再經過8—10小時飯溫開始回降,此時通過加水滲壓抑制酵母進行緩慢生長,放水數量應在每缸120公斤,大約經過10—15小時,再進行加飯,加飯的比例為總投料的35%,加飯前每缸投入10%的生麥曲。
5、 開耙。每隔24小時開耙一次,即攪拌。三到五天結束,將缸內的料分裝入小壇,荷葉封口,空氣中自然放置,一個月發酵結束。
後處理工序還是贊同一樓的說法!
這就是紹興黃酒的製作方法。
㈩ 紹興黃酒怎麼樣
非常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