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药酒需要泡多久才能喝有什么功效
用中药泡酒一般需要泡30天左右,药酒炮制的时间是要根据药材的形状和温度来决定的,药酒泡制在15天-30天左右都可以,在浸泡的过程中,每天可以摇晃震荡一次,等到泡制好之后就可以过滤饮用了。
不同的中药浸泡出来的药酒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有几种非常实用的药酒可以在家中泡制一瓶药酒。
气血双补药酒
药材:人参10g、当归10g、枸杞10g、肉桂10g、白术10g、熟地黄10g、牛膝20g、龙眼肉20g、黄酒1000毫升。
浸泡:把以上所有药材放入容器中倒入黄酒密封,浸泡一个月就可以饮用了。
补气壮阳药酒:
药材:党参10g、人参20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鹿茸10g、冬虫草10g、肉苁蓉10g,米酒1000ml。
浸泡:把上述药材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酒然后密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一个月就可以饮用。
『贰』 冬天自己泡药酒需要什么材料
冬季寒冷,浸一些温补的
参考中国药酒配方大全的方子
二地二冬酒
【配方】菟丝子120g 肉苁蓉120g 天门冬60g 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
枸杞子60g 五味子60g 石菖蒲30g 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
远志肉30g 柏子仁60g 覆盆子45g 地骨皮45g 牛膝60g
生地60g 熟地60g 山药60g 人参60g. 木香60g
川椒30g 泽泻30g 杜仲(姜汁炒)60g 巴戟天(去心)60g
白酒3000ml
【功用】补肾添精,安神定志。
【制法】1 将上述2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用纱布包贮,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7~12日,即可饮用。可随饮随加酒,直到味薄乃止。
【用法】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
【药材功效解析】菟丝子:为此方主药,药性平和,温肾助阳,填精益髓;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温助脾胃;且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是一味益寿良药。
肉灰蓉、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滋精润燥。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益智,为补五脏阳气之君药,开胃气之神品。
生地、熟地:均为滋阴养血之药,与天门冬、麦门冬相合能滋补肾精心血。
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地。
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地。
山药:补脾益肺,固肾滋精。
枸杞子、山茱萸、地骨皮、覆盆子、泽泻、车前子:强阴益精。
茯苓、五味子、柏子仁,远志、石菖蒲:养心安神,开窍益智。
川椒:温补脾肾,通利三焦,久服轻身增年。
木香:行气和胃,使其补而不滞。
此酒主治肾虚精亏,中年阳痿,老人视物昏花,神志恍惚,腰膝酸软。
【方剂来源】《民间验方》
女贞皮酒
【配方】女贞皮400g 白酒1500ml
【功用】补肝肾,祛风湿。
【制法】1 将女贞皮切细后,放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5日后开启,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女贞皮:甘苦凉,补肝肾,祛风湿,
此酒健腰膝、祛风湿,主治腰膝软弱,疼痛拘挛。但在治疗中偶有副作用出现,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轻微腹痛、腹泻,停药后自行消失,其中有的继续服用数天后副作用反而减少或消失。
【方剂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女贞子酒
【配方】女贞子250g 白酒750ml
【功用】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制法】1 将女贞子放入干净的瓶子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5日后启封,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女贞子:又名女贞实、冬青子,为木犀科常绿乔本女贞的果实。入药以粒大、饱满、色蓝黑、质坚实者为佳,味苦甘性凉,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涟轻生不老。
此酒有滋补肝肾,乌发明目的功效,主治阴虚内热,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三仙酒
【配方】桑椹60g 锁阳30g 蜂蜜60g 白酒1000ml
【功用】补肾养肝,益精血,润燥。
【制法】1 将桑椹捣烂,锁阳捣碎,两药一起倒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封,过滤去渣; 4 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拌匀,贮入瓶中,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桑椹:补肝肾,滋阴液。
锁阳:补肾,滋阴,润燥。
蜂蜜:滋阴,润燥;清热,并能调味及缓解药中热性。
此酒有补肾养肝,益精血,润燥之功效,主治腰酸、眩晕、体倦、大便秘结等症。颇适于老人肝肾阴虚所致津液亏损,肠燥便秘者服用,无病者常服,亦有延年益寿之功。
【方剂来源】《补肾益寿药酒方》
山萸苁蓉酒
【配方】菟丝子30g 肉苁蓉60g 山萸肉30g 五味子35g 川牛膝30g
熟地黄30g 巴戟天30g 山药25g 茯苓30g 泽泻30g
杜仲40g 远志30g 白酒2000ml
【功用】补肝肾,暖腰膝,安神定志,充精补脑。
【制法】1 将上述12味药材一起捣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山药:味甘性平,补虚羸,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茱萸,熟地、牛膝,泽泻:滋肾强精。
五味子:滋肾强精,兼以益智安神。
茯苓、远志:养心,安神,益智。
杜仲,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温肾助阳。
此酒主治肝肾亏损,头昏耳鸣,怔仲键忘,腰脚软弱,肢体不温。
【方剂来源】《民间验方》
天门冬酒
【配方】天门冬40g 高粱酒500ml
【功用】润肺滋肾,调整血脉。
【制法】1 将大门冬用竹刀剖去心; 2 之后与水同入砂锅煎煮; 3 煮约40分钟后,去渣取液,兑入高梁酒中,装瓶密封待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1次,以午后服为宜。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见有食少便溏症状者。不宜饮用此酒。
【药材功效解析】天冬:味甘苦而性大寒,清肺降火,润燥滋阴,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
此酒降虚火之上炎,利血脉,主治因肺、肾阴虚所致的劳咳咯血、口燥咽红,便秘,肢体、肌肉酸痛麻木。
【方剂来源】《本草纲目》
五精酒
【配方】枸杞子500g 松叶600g 黄精400g 白术400g 天冬500g糯米12.5kg 细曲1.2kg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健脾,祛风湿。
【制法】1 先将细曲加工成细末,备用; 2 枸杞子、黄精等药置于大砂锅中,加水煮到10升,待冷备用;若无大砂锅,可分数次煮; 3 将糯米淘净,蒸煮后沥半干,倒入净缸中待冷; 4 将药并汁倒入缸中,加入细曲末,用柳枝搅拌匀,加盖密封,置保温处; 5 21日后开封,压榨去糟渣,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或每次随量饮之。
【药材功效解析】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
黄精、白术:益气健脾。
天冬:滋阴生津。
松叶:祛风除湿。
此酒有补肝肾,益精血,健脾胃,祛风湿之功效;主治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肌肤干燥易痒等症。五精酒是古人常用的延年益寿药酒。
【方剂来源】《外台秘要》
五味沙苑酒
【配方】枸杞子60g 山茱萸30g 沙苑子30g 菊花60g 生地30g 白酒1500ml
【功用】补肝肾,明目。
【制法】1 将上述药材加工碎,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枸杞子、沙苑子、山茱萸:补肝肾。
菊花:清肝明目。
生地:滋阴清热。
此酒有补肝肾、明目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目暗不明等症。不耐酒力者,可用米酒或黄酒配制。
【方剂来源】《补肾益寿药酒方》
五子补肾酒
【配方】枸妃子100g 菟丝子50g 五味子50g 覆盆子100g 车前子50g白酒1000ml
【功用】添精补髓,疏利肾气。
【制法】1 将上述药材研细粉,装入纱布袋中; 2 放入酒中,浸泡30天,过滤,去渣备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1次,晨起即饮。
【药材功效解析】枸杞子:甘平质润,有滋补强壮作用。
菟丝子:功效补肝肾,益精髓,法风明目。
五味子:五味子敛肺益肾,益智安神。
复盆子:甘能益,酸能收,补而兼固,为滋补肝肾,收敛用固涩药。
车前子:清利湿热药,强阴益精,有延年益寿之功。
此酒滋肾填精,对精、神、气、血皆有补益功能,又能充养形体,振奋精神,乌须黑发,强壮筋骨,延年益寿;主治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后余沥不清,久不生育,及气血双虚,须发早白。
【方剂来源】《医学入门》
一醉不老丹
【配方】熟地黄90g 生地黄90g 五加皮90g 没石子6枚 莲子蕊90g 槐角子90g 白酒4000ml
【功用】补肾固精,养血乌须,壮筋骨。
【制法】1 将上述药材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 14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后装瓶备用; 4 将布袋中的药渣取出晒干,研成细末; 5 同适量的大麦炒和,炒蜜为丸,每丸重6克,或制成饼状; 6 储藏时,用坛装,每放一层药丸即撒一层薄荷末。
【用法】每次10~15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饭后服用药丸1~2丸。方中槐角有一定毒性,饮用此酒时,剂量不宜过大。
【药材功效解析】熟地、生地:补肾阴,养精血。
莲子蕊、没石子:益肾固精。
五加皮:补肝肾,壮筋骨。
槐角子:滋阴清热,乌须发。
此酒有补肾固精,养血乌发,壮筋骨的功效;主治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精神萎靡,须发早白等症。对因肾气不固、精血不足所致的遗精、滑泄者有较好的疗效。
『叁』 泡药酒用什么酒好多少度详细
一般选用50度或以上的饮用酒为佳。
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3)药酒开封需要搅拌扩展阅读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
『肆』 药酒怎么泡
1.所用药材只有花类中药、液态中药,则不用加工,其他一律粉碎成粗末,粒度为2-3毫米。
2.药材放入酒坛中后一定要搅拌均匀,使药材浸透后才能加盖浸泡。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药粉漂在基酒的表面,不利于提取其有效成分。
3.酒坛只要求加盖,盖严即可,不用密封。这是因为采用的是浸泡法,便于随时开盖搅拌,以促进有效成分溶解。盖要及时盖严,酒的挥发损失会很小。
4.如果用阿胶去除浸出的鞣质,可在酒坛加入中药材和基酒后,即加入阿胶的水溶液,这样一旦有鞣质溶出,可立即被阿胶沉淀出来,进而除去。
5.在夏天,酒坛应放在阴凉处。温度高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温度太高会加大酒精的挥发损失。
6.浸泡时间,一般质量疏松的中药材浸泡5-7天。质量较重的如地黄、首乌、黄静类中药材、应浸泡7-10天。贵重的、坚硬的药材应浸泡2-3个月为好。贵重药材还可重复浸泡。
7.过滤药渣可使用中药店出售的过滤袋或双层纱布袋。
8.如果药酒液浑浊,可用蛋清加热凝固法除去酒液中的中药微粒,鞣质同时也可被除去。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营养素、调味剂。
9.再加入蛋清除去中药微粒时,操作应注意安全,加热温度不应超过70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摄氏度,不得加热至沸腾,时间越短越好,以免造成乙醇大量挥发损失。
『伍』 药酒能放多长时间
储存得当来,一般优质酒以源储藏4~5年为最佳。如果继续储存,会使酒精度下降,酒味变淡,香气消失,药效也会受到影响。若出现大量沉淀物或已酸败变质,则绝对不能再饮用。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5)药酒开封需要搅拌扩展阅读: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实用的药酒,不妨在家中泡上一缸。
『陆』 泡药酒都需要什么材料
自制药酒所需要的材料:
1、白酒
因为白酒的好处是不容易变质,存放时间长,根据个人喜好选取酒的度数和气味,酒量小可选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选52度左右的高度酒。
2、药材
不同种类的药酒所需要的药材也是不同的,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剂或者段剂,但很少研磨成颗粒。因为颗粒容易使药液混浊,透光度不好,而且颗粒状药物溶解得快,浓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会使用大块的颗粒。
3、装药酒的容器
多选磨口的玻璃瓶子,便于密闭、防止药物氧化。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直射。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浸泡后的药材约占全部药酒体积的1/3。
四种药酒的做法:
1、西洋参酒
取白酒500毫升,西洋参20克。将西洋参切成薄片,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每日饮2次,每次15毫升,具有滋阴补气、提神益精等功效。
2、杜仲酒
取杜仲25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白酒500毫升。将杜仲等药切成块状与白酒密封,浸泡20天,取滤液,每日饮用2次,每次20毫升,具有活血化瘀、强壮机体的作用。
3、活血化瘀类药酒
取白酒500毫升,当归10克,甘菊30克,干地黄10克,枸杞子20克。将上述药物洗净装袋装入酒瓶,加酒浸泡7日后饮用,具有醒脑明目作用。
4、龙眼肉酒
取龙眼肉125克,置于1000毫升白酒中,密封,浸泡30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5毫升,有补益心脾、活血补血等功效。
药酒在经过长期泡制后,其性状可能发生变化,大量饮用将会造成极大危险,喝多了就算不会药物中毒,也可能会酒精中毒,所以专家提醒,喝药酒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成分,并遵照医嘱饮用。
(6)药酒开封需要搅拌扩展阅读:
自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1、泡药酒所用药材需处理。
植物药应尽可能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且尽量干燥后再泡酒。动物药应除去内脏和污物,以清水洗净,用烤箱烘烤除去水分和杀灭细菌,已腐败变质的动物药不能用;含有汞、砷、镉等有毒成分的矿物类药也不应用来泡酒。
2、泡制用的酒有讲究。
配制药酒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干、高粱酒、烧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最佳。白酒的酒精含量以50%~60%为佳,这样在浸泡的过程中能有效杀灭中药材中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饮用更安全。
3、泡制方法有讲究
药酒的制作有冷浸、热浸、渗漉和回流热浸等方法。民间通常采用冷浸法,就是将中药材与白酒或黄酒一并放在密闭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内(不要用塑料、金属容器泡酒,以免产生毒性),于室温下浸泡,定期搅拌,一般浸渍30天以上。
『柒』 药酒应该怎么制作
药酒是用白酒浸泡药材而制成,对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症有良好疗效。酒剂的制作方法简单,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二类,一为冷浸法,另一为热浸法。
冷浸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药物配齐、洗净、晒干、切碎。然后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或黄酒,密闭浸泡。每天将瓷坛或玻璃瓶拿起倒1~2次,达到搅拌的目的。一周后,每周倒搅拌一次。浸泡30天后,将酒液倒出。把剩下的药渣压榨一下,榨出液与酒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糖液或蜂蜜,搅拌均匀,再密封静置半月。取3~4层纱布,将静置液过滤后,酒剂便制成了。
热浸法的具体步骤是:先将药材和酒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然后将瓷坛或玻璃瓶放入锅中,在锅内加水,紧接着像蒸鸡蛋一样用武火隔水加热到沸腾,立即将其取出倒入清洁容器中,加糖或蜂蜜,待溶解混合均匀后,密封30天。最后将酒液与药渣榨出液合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成酒剂。
药补与食补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补药也是如此。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又如人参是补药,可是阴虚火盛的人服用人参则有害无益。
俗话说,药补常常不如食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只要不是严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钱去吃补药。
『捌』 怎么泡药酒
药酒,顾名思义 是酒加上中草药炮制而成,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功效有好多种,有专补血的,有补气属的,有养颜的,有养肾的。
22岁,肾很重要,我建议你泡养肾的药酒,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材料很普遍,
一根鹿鞭,大小你拿主意,没有规定,接着海马一对,肉苁蓉.鹿茸片和杜仲适量(正规药店会为你解答究竟多少?)最后是枸杞,越多就越甜。其他的基本上要看你的兴趣了,我认为,这就差不多了!
中草药要在正规药店买,酒呢,一定要50度以上的高度酒,不然泡出来和水一样淡。用玻璃坛子泡越久越好!
泡好了,有机会 可要请我喝几口呀?!
『玖』 药酒泡多久为宜
药酒的泡制复时间大约为15-30天,制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
『拾』 怎么泡铁打药酒
止痛液
【配方】细辛600克,革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脯、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效。
风伤擦剂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多效。
活血酒
【配方】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芷、桃仁、红花、丹皮、乳香、没药各9克,泽泻12克,苏木12克,白酒1500~20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逐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①本药酒适用于以疼痛为主,红肿不甚的跌打损伤症;②加减法:头部加升麻、藁本、天麻;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木瓜;腹部加小茴香。大腹皮;背部加独活,麻黄根;左助膜加桂枝、木香;右肋膜加青皮。香附;外敷加生姜。葱白各适量。亦可用药渣加生姜、葱白捣烂外敷。③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冷食、冷水)。孕妇忌服。④本方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
跌打酒(二)
【配方】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白1、四块瓦、防己各20克,见血飞、伸筋草、八爪金龙、透骨草、大血藤、徐长卿各30克,水冬瓜根皮40克,四两藤、竹叶三七各15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14味共捣为粗末,置容器中j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肢体麻本、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_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蕲蛇风湿酒
【配方】薪蛇(去头)100克,桑枝、熟地黄、淫羊藿、鲜侧柏叶、称钩风、鲜马尾松根(去粗皮)各80克,白有、当归、麻口皮子药各50克,大血藤、石捕藤、桂校各32克,杜仲(盐水炒)、木瓜、川牛膝、甘草、狗脊(去毛)各16克,川续断32克一,白酒8000毫升,蔗糖425克。
【制法】先将新蛇加白酒1000毫升浸泡6个月以上,滤过,桂技提取挥发油,余桑枝等17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白酒浸泡,第1次密封,浸泡30天,第2次浸泡15天,合并浸液,滤过,加入上述滤液及挥发油,混匀,加取蔗糖制成糖浆,待温,加入混合液中搅匀,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主治】风湿痹痛、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腰膝酸软、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后期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本药酒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坚持服用,中病即止。孕妇忌服。
追风活络酒
【配方】红曲、紫草、独活、红花、天麻、补骨脂(盐制)、血竭、川芎、乳香、没药、秦艽各20克,当归、防风各30克,木瓜、杜仲(盐制)、牛膝、北刘寄奴、制草乌、土鳖虫、白茫各10克,麻黄30克,白糖8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21味,除红曲、紫草外,血竭、乳香、没药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余16味酌予碎断。上药各药与白酒、白糖同置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再入缸中,密封,浸泡30天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孕妇忌服。
跌打风湿药酒(二)
【配方】五加皮50克,红花、生地黄、当归、怀牛膝、桅子、泽兰、各40克,骨碎补、宽筋藤、千斤拔、枫荷桂、羊耳菊、海风藤各80克,细辛、桂枝、陈皮、苍术、木香各30克,茯苓、甘草各50克,九里香、过江龙各160克,麻黄20克,白酒16000毫升。
【制法】将前23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风寒湿痹、积瘀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三七酒
【配方】三七、海桐皮、薏苡仁、生地、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9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祛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少林八仙酒
【配方】丁香、当归各30克,川芎、红花各90克,三七15克,凤仙花、苏木各45克,乌梢蛇l条,白酒1700毫升。
【制法】将前8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0天以上,经常摇动。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红肿不消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复方红花酚
【配方】乳香、没药各27克,五加皮、川乌、草乌川红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灵仙、当归、川续断各63克,40%乙醇40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2500毫升浸泡4天,过滤;第2次药渣用乙醇2000毫升浸泡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即得。浓度为20%。
【功用】散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取此药酒揉擦患处,日擦1~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切勿内服。
续筋接骨酒
【配方】透骨草、大黄、当归、赤芍、红花各10克,丹皮6克,生地15克,上狗(槌碎)10个,土虱30个,自然铜末3克,白酒35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除自然铜末外全部粗碎,用白酒煎至减半,去渣,分作3份,备用。
【功用】接骨续筋、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及骨折。
【用法】口服。每日服用1份,并送服自然铜末1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孕妇忌服。
复方消炎止痛搽剂
【配方】草乌(或乌头)、红根(或生南海芋)各1000克,姜黄、天文草(或血满草)、土三七(或七叶一枝花)、山板、革拨、黄柏、韭菜根、乳香、没药各500克,紫菀、八角枫、苏木、茜草、扁竹兰(或射干)各200克,百灵草、毛皮、雷公藤、青骨藤、四块瓦各300克,五香藤、商陆各100克,冰片50克,75%乙醇45千克。
【制法】将前24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一半浸泡10天后,滤过;余渣再加75%乙醇一半浸泡5天后,过滤。二次滤液合并,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消炎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及虫牙痛。
【用法】外用。用纱布或棉球蘸药酒,揉擦患处及有穴位,每次揉擦10~20分钟,每日1~2次。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只涂擦患处,不揉按;虫牙痛;用一小棉球蘸药酒填塞虫牙处,片刻吐出。
【附记】引自《新医学》。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药酒方
【配方】参三七、红花、生地、川芎、当因身、乌药、落得打、乳香、五加皮、防风、川牛膝、干姜、丹皮、肉桂、延胡索、姜黄、海桐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门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取出放凉,再浸泡数日,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凉血活血、散瘀消肿、理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筋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
【用法】口服。日服2次,适量饮用(约15~30毫升)。
【附记】引自《伤科补要》。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补血壮骨酒(二)
【配方】淫羊置、巴戟天、鸡血藤各2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肾强骨、活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瘫痪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止痛精
【配方】细辛14克,豆鼓姜、广藿香、香附各150克,两面针、降香各25克,花椒、石菖蒲、香加皮、鸡骨香、九里香各100克。小叶双眼龙14克,荆三棱、高良姜、莪术各50克,黑老虎250克,黄等、桅子备25克,樟脑23克,薄荷脑1.8克,30%白酒和酒精各适量。
【制法】将上细辛至黑老虎等16味捣碎以30%白酒,密封,浸泡7天,全部取出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收集含醇量20%以上的蒸馏液。黄芩、桅子各以3倍量的70%乙醇(酒精)浸溃1天,取出过滤取用。再将蒸馏液与浸渍液合并,混匀,以乙醇调节含醇量为63%~65%,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过滤即得。每瓶5毫升,分装1000瓶。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肿痛、吐泻腹痛、风湿骨痛及风火牙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1~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部。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止痛灵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各15克,洋金花10克,白酒500毫升,红花油10毫升。
【制法】将前4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或75%乙醇),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加入红花油10毫升。备用。
【功用】活血消肿、止痛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痈疽初起及表浅肿物切除、拔牙等。
【用法】外用。徐擦局部或纱布湿敷。日1~2次。
【附记】长春中医学院王家忠方。切勿内服。
祛风酒(二)
【配方】独活、羌活、白芍、桑寄生、秦艽各60克,木瓜、牛膝、川续断、五加皮、破故纸各90克,党参150克,冰糖500克,高粱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11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加入冰糖,至完全溶解后,即可取用。
【功用】祛风胜湿、舒筋活络、益气血、强筋骨。
【主治】损伤后期骨节酸痛、筋脉拘挛及外伤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中、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
三七跌打酒
【配方】大田七、血竭、摇拍各120克,大黄、桃仁、泽兰、红花、当归尾、乳香、没药、秦艽、川续断、杜仲、骨碎补、土鳖虫、苏木、无名异、制自然铜、马钱子(炸黄去毛)各150克,七叶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将前20味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两个月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口服。每次服1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肿疼者,擦患处,每日擦2~3次。创伤破口者,用消毒纱布或棉垫浸透敷之,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正骨经验汇萃》。孕妇忌口服。
n跌打损伤酒
【配方】柴胡、当归、川穹各12克,川续断、马钱子(制)、骨碎补(去毛)、黄芬、桃仁、五灵脂、赤芍、苏木各6克,红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14味研为粗末,混匀,入布袋,置罐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压榨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装瓶,备用。
【功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痛不已、筋络不舒。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丢了棒药酒
【配方】丢了棒皮、鹅不食草各60克,山大颜、麻骨风、十八症、宽筋藤、水泽兰、枫香寄生、胡善、鸡血藤、钩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适量。
【制法】将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过药面为准),密封,浸泡7天以上(热浸法为2天)即可取用。
【功用】舒筋活血、散风缓痛。
【主治】各种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关节僵硬、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坐骨神经痛等。对类风湿、肌肉风湿、骨结核、骨质增生、鹤膝风、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等病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严重者可加至每次50毫升。亦可外用。局部外擦或温敷,如加热湿敷,效果较快较好。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孕妇忌服。
红花浸酒
【配方】辽宁红花、凤仙花各50克,白矾少许,60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48小时,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用纱布浸于药酒中20分钟取出,敷于肿胀部位。若纱布浸液干时,可随时再往纱布敷料上洒红花酒以保持湿润。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辽宁中医杂志》(试刊号)。
刘寄奴酒(二)
【配方】刘寄奴、骨碎补、玄胡索各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消肿定痛、止血续筋。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三皮药酒
【配方】紫荆皮、丹皮、五加皮、郁金、乌药、川芎、延胡索各30克,官桂、木香、乳香(去油)。羊躅跟着踯(去油)。羌活备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约1小时,候冷,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调气和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量服之,勿醉。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风湿痛药酒
【配方】石桶藤2812克,麻黄94克,积壳、桂枝各75克、蚕沙24克,黄精30克,陈皮50克,厚朴、苦杏仁、泽泻、山药、苍术、牡丹皮、川穹、白术、白茫、木香、石耳、羌活、菟丝子、香附、没药、当归、乳香各11克,红糖2250克,白酒22.5千克。
【制法】先将石桶藤加水煎2次,每次煎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清膏;余麻黄等23味研为粗末,用白酒湿润,按渗漏法进行渗源,收集源液,与石铺藤浓缩液合并,加红糖(适量)搅拌溶解,静置,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癌、手足麻木、腰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附注】
广西跌打药酒
(广西验方)
[ 配 方 ] 赤芍13克,当归10克,生地黄、莪术、刘寄奴,三棱、泽兰、泽泻、川芎、桃仁各8克,红花、苏木各6克,土鳖草4克,田七1克,白酒1000克。
[ 制 法 ] 将上药捣碎,与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45天以上,过滤后即可服用。
[ 功 效 ] 消积、散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撞伤,积瘀肿痛,闪挫腰痛,扭伤,关节痛。
[ 服 法 ] 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用涂抢擦患处